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差示量热扫描法(DSC)测定了一种环烷基橡胶油的比热容,对测试过程中影响比热容测定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物质的比热容是表征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温度每升高1K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反映了材料吸热或放热的能力。润滑油对机械起到润滑、密封、清洁、冷却四大作用。要衡量润滑油的冷却性能,就需要知道其载热能力,即比热容,这对工业设计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绝热量热法测定比热容,操作复杂[1]。近几年人们开始较为普遍地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法)测定材料的比热容[2~7]。DSC法测定比热容简单快速,但是测定结果误差较大。这既有仪器  相似文献   

2.
几种酚类抗氧剂在润滑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旋转氧弹法、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方法研究了5种酚类抗氧剂对6种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向加氢基础油中加入0.25%(质量分数)抗氧剂2246-S和RHY510(含硫酚类抗氧剂),可使HVIWH125,HVIWH150,HVIWH500,KN4006,KN40105种润滑油基础油的诱导期由27~88min提高到226~397min;使HVIWH125,HVIWH150,HVIWH300,HVIWH500,KN4006,KN40106种润滑油基础油的起始氧化温度由193.34~198.90℃提高到205.48~230.27℃。  相似文献   

3.
以自制混合癸烯为原料,采用AlEt_2Cl和AlEt_3两种助催化剂与TiCl_4形成双助催Ziegler-Natta体系,制备出高黏度指数的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基础油(PAO)。利用GC表征和黏度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反应条件对PAO收率和黏温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AlEt_2Cl-AlEt_3双组分助催化剂制备PAO,PAO的收率和黏度指数较高。适宜的PAO制备条件为:TiCl_4用量2%(w)(基于混合癸烯的质量)、反应温度80℃、铝钛摩尔比为1.4∶1,在该条件下,所得PAO的100℃运动黏度为30 mm2/s,黏度指数135。推测了该催化体系催化癸烯合成PAO的反应机理。双助催Ziegler-Natta体系催化混合癸烯得到的PAO具有中等黏度和高黏度指数的特点,在润滑油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PAO)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合成润滑油之一。以三氟甲磺酸(CF3SO3H)为催化剂, 1-己烯、1-癸烯、1-十二碳烯为原料进行齐聚反应合成低黏度PAO,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烯烃原料对PAO收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0 ℃、反应时间为3 h、催化剂与原料摩尔比为0.36的条件下,合成PAO的100 ℃运动黏度为4.83 mm2/s、凝点为-30 ℃、黏度指数为140,PAO收率在70 %以上,其性能能够满足高质量的PAO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废润滑油高压加氢处理与补充精制两段加氢组合工艺再生润滑油基础油技术。以废润滑油小于510℃馏分油为原料,在小型加氢反应装置上进行试验,在最大限度保留废润滑油中大部分优质基础油组分的同时脱除杂质和芳烃饱和。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为(基准+5)MPa、加氢处理/补充精制反应温度为(基准+20)℃/(基准+10)℃、加氢处理/补充精制体积空速为基准/(基准+1.0)h~(-1)、氢油体积比为800的条件下,废润滑油可再生为润滑油基础油,生成油色度达到+30号,分馏得到大于400℃馏分的倾点为-18℃,100℃黏度为6.856mm~2/s,黏度指数为100,可生产HVIⅡ6号基础油产品;320~400℃馏分的倾点为-23℃,100℃黏度为3.218mm~2/s,可作为HVIⅡ3号基础油产品或3号工业白油;280~320℃馏分的40℃黏度为6.725mm~2/s,倾点为-45℃,可作为40号通用变压器油;大于320℃基础油的收率在80%以上,总液体收率大于98%。  相似文献   

6.
以AlCl_3为催化剂,1-辛烯、1-癸烯为原料,PAO低聚物、PAO_2为稀释剂,考察了合成8B基础油的工艺条件,对合成基础油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烯烃配比1-辛烯∶1-癸烯=9∶1,AlCl_3质量分数为1%,加热反应温度在110℃左右,最高反应温度控制在135~145℃,反应时间30 min,合成8B基础油,收率在35%左右,经调合而成的航空喷气发动机润滑油(8B)产品满足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天然气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与其他3种基础油的混合油黏度调合数学模型的准确度和适用性。测定了天然气合成基础油GTL420分别与合成基础油PAO10、矿物基础油500N和煤基费-托合成基础油CTL10按不同比例调合的混合基础油在40℃和100℃时的运动黏度,对黏度调合模型进行优化。基于偏差率、均方根误差、残差平方和以及决定系数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rrhenius方程在3种调合体系中的偏差率最大,不能精确描述混合基础油的真实运动黏度;Lederer-Roegiers Sr方程和Grunberg-Nissan方程表现出相似的模拟效果,但在不同调合体系中的有效性不同;Oswal-Desai方程的结构较复杂,但准确度和适用性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8.
简讯     
《石油商技》2004,22(1)
中国周边地区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情况 表1周边地区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厂地区公:d产4几产厂能)J/(xl了)t·:、一’基础油质峨47270 工工JO‘︸亡1 Ou、0010 27 35 42 27 25 26 5740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1 .lerlli!su KosanC‘)JaPan EnergyC一M itsul}ishi OilC《-N 11)I一‘)nl,et一n  相似文献   

