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深入解剖两井地区断裂和储层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油藏解剖和油藏成藏条件空间配置关系,对两井地区扶余油层油运聚成藏机制和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油源区内油藏运聚成藏模式为:长岭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超压作用下通过T2油源断裂向下"倒灌"运移进入扶余油层后,再在浮力作用下沿断裂、砂体向高断块圈闭进行短距离的运聚成藏。源内油成藏主要受控于:T2油源断裂控制着油运聚的部位;距离T2油源断裂的远近控制着产能的大小。油源区外油运聚成藏模式为:长岭凹陷扶余油层中的油首先经油源断裂向下"倒灌"运移至扶余油层,再在浮力作用下沿被断裂沟通的砂体侧向运移至邻凹斜坡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源区外扶余油层油成藏主要受控于:位于两井古鼻状构造轴部及两翼的圈闭更易成藏;断裂展布方向控制着油气的富集。源岩、断裂和砂体的合理匹配是扶余油层成藏的关键因素。综合上述研究可以得到油源区内T2油源断裂附近和油源区外古鼻状构造两翼运移路径附近北西向断裂、砂体均发育区应为油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2.
汪伟光  喻莲 《特种油气藏》2011,18(4):30-34,136
塔中地区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导致下古生界地层抬升遭受风化剥蚀,先后形成3期古潜山,发育2套潜山岩溶储层。研究了潜山岩溶储层的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并对其发育的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同时,对塔中地区烃源岩、储盖条件、运聚条件及成藏过程等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奥陶系岩溶储层与其上覆的志留系、石炭系泥岩可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油源断裂、不整合面、岩溶孔缝洞体系构成了复杂的油气输导网络。塔中低凸起奥陶系潜山油气藏成藏过程复杂、期次多,但喜山期构造调整是最终成藏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对勘探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认为中央断垒带中、东段及其北部围斜地区(塔中15、16井区)和塔中低凸起东部潜山区(塔中1井区-塔中5井区-塔中48井区)为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3.
塔中北斜坡志留系岩性油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塔中志留系的整体评价与综合研究表明,长期稳定的斜坡背景有利于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潮坪相沉积的砂泥岩薄互层是形成岩性圈闭的地质基础,多期油气充注与调整造成了普遍含油的格局,塔中志留系具有形成大面积、低丰度岩性油藏的地质条件。塔中志留系的勘探要突破局部构造控油的思路,把岩性油藏作为志留系的主要勘探对象;岩性上倾尖灭区是有利的成藏领域;东部志留系岩性相变带、地层超覆带是石油勘探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4.
在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油气勘探现状及地质研究基础上,从构造、沉积及成藏等多方面入手,重新认识西部斜坡的成藏条件、油气运移、油气聚集等成藏控制因素。研究表明:①西部斜坡为向西超覆的平缓斜坡,邻近生烃凹陷一侧发育鼻状构造,处于油气运移优势指向区,斜坡上发育一系列北东向构造带是油气聚集有利场所;②西部斜坡可进一步分为上斜坡和下斜坡,发育构造、构造-岩性复合及岩性等多种油气藏,上斜坡以萨尔图油层为主,构造控藏,下斜坡多层位含油,多为复合油藏;③断裂、不整合面及连续型砂体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构造、砂体、断层三位一体控制斜坡带油气富集,微幅度与砂体、小断裂与砂体的匹配关系控制油气成藏。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开展复合圈闭精细识别与有效性评价技术攻关,通过断层分类识别、微幅度构造识别、精细沉积研究、波形指示反演岩性圈闭识别等多技术联合识别复合圈闭,然后开展断层与砂体、构造幅度与砂体配置关系分析,综合确定有效圈闭评价标准,优选圈闭,落实目标,提高勘探成功率。图12参32  相似文献   

5.
