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王鑫  刘战强 《工具技术》2010,44(1):15-20
非调质易切削钢YF45MnV具有优良的机械物理性能,是经过精密锻造或热轧并控制冷却后即可达到通过调质处理才能获得的良好综合性能的一种高效节能钢材。为研究非调质易切削钢YF45MnV的切削加工性能,通过对YF45MnV易切削钢与调质45钢进行切削加工性对比试验研究,验证了YF45MnV易切削钢比调质45钢具有更优良的切削加工性,并给出合理的切削用量。  相似文献   

2.
为在高强铝合金干切削加工工艺制定时提供参考,设计了正交试验,并选用YBG102纳米涂层细颗粒合金刀具干式切削高强度铝合金7075-T6,分析了不同切削参数条件对已加工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进给量是影响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切削深度,最后是切削速度;在保障切削效率条件下,获得较好表面粗糙度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较高切削速度、中等切削深度、较小进给量;三维表面轮廓高度较难通过切削三要素调控,但表面峰值占最大高度百分比受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硫复合系易切钢中夹杂物与易切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S系、S-Ca系、S-RE系及S-RE-Ca系易切削钢在不同切削速度下的易切削机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速(〈〈35m/min)切削时,刀具主要为后刀面磨损,夹杂物的形态是影响切削性能的主要因素;而高速(120 ̄160m/min)切削时,刀具主要失效形式是前刀面的扩散(即月牙洼)磨损,此时夹杂物的成分对切削性能影响甚大。与其他三类易切削钢比,高速切削时,S-RE-Ca系钢有较佳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TC4钛合金曲面零件在精加工时因刀具倾角变化而导致表面形貌质量不稳定的问题,通过在20°,30°,40°,50°四个不同的刀具倾角下进行铣削试验,研究和分析不同刀具倾角下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刀具倾角在20°~50°时,以vc=55m/min的切削速度加工可稳定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除了β=30°的试件表面外,其他试件中个别切削参数组合的加工表面出现垂直于加工刀痕的振动波纹,切削速度较大或每齿进给量较大时更易产生表面振动波纹,且切削速度越大,表面振动波纹频率越高;在试验的刀具倾角范围内,表面粗糙度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各刀具倾角下的减小程度不同,但当刀具倾角较大时,由于刀具振动加剧,加工表面质量反而下降,表面粗糙度值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聚四氟乙烯(PTEE)是超洁净流控元件的主要材料之一。针对聚四氟乙烯机械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问题,从改变进给量及车刀材料选择和切削液是否使用的角度探究机械加工PTFE表面形貌的形成机理,发现了随着车刀停留时间的增加,PTFE表面粗糙度迅速降低并最终保持在一个稳定值,而车刀材料和是否使用切削液也对PTFE机械加工后的表面形貌有非常显著的影响;通过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在不同的尺度下观察了加工后PTFE的表面形貌,为从微观层面解释聚四氟乙烯机械加工后表面形貌的形成提供了直观的观测结果,从而揭示了表面形貌与车削加工参数的映射关系,并为氟塑料车削工艺的优化提供了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6.
7.
就热处理工艺对40Cr钢表面粗糙度影响的问题,进行试验研究。通过五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得到五种不同的表面粗糙度,由此确认热处理工艺与40Cr钢表面粗糙度的关系。基于两者的关系,可以通过热处理工艺来使机械零件达到表面粗糙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林峰 《工具技术》2007,41(7):78-79
通过切削试验研究了进给量、切削速度、刀具圆弧半径以及切屑形态等四个因素对不锈钢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切削参数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降低高速切削中铝合金的表面粗糙度值,通过多因素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各铣削参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参数对铝合金表面粗糙度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切削深度、主轴转速、每齿进给量、行距,且转速为18000r/min,每齿进给量为0.075mm,行距和每齿进给量一致,选择较小的切削深度时,在铝合金表面可获得较好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0.