9.
申福龙  余学军 《润滑油》2006,21(2):14-21
与大庆原油相比,大庆原油混兑8%俄罗斯原油后,对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和质量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基础油HVI 150、350、650的粘度指数下降了1~4个单位,旋转氧弹上升了19~47 min,比色上升了0.5个单位。基础油综合收率提高了0.04%。大庆原油混兑8%俄罗斯原油后,通过调整润滑油生产装置的操作条件,可以生产符合Q/SHR 001-95标准的HVI 150、350、650基础油。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α-甲基丙烯酸十四酯-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润滑油降凝剂(AA)。考察了AA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其对燕山350SN、150SN,大庆150SN等润滑油基础油的降凝效果,以及对基础油其他油品性质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IR)对单体甲基丙烯酸十四酯(A14)和A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A14和丙烯酰胺(AM)摩尔比为3、引发剂BPO质量分数0.8%、溶剂甲苯质量分数70%、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质量分数1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h,聚合所得降凝剂AA对润滑油基础油具有最佳降凝效果;加入AA质量分数为0.75%时,可使燕山350SN基础油凝点降低28℃。所制降凝剂不仅对燕山350SN有良好的降凝效果,而且对燕山150SN、燕山500SN、大庆150SN和河南500SN也有很好的降凝效果,并且表现出良好的降黏作用。对基础油其他性质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山东地区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热储分布广、类型多、开发利用条件较好,但目前对基岩热储的分布和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研究较少。综合利用钻井、测井、试油等油气勘探资料,对山东地区基岩岩溶热储资源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明确了区域内寒武系—奥陶系基岩岩溶热储资源的岩石密度平均为2.6722g/cm~3,岩石比热容分布在0.5857~0.95856J/(g·K),全山东地区基岩岩溶热储划分为12个地热区51个地热亚区,面积约为 4.4×10~4km~2。在寒武系—奥陶系基岩岩溶热储地质分区基础上,分析总结各区热储温度及地热流体化学特征;采用热储体积法对山东地区寒武系—奥陶系基岩岩溶热储地热资源量进行计算评价,结果表明山东地区基岩岩溶热储地热资源量为998.74×10~(18)J,可采地热资源量为149.81×10~(18)J。  相似文献   

12.
中海油气(泰州)石化有限公司(简称泰州石化)以中国南海原油的减压馏分油为原料,利用现有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装置,采用全加氢工艺,通过调整原料油性质、优化工艺参数,生产出两种黏度级别的高品质APIⅢ类润滑油基础油TZ-HVI 6和TZ-HVI 4。产品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所产API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的黏度指数高、饱和烃含量高、硫含量低、倾点低、低温动力黏度优,相关性质参数与同类进口主流产品相近,部分性能指标甚至优于SK公司生产的YUBASE系列Ⅲ类润滑油基础油。进而,以泰州石化所产APIⅢ类润滑油基础油TZ-HVI 6和TZ-HVI 4为原料生产出SP 5W-30规格的汽油机油,其抗泡性、硫含量、磷含量、高温高剪切黏度、蒸发损失、硫酸盐灰分等关键理化性能满足ACEA C3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中海油特有的秦皇岛32-6减压渣油为原料,通过丙烷脱沥青—加氢—异构脱蜡—补充精制组合工艺制备润滑油基础油,考察了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丙烷脱沥青萃取温度为60/68/77℃,加氢反应温度为(基准+30)℃,异构脱蜡反应温度为(基准+5)℃,补充精制反应温度为(基准+30)℃的适宜条件下,可制得氧化安定性时长为264 min,运动黏度(100℃)为29.01 mm2/s,黏度指数为87,倾点为-12℃的150 BS基础油。  相似文献   