良里塔格组台缘礁滩体是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的主要储层类型,掌握其储集特征和油气富集规律是塔中油气田取得突破的关键。通过波形差异技术(微地貌)及单井相、地震相、沉积微相精细描述的方法对礁滩体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台缘礁滩体微地貌起伏大、地震反射能量强,砾屑、砂屑储层发育;礁后滩、台内丘状滩微地貌起伏较台缘小,生屑、砂屑储层相对发育;礁后低能带、滩间海地震能量弱,微地貌平坦、储层不发育。台缘礁体向台内逐渐尖灭形成岩性圈闭,丘状滩与台内隆起叠合形成构造岩性圈闭,东部良里塔格组风化壳形成潜山圈闭;与圈闭成因相对应良里塔格组主要发育相控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和潜山油气藏3种成藏模式。综合分析指出,预测1井区、预测2井区、预测3井区及预测4井区构造高部位是塔中地区潜在的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成藏组合分析及有利勘探区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是晚泥盆世晚期的一套海侵初期的沉积,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广泛分布,哈得逊、塔中4油田的发现证明了其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通过以油气成藏组合理论为指导,结合塔里木东河砂岩勘探实践,重点对塔中、塔北地区进行成藏组合综合分析,井引入边缘概率对各成藏组合内的次级成藏组合的各成藏要素的叠置关系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其含油气性.分析表明,塔中地区古地貌条件复杂,多种类型圈闭发育,烃源岩、储层条件良好,有利于区带主要围绕塔中10号断裂带、塔中2号断裂带及塔中1、中3及塔中3井一带的古潜山分布;塔北地区东河砂岩沉积受轮南古隆起控制,各种有利圈闭都围绕轮南古隆起发育,轮南古隆起东西两侧是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7.
尚家地区位于三肇源区之外,且泉二段储层又位于青一段源岩之下,以此认识为基础,分析了三肇源区青一段油向尚家地区泉头组的运移机制。三肇源区青一段油在超压作用下通过T2源断裂向下“倒灌”运移进入扶杨油层.然后在浮力作用下通过被断裂沟通的砂体侧向运移至尚家地区,并直接进入与扶杨油层相接触的泉二段高断块圈闭中聚集成藏。尚家地区泉二段油成藏与分布主要受泉二段高断块圈闭发育、高断块圈闭位于油运移路径上和高断块圈闭内砂体发育3个因素的影响。通过主控因素分析得出,尚家地区泉二段油成藏的Ⅰ类有利区分布在尚9—6、尚118—120、尚124-112井等区域内及升26—14井周围,Ⅱ类有利区主要分布在尚9—6和尚118—120井一线的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玛湖凹陷南斜坡MH1井区下三叠统百口泉组油藏控藏因素复杂,构造低部位为油气层,高部位为水层,油水关系倒置,控藏因素不明、成藏规律不清一直是制约MH1井区油气勘探的瓶颈。通过对MH1井区古地貌精细研究,落实扇体主槽、相带边界和前缘亚相展布;利用叠前弹性参数反演预测优质储集层空间分布;明确MH1井区百口泉组发育5期叠置砂体,横向连通性差,形成岩性圈闭群;明确印支运动晚期南北向逆断裂是MH1井区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通道;建立MH1井区百口泉组“一砂一藏”油气成藏模式,并预测了有利成藏区的分布,部署2口评价井获得突破,验证了油藏模式,为MH1井区下步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志留系发育3种油气藏类型,分别为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以及复合油气藏。研究认为塔河油田志留系油气藏经历多期成藏和改造过程,油气成藏可以概括为“多期充注、多期调整、晚期定型”。构造及断裂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的运聚及分布,志留系断裂活动期次和油气充注期次一致,断裂的发育程度控制了志留系油气运聚;河口砂坝和潮汐水道等相带发育的优质储层控制着油气的富集;油气主要富集在志留系剥蚀尖灭线附近形成的圈闭中。塔河油田构造地层类型油气藏以在塔河南部地区为有利区,志留系原生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托普台地区。