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现有阶段,如何实现由IPv4向IPv6过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过渡机制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考虑到Firefox是一个免费的、跨Windows,MacOSX及Linux等平台的浏览器,即以Firefox浏览器技术为立足点,以Java语言作为开发工具,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平台,在双协议栈主机中,借鉴传统的IPv4传输层代理机制,对IPv4和IPv6协议进行转换,利用socket的独立于网络协议的特性,通过软件的编写,修改socket套接字中的某些参数,让代理服务器调用系统的IPv6协议栈来通信,实现接入IPv6.  相似文献   

2.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是一个开放的工业标准,简化了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的管理。和Windows NT 4.0以及Windows2000相比较,在Windows server2003操作系统中,进一步增强了相应的功能。下面讨论在进行从Windows NT 4.0向Windows Server 2003的升级过程中,如何实现DHCP的升级。  相似文献   

3.
孙丽艳  周健 《微机发展》2008,18(3):71-73
在现有阶段,如何实现由IPv4向IPv6过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过渡机制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考虑到Firefox是一个免费的、跨Windows,MacOSX及Linux等平台的浏览器,即以Firefox浏览器技术为立足点,以Java语言作为开发工具,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平台,在双协议栈主机中,借鉴传统的IPv4传输层代理机制,对IPv4和IPv6协议进行转换,利用socket的独立于网络协议的特性,通过软件的编写,修改socket套接字中的某些参数,让代理服务器调用系统的IPv6协议栈来通信,实现接入IPv6。  相似文献   

4.
IPv6协议是因特网的新一代通信协议,继承了IPv4的许多特性。文章对IPv6协议的特点及IPv6与IPv4的地址表达方式的区别进行了分析探讨,详细介绍了IPv6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安装、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配置,实现了Web服务关键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代理移动IPv6协议能够在移动主机不参与信令交互的基础上对IPv6主机进行移动管理,这是通过扩展在网络节点和家乡代理之间交互的移动IPv6信令消息格式实现的。代理移动IPv6不需要移动主机与家乡代理进行信令交互。网络中的代理移动实体将代替移动主机与家乡代理进行信令交互并对移动主机进行管理。提出并分析了移动主机接入代理移动IPv6域内的三种方案,分别是二层接入,三层Router Solicitation接入,通用移动管理协议(GMMP),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即二层接入速度更快,RS接入具有普适性,GMMP接入则更符合标准化。  相似文献   

6.
纯净的IPv6网络中,通常在网络接入层设备上看不到IPV6用户的信息(如mac地址,IPv6地址等),给IPv6非法主机的接入带来了便利。文章针对IPv6主机的安全合法接入问题,提出了在IPv6网络的接入层交换机应用SAVI技术解决本问题的方法。最后,文章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李军 《计算机工程》2004,30(13):75-76,91
为解决IP地址资源日趋紧张和以太网的安全网络管理问题,进行了IPv6用户认证模型的研究与设计。该模型无须对现有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改动,从IPv6主机的无状态自动配置技术出发,利用已有设备所支持的802.1x协议和RADIU协议,使用户在局域网内的任何地方、自动配置冗长的IPv6地址,输入用户认证信息,就可以接入网络,提高了局域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原有IPv6网络部署改造方法对于灰洞攻击检测能力较差,导致IPv6网络攻击预警能力较差的问题,设计一种抗灰洞攻击的IPv6网络部署改造方法。采用层次化的设计理念,将网络构架从逻辑角度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以及广域网与服务器的接入部分,以网络构架为基础,优化网络中使用的服务器群以及网络间接方式。设定网络检测匹配规则,将接入方式作为网络中路由器的间接方法,针对多模式网络攻击,应用多模式检测方法实现IPv6网络攻击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灰洞攻击预警能力较强,操作系统的兼容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移动IPv6的流传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移动IPv6技术是建立在下一代Internet协议IPv6的基础上,应用于移动环境中的一种新技术。在移动:IPv6中,移动主机在移动过程中保持通信的连续性并对上层屏蔽地址的变化。为了实现随时随地的连接性,移动主机可能希望在不同条件不同要求下使用不同网络或传输不同的业务流。针对这一情况,介绍了一种基于流的移动IPv6的扩展机制,使移动主机可以同时利用多个接口为不同的流进行通信,从而更好地满足了网络的QoS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种IPv6穿越CDMA网络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IPv6客户端能够通过CDMA无线接入方式访问远程的IPv6服务器,介绍了已有的隧道技术并分析其不足,如不能适用于CDMA网络,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NetFilter框架、Libnet和Libipq使得IPv6可以穿越CDMA网络的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运用这种方法,IPv6主机可以有效地通过CDMA方式接入网络,并访问远程的IPv6服务器。  相似文献   

