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本文论述前喀尔巴阡低渗透非均质多层油在强化采液条件下油藏的开发效果,及井网密度对采液条件下油世故的开发效果,及井网密度对采油速度的影响。在产层含水持续上升时,以增产油量确定技术效果。文章以格维慈杰茨基油田为例,论述该油田在多层性和严重非质情况下,用钻加密井方法提高石油储量动用速度,降低含水,缩短油田开发期和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李峰  樊勇 《河南石油》2000,14(B08):27-29
赵凹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针对前期开发中暴露出来的井网不完善,地层压力下降快,主力油层平面和层内矛盾突出,非主力油层储量动用程度低等特点进行了井网调整,滚动开发,注采结构调整等综合治理措施,使开发效果得到了改善,控制住了产量递减加大的趋势,实现了赵凹油田在高含水期的稳产,资源利用程度提高,探索出了小型水驱砂岩油田高含水期稳产开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濮城油田多油层强非均质油藏水驱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结合油藏地质特点和开发状况。总结分析了濮城油田沙二下多油层非均质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采取早期注水保持能量,加密井网调整,细分层系调整,优化注水结构和产液结构。以及高含水期精细油藏研究,重建地质模型。精细调整等,挖掘层间,平面剩余油潜力的主要做法及效果。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技术和经济成效。对同类型油藏注水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概算法是油田开发设计过程中进行开发指标预测最常用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运用一维肉体上流动理论来研究水驱油过程的规律。同时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研究油层渗透率分布的非均质状况,最后推导出非均质油藏水驱开采时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建议用一种新的动态方程组来描述在采油过程中油藏多孔介质里的压力分布。该方程组与注入井和生产井的分布一起说明油藏特性和边界条件。它解答了在油藏模拟晶格的任何位置油藏压力与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赵凹油田泌304区属于低渗砂砾岩稠油油藏,油藏埋深780~950 m,主力油层叠合含油面积1.06 km2。泌304浅层系各小层的平均孔隙度为8.09%,平均渗透率为11.41×10-3μm2,属于低-特低孔、低-特低渗储层,开发难度大,动用程度差。为改善开发效果,对射孔段、注汽参数、注汽组合、措施工艺等开发方案进行了优化,较好地解决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值模拟法预测非均质油藏开发指标及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工作量大,耗时长,技术要求高。考虑实际油田井网布置的不规则性及储层的非均质性,基于油藏工程理论,推导并建立了考虑储层非均质性的水驱油藏开发指标预测方法。该方法根据注采井配置关系和渗流阻力,将油田动态劈分为多个注采单元,对各注采单元的渗透率、孔隙度、储层厚度等非均质参数进行等效处理,再将各注采单元转化为均质单元;采用物质平衡原理和Buckley-Leverett径向水驱油理论预测各单元开发动态,计算含水率和剩余油饱和度等指标,进而得到整个油藏的开发指标。与传统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相比,新方法占用内存少、速度快、效率高。对断块老油田进行实例验证分析表明,新方法预测单井和全油田10 a含水率变化与数值模拟结果的相关系数达0.993 4~0.999 6,预测10 a剩余油饱和度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关于神经网络(ANN)的研究在科学界又重新掀起了一股热潮,它们被用于各种通过计算可大大提高处理性能的工作中。已有少数论文建议在石油工业中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这些论文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推荐利用ANN从测井资料中识别岩性;第二类是建议使用ANN为试井选择合适的油藏模型。  相似文献   

9.
非均质注水开发油藏提高水驱油效率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范  侯平舒  张士建  高玉香  谢权 《钻采工艺》2003,26(6):48-49,65
以过渡带隔相注水工艺、实行微破裂压力注水及调剖、调驱等多种工艺结合进行合理注水,可以达到对非均质油藏系统开发,使低渗层水驱动用程度及驱油效率得以提高,对应油井地层压力上升、产能增加;这一水驱油工艺在桥口油田应用,实现了油田连续6年控水稳油,证实可以有效减缓油田自然递减,保持油田持续稳产高产,为同类油藏的控水稳油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阿曼达利尔油田Shuaiba层上部非均质碳酸盐油藏确定性油藏表征方法和条件地质统计油藏表征方法。文中指出,综合使用测井、岩芯、压力不稳定试井、地质和地震等资料能创建一个高分辨力的油藏描述,这个油藏描述能用于油藏模拟模型,并很好地拟合油田历史生产数据。通常,地质统计技术、地质数据,结合一定的渗透率非均质数据,能获得最好的油藏表征结果,而不需要人工修改数据。粗略的折中的油藏描述虽然也能拟合油田历史生产数据,但需要修改的油藏数据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在历史拟合中,只有详细和简明的油藏描述才能得到与观察数据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中原油田采油一厂管理着文中、文东两大油田。近几年在面对新区投入不足、老油田含水高、采出程度高、井况损坏严重和稳产基础变差等诸多不利情况下,通过切实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加强油藏管理活动。加大油田综合调整治理力度,使油藏开发效果得到了改善。稳产基础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濮城油田的整体开发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城油田整体处在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产量自然递减高达20%以上。井网损坏严重、合注合采井多、地质基础研究薄弱、剩余油分布的定量认识程度不够是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利用指数递减模型预测,在目前开发方式下,2006年油田产量将降至80×104t以下,含水率上升至96%。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下步的挖潜措施:(1)重建、优化注采井网,提高水驱效果;(2)细划流动单元,弄清剩余油分布;(3)由分注合采向分注分采过渡;(4)评价难采储量,尽快形成接替。  相似文献   

