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底泥原位稳定化处理技术中的硝酸钙投加法,考察其投加后对上覆水体水质为期80 d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加硝酸钙后,上覆水体DO值由6.6 mg/L下降到2.0 mg/L左右,氧化还原电位(Eh)降至80 m V,pH平稳上升至8.8左右,上覆水体COD_(Cr)值略有下降,由57 mg/L下降至40 mg/L。总体上底泥中投加硝酸钙不会对上覆水体产生持久、较大的影响。此外,上覆水体DO、pH和Eh等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与COD_(Cr)之间相关性不高,硝酸钙对底泥中有机物的去除机制主要是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与底泥中的微生物发生反硝化反应,促进底泥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2.
硝酸钙对深圳河底泥臭味及生物化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合适的硝酸钙剂量,研究了硝酸钙对底泥酸挥发性硫化物(AVS)的控制效果以及底泥总有机碳(TOC)、氧化还原电位(ORP)、pH、含水率、氨氮和生物活性等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湿泥硝氮投加量达1.27 g/kg,AVS的去除率在第14天可达97%,其投加量的增加不影响AVS的去除效率,但更高的投加量会使处理效果保持更长的时间;硝氮投加量达1.58 g/kg,底泥ORP可升高至-100 mV;硝氮投加量达2.53 g/kg,底泥pH显著降低;硝酸钙会引起底泥氨氮质量分数增加,降低底泥微生物活性.适宜的硝氮范围为1.58 ~2.22 g/kg(0.70~0.98 g/g S).  相似文献   

3.
主要理化因子对南四湖底泥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内源底泥污染物释放成为影响上覆水水质的主要因素。考察了温度、DO和pH对南四湖底泥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较高温度条件下的沉积物中磷释放速率高于低温,25℃时沉积物的最大累积释放量为581.6mg/m2,5℃时的最大累积吸磷量为1053.7mg/m2。较高的上覆水DO浓度可减少底泥磷的释放强度,上覆水DO6.0mg/L可有效抑制沉积物磷的释放。pH中性条件下磷的释放量最小,偏碱与偏酸环境均能促进沉积物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轮底泥修复实验研究了沸石类型、覆盖密度及上覆水氨氮浓度对挂膜沸石覆盖层持续抑制底泥氨氮释放、改善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类型直接决定挂膜沸石覆盖层能否持续有效抑制底泥氨氮释放,孔径在8 nm左右的沸石F1表面才能附着有效降解氨氮的微生物,从而具有较强的原位再生能力,通过不断削减底泥氨氮(各轮底泥氨氮削减量为23~30mg)和上覆水氨氮(削减量达18 mg)来持续抑制底泥氨氮释放,将上覆水氨氮浓度控制在0.4~0.8 mg/L,达到地表水III类水体水质标准.挂膜沸石能否持续抑制底泥氨氮释放也与沸石覆盖密度和上覆水氨氮浓度有关,当覆盖密度大于1.46 kg/m2时、上覆水氨氮浓度低于4.28 mg/L时,覆盖挂膜沸石F1能够持续抑制底泥氨氮释放,使水体氨氮浓度满足地表水III类水体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5.
通过静态烧杯试验,分析了聚合硫酸铁(PFS)和硫酸铝两种混凝剂在不同投加量、pH值和助凝剂投加量条件下,对水中浊度和UV254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去除水中的浊度而言,PFS的最佳投加量为60 mg/L,最佳pH值为7,最佳助凝剂的投加量为0.1mg/L;硫酸铝的最佳投加量为50 mg/L,最佳pH值为6.5,最佳助凝剂的投加量为0.05 mg/L。对于去除水中UV254而言,UV254的去除率均随着混凝剂和助凝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最佳pH值为6.5;作为混凝剂PFS的总体性能要优于硫酸铝。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当混凝剂为PFS时,影响强化混凝处理效果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PFS投加量、pH值、PAM投加量,强化混凝的最佳实验条件为PFS投加量为60 mg/L,水体的pH值为6.5,助凝剂的投加量为0.10 mg/L。  相似文献   

