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一代的生物燃料——丁醇的开发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锦玉 《当代化工》2011,40(6):631-632,652
作为新一代的生物燃料,生物丁醇因其物理性能、燃烧性能优于生物乙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物丁醇的开发,对缓解能源危机,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生物丁醇与生物乙醇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介绍了生物丁醇的开发动向。  相似文献   

2.
考虑到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保护问题,生物燃料已经为许多国家高度重视.丁醇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能源,在替代汽油作为燃料方面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对近年来丁醇生物发酵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丁醇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能源,在替代汽油作为燃料方面具有高热值、易混溶性、高辛烷值和低挥发性等优良特性.由于原料的价格和产物的抑制作用导致丁醇发酵成本偏高以及产物浓度过低.为降低发酵成本,减少产物的抑制作用,需要从原料选取、菌种的改良、发酵工艺和丁醇提取工艺等方面做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生物丁醇的理化性质和应用领域、国内外市场现状、生产技术现状和发展限制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改良菌种,提高丁醇耐受性和产丁醇比例;开发高效的发酵工艺;开发高效低能耗的分离工艺;拓展原料品种,开发纤维素丁醇生产工艺等技术改进和发展方向的建议,以期能促进生物丁醇行业的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第二代生物燃料目前包括纤维素乙醇、生物丁醇和混合醇。生物丁醇克服了乙醇的诸多缺点,与乙醇比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生物丁醇可在供应链的任何一个环节进行混合,而不致造成系统或原料方面的问题;若发生泄漏,则其在地下水中的扩散有限;能以较高比例与汽油混合,也可单独使用在所有汽油发动机中,与乙醇汽油比,可达到更长的车辆汽油里程;可由石油管道输送,而乙醇不可以;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其正丁醚衍生物可用作柴油。除了其固有的优势外,  相似文献   

6.
以甜高粱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利用甜高粱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现状、工艺路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今后由甜高粱生产燃料乙醇的发展方向是利用其纤维素成分进行乙醇发酵.  相似文献   

7.
秸秆是一种用作生物燃料、具有潜力的原料,如玉米秸秆、大麦秸秆、小麦秸秆、细条芦笋和稻谷秸秆等.阐述了美国能源部重点开发高效发酵微生物,把生物质原料转化成乙醇的5项乙醇转化项目,该项目预计用3年时间完成,投资约2330万美元.介绍了美国能源部投资12亿美元,在6家生物炼制厂用4年时间,每年生产4.92亿L纤维素乙醇的计划.  相似文献   

8.
2011年10月28日,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主开发的小桐子航空生物燃料,在首都国际机场由国航波音747客机试飞取得圆满成功,填补了我国航空生物燃料的空白,对以生物燃料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国石油该项目的组织者,胡徐腾同志正是以科技创新带动实践创新的典范。他牵头编著的《液体生物燃料:从化石到生物质》,既全面地普及了液体生物燃料的生产技术,又介绍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发展环境;既分析了该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又直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既阐述了液体生物燃料的生产模式,又从全产业链角度思考如何加快发  相似文献   

9.
赵永腾  李涛  徐军伟  赵鹏  余旭亚 《化工进展》2014,33(4):878-882,920
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开发新能源变得非常迫切。微藻因为生长速度快,固定二氧化碳能力强,碳水化合物积累量高,近年来成为生物燃料生产的研究热点。微藻碳水化合物制备生物燃料极具潜力,但规模化培养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本文总结了微藻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及代谢,介绍了微藻碳水化合物的酶水解、化学和超声等预处理方法,比较分析了酶糖化和化学糖化特点,简述了传统的厌氧消化、活性污泥发酵技术用于微藻碳水化合物制备生物燃料的循环利用优势,对微藻碳水化物制备生物液、气态燃料的研究进展、经济性和产业化前景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微藻碳水化合物制备生物燃料需要以更经济、有效的糖化和发酵技术为未来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代谢工程在生物丁醇生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永亮  刘宏娟  张建安 《现代化工》2012,32(4):25-29,31
传统的丁醇发酵由于其产量和产率都较低,制约了生物丁醇的发展。代谢工程以系统生物学为基础,为生物丁醇生产菌种的改造提供了合理的依据。介绍了丁醇发酵的菌种与丁醇的生物合成途径,综述了代谢工程方法在生物丁醇生产中的应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吸附床是吸附式制冷装置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吸附式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通过吸附床的热阻分析,得出强化吸附床传热的措施.文中重点介绍了提高吸附剂与换热壁面的换热系数和吸附剂间的导热系数来强化吸附床传热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填充式吸附床、涂抹式吸附床以及固化式吸附床的结构特点,比较分析3种吸附床的传热传质特点,并阐...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增韧环氧树脂的现状,详细介绍了各种增韧方法、机理以及研究进展,包括传统的橡胶增韧法,近几年常见的热塑性树脂、热致液晶聚合物、互穿网络聚合物、核壳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以及柔性链段固化剂增韧法,绿色环保生物质增韧法,其他新型增韧方法等,并对未来环氧树脂的增韧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导电胶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几种典型的导电胶(如纳米导电胶、复合导电胶、紫外光固化导电胶和无导电粒子导电胶等),阐述了导电胶可靠性研究中环境影响试验的研究现状,展望了今后导电胶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外已开发投产的新一代合成橡胶集团橡胶丁苯/异成/丁二烯橡胶(SIBR),它不仅具备通用橡胶的基本性能还集中了耐低温,低滚动阴力,抗湿性,耐磨和高翻修率等一内蒙轮胎所需的理想性能.  相似文献   

15.
赵东江  马松艳 《应用化工》2010,39(3):427-431
氢能作为资源丰富、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而被广泛研究,氢的贮存和运输是氢能应用的关键。金属络合氢化物、碳纳米管、沸石具有较高的贮氢容量,成为贮氢材料研究的热点。综述了金属络合氢化物、碳纳米管、沸石等新型贮氢材料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各种贮氢材料的特点与性能,对其实用性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In these studies concentrated sugar solutions of barley straw and corn stover hydrolysates were fermented using 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P260 with simultaneous product recovery and compared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a control glucose batch fermentation process. The control glucose batch fermentation resulted in the production of 23.25 g L−1 ABE from 55.7 g L−1 glucose solution resulting in an ABE productivity and yield of 0.33 g L−1 h−1 and 0.42, 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reactor (I) was started with 62.5 g L−1 initial glucose and the culture left 6.8 g L−1 unused sugar due to butanol toxicity resulting in incomplete sugar utilization. Barley straw (BS) hydrolysate sugars (90.3 g L−1) resulted in the production of 47.20 g L−1 ABE with a productivity of 0.60 g L−1 h−1 and a yield of 0.42. Fermentation of corn stover (CS) hydrolysate sugars (93.1 g L−1) produced 50.14 g L−1 ABE with a yield of 0.43 and a productivity of 0.70 g L−1 h−1. These productivities are 182–212%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run. The culture was able to use 99.4–100% sugars (CS & BS respectively) present in these hydrolysates and improve productivities which were possible due to simultaneous product removal. Use of >100 g L−1 hydrolysate sugars was not considered as it would have been toxic to the culture in the integrated (simultaneous fermentation and recovery) process.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三氢化铝作为一种理想的氢能源载体,由于其较高的储氢量(理论含氢质量分数达10%)和经过改性后可实现低于100 ℃稳定放氢,成为国内外储氢材料的研究热点。对三氢化铝的性质(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合成方法(液相间接合成法、固相直接合成法等)、改性方法(物理改性和化学掺杂改性)、应用方面(在火箭复合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在燃料电池车氢气储藏技术中的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