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阳信洼陷沙河街组主力烃源岩中发育有玄武岩和辉长岩等基性火成岩,并伴有规模不等的热液活动.火成岩热液为烃源岩提供了大量矿物质和养料,使火成岩上部地层的烃源岩中有机质富集,形成优质烃源岩.火成岩及其热液活动给烃源岩带来热量、大量过渡金属矿物和外部氢源,这些因素使烃源岩在进入成熟门限之前即可生成低熟油气.同时,降低火成岩区生油门限的深度,可使烃源岩存在多个生烃高峰.建立了阳信洼陷火成岩区烃源岩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对东营组烃源岩特征及其生烃机理认识不清,制约了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油气成藏认识与资源评价。利用有机岩石学、显微组分、孢粉鉴定及原油地球化学参数等资料,系统评价了东营组烃源岩及其生成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探究了有机质生烃的影响因素及生烃模式。结果表明:东营组烃源岩主要为含黏土长英质泥岩和混合型泥岩,矿物组成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长石和碳酸盐矿物次之;东营组三段与东营组二段下亚段总有机碳(TOC)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4%、0.87%,整体为好—优质烃源岩,显微组分以壳质组为主,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处于低成熟—成熟热演化阶段。东营组烃源岩具两期生烃特征,早期生烃高峰对应镜质体反射率(Ro)为0.6%,生成低成熟度烃类,晚期生烃高峰对应Ro为1.0%,生成成熟烃类。原油物性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显示东营组以生成成熟油为主,含少量低熟油,原油整体具有低密度、低黏度、低含硫量、高含蜡量、高饱芳比、高Pr/Ph、高C19/C23三环萜烷值、低伽马蜡烷指数和低4-甲基甾烷指数等特征,属于混源有机质生源、弱氧化—弱还原沉积条件和淡水贫硫湖泊环境综合成因的轻质—中质原油。壳质组中的底栖藻无定形体及松科属孢粉等组分对低成熟—成熟阶段的烃源岩生烃具有重要贡献,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及地层超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烃源岩生烃演化过程。东营组烃源岩发育受淡水湖泊、特殊生物、无机矿物和超压等要素共同控制的双峰生烃模式。研究认识对于开展以渤中凹陷东营组为主力烃源灶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系统分析中上扬子古生界3套海相优质烃源岩矿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烃源岩矿物组成所蕴含的油气地质意义。中上扬子古生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上二叠统大隆组优质烃源岩具有相似的矿物组成,主要为硅质型泥页岩,黏土矿物含量低,而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矿物组成变化较大。约65%的烃源岩样品中石英含量大于70%,黏土型泥页岩主要发育在龙潭组。海相烃源岩矿物组成的差异主要由沉积环境所致,同时受生物沉积作用、热演化成熟度的影响。矿物组成是导致烃源岩生烃模式和排烃能力差异的因素之一。牛蹄塘组、五峰组-龙马溪组、大隆组优质烃源岩富脆性的硅质矿物而低黏土矿物,有利于页岩气的开采,但较低的黏土矿物含量对泥页岩吸附气能力是一种制约因素;龙潭组页岩气勘探应根据其矿物组成的变化在不同区域分别对待。图11表1参65  相似文献   

4.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地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的研究表明:烃源岩中原生成因的矿物沥青基质优势分布,其中有机质可能主要来源于菌藻类物质生物降解;可溶有机质生物标志物组成表现出烃源岩有机质具有陆源高等植物与微生物(菌藻类)混合生源构成的基本特征,富氢组分含量丰富;烃源岩样品的宏观热解特征反映出烃源岩有机质大量成烃的门限温度较高、主生烃峰带窄的特性,类似Ⅰ型干酪根成烃规律;此外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中还含有相当数量的原生类脂物,具有一定低熟生烃能力。  相似文献   

5.
