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淮河干流行蓄洪区现状淮河干流现有行蓄洪区21处,分布在淮河中游平原地区的安徽、江苏两省,总面积3148.62km2,蓄滞洪容积126.80亿m3,耕地265.5万亩,区内人口134.19万.淮河行蓄洪区既是分泄、蓄滞设计标准内洪水的场所,又是区内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在历次大洪水中为保障沿淮工矿企业、城市和重要堤防安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淮河流域行蓄洪区虽然在保证防洪保护区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启用标准低、进洪频繁、区内群众生产生活不安定、防洪与发展的矛盾突出等.  相似文献   

2.
任癸  杨锋 《治淮》1997,(8):12-14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沿淮共修建了23个行蓄洪区,以保证淮北大堤及沿淮重要工矿、城市、铁路的防洪安全。几十年来的运用实践证明,行蓄洪区已成为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淮河干流中的4个蓄洪区总库容65.7亿m~3,可滞蓄的洪量约占正阳关30天洪水总量的20%,对削减淮河干流洪峰的作用十分明显。行洪区的运用,扩大了淮河干流泄洪能力;据分析,行洪区在中小洪水时可分泄河道流量30~50%,大洪水则达到50~70%。如此巨大的蓄、分洪能力,对于淮干中游,在相当长  相似文献   

3.
一、重要意义 海河流域初步形成的防洪体系是由各河系上游的大中型水库、中游的蓄滞洪洼淀和中下游的河道及堤防三部分组成。蓄滞洪洼淀是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63年海河流域“63.8”特大洪水,洪水总量302亿m~3,其中,中游洼淀就蓄滞洪水112亿m~3,占总量的37%。保护了天津市免遭洪灾,减轻了下游广大地区的损失。 目前流域内有28处主要的蓄滞洪区,总蓄水量191亿m~3。耕地约53万hm~2,人口约  相似文献   

4.
夏广义 《治淮》1999,(6):10-11
一、安全建设的成就 蒙洼蓄洪区位于安徽省阜南县境内,淮河干流洪河口至南照集之间,南临淮河,北抵蒙河分洪道,汛期四面临水。蓄洪区总面积181km~2,耕地18万亩,居住人口14.8万人,分属阜南县5个乡镇和国营阜蒙农场。 蒙洼蓄洪区是淮河中游21个行蓄洪区之一,是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蒙洼蓄洪区自50年代建成以来,共有10年12次蓄洪,共拦蓄水量59亿m~3,为削减淮河洪峰,保护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蓄洪区面积大,人口多,防洪标准低,仅为4年一遇,给区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5.
1 重要意义海河流域初步形成的防洪体系是由各河系上游的大中型水库、中游的蓄滞洪洼淀和中下游的河道及堤防三部分组成.蓄滞洪洼淀是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63年海河流域“63.8”特大洪水,洪水总量302亿m~3,其中,中游洼淀就蓄滞洪水112亿m~3,占总量的37%.保护了天津市免遭洪灾,减轻了下游广大地区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李燕  曾桂菊  殷卫国 《治淮》2014,(4):40-41
一、概况 淮河行蓄洪区使用频繁,启用标准普遍较低,在1950~2010年60年中,现有的28处行蓄洪区共启用273次。新中国成立以来,行蓄洪区在防御洪水中发挥了削减洪峰、蓄滞洪水的重要作用,保障了重要防洪保护区的安全,为流域防洪减灾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淮河河槽不能满足宣泄洪水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行蓄洪区仍有存在的必要,并在淮河流域防洪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老汪湖在20世纪50年代初治淮时圈圩成湖,规划为蓄洪区。蓄洪区建成后,当奎雅河流域遏设计防洪标准内洪水时,适时启用其蓄滞洪水,保障涌桥区、灵璧县、泗县奎雅河流域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针对老汪湖蓄洪区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玉太  刘玉年 《治淮》1999,(10):3-4
全国人民喜迎国庆,欢呼50年来祖国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及有关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奋斗,新中国治淮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 防洪除涝 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700余座,总库容268亿m~3。其中大型水库36座,总控制面积3.5万km~2,总库容193亿m~3,防洪库容113亿m~3。 利用湖泊洼地建成蓄滞洪区和综合利用湖泊共13处,总库容335亿m~3。其中淮干中游蒙洼、城西湖等4个蓄洪区,可滞蓄洪水66亿m~3,接近正阳关100年一遇30天洪量的1/5,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科学调度运用行蓄洪区是目前减轻淮河中游洪灾损失的有效途径之一。建立洪水模型模拟洪水演进能为调度提供决策支持。为此,本文针对淮河中游行蓄洪区构成的复杂河网水系。采用水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具有行蓄洪区的河网模型。模型对行蓄洪区进行适当的概化,采用窄缝法和冻结法相结合模拟干河床洪水演进问题,并采用汉点分组解法求解。应用该模型。模拟淮河中游王家坝至蚌埠段91年洪水演进情况。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的模拟具有行蓄洪区河网的洪水演进,信息量大。计算精度高。能满足洪水调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和2007年淮河流域发生了五四年型洪水,安徽省先后两次启动淮河蓄洪区运用补偿工作,成效显著.本文通过作者参与淮河行蓄洪区运用补偿工作的切身体会,对淮河行蓄洪区补偿工作的主要做法并进行了总结,以供类似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淮河干流上中游沿淮两岸的现存圩区、行洪区、蓄洪区,在历史上就是淮河洪水的走廊和滞蓄洪水的天然回旋地区。建国后在五十年代初,遵照“蓄泄兼筹”的原则,为利用洼地有效控制洪水,降低淮干洪水位,确保淮北大堤安全,同时为改善洼地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故把这些洼地按规划意见分别划为圩区,行、蓄洪区,并实行一水一麦政策。经多年实际洪水验证,这些行蓄洪区仍具有扩大行洪能力和滞蓄洪水的双重作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沿淮的行蓄洪区在淮干防洪上都是需要  相似文献   