13.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我国运用已久,但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作用一直以来存在争议。相对于陆上油田开发,海洋油田的开发具有投资大、风险高、钻井少、资料数据相对有限的特点。通过多年利用包括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在内的多种油藏工程方法进行海上油(气)田整体开发方案研究、开发方案调整研究、动态跟踪研究、剩余油(气)分布研究以及参与储量计算、储量评价、三维地质建模等工作,客观评价和归纳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海上油(气)田开发中的作用以及多年来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赵凹油田泌304区储层属于近源快速混杂堆积的水下扇沉积,扇体厚度大,横向岩性变化快,导致传统测井电性特征很不明显。砂砾岩体一般是多期发育、多次沉积形成的,其内部地质结构和油水关系十分复杂,油层分布研究难度大。运用传统沉积相研究方法,进行了单砂体刻画和精细沉积微相研究,结合动态生产资料及孔渗图对编绘的单砂层微相图做出修正,对同时期沉积的不同砂体在平面上的分布、连通关系及非均质性进行了精细刻画,并编绘了含油层平面图。成果现场应用后,解决了本区长期以来存在的注水方向不清、油井受效不明显、部分井含水高、采出程度低等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5.
精细储层预测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针对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预测面临的问题,本文总结了一套适应中国复杂地质条件的精细储层预测的思路和配套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精细构造解释技术;③测井沉积微相建模技术;③测井数据校正与标准化处理技术;④储层测井响应研究技术;⑤高精度储层反演技术;⑥储层建模技术;⑦储量计算与井位部署等。整个研究过程是一个既独立又统一的迭代式研究过程。文中就油田开发阶段小层对比及测井沉积微相建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控等时小层对比方法。可以提高小层对比精度。最后,将此法用于大港板南4—2井区油田的预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埕北油田综合调整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埕北油田位于渤海海域,是一个已有20多年开发历史的稠油油田,其主要开发层系为古近系东营组上段和新近系馆陶组。该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以后,先后实施了东营组主力油层剩余油挖潜、东营组顶部油层上返补孔以及馆陶组新含油层系滚动开发等多项综合调整措施,已累积增油超过14万m3(截至2005年4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埕北油田综合调整实践为我国海上稠油油田开发后期综合调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一套高效开发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安棚深层系主要指埋深大于2800m的地层,层位以核三下亚段为主的勘探目的层系。沉积模式为靠山型扇三角洲复合体,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两种亚相,进一步细分为近岸水下分流河道、远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河道间和前扇三角洲泥六种沉积微相。近岸水下分流河道和远岸水下分流河道在研究区的分布较广。致密低渗是该套储层突出特点,砂体类型对储层物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区中远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微相的储集性能较好,是安棚深层系的主力油层。  相似文献   

18.
砂岩油气藏地震精细描述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砂岩油藏描述中如何将地震、测井和地质信息进行有效一体化综合的问题,提出砂岩油气藏地震精细描述的策略与技术路线,认为基于地质模型测井曲线约束的地震波阻抗反演是确保地震、测井和地质信息可靠一体化综合的首要技术。将油藏地震精细描述技术应用在某海上油田开发区块。应用的技术系列包括:斜井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子波反演与层位标定迭代技术层位标定;储层特征测井曲线重构;测井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随机模拟;信息融合等。对该区块两个油层组的油气藏构造、储层(岩性、物性)的空间分布及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精细研究和描述,为该区块井位部署调整提供地质依据。研究表明,以测井曲线重构、波阻抗反演和随机模拟为核心的地震油藏描述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储层参数定量估算和含油气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岚  张建民  王宁  郭诚  刘英宪 《特种油气藏》2012,19(4):56-60,153
SZ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的高含水阶段,为进一步描述储层分布规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等方法,对SZ油田东营组下段的层序地层及基准面旋回界面、洪泛面的成因类型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中短期旋回层序地层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短期层序为单元的等时地层对比,同时划分单井沉积微相并描述小层单元内沉积微相特征。应用层序地层学和相控储层建模技术,建立能精细表征储层非均质特征的地质预测模型,并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对油田压力、含水率进行历史拟合,拟合结果与油田实际生产数据吻合较好,表明利用层序地层学及相控地质建模技术可为油田中后期综合调整及挖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河流相沉积模式和复合砂体构型理论为指导,以预测和表征储层内部渗流屏障为目的,基于海上油田开发的资料基础和技术手段,提出了开发地质新概念——储层不连续界限,即由于沉积、成岩和构造等因素,在储层内部形成的对流体流动产生影响的各类界限统称,其中沉积成因的不连续界限是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河流弯道中的螺旋流及其对河床与堤岸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