碳酸盐岩由于成岩-固结早,烃源岩排烃的动力主要是水热增压和生烃增压。通过碳酸盐岩烃源岩不同有机碳含量样品温、压关系的模拟实验,建立了增压值与温度的数值关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碳酸盐岩烃源岩生烃过程中生烃增压值远高于水热增压值。碳酸盐岩烃源岩排烃动力的大小主要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温度的影响。对于同一烃源岩来说,随着热演化程度增高,生烃增压值迅速增大;当热演化程度相当时,生烃增压值与样品的有机碳含量成正相关关系。若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过低,烃源岩产生的生烃增压值不足以有效地把烃类排出烃源岩。由于碳酸盐岩烃源岩中含水量通常很低,则生烃增压特别是生气增压对排烃而言更为重要。因此,碳酸盐岩烃源岩遵循生烃-增压-超压-压力释放-排烃的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乍得Bongor盆地西部凹陷K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ngro盆地西部地区勘探程度低,对其含油气前景认识有限。利用西部凹陷2口探井烃源岩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从烃源岩生烃潜力、生烃史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等方面,对Bongor盆地西部凹陷下白垩统K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凹陷K组地层暗色泥岩、页岩发育;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整体评价为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主要为Ⅱ1型有机质;K组下部烃源岩处于成熟热演化阶段,K组上部烃源岩处于低成熟热演化阶段。生烃史模拟表明,K组下部烃源岩分别于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早期进入生烃门限和成熟热演化阶段,而K组上部烃源岩在地质历史时期一直没有进入成熟热演化阶段,现阶段处于低成熟阶段。烃源岩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表明,K组烃源岩形成于半咸水—淡水、弱氧化—弱还原的湖相沉积环境,其有机质组成为典型的湖相混合型有机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金强  翟庆龙  万从礼 《新疆石油地质》2005,26(3):231-233,237
许多裂谷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中分布有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综合运用东营凹陷沙三段火成岩成分、结构、构造、蚀变特征和K-Ar同位素等分析资料,结合研究区的构造地质特征,确定了火成岩成因类型以及它们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以滨南和纯西地区为例,建立了烃源岩沉积环境中水下喷溢、烃源岩埋藏过程中浅层侵入的两种火成活动模式。探讨了两种火山活动形式对烃源岩形成、生烃演化和排烃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8.
烃源岩热解分析参数Tmax异常的原因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归纳整理中国25000多块烃源岩热解分析资料,发现有些岩石样品的Tmax值异常低,有些Tmax值异常高,有些Tmax在某一深度突然升高后又降低,与烃源岩所处的埋深和时代不相符。通过烃源岩、干酪根热解热模拟试验、干酪根显微组分成烃活化能分布测定、岩石热解分析称样量对Tmax影响试验等,研究Tmax异常的原因,认为可溶有机质(包括烃源岩中存在的原油和沥青)以及钻井液有机添加剂的侵入都会引起S1峰增大,还由于可溶重质组分进入S2峰而导致Tmax降低。显微组分中存在树脂体的烃源岩Tmax普遍偏低;矿物对烃类的吸附导致低有机碳含量的烃源岩Tmax偏高,受火成岩侵入的烃源岩Tmax异常高,岩石热解分析的称样量也对Tmax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应用镜质体反射率、烃转化率、OEP、甾烷异构化、藿烷等多项指标,对松辽盆地南部彰武、昌图断陷下白垩统沙海组—九佛堂组烃源岩成熟度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刻画烃源岩随埋深变化的动态热演化过程。松南地区南、北部断陷烃源岩的生烃门限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各断陷内的烃源岩现今所处的成熟演化阶段各有不同。南部彰武断陷烃源岩生烃门限深度大约在1 000 m,总体上沙海组烃源岩处于未熟—低成熟阶段;九佛堂组烃源岩上部处于低成熟阶段,而下部则处于成熟阶段。北部昌图断陷生烃门限深度大约在1 800 m,总体上沙海组下部、九佛堂组烃源岩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南部断陷群九佛堂组中下部为有效烃源岩发育层段;而北部断陷群除九佛堂组为有效烃源岩发育层段外,沙海组中下部也是重要的烃源层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套盆地油气勘探陆续取得突破,但有关该地区咸湖相烃源岩的生烃机理尚未开展系统研究,制约了该区块下一步勘探开发。以临河坳陷固阳组和临河组烃源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古生物孢粉鉴定、干酪根显微组分、干酪根有机元素、XRD全岩和黏土矿物分析等地球化学分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咸湖相烃源岩具有丰富的物质基础,浮游生物、藻类、细菌和高等植物等均可提供母源;(2)矿物和特殊元素具有加速生烃的作用,含膏泥岩加速上层烃源岩的热演化,伊/蒙混层之间的转化、碳酸盐矿物和黄铁矿组合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生烃,富S干酪根中S元素的存在降低活化能,加速生烃;(3)咸化湖盆中环境对烃源岩生烃影响较大,发育于强还原和伽马蜡烷指数低于1.5沉积环境中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随着还原性和水体盐度的增强而升高,高地层水矿化度和pH值为7~9的环境也有利于加速生烃;(4)研究区烃源岩具有2期生烃特征,生烃高峰对应的RO值分别为0.6%和0.9%。通过生烃机理研究,明确临河坳陷咸湖相烃源岩具有生成低成熟油和成熟油的特征,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