6.
改性粉煤灰去除城市景观水中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硫酸改性的粉煤灰对模拟城市景观水体中磷的吸附特性进行了试验,并获得了相应的技术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实际城市景观水体进行了除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在5min之内可基本达到磷吸附平衡,吸附反应符合Langmuir方程,相关系数:0.998,最大吸附容量达到9.19 mg/g.搅拌强度G值大于49.7s-1、pH值分别为6 和12 左右时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磷浓度分别为1 mg/L、0.2 mg/L、0.04 mg/L的模拟景观水体,相应改性粉煤灰投加量分别为670 mg/L、220 mg/L和100 mg/L时,出水磷浓度≤0.02 mg/L;当投加量分别提高到1 000 mg/L、250 mg/L和125 mg/L时,三种水体的出水磷浓度都检测不出.对实际城市景观水体除磷试验表明,总磷(TP) 为0.254 3 mg/L、可溶性磷酸盐(DP) 为0.026 3 mg/L和TP 为0.112 2 mg/L、DP 为0.016 3 mg/L 的两种景观水体粉煤灰投加量为250 mg/L时,具有较好的除磷效果,出水TP和DP分别降到了0.02 mg/L和0.01 mg/L的水平,且出水pH值均呈中性.  相似文献   

7.
晚期垃圾渗滤液实现短程硝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SBR反应器,探讨了溶解氧(DO)、温度和pH值对晚期垃圾渗滤液实现短程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DO质量浓度为0.75 mg/L左右时,短程硝化效率较高,大于该值时硝化类型有向全程硝化转变的趋势,低于该值时最大氨氧化速率下降较大;当DO质量浓度保持在0.75 mg/L左右时,降低温度和pH值,最大氨氧化速率下降,但亚硝氮积累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低溶解氧情况下,由于DO的抑制作用,硝酸菌没有表现出较亚硝酸菌更适应较低温度或pH值环境的特性,DO是实现晚期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的控制因素.当DO为0.75 mg/L左右,pH值为6.5~8.0,温度为25~27℃时,可以达到96%以上的氨氮去除率及98%以上的亚硝氮积累率,在此条件下最大氨氧化速率为0.097~0.12 g/(gVss.d).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UV/H2O2(光催化氧化)法对水体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降解效果.方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溶液为模型污水,通过静态试验研究H2O2投加量、初始质量浓度、pH值、反应时间等对UV/H2O2光催化氧化降解水体中SDBS效果的影响.结果改变反应体系的H2O2投加量及pH值对氧化降解SDBS的效果影响很大,在水中SDBS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控制反应条件为pH值6.5,加4 mL的H2O2,反应1h后,SDBS降解率可达80%以上.结论UV/H2O2法能够有效降解水中的SDBS,H2O2投加量低,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9.
以 Ca/Mg/Al 絮凝剂处理烟草废水,考察絮凝时间、絮凝剂投加量及溶液pH值对COD及色度去除的影响.当絮凝时间为10min,絮凝剂投加量为40 g/L,溶液pH为8时,COD由原样的2000mg/L下降到816mg/L,且色度由200倍下降到10倍,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59.2%和95%.  相似文献   

10.
松花江底泥对铅离子吸附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松花江底泥对水体中铅离子吸附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pH值、吸附剂量及铅离子初始浓度对松花江底泥吸附铅离子作用有影响.当底泥量为1.0 g,铅标准溶液浓度为10 mg/L~120 mg/L范围内,随着铅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底泥的吸附量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处理餐饮油脂废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采用类Fenton试剂(Fe-H2O2)对其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H2O2投加量和Fe投加量对CODCr和动植物油去除率的影响,总结得出了H2O2投加量的系列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废水初始CODCr浓度为1 633.52 mg/L,油脂值为349.58 mg/L时,在pH值为2、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60℃、H2O2(30%)投加量为5 mL、nH2O2∶nFe=6∶1的最优条件下,CODCr和动植物油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2%和96.47%。  相似文献   

12.
以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声催化氧化处理污水过程中催化剂及pH值对降解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硫酸亚铁作为催化剂,以活化铁屑作为微电解材料,在声强为11.94 W/cm2,声能密度为0.11 W/cm3,初始pH值为5.5,投加FeSO4为0.3 mmol/L,并在反应过程中控制pH值保持在5.5左右,初始浓度为37 000 mg/L的条件下,经过240 min超声辐照后,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降解率可达到81%,达到了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高锰酸钠对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高锰酸钠投加量的增加,水中CODMn、UV254值下降明显,当其投量为4mg.L^-1,混凝剂投加量为40~60mg.L^-1时,以CODMn代表的有机物去除率达75%~85%,以UV254代表的有机物去除率达25%~36%.混凝剂投量的增加对高锰酸钠去除水中微量有机物有正影响,温度和pH值对高锰酸钠去除水中微量有机物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硅藻土处理低浓度含氟地下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水中氟化物的含量对人体的健康有重大影响,饮水中最佳的氟含量是介于0.5~1.0 mg/L之间.利用静态实验,研究了硅藻土对天津市某地区含氟浓度为4.22 mg/L的地下水中氟离子的吸附能力以及pH值、硅藻土投加量、聚合氯化铝投加量、搅拌时间、初始氟浓度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在原水pH值为6,硅藻土投加量为3.0 g/L,搅拌15 min时达到最佳氟吸附效果,去除率达到97.18%.减少硅藻土投加量可提高其吸附量,最大可以达到1.78 mg/g,此时氟的平衡浓度为0.662 mg/L,证明了硅藻土在饮水除氟上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以广州大学城杂用水厂排泥水污泥为研究对象,投加阴离子高分子聚合物(简称AP)进行架桥絮凝沉降实验,结合在线显微摄像与图像分析技术,改变AP投加量和pH值,研究AP对排泥水污泥的调质效果和絮凝形态学特性.结果表明:(1)投加0.3 mg/L的AP时,污泥比阻r下降约2~3倍,沉降速度v增加约2倍;投加量大于0.3mg/L...  相似文献   

