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取某款弱化沟槽呈“H”形的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合金材质安全气囊盖板为研究对象,并构建了其有限元仿真模型,对比有限元力学仿真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值验证了该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可靠性;通过ISIGHT软件集成Catia和ANSYS,选取安全气囊盖板弱化沟槽的横向长度、深度,纵向长度、深度4个参数作为设计变量,选取弱化沟槽横向最大应力与纵向最大应力作为响应变量,分析了设计变量对响应变量的贡献度分布特征并采用NSGA遗传算法对响应变量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横向长度、纵向深度对横向最大应力为负贡献度,横向深度、纵向长度为正贡献度;横向深度、纵向长度对纵向最大应力为负贡献度,横向长度、纵向深度为正贡献度;在合理范围内,4个参数值的优化设计,实现了横向最大应力提高和纵向最大应力降低的多目标优化,有效减少了安全气囊盖板爆破时产生的碎屑量,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2.
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的比例对PC/ABS合金的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当PC与ABS质量比为1∶1时,加工性能最佳.对比了不同增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有机硅增韧剂和高胶粉)对PC/ABS(0215A)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BS对提高合金的增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ABS/PC共混合金组成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两种不同牌号的ABS树脂与PC共混,并对其组成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ABS的组成不同,ABS PC混合物的相容性、力学性能以及流变行为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阻燃PC/ABS合金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等温和非等温热分解方式对使用卤/锑类阻燃剂的阻燃PC/ABS合金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合金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三氧化二锑与十溴联苯醚复配后对阻燃体系的热稳定性产生影响,而且阻燃体系的热分解速率与二者的配比有密切关系。十溴联苯醚与三氧化二锑的质量比分别为2.5/1和1/1时,PC/ABS阻燃合金的热稳定性优良,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也比较好;在250~260℃时PC/ABS阻燃合金具有良好的加工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磷酸三苯酯(TPP)、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缩聚型固体磷酸酯(PX)和增容增韧剂对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PP、RDP、PX均可显著提高PC/ABS合金的阻燃性能,增容增韧剂可以改善体系的力学性能;当PC/ABS为7/3时,分别加入11 %、14 %和12 %(质量分数,下同)的3种阻燃剂,并配以适量的增容增韧剂和其他助剂,可以制得等级为UL94 V-0级的PC/ABS合金。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螺杆熔融挤出加工工艺,以聚碳酸酯(P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为基础树脂,研究了阻燃剂、相容剂及抗氧剂等对PC/ABS阻燃合金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C/ABS阻燃合金材料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随着阻燃剂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随着阻燃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阻燃剂、相容剂质量分数分别为18%,2.0%~3.0%时,该材料使用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PC/ABS合金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国内外聚碳酸酯(PC)/ABS合金的发展状况及其应用。详述了制备PLC/ABS合金所采用的增容技术及原料、配比、第三组分和加工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提出必须加快我国PC/ABS合金的研制步伐,大力开展PC/ABS合金的应用研究,以满足各行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对近10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合金技术专利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专利申请时间、专利权人和专利分类三方面进行数据比较.结果表明:2006,2010及2011为专利申请高峰期,专利申请量占总数的67%;产品专利占PC/ABS合金专利的50%,表明新产品开发改性仍是PC/ABS合金研究的主要方向.另外,对目前PC/ABS合金的阻燃性和相容性进行了论述,提出了PC/ABS合金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PC/ABS合金的相容性及适宜的合金比例,探讨了MBS对PC/ABS合金的增容和增韧作用,MBS对PC/ABS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C/ABS合金(70/30)体系中,加入6份MBS形成的复合材料与没有加入MBS相比,其相畴分布更加均一,冲击强度提高了40kJ/m2,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热变形温度得到了较好的保持。  相似文献   

10.