14.
傅克烯具有极强的氧化安定性及热安定性,可以单独作为基础油使用,也可以作为高温抗氧剂使用.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对傅克烯在聚脲润滑脂(基础油为石蜡基油+PAO的半合成油)中的高温(210℃)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考察.在210℃高温下,聚脲润滑脂的氧化诱导期为0min(210℃以下已经被氧化),而添加了 2.0%傅克...  相似文献   

15.
以中海油西江原油减三线蜡油和减四线蜡油为原料,采用全氢法高压加氢工艺及配套催化剂,在模拟工业装置上进行了制备APIⅡ~+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先导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全氢工艺可以生产符合APIⅡ~+4cSt和APIⅡ~+8cSt指标的润滑油基础油,黏度指数达到118以上,浊点-10℃以下,倾点-28℃以下,是优异的内燃机油和工业油调合组分;加氢裂化、异构脱蜡的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运动黏度、黏度指数、倾点、浊点等性能影响较大;在适当反应温度下,减三线蜡油的4cSt产品收率约64%,减四线蜡油的8cSt产品收率约54%。  相似文献   

16.
AlCl3/TiCl4催化癸烯聚合制润滑油基础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lCl3/TiCl4为催化剂对癸烯聚合制润滑油基础油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Al与Ti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合成油性质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催化剂、不同烯烃原料对聚α-烯烃(PAO)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癸烯聚合制备PAO,AlCl3/TiCl4是较适宜的催化剂。PAO收率随着AlCl3/TiCl4催化剂用量的增大、反应温度的升高以及反应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但随着Al与Ti摩尔比的增加而迅速下降;粘度指数在所考察的条件范围内均较高;100 ℃下的运动粘度随着Al与Ti摩尔比的变化而急剧变化,因此可以根据需求,通过调节Al与Ti摩尔比,可制备各种粘度等级的PAO产品。  相似文献   

17.
利用NB/SH/T 0829《沸程范围174~700℃石油馏分沸程分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矿物油、天然气合成油(GTL)、PAO、Ⅲ类基础油、汽油清净剂的模拟蒸馏数据,探讨了润滑油基础油和3种汽油清净剂的模拟蒸馏曲线特征。矿物油由于含有较多的正构烷烃,模拟蒸馏曲线显示正构烷烃特征; GTL和Ⅲ类基础油正构烷烃含量低,模拟蒸馏曲线呈现光滑特征; PAO和汽油清净剂是聚合产品,对于低聚合度产品模拟蒸馏出现沸程非连续性特征。利用该方法可以区分汽油机油基础油和汽油清净剂组分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400 kt/a异构脱蜡-加氢精制加氢工艺生产基础油的反应系统中,采用单因素变量的方法考察了空速、氢油比、反应温度和氢分压4大反应参数调控及加氢反应后150N基础油的组成对产品的倾点和氧化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反应器(异构脱蜡反应器R101和加氢精制反应器R102)运行操作的氢分压维持在14.76 MPa和14.21 MPa附近;在限定的氢压机的负荷能力下,控制产品质量调节的主要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基础油产品中硫、氮化合物的含量是影响其氧化安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150N基础油产品质量报告中,硫和氮的质量分数分别小于10,5μg/g,饱和烃质量分数不小于99%,芳烃加氢饱和后质量分数小于1%,氧化安定性大于340 min,产品质量符合APIⅡ/Ⅲ类油标准。  相似文献   

19.
应用重量法对润滑油精制回收糠醛溶剂中油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选定的测定条件为:萃取剂石油醚的用量为20mL,试样(减一线油/减二线油)的称取量以10g为宜,相应的烘箱温度控制在(93±2)℃/(103±2)℃,烘干26min。数月的生产配合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试样油含量在1.0%~10.0%(质量分数)的回收率为95·0%~105·0%;测定准确度较好,适用范围较宽,能满足生产要求;特点是操作简便,稳定性较好,分析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20.
合成类航空润滑油热氧化安定性的优劣对于军用飞机的飞行安全至关重要,对于研究高温条件下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衰变情况意义重大。因而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对不同种类合成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进行对比评价分析。文章以标准试验SH/T 0560润滑油热安定性试验法与SH/T 0450合成油氧化腐蚀测定法为参考依据,提出了一种可行性较强的试验思路:即对合成烃及酯类合成航空润滑油进行预处理试验,先定性地测定出允许试验条件范围,然后根据此试验条件范围进行试验,再测算试验结束后油品的40℃黏度变化、酸值变化、沉积物含量和金属试片的重量变化,最后定量地对两种油品的热氧化安定性进行科学地评价,为此以928航空润滑油基础油PAO和DIOA作为应用实例,分析论证了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