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疆乌伦古河流域上游为研究区,利用DEM、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和水文气象资料,基于SWAT构建研究区分布式水文模型,探讨了SWAT模型在乌伦古河的适用性。应用LH-OAT法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手动调参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根据已有的径流资料选用2000年—2005年为模型参数率定期,2006年—2009年为模型的验证期。研究结果表明:实测值与模拟值的趋势一致总体较为接近,率定期和验证期效率系数均大于0.6,相关系数0.8以上,径流平均误差小于15%。总体来看,SWAT模型参数率定之后,能较好的反映了乌伦古河流域的月径流水文过程,在该地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乌伦古河流域SWAT模型基础数据库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西北内陆干旱区新疆乌伦古河流域为例,构建了乌伦古河流域SWAT模型土壤属性和气象数据库。土壤数据库的构建过程为:通过查阅《新疆土种志》获得所需基础土壤数据;运用MATLAB编程转换土壤粒径;采用SPAW软件计算土壤的水分参数。气象数据库的构建过程为:在中国气象共享服务网上下载地面气象数据并整理该数据为所需格式;运用SwatWeather.exe软件计算降水、气温、露点、风速和辐射数据,从而获得SWAT模型天气发生器参数。成功构建SWAT模型基础数据库,为模型在此流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于半干旱区的新疆阿勒泰青河县来说,水资源缺乏与配置不合理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深入研究乌伦古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严格落实对流域水功能区的监督、保护措施,加强污染物的回收、循环利用和处理设施建设,严格控制农业灌溉排放污染,加强节水教育,建立节水型社会,是提高乌伦古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针对乌伦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灌溉挤占生态用水等问题,以生活、工业、灌溉、河道生态基流、河谷林草及补湖生态用水为调度目标,设置开源、节流方案集,建立了以生态缺水量和社会经济缺水量最小为目标的水库群生态调度模型,采用人机对话模拟优化算法求解模型。结果表明:各节流方案的河谷林草和补湖供水保证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缓解了灌溉用水与生态用水间的矛盾,但2017现状水平年和2025远景水平年需水方案的灌溉保证率未满足设计要求;当开源+节流方案调水量超过1.0亿m3时,满足农业灌溉、河谷林草和补湖的供水保证率要求,消除了灌溉用水与生态用水间的矛盾;随着调水量超过1.0亿m3且持续增加,对河谷林草、补湖缺水量、破坏深度等影响不大,推荐1.0亿m3为最佳调水量。  相似文献   

5.
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作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水环境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水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面对这种情况,水环境评价和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新疆乌伦古河流域的实际情况,采用我国常用的水环境监测方法和标准,分析各种方法与该流域的适用性情况,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谢立新 《水资源保护》2009,25(S1):73-74
通过对乌伦古河各水质站监测资料分析,阐明该河天然水质存 在垂直地带性分布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在水质污染源方面,指出该河水质污染源主要 来自天然污染,指出乌伦古河“水环境脆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关于解决乌伦古河缺水问题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阿勒泰地区水资源现状以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乌伦古河流域缺水问题的几点建议:从额尔齐斯河向乌伦古河补水工程,新建多年调节水库,大力发展高新节水,乌伦古河流域统一管理、制定流域管理条例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环境问题凸显,人们环保意识提升,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等环境检测数据引起广泛关注。文中结合松辽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际工作,介绍几种常用的质量控制检验手段,通过检验结果确保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有效,保证提供的数据准确,为相关部门有效决策管理提供支撑,为公众了解实情及科学判断提供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9.
以鲁古河水库供水工程为例,采用"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进行水质预测,分析工程引水后,鲁古河水库水量减少水环境容量降低可能对库内水质及下游河道用水产生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调水后鲁古河库内BOD和氨氮增幅较小,污染物浓度可达到水质标准要求,引水后不会对下游用水量和水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横江流域7个水质监测站2008年监测资料,结合单因子评价法与算术平均、综合指数法与面积加权、综合指数法与径流加权3种方法对其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3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采用单因子评价法与算术平均结果较其他两种方法偏大。建议根据径流对水质的影响程度,选择使用综合指数法与面积加权或综合指数法与径流加权进行流域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水质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当前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需要解决的技术关键和科学管理实验室的有效方法,是获得正确分析数据的一个极为重要环节。为了使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流域水环境质量的现状,必须实现监测技术规范化、仪器设备现代化、站点建设网络化和资料数据系统化,真正形成指挥有力、配合密切、运转灵活、反应及时的监测系统,报出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12.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是水利系统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此,在长江流域片开展了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共建工作,这也是实现流域片省(国)界及重要水功能区监测和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从长江流域片共建实验室的遴选、建设、运行管理、信息管理以及潜在问题及其解决思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的环境下开展实验室共建工作,能够实现社会、流域和地方的多赢结果,是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机制创新上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合理布设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点,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开展监测点布局优化研究,结合相对偏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开展布局优化合理性分析,提出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方案,在布设流域综合治理监测点时,在河流干流上中下游分别布设2个监测点,较大的支流在上游和下游分别布设1个监测点,较小的河流则在入干流处布设1个监测点。结果表明: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后,监测点由初始的40个减少为16个,减少幅度达60%;优化后监测点仍然覆盖了抚河流域上中下游、干支流和重要节点;优化后各类别、各指标之间相对偏差较小,优化前后各类别、各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流域水环境与生态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分析了流域水环境与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2010年以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1)水环境监测技术与标准。形成了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标准体系,研发了系列水环境监测标准物质,研究了水源地健康风险评价技术与水污染事件应急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研发了水环境监测新技术与设备;(2)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过程演变机理与模型。在大型水库重金属污染物水环境演变机理及效应、生源物质流域迁移转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生态水文过程变异与河湖生态响应机制与流域水环境与生态模型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3)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与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形成了水功能区达标评价技术体系、流域容量总量控制技术体系,提出了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技术与湖库沉积物污染评价与生态疏浚方案制定技术,研发了生物慢滤水处理水质净化技术及设备;(4)河湖健康评估与水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提出了河湖健康评估标准,研究形成了河湖水系生态连通技术、生态流量确定技术、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技术与水生态修复技术。最后分析了新时期水环境与生态学的科技需求,提出了水环境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涑水河流域在古代拥有充足的水源,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水环境发生劣变,致使涑水河流域水环境自然循环系统严重失调。从古至今,沿河群众积极采取了清淤通渠、引洪淤灌、筑坝拦沙等多种应对措施。通过对这些措施进行分析,结合现代发展实际,为涑水河流域水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论证水环境监测必要性的基础上,举例说明几种监测方法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择了数学科学有关门类,如:线性代数、集合论、概率论、模糊数学等,与监测科学进行跨学科地交叉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证明,数学就是监测学的方法论基础.在应用技术方面有创新,对流域水环境监测而言,价值巨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19.
张家口市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及冬奥会举办场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改善流经张家口市7区4县的洋河水环境迫在眉睫.基于MIKE SHE模型,建立洋河水环境对流域排污的响应关系,评估3种不同点源和面源污染控制方案下洋河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在平水年来水情况下,基础情景下2019年洋河干流关键断面八...  相似文献   

20.
印士勇 《人民长江》2012,43(12):1-3
2011年底国务院批复了《全国重要江河湖库重要水功能区划》,其后水利部提出了2012年重要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达到60%、2015年达到80%以上、2012年省界监测覆盖率达到100%的阶段目标。对照水利部的要求,分析了当前长江流域水环境与省界水体监测现状、取得的成绩以及水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工作难点,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及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