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景春 《轻金属》2005,(7):44-44
由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和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156台350kA特大型预焙阳极铝电解槽生产系列.运行正常,生产稳定,电流效率达94.15%,直流电耗13474kWh/t-Al,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提高我国铝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该项成果已经推广应用于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建工程上。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五低三窄一高新工艺技术,并开发了与新工艺技术相配套的智能多环协同优化与控制技术。应用该新技术对郑州龙祥铝业有限公司原设计容量为154kA的铝电解系列134台电解槽进行技术升级,在无需改变现有铝电解槽结构的条件下,成功地将其升级为一个高效节能型180kA级铝电解系列,为期9个月的工业应用表明,平均槽电压降低到3.83V~3.88V,阳极效应系数降低到0.02次/(槽.日),平均电流效率提升到93.5%,吨铝节电1183kWh。  相似文献   

3.
200kA级大型预焙阳极铝电解槽生产技术管理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电解系列中 5 0台 2 0 0kA级预焙阳极铝电解槽 1年多的生产实践为基础 ,总结出以电解温度管理为中心的电解生产技术管理模式及实现方式 ,着重论述了实现槽温与其他诸多技术条件及工艺操作方面的最佳优化组合 ,以及如何很好地利用在线智能控制为生产管理服务 ,使参与试验的 5 0台铝电解槽全年电流效率达 95 1% ,原铝直流电单耗达 13 169kWh/t·Al。  相似文献   

4.
提高电流效率和降低直流电耗是电解铝生产最终目的,因此全世界铝厂都在各参数搭配上追求电、磁、热、力、流五场的平衡,来达到最终目的。将各参数根据相关性汇成九图,利用全新的多参数分析方法对九图进行分析,定期分析出420kA电解槽五场变化趋势,同时采用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对电解槽参数进行调整。通过8个月的试验,与同期对比槽相比,MA-SPC法增强了各参数的稳定性,减少了参数波动,电流效率增加1.29%,直流电耗减少121kW·h/t-Al。  相似文献   

5.
中国铝电解工业一个重要的技术输出项目——印度GP320kA电解槽在2006年8~9月份的性能考核中取得了电流效率94.18%,直流电耗13403kWh/t-Al的技术指标。值得指出的是这个指标是在电流没有任何整流效率并且全部电解槽槽内铝量采用加铜盘存法测量的情况下取得的。本文仅就考核期间的技术参数的控制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轻金属》2017,(8)
本文阐述了200k A新式阴极钢棒结构电解槽的设计和工艺技术特点,论述了合理设置两水平、分子比和槽电压等工艺参数对改善炉底状况和提高电解槽电流效率的重要性,对实际生产中减少或控制沉淀形成和优化指标的工艺路线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效提高电流效率的可行措施,最终取得了平均槽电压3.795V、电流效率91.18%,吨铝直流电耗12515k W·h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众和铝业公司60KA自焙槽改为75kA预焙槽后,通过转变观念,依靠科学管理,合理的技术条件控制和特色化的生产操作,使两台预焙实验槽电流效率达到94%以上,交流电耗142000kWh/t-Al以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计算了普通电解槽生产中通常的阳极极距,提出了阳极极距三层构成模型及极限阳极极距概念,用此理论对目前研究中的低槽电压生产仍能获得较好生产指标进行了解释,并展望了铝电解工艺能耗能达到的可能范围:在阳极电流密度为0.8A/cm2左右时,电解直流电耗可达到9500kWh/t-Al左右。  相似文献   

9.
郑万平 《轻金属》1991,(1):27-30
在总结生产经验的基础之上,根据自焙双阳极中间加料电解槽的结构特点,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经4年的工业试验,自焙双阳极中间加料电解试验槽取得了电流效率平均90%以上,直流电耗平均低于14450kWh/t铝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电流强化是提高铝电解槽产能和劳动效率的有效途径,但同样会带来热场等槽况的波动,需要调节相关生产工艺以维持热量平衡,确保生产的平稳运行.本文以某160kA中小型铝电解槽为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平台进行电热平衡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当该型电解槽电流强化至180kA时,将极距和上部氧化铝覆盖料厚度分别降低10mm和15mm,并将铝水平提高20mm,可维持良好的热平衡状况.工业实验证明,通过同时对控制精度及工艺的调整,该槽型电流效率从92.5%提高到93.5%,直流电耗由13600kWh/t - Al降至12400kWh/t -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