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军  张佩 《治淮》2010,(12):54-55
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挥发酚含量时,4-氨基安替比林的纯度对试剂空白值影响较大,造成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偏差明显。本文通过使用不同量氯仿萃取后的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测定水中挥发酚,结果发现经不同量氯仿萃取后的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对试剂空白值和实验结果准确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陆佩莉 《上海水务》2005,21(4):6-7,10
本文对现行国标方法中用苯来提纯4-氨基安替比林改用氯仿来萃取进行研究分析,对于氯仿使用的量、萃取的次数分别用空白试验、标准曲线、标样对比和加标回收率试验来验证对比。通过一系列实验表明100ml2%4-氨基安替比林分别用5ml氯仿萃取3次,此法空白吸光度低.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达到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赵剑辉 《治淮》2010,(12):62-63
用空白加入显色剂后的试液(即加入4-氨基安替比林和铁氰化钾后的试液)作为稀释液,稀释高浓度酚样品加入显色剂后的试液,然后加氯仿萃取,再进行分光测定,这样可提高高浓度挥发酚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与精密度,与直接稀释法测定结果等效。  相似文献   

4.
测定地表水中挥发酚常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静正 《治淮》2010,(12):60-61
介绍了地表水挥发酚测定过程中,样品的预处理及提纯4-氨基安替比林以降低空白值,试剂的使用及保存,操作中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吴强  张亮 《给水排水》2006,32(9):38-40
挥发性酚类的分析方法较多,但普遍采用的是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分光光度法。对该方法测定饮用水中挥发酚的4氨基安替比林纯度、余氯、蒸馏量、铁氰化钾用量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酚类化合物以230℃为界根据其沸点不同分为不挥发酚与挥发酚。挥发酚属于原生质毒、高毒性,酚类的分析方法较多,而各国普遍采用的为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测酚方法亦为此。而文章分析所用仪器的化学原理亦为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针对新进仪器荷兰SKALAR SAN++连续流动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检出限、精确性、准确性等进行了上机操作并得出结果分析,与传统的环境标准HJ503-2009相关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比对。  相似文献   

7.
<正> 一、问题的提出通过对1987年和1988年潘家口水库水质的分析,发现4—氨基安替比林法测定水样中的挥发酚,空白值很高,而且极不稳定,共萃取现象严重,影响测定结果。本文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作了一些探讨、研究和改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酚类化合物的实验对样品和操作过程要求严格,故需对样品采集、预处理及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影响因素应加以控制,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立“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在水环境监测中,监测数据是决策者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监测数据的及时、准确尤为重要.水样测定中首选测定方法是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此法在测定挥发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蒸馏液变黄、接收液带色、试剂变质、检测浓度超限等问题,该文对影响挥发酚测定结果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水样采集的保存、处理、在分析中数据的准确精度是很重要的,酚在水体中不稳定,采集后应在碱性pH>12条件下保存,由于碱性对酚类化合物变成酚钠,可降低微生物的生化活性、抑制其生化作用,使酚类化合物得以固定保存,经过试验,酚用玻璃质容器优于塑料质,而且在低温4℃的保存下确保水样酚的含量的准确性、分析方法以4—氨基安替比林、在460mm进行比色测定。  相似文献   

11.
测定地表水中挥发酚常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分为挥发和不挥发两种,能与水蒸气一起挥发的称为挥发酚。如河水或浅井水曾受到含酚工业废水的污染,水中就可能含有酚类化合物;酚类为原生质毒,属高毒物质,影响水生物正常生长,并使水产品发臭。饮用水加氯消毒时,可能产生各种氯酚,使水具有类似碘仿的气味,并能形成臭味更强的氯酚,饮用时感到不愉快,长期饮用可引起头昏、贫血及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因此,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挥发酚(以苯酚计)其质量浓度≤0.002mg/L。挥发酚类的分析方法很多,主要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此方法是迄今为止用的比较多、选择性高且又稳定的比色方法。现就挥发酚的检测方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测量过程中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温树平  王文良 《山东水利》2000,(10):31-31,33
挥发酚是指能与水蒸气一起挥发的酚类。水中酚类主要来源于石油精练、炼焦、煤气、染料、化工等所排放的工业废水。目前,酚类是水体中第一位超标污染物,挥发酚类又属高毒类,对人类危害极大,监测水体中挥发酚己成水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测定水体中挥发酚,一般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法(以下简称比林法),由于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的存在,影响了挥发酚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本文根据误差产生原因,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就如何减少或消除以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方法在原测溶解氧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用NH_3·H_2O-KI、H_2SO_4-H_3PO_4分别代替了原方法中的NaOH—KI、H_2SO_4,同时作了样品空白,校正了氧化还原物质产生的干扰。据实验,1mg/1Fe~(2+)、0.5mg/lNO_2及浓度不太高的S~(2-)、S_2O_3~(2-)、SO_3~(2-)、Cl_2时测定不产生干扰。对蒸馏水、自来水、废水进行测定,均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4.
宋秀真  纪杰善  张秀敏 《治淮》2011,(12):65-66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或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氨氮,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成为水利、环保系统最常用的分析方法.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的氨氮,考核样测定酒石酸钾钠加入与否、样品的预处理、显色时间、反应温度等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很大,根据实验对上述因素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氨氮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水中总氮含量进行测定的实验研究,通过用标准曲线、加标回收、标准物质等进行的一系列测定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正> 酚类化合物是目前污染水体的主要有机有毒物质之一,一般来源于焦化、煤气发生、炼油、造纸、化工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中。由于酚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常见的就有十几种,而且各种酚的毒性及对水环境的影响也不相同,为满足水源保护等工作的需要,有必要对其在水体中的组成和分布情况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目前大多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测定挥发酚,此法仅能测定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采用T6新世纪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水中六价铬含量进行测定的实验研究,通过用标准曲线、加标回收、标准物质等进行的一系列测定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王琳 《治淮》2011,(12):68-69
总氮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GB11894-89规定的总氮测定方法,对测定过程中的实验环境、实验用水、使用试剂、消解条件、仪器条件等多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降低空白值,提高实验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选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HG-AFS)对汞离子的定量分析检测,得出用HG-AFS方法测定汞离子能够做到提高仪器的灵敏度;标准空白低;线性方程中的斜率大等结论。  相似文献   

20.
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总氮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水质分析中,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先光度法(GB11894-89)检测总氮含量,虽然步骤较为简单,但实验条件要求苛刻,任何一处细节出现偏差,都会使空白值偏高,曲线截距检验不合格,从而影响测定结果.本文对此实验方法易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及一些改进措施,以达到水质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