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坪北以基质为主的裂缝一孔隙型特低渗透油藏,应用美国Landmark公司的VIP软件.建立了即能体现油藏纵向非均质性又能反映油藏裂缝特性的精细地质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放大压差、增注、转洼、脉冲注水、表面活性剂驱等多种形式的水驱方案的预测。与目前的稳定注水开发相对比,认为坪北油田改变生产压差,可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二注井转注,可以有效提高呆油速度;脉冲注水对改善水驱开发效果不明显;表面活性剂驱则是提高其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认识坪北油田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油田开发动态特征,开展注采剖面综合调整研究,控制住了含水上升快、老井自然递减率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低压裂缝性油藏的开发面临着地层能量需恢复、人工注水易突进的双重矛盾,其开发难度大。针对坪北油田低压裂缝性油藏、且还具有特低渗透的特点,在该油田开发部分井实施早期注水(先期注水和同步注水)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认识,可为同类油田注水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坪北特低渗透油田整体压裂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晓源  任茂 《钻采工艺》2006,29(5):43-45
针对坪北油田低孔、低压、特低渗、低含油饱和度的岩性油藏特点,通过压裂工艺技术与油藏工程的结合,开展了整体压裂技术研究。根据储层地应力大小和方向确定开发井网,并依据井网及储层特点,对水力裂缝、裂缝导流能力、施工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对压裂方式、加砂程序进行优选,实现了水力裂缝系统与开发井网的优化匹配。经过八年的开发实践证明应用整体压裂技术可以提高油田总体开发效益,为坪北特低渗油田的正常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前注水技术开发低渗透油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王瑞飞  宋子齐  何涌  赵磊  胡斌 《断块油气田》2003,10(3):43-45,75
为了提高低渗及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成果,提高探明储量动用程度,根据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点并借鉴国内外油田的开发经验,通过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研究,提出了利用超前注水技术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方法,即采用先注后采的注水开发方式,合理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使油井能够长期保持旺盛的生产能力。从水井注水时机、采油井投产时机、注水井最大流动压力、采油井合理流压、超前注水适应条件、超前注水实施要求6个方面对超前注水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该方法在油田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对低渗及特低渗透油田开发实现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朝阳沟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搞好油藏的注采系统调整,是高效开发低特低渗透油田的重要措施。朝阳沟油田是大庆长垣外围油田中开发规模最大的低特低渗透油田,根据油藏数值模拟、数理统计的预测,结合现场试验资料和生产成果,对朝阳沟油田不同类型储集层注水方式的调整方法、效果、时机和水驱控制程度界限值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裂缝较发育的储集层适于进行线性注水调整,储集层裂缝不发育及砂体零散分布、断层较多的区块适于进行不规则点状注水调整。进行注采系统调整,能够有效提高低特低渗透储集层的水驱控制程度,通过调整压力场变化,改变注水驱油的液流方向,提高了注入水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朝阳沟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所取得的成果对其它低特低渗透油田的合理开发有参考价值。图6参2(陈志宏摘)  相似文献   

7.
低-特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吸水能力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新立油田注水开发矿场实际,通过对影响低-特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吸水状况因素的研究与分析,系统阐述注水井吸水能力与储层渗透率、地层压力、注水压力及含水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注水井吸水厚度与注水压力的关系,总结出不同类型注水井吸水指数变化规律和产生原因,并对裂缝性低-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合理的注水调控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坪北油田属低孔、特低渗、低压、低产油藏,目前正处于中高含水开发阶段,面临诸多特低渗透油藏普遍存在的问题,油田高效开发难度加大。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和流动系数之间的关系,并对比了单项启动压力梯度和两相启动压力梯度的不同,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对极限注采井距等开发因素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结果表明,特低渗油藏必须明确启动压力梯度变化规律,从而选择合适注采压差,建立油水井间有效驱替,才能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近年来安塞油田北区西块先期注水效果的分析,认识到先期注水能促进特低渗透油藏油井的高产稳产、若配合不稳定的注采方式,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减缓裂缝式注水通道的形成,有助于油田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0.
安塞油田长10油藏是近年发现的新层系油藏,其天然能量不足,自然能量开发递减大,室内水驱油实验评价注水补充能量开发效果不理想,现场注水开发试验过程中暴露出注水井注入压力高,部分注水井注不进的问题。根据长10油藏特征,通过室内试验、油藏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研究,优化出安塞油田长10特低渗透油藏注干气合理的注气方式、气水交替驱段塞尺寸、注入时机等技术政策,指导了长10油藏注气开发试验,积极探索了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透油藏补充能量开发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1.