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塔中构造演化与志留系油气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的钻探证实: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油气聚集成藏具有复杂性和无规律性。章结合塔里木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对塔中的主要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具体分析了构造演化与志留系油气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塔中古隆起源于早古生代拉张背景下的正断层,寒武——奥陶纪为其烃源岩形成的重要时期;加里东中期运动的构造反转是塔中古隆起的主要形成期,同时也为志留系形成地层及复合圈闭提供了古地理背景;海西早期运动使塔中鼻状古隆起基本定型,并使形成的志留系古油藏遭受破坏,导致沥青砂岩形成;海西晚期的挤压构造变形使古油藏遭受进一步的破坏;印支期以来的构造变动主要以调节为主。伴随整个构造的演化,志留系的油气聚集也是分期次不同规模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从圈闭、烃源、储层、盖层、油气运移等方面,对燕南构造带新近系稠油油藏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了控制该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燕南构造带具有邻近富生烃洼陷,河流成因砂体分布广泛、储集性能良好、复合成因背斜圈闭形态完整、通源断裂体系发育等有利成藏条件.由于埋藏浅,大气淡水沿断层渗入,加之因盖层封盖性能欠佳轻质组分散失导致原油偏稠.充足的烃源供给、形态完整的背斜圈闭、区域分布的封盖层和有效的通源断裂是控制该区新近系成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饶阳凹陷中部油气资源丰富,环主生油洼槽发育断裂背斜构造,东营组-沙-上亚段是该区主要的含油层系。东营组-沙-上亚段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的河道砂体,其成藏特点主要表现为油源断层控制油气分布,河道砂体控制圈闭形成及油气富集;构造油藏与岩性油藏共生互补,断裂背斜构造高部位以构造油藏为主,翼部以岩性油藏为主,翼部岩性油藏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分析断层与河道砂体的配置关系,该区主要有3种成藏模式,即河道砂体侧向尖灭成藏模式、断层负地貌河道砂体上倾尖灭成藏模式、低幅度背斜形态透镜状孤立砂体成藏模式。近两年,通过构造、沉积、储层等精细研究,刻画河道砂体展布,在大王庄-肃宁构造翼部落实了一批岩性圈闭,提供钻探的饶10x、宁75等目标均已成功,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成效,展现了饶阳凹陷中部整体含油连片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已在陆相碎屑岩和海相碳酸盐岩获得油气勘探发现,而海相碎屑岩还未获得突破,制约的关键因素是已有钻井未揭示良好的砂岩储层。基于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从盆缘到盆内开展系统沉积演化特征的研究,刻画四川盆地志留系下统小河坝组三角洲展布,对比塔里木盆地东和砂岩地震相特征,预测小河坝组砂岩储层发育情况,分析四川盆地志留系小河坝组海相碎屑岩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研究揭示:①四川盆地志留系小河坝组沉积了浪控三角洲,发现了4个具大型前积结构、大型楔状构造的三角洲前缘砂体,面积4 550 km~2,为海相碎屑岩储层有利发育区。②川东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具备有利成藏条件,下伏为龙马溪组优质烃源岩,上覆为韩家店组的广覆式厚层的泥岩盖层,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川东地区小河坝组三角洲河口坝砂体与下伏龙马溪组厚层烃源岩发育区叠置,具备形成构造—岩性、岩性气藏条件;③志留系小河坝组海相碎屑岩有望成为四川盆地一个崭新勘探领域,可先寻找前积砂体与逆断层控制的断鼻构造配置的构造岩性圈闭;获得突破后,进一步探索斜坡区的单砂体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4.