12.
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一直是治淮的难点和重点。本文就1954年12月阜南县濛洼蓄洪区调查委员会编制的《对濛洼蓄洪区群众安置问题的调查报告》展开研究和分析,通过梳理调查报告的人口分布、社会经济情况、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群众对安置方案的态度及要求等内容,深度挖掘和剖析史料价值,以期为淮河行蓄洪区群众安置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勇 《治淮》1995,(10):34-35
行蓄洪区是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运用在淮河防洪中起着重要作用。 蓄洪区进洪机遇要少些,一般要在10年一遇以上洪水进洪,蓄洪区进出口有控制设施,比较易于管理。而行洪区使用频率较高,一般在出现3~5年一遇洪水时就要进洪。行洪区行洪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口门行洪,即在行洪区堤防上预设口门宽度,需要行洪时人工扒开口子,或用炸药炸口,洪水过后再进行复堤;另一种是漫堤行洪,即规定行洪区堤防顶高程,当洪水位超  相似文献   

14.
复杂河道实时洪水预报的半自适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行蓄洪区的复杂河道的洪水演算是洪水预报中的一难点。对于复杂河道如何在水文学方法中考虑分洪、蓄洪并提高实时洪水预报的精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在提出基于马斯京根流量演算河道洪水实时预报的半自适应滤波模型的基础上,对该模型在具有行蓄洪区的复杂河道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蓄洪区的计算与预报方法,使得半适应滤模型可以用于复杂河道行蓄洪的调度和实时洪水预报。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最近批转的《水利电力部关于“七五”治淮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淮河干流上、中游防洪规划的主要措施是:(一)扩大行洪通道,使中小洪水畅道,减少行、蓄洪区使用机会;(二)修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将淮北大堤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三)行、蓄洪区实行特殊政策,积极发展生产,稳定群众生活。这三项措施是一个整体,必须全面规划,统一安排,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而扩大淮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各行蓄洪区运用对淮干水位降低的效果及其影响,基于MIKE 11软件建立淮河干流南照集至正阳关段河道及行蓄洪区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行蓄洪区在不同工况及调度条件下运用后的洪水演进。行蓄洪区运用效果受分洪时机及分洪能力影响显著,在现状工况下,若按规定在淮干洪峰到达前1 d左右及时启用,可显著降低其下游淮干水位,其中南润段运用可降低润河集洪峰水位0.18 m,邱家湖、姜唐湖运用分别可降低正阳关洪峰水位0.49、0.90 m。若按规定联合调度,南润段、邱家湖先启用可显著降低淮干洪峰水位,姜唐湖后启用,削峰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7.
淮河流域非工程防洪措施包括防洪法制建设、行蓄洪区的管理与运用及洪水保险等内容,在1991年大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淮河流域内各省、市、地区制定了有关的“办法”,“规定”和贯彻实施意见,使防汛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行蓄洪区的管理与运用方面,主要有实行特殊扶持政策、加强安全建设、加强洪水预警报系统、加强安全撤离措施等。洪水保险方面,进行了淮河中游南润段行洪区农作物洪水保险试点并在安徽省试行了洪水基金制度,以上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1950年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伟大号召的指引下,河南省开展了大规模治淮工程建设,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巨大效益。截至2011年底,在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方面,已建成各类水库1 406座,其中大型水库14座,中型水库52座,小型水库1 340座,总库容139.23亿m~3,有效地控制了山区洪水;利用洼地建成蓄滞洪区4处,蓄滞洪容积6.68亿m~3,有历次洪水中共  相似文献   

19.
吴贵勤 《治淮》2009,(11):6-7
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是淮河行(蓄)洪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区内群众赖以生存的场所。2003年、2007年淮河大水后,国家安排资金实施了部分灾后移民迁建,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仍居住有大量不安全人口,为保证行蓄洪区及时有效运用,实现人水和谐,继续实施移民迁建,逐步将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不安全人口迁至安全区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王文龙 《治淮》2002,(12):14-15
一、基本情况 淮河流域防洪规划中现有行蓄洪区28处,总面积3924平方公里,耕地360.9万亩,人口163万人,其中淮河干流22处,支流6处。在历年的淮河防汛中这些行蓄洪区对拦蓄洪水、加大行洪流量、减轻洪水压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分析:在1954年洪水中,淮河中游4处蓄洪区拦洪73.5亿立方米,行洪区的行洪流量约占淮河总泄量的20%~40%;1982年,南润段、邱家湖、董峰湖、荆山湖的行洪流量占淮河总量的30%~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