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已逐步成为华池油田原油生产稳定发展的主要潜力;但其物性差、产量低,多属岩性油藏,天然能量匮乏,故提高此类油藏的注水开发水平和相关经济效益,已成为华池油田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根据华池油田长3油藏的地质特点和近7年的开发实践,提出提高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水平的一些认识,希望对同类油藏的开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坪北油田为典型的特低渗透油藏,由于储层孔喉半径小、流体配伍性差、存在裂缝等原因,在钻采过程中,容易产生储层伤害。利用岩心分析化验、室内开发试验等资料,以地质学、地质统计学、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对坪北特低渗透油藏开展渗流机理研究,探索了低渗透油藏储层的渗吸机理,丰富了以压力传播实验为基础的非线性渗流机理理论。  相似文献   

13.
克拉玛依油田一区石炭系油藏属低孔、特低渗透且裂缝发育的非典型双孔介质火山岩油藏.衰竭式开采产量递减大,采收率低,注水开发具有见效反应弱,含水上升快,水驱控制程度低的特征,注水后油藏能量得到补充,递减减缓,采收率提高2倍多,注水开发取得了成功,其开采经验可为此类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磊 《天然气与石油》2016,(4):50-54,8-9
为了解决HZ油田特低渗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自然产能低、产量递减快、常规开采方式无法实现经济有效开发的问题,以数值模拟为手段结合现场开发试验,主要从合理注水时机、周期注水、注气开发等方面开展综合研究,确定合理注水时机为超前6个月注水,合理周期注水方式为短注长停不对称型周期注水,注水效果差的油藏有效开发方式为注气开发。从现场实践来看,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为该地区同类型特低渗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大庆外围低渗秀写特低透油藏注水开发技术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较详细地总结了大庆外围低渗透与特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中的一些基本经验和做法,其中包括采用高注采井数比灵活注水方式对低-特低渗透油层进行强化开采,采取同步注水采油,保持油层能量进行开发,以及采取高注采比、早分层、高水质、沿裂缝注注水等开发技术。这些经验和做法对同类油藏的注水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红河油田长6特低渗油藏近年来通过注水开发减缓了产量递减,但还存在注水井注入压力高、欠注甚至注不进水的问题,地层能量无法得到有效补充。分析认为,长6特低渗油藏注水井欠注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孔喉半径小,其次是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结垢,加之注水过程中黏土膨胀运移等进一步降低了储层的渗透率。为此,提出利用多元复合酸酸化技术来解决该油藏的注水井欠注问题。酸液配伍性、腐蚀速率及岩心的溶蚀速率等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多元复合酸与该油藏的注入水、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具有腐蚀率小、黏土膨胀率低、岩心溶蚀慢的特点。8口井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多元复合酸酸化技术能够解除注水井近井地带的污染,恢复、提高地层渗透率,达到降压增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长庆油田地面注水系统特色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对注水工艺流程及注水站进行了优化,采用了具有特色的单干管、小支线、多井配水、活动洗井注水工艺;树枝状单干管稳流阀组配注,活动洗井注水工艺,解决了注水系统设备多、管网投资高、污染环境、经济效益低、不适应低产和特低渗透油田的整装注水开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内首次注天然气驱油技术日前在河南中原油田试验成功,7月份即可正式进入生产阶段。以油藏类型多、埋藏深、构造复杂著称的河南中原油田,目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地质储量为低渗、特低渗透油藏,对这部分储量,目前的注水工艺技术不能满足开发要求,主要依靠天然能量开发,采收率仅能达到15%-20%,二次采油开发效果极差。如何开发深层低渗,特低渗透油藏,提高油田采收率,既是油田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油田三次采油增产稳产的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19.
志丹油田正285井区为典型的特低渗透岩性圈闭油藏,研究区经过几年的笼统注水开发,取得了一定的开发效果。本区域整体开发层系较多,而分层开发有利于区域政策的整体调整,减少注采能量损失,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姬塬油田元87区块长6油藏为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2010年开始投入规模开发,开发过程中表现注水开发困难、油井见效缓慢、油田稳产能力差、采收率低等特点。目前该油藏处于注水开发调整期,结合相关资料对油水井作出及时的调整措施,达到提高该油藏注水效率和采收率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