高速切削表面粗糙度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表面粗糙度是评价产品精度和进行零件设计的技术要求之一,也是衡量切削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对表面粗糙度的预报和控制,已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文中根据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对表面粗糙度理论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评述,并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导电加热切削是在切削过程中,对工件和刀具导入电流的一种加热切削方法。它与普通切削方法相比,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如提高刀具耐用度、减小切削力、改善加工表面粗糙度等等。本文试图通过实验对导电加热切削改善加工表面租糙度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和分析。 一、导电加热切削方法的原理 导电加热切削方法的研究是在CM6140型车床上进行的,采用单相整流滤波直流电源。图1为导电加热切削原理示意图。  相似文献   

12.
切削表面粗糙度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易切削黄铜的加工表面粗糙度与各种加工参数的关系为对象,将L9( 34)型正交切削试验数据作为训练学习样本,同时以与正交试验参数有关的6个样本作为预测样本,用BP神经网络对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经设计的BP神经网络训练1183次,其最大误差不超过5 % ;人工神经网络与正交试验相结合,能大大节省预测时间和费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的速度对高纯铝箔进行轧制试验,用非接触式三维表面轮廓仪观测了铝箔表面形貌,并从润滑状态、表面轮廓自协方差函数及功率谱密度等方面研究了轧制速度对铝箔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轧制过程中,摩擦主要是由轧辊表面微凸体压入高纯铝表面产生的塑性变形及犁沟作用所致;铝箔的表面粗糙度主要取决于轧辊的表面粗糙度,轧制速度的变化不会影响铝箔表面轮廓的主要特征;轧制速度从5m.s-1提高到7m.s-1后,铝箔横向表面粗糙度无明显变化,而轧向表面粗糙度下降,表面微观形貌得到了改善;轧制速度的变化不影响铝箔表面轮廓的自相关性,铝箔的表面轮廓以空间波长较长的空间随机分量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三维表面微观形貌的表征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计算能力,计算速度、图像分析、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推进了三维表面微观形貌测量仪的实用化和商品化。对最近文献中出现的三维分析方法和表征参数,如基准表面、图形(像)表征、等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三维表征技术的任务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车削试验研究了不同切削参数对氢化锂材料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趋势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随切削速度和圆周进给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随切削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进给量是影响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针对难加工材料干切削的加工质量问题,应用正交试验法,找出了影响难加工材料干切削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同时,初步探讨了加工前表面粗糙度和加工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保证难加工材料的切削质量和达到切削参数优选的目的,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设计了与工件表面粗糙度有关的因素水平表.以此为基础,在国产CD6140A型车床上对C3602铅黄铜进行了正交切削试验,分析了各因素水平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件进给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大,切削深度和刀具前角次之,工件硬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声发射技术对工件材料为A16061-T6的微切削表面轮廓进行了实时测量.采集监控微切削加工表面时产生的声发射均方根信号,并与表面轮廓仪测得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声发射均方根信号与微切削表面形貌很好的相对应,因此,声发射技术适于微切削表面形貌的监测.研究了切削用量(每齿进给量和主轴转速)与表面形貌之间的关系,微切削的每齿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金属低周疲劳过程中表面三维形貌参数演化规律,选取Q235钢试样开展低周疲劳实验,并使用3D轮廓仪获取在同一加载条件、经历不同循环次数的试样表面高度信息,进而对其表面三维形貌进行描述,获取二维粗糙度Ra及三维粗糙度Sa.Vvc.Sal参数特征。结果表明:疲劳过程中表面二维粗糙度Ra及三维粗糙度参数Sa、Vvc、Sal随着疲劳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且Ra、Sa和Vvc参数在初始与断裂阶段增加幅度较大,中间过程增速较缓。该研究方法及结论可为后续开展形貌相关疲劳寿命评估研究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了解铝基复合材料的已加工表面形貌进行了切削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因硬脆的增强颗粒阻碍基体塑性变形,铝基复合材料的已加工表面形成过程有许多特点,已加工表面中包含各种加工缺陷。经检测分析可知,增强颗粒的体积分数和颗粒大小是决定复合材料已加工表面形貌的主要因素,刀具材料、结构和切削参数也对此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