PC/ABS合金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PC/ABS合金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及其应用,详述了制备PC/ABS合金所采用的增容技术及影响其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用光盘回收的聚碳酸酯(PC)树脂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PC合金,探讨了回收PC含量、增容剂种类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S/PC合金的拉伸强度随回收PC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冲击强度则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在回收PC含量为10 %(质量分数,下同)时达到最大值;增容剂甲基丙烯酸甲脂-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比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GMA)更能改善ABS和PC的相容性,显著提高合金冲击强度,当回收PC含量为5 %时,用MBS增容的ABS/PC合金的冲击强度比纯ABS提高了42.8 %。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作为相容剂对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共混体系相容性、力学性能、形态结构以及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BS添加量的增加,PC/ABS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都呈下降趋势;加入MBS后,PC/ABS的分散相粒径明显减小,PC与ABS两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互靠拢,因而PC/ABS的相容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3.
PC热分解机理及PC、PC/ABS的阻燃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和讨论了芳香族磷酸酯阻燃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硅化合物和硫化合物阻燃PC的阻燃机理以及PC的热分解机理。涉及的反应有碳酸酯基的重排、羟基化合物与PC的作用、Fries重排、异亚丙基键的断裂及PC的热氧化等。今后的研究重点之一是应取得更多证据支持已提出的机理,使其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4.
PC/ABS共混合金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中丙烯腈(AN)、顺丁橡胶(PB)含量变化对聚碳酸酯(PC)/ABS合金相容性的影响,并且通过计算合金体系中两组分的相互作用参数X12对PC/ABS合金的相容性进行了表征和评价。结果表明,当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中AN质量分数为24%左右时,X12值最低,合金相容性最好;此时合金中分散相尺寸仅为0.5μm左右,且ABS均匀分布于PC基体中,ABS中PB含量变化对合金相容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聚硼硅氧烷阻燃PC/ABS合金的制备与其阻燃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极限氧指数和锥形量热分析研究了阻燃剂聚硼硅氧烷对聚碳酸酯/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PC/ABS)合金的阻燃作用。结果表明,添加5 %(质量分数,下同)的聚硼硅氧烷可使PC/ABS合金的极限氧指数从24 %提高到28.6 %;添加聚硼硅氧烷可使火灾性能指数升高63 %,并且可减少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热及CO、CO2等有害气体,促进成炭,保护基体材料,缓和燃烧过程,降低火灾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6.
对卫浴产品用PC/ABS塑料件的电镀工艺进行了改进:以酰胺类膨胀剂替代苯酚类膨胀剂进行预粗化,以改善镀层的完整性和外观;在催化前采用氨基甲酸盐类高分子有机物进行表面调整,以减少氯化钯催化剂的用量,提高表面沉钯的质量,缩短电镀时间。改进后的流程主要包括:预粗化,除油,亲水,粗化,回收,中和,表调,预浸,催化,加速,化学沉镍,活化,预镀铜,镀酸铜,镀半光镍,镀光镍,镀铬,烘干,包装。以改进后的工艺对德国拜耳Bayblend ABS+PC2953和台湾奇美Wonderloy PC/ABS PC-365塑料件进行批量电镀,镀层百格结合力测试全部合格,外观合格率达90%,每小时产值提高了约1200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无卤阻燃聚碳酸酯/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的流变行为,得到了熔体表观黏度及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无卤阻燃PC/ABS合金熔体为假塑性流体,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在230 ℃时,合金的非牛顿指数随着阻燃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剪切速率为20~3000 s-1时,合金黏度对温度不敏感,即实现黏度降低,采用升温法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8.
为了预测和降低翘曲风险,在模具设计及制造前,先利用Moldflow模流分析软件对产品的翘曲变形进行分析及预测。针对翘曲变形产生的三个主要因素(取向效应、冷却不均、收缩不均)逐一进行优化。通过调整模具浇口位置、优化冷却系统、调整注塑时的保压参数,使产品的翘曲变形量逐渐减小,最终达到质量要求。结果表明,采用PC/ABS共混物注塑制备汽车后视镜外壳的最优方案是:扇形侧浇口;凹模2条水路、抽芯1条水路、凸模3条水路的优化冷却;保压压力85 MPa,保压时间分10,5 s两段。最优方案条件下,翘曲变形量降低约35.0%,并依据最终方案进行了模具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