11.
WE6: 实时高效Windows平台IPv6网络模拟器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v6网络需要新的网络协议和设备。在将新设备应用到实际环境前,需要大量的实验对设备和协议进行验证。网络模拟器是进行这类实验的有效工具。为此,设计了一种同时支持IPv6和IPv4协议的Windows平台网络模拟器:WE6(Windowsplatform emulator IPv6)。可以实现对网络带宽、传输延迟、传输丢包率以及传输延迟抖动的控制和调节。在Cernet Ⅱ 上进行的实际使用表明,该网络模拟器可以对IPv6业务进行精确的实验环境控制,为协议和设备的开发与验证提供可靠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高校IPv6校园网的部署与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采用的核心协议,现行的IPv4向IPv6过渡势在必行.高校走在IPv6网络研究、应用的前沿,通过分析IPv4向IPv6过渡的必然性,结合高校校园网络IPv6的现状和演变过程,提出IPv6校园网的部署的几种方式,并提供了具体的Windows下的Ipv6配置应用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小规模低成本的基于Windows平台的IPv6实验室,详细介绍了搭建实验室的方法和步骤,解决了IPv6网络的实验开发运行的环境问题,最后对IPv6网络连通性和静态路由进行了测试与分析,验证IPv6网络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4.
IPv6在校园网络中的部署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宇  张五红 《现代计算机》2006,(9):41-45,85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采用的核心协议,现行的IPv4向IPv6过渡势在必行.高校走在IPv6网络研究、应用的前沿.本文分析了IPv4向IPv6过渡的必然性,结合高校校园网络IPv6的现状和演变过程,提出了IPv6校园网部署的几种方式,并提供了具体的Windows下IPv6配置应用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IPv6的Socket通信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必然会取代IPv4,开发支持IPv6的网络应用程序已经迫在眉睫。介绍了IPv6下Socket地址结构和IPv6下Socket函数,给出了在Windows环境下用Visual C++6.0实现Socket通信的方法,对今后开发基于IPv6的网络应用程序会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小规模低成本的基于Windows平台的IPv6实验室,详细介绍了搭建实验室的方法和步骤,解决了IPv6网络的实验开发运行的环境问题,最后对IPv6网络连通性和静态路由进行了测试与分析,验证IPv6网络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7.
IPv4向IPv6的演进是Internet发展的趋势,两种网络共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目前大部分应用程序都是基于IPv4的,如何将现有的应用程序平滑移植到IPv6网络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了在Windows系统下通过WinsoekAPI实现二者兼容的方案,用实例阐述了Socket应用程序从IPv4向IPv6移植的方法及原则,方法简单有效,同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SocketAPI层的协议无关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DSTM的IPv6网络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IPv6网络性能测试软件的缺乏,首先分析了IPv6网络性能测试的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依据DSTM的主要原理机制,研究了在Windows平台下的一个IPv6网络性能测试系统Test6,该系统主要由往返时延测试器、丢包率测试器和吞吐量测试器构成,各个测试器均由其基本算法实现;通过该系统的使用,可以对测量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数学建模,总结出各项性能参数和规律,为IPv6网络的端到端接入控制、镜像服务器选择、路由优化、拥塞控制、以及流媒体应用等提供客观、可靠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9.
P2P技术作为一种较新的网络技术以其巧妙的方式将网络中的用户连接起来,极大地加速了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用户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的网络带宽进行资源共享。随着IPv6地址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将会使用IPv6地址,而原有的P2P应用程序对IPv6用户的支持都不太理想,拥有IPv4地址的用户和拥有IPv6地址的用户无法进行有效的通信。在实际P2P站点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将单栈P2P站点拓展到双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