16.
利用混凝工艺对洗衣废水进行预处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PAC投加量在400~600mg/L,PAM投加量在20~30mg/L时,混凝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洗衣废水中的大多数污染基质,为洗衣废水的后续处理工艺减轻了负荷.洗衣废水经混凝后,COD平均下降46.99%~63.89%,TP平均下降84.54%~94.79%,进水色度和SS为111~189mg/L、237~886mg/L.出水色度和SS为23~45mg/L、37~82mg/L,pH值由9.27下降为7.84,但氨氮的去除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利用紫外光(UV)-Fenton法氧化处理城市剩余污泥,并通过测量污泥破解率、上清液的SCOD、多聚糖、蛋白质以及总氮浓度表征污泥的破解情况,测量污泥过滤比阻(SRF)表征污泥脱水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pH为3、反应时间为2h,H2O2投加量为4g/L和Fe2+投加量为0.06g/L是紫外光-Fenton氧化处理供试污泥的适宜条件。在适宜处理条件下,污泥破解率为20.8%,污泥破解后,微生物细胞内有机物释放到溶液中,使污泥上清液中的SCOD由126mg/L增加到848mg/L,多聚糖质量浓度由33.4mg/L增加到119 mg/L,蛋白质量浓度由41.2 mg/L增加到82.6 mg/L。总氮含量增加了1.62倍。SRF由8.58×109 s2/g下降至3.99×109 s2/g。紫外光-Fenton反应在有效破解污泥的同时,提高了污泥的脱水性能,有利于污泥的减量化。  相似文献   

18.
研究活性炭对糠醛废水经由双效蒸发回收醋酸钠后的冷凝水中有机物的吸附性能,考察pH值、活性炭的投加量、温度、时间等条件对吸附的影响,利用紫外光谱和COD测定仪对吸附前后的水样进行分析。探讨了吸附热力学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炭对冷凝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受pH值的影响,当pH值为5时,吸附量最大,并随活性炭投加量增加而增大,当100mL水中投加2.0 g活性炭时,吸附后水样的CODCr值为42.64mg/L。该吸附过程较好的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自由能变(ΔG)和熵变(ΔS)均小于零,该吸附过程属于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微波辐射Fenton氧化处理络合铜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络合铜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H2O2投加量、FeSO4投加量、pH值、微波辐射时间、微波辐射功率等因素对微波辐射Fenton氧化法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最优条件下单独微波、单独Fenton以及两者联用对CODCr和Cu2+的去除作用,初步探索了各影响因子的作用效果和综合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微波辐射Fenton氧化处理络合铜生产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30%H2O2用量为130 mL/L、FeSO4.7H2O用量为5 g/L、pH值为3.5、微波功率680 W、微波辐射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微波结合Fenton氧化使CODCr和Cu2+分别由14 750 mg/L、968 mg/L下降到1 327 mg/L、55 mg/L,单独微波下降到11 563 mg/L、681 mg/L,单独Fenton氧化下降到2 537 mg/L、99 mg/L.  相似文献   

20.
化工园区废水经过二级处理后,仍含有多种有毒污染物,依然对生态环境存在较大风险,为此,建立微气泡O3/H2O2深度处理工艺,研究某工业园区二级出水处理效能,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探究污染物降解机制,并对处理出水进行毒性评价。结果表明:在pH为7.3、臭氧投加量为60 mg/L、H2O2初始投加量为114 mg/L、反应时间为15 min条件下,微气泡O3/H2O2对二级出水中有毒污染物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COD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47.41%和46.61%;微气泡O3能够显著提高臭氧利用效率,缩短反应时间;与普通O3曝气相比,臭氧利用率提高10%,反应时间缩短2/3;微气泡O3/H2O2工艺过程中,有机物去除过程遵循表观二级反应动力学;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证明羟基自由基(·OH)参与有机物的降解过程,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