七泉湖构造带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成藏地质条件、成藏过程、构造形成和演化等综合分析,认为控制七泉湖构造带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断裂、生储盖的配置、古构造的形态、圈闭与烃源的配置关系,其中断裂是控制成藏的最根本因素,其通过沟通油源、形成圈闭和破坏油气藏等作用控制油气成藏。对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总结了七泉湖构造带油气成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长8油层成藏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  尹伟  刘震  潘高峰 《中国石油勘探》2011,16(4):23-28,36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位于天环向斜南端,为中国石化探区主要含油气区块。镇泾区块的岩性圈闭形成时间、生烃时间以及成藏时间具有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有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镇泾区块的动态成藏过程主要由构造演化特征及圈闭演化特征控制:长8地层由成藏前的北东倾向向成藏后的南西方向翻转。油气藏遭受了调整,由局部砂体凸起部位沿砂体方向向构造高部位持续运移;长8地层由成藏前未形成圈闭至成藏后形成了有利的圈闭窗口,长8地层有利于油气的保存与产出。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镇泾地区已探明油藏特征及邻区西峰油田的基础上,从研究区中生界构造、烃源岩、砂体展布特征等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区中生界烃源岩厚度总体上较邻区西峰油田差,油气纵向上运移动力不足。构造反转对油气成藏没有明显影响,但其形成的构造特征对局部成藏有控制作用。优势相与含油气性的好坏有关,但不是成藏与否的决定因素砂体与区内微构造叠合部位形成的圈闭应该是油气有利聚集地区,圈闭才是控制研究区成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亚阿姆河盆地构造变形复杂,发育多种类型圈闭和气藏,不同类型气藏主控因素既有共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为了明确盆地气藏分布规律,寻找下一步勘探接替领域,利用油藏及单井产能资料、地球物理资料,结合区域石油地质特征,沉积背景、储层特征对研究区气藏特征进行了全面剖析。研究认为,阿姆河盆地气藏形成的共性控制因素包括两个方面:平面上,气藏分布受古隆起和礁滩体的发育控制,古隆起的地貌背景为礁滩体的发育提供构造背景,且容易发生暴露溶蚀,形成有效的储集空间,同时构造高部位,为油气运移的优势指向区,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纵向上,气藏的分布受断裂、不整合和渗透性砂体等输导体系及圈闭封闭条件控制。两方面三个关键因素共同控制了气藏的空间分布。通过主控因素的分析,认为下部成藏组合的勘探应在古隆起背景下礁滩体发育区与断裂/不整合输导体系和膏岩盖层叠合发育区寻找有利靶区,而上组合则应在古隆起背景下礁滩体发育区与下部膏岩尖灭区以外的白垩系泥岩盖层发育叠合区开展勘探。  相似文献   

18.
大庆长垣位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其资源潜力大,扶余油层是下步重点勘探层位。依据烃源岩、运移通道和圈闭以及相互匹配关系,对扶余油层油藏进行精细评价。研究认为:长垣扶余油层三级构造对油气运聚具有诱导作用,北西向断裂带控制油气富集,河道砂体是油气富集的最有利储层,油气富集受油源、构造、断裂、河道砂体等要素的匹配关系控制;青一段油气通过输导断层下排至扶余油层,在势能和压力差的作用下,通过北西向张性断裂与河道砂体组成的复合输导系统进行侧向运移,并在侧向运移过程中遇到油气圈闭聚集成藏;依据各油气圈闭的富集程度,将长垣扶余油层划分为4类勘探潜力区块。  相似文献   

19.
鄯勒构造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规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对成藏地质条件、成藏过程、构造形成和演化、圈闭与烃源的时空配置关系的综合分析,认为控制鄯勒构造带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断裂、生储盖的配置、古构造的形态、圈闭与烃源的配置关系,其中断裂是控制成藏的最根本因素,其通过沟通油源、形成圈闭和封堵油气等作用控制油气成藏。通过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期次分析,总结了鄯勒构造带油气成藏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塔中地区石炭系非构造圈闭及有利勘探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圈闭成因、形态特征,将塔中地区石炭系的非构造圈闭分为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复合圈闭3大类。这些圈闭的形成与不整合面、古地貌和沉积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受成因的控制,非构造圈闭具有平面分带和纵向分层的特点。根据塔中地区石炭系非构造圈闭发育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指出东河砂岩超覆圈闭、中央隆起侵蚀沟谷充填岩性圈闭和阿瓦提北部复合圈闭为3个较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其中,前两个是最有利的目标,勘探中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