哈日凹陷是银额盆地北部的小型断陷,勘探程度较低,岩性复杂,火成岩广泛发育。为明确研究区火成岩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开展了火成岩矿物特征分析、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地震相分析以及火成岩的发育期次和喷发模式等研究工作,并结合勘探实践,分析了哈日凹陷火山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发育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玄武岩、英安岩、安山岩等多种类型的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主要表现为丘状杂乱地震相、锥状地震相、平行板状地震相等3种类型;②通过火成岩锆石定年和地震相综合研究,晚古生代以来研究区发育3期火山活动,分别为晚二叠世、早白垩世巴音戈壁期和苏红图期,其中前两期为中心式喷发模式,后一期为典型的裂隙式喷发模式;③多期火山活动和持续的岩浆热液活动促进了研究区烃源岩有机质的快速成熟及储集层的白云石化作用;④与烃源岩有着良好匹配关系且气孔和微裂缝较发育的火成岩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该研究成果可为深入了解研究区火成岩特征及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选择黄河口凹陷中洼南部斜坡带为靶区,以井筒、三维地震资料为核心,建立了地质与地球物理互馈的研究模式,对该区古近系火山机构的形成、演化进行了精细解剖,并结合地球化学资料探讨了火山活动期次、强弱对(准)同沉积期碎屑岩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活动划分为两大旋回、6个期次,整个火山活动演化过程呈现断裂活动强烈、...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成藏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从生、储、盖、运、圈、保六个方面概述了岩浆活动对油气成藏的作用。对济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的有利成藏条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火成岩储层的分布层位对火成岩能否成藏及运聚成藏方式具有较大的影响。根据火成岩储层与生油岩的空间分布及油气运聚方式,建立了三种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模式,即"下生上储"型、同层运聚型和"上生下储"型。其中同层运聚型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条件优越,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油源通道发育、储层物性好的"下生上储"型火成岩油气藏也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烃源岩主要有页岩、碳酸盐质页岩和粉砂质泥岩,它们均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当前处于低成熟至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型为主的特征,在对其特征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选取中-低成熟度、有机质丰度较高的烃源岩进行开放体系条件下的热解实验和动力学模拟实验,进而研究烃源岩样品的生排烃特征。结果表明,芦草沟组烃源岩活化能主要为210 kJ/mol;上述3 种烃源岩中,页岩具有最高的生烃量和排烃效率,碳酸盐质页岩次之,而粉砂质泥岩的生烃量和排烃率均最低,但前两者却具有较高的滞留烃含量。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最终认为芦草沟组烃源岩生烃增压作用是烃源岩排烃和致密油气聚集的主要动力,页岩和碳酸盐质页岩段是致密油勘探的目标层段。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沙三段烃源岩生烃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张守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4):49-51,i0005,i0006
为了进一步明确分散有机质(一般烃源岩)与有机质富集层(优质烃源岩)生烃过程的差异,采用东营凹陷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岩心进行生排烃模拟实验。结合地质剖面分析,认为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的生烃特征有明显的不同。沙三段中亚段主要生烃阶段为Ro大于0.5%;沙三段下亚段在Ro为0.4%-0.5%时可生成少量低熟油,当Ro大于0.5%时进入成熟阶段,具有较高的油气产率。沙三段下亚段烃源岩比中亚段明显具有更高的生烃潜力,且生烃区间较大。这取决于其特定的沉积环境所形成的烃源岩在有机质类型、富集程度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波斯湾盆地新生界主要有5套油气成藏组合,其中阿斯马里组—加奇萨兰组成藏组合是最重要的油气成藏组合之一。通过对该成藏组合古地理演化、烃源岩、储集层、盖层、成藏过程和模式的分析认为,沉积于低能闭塞环境的中白垩统卡兹杜米组烃源岩,在上新世早期达到排烃高峰,生成的油气通过相关的裂缝系统垂向运移到渐新统-下中新统阿斯马里组石灰岩裂隙型储集层中;中新统加奇萨兰组为渐新统-下中新统阿斯马里组提供有效的区域盖层;油气在侧向挤压形成的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优质的烃源岩、储集物性良好的储集层、沟通烃源岩与储集层的裂缝、有效的区域和局部盖层、油气生成期与构造活动、裂缝及圈闭形成期的良好匹配等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7.
碱湖烃源岩的生烃特征和机理是学科研究的前缘与难点。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为例,采用烃源岩人工剖面、自然剖面、油气特征标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这套碱湖烃源岩的生烃特征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据此重新计算了资源量。结果表明,风城组碱湖烃源岩的生烃特征突出表现为转化率高、连续生烃、多期高峰、生油窗长、油质轻、油多气少,不同于传统的湖相优质烃源岩。这种独特的生烃机理在于烃源岩的有机和无机组成2方面。风城组碱湖烃源岩的生烃母质以菌、藻类为主,特别是菌类发育,因此生烃具有油多气少、转化率高、连续生烃、油质轻的特色;风城组的矿物组成独特性在于兼具发育碱类矿物和火山矿物,二者对生烃分别起延滞和催化作用,使得烃源岩可以早期生烃、持续生烃、多期高峰、生油窗长。基于这种特殊的生烃特征和机理,重新评估了研究区的资源量,生油量较前期认识提高了25%,生气量减少了13%,这更贴近于目前的勘探实际,对确定下步勘探开发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