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建筑遗产由于具备人类历史的物质承载性和城市发展的见证作用,已成为当今城市存量更新阶段中的重点改造对象,如何对其进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延续城市文脉,推动城市发展,已成为我国遗产保护和城市建设事业中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保护性改造再利用"的观点出发,总结了对工业建筑遗产的不同价值认知,探讨了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相关策略,为其他工业建筑遗产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中法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从工业遗产的保护思路与方法、发展历程和再利用效益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反思我国目前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上的欠缺与不足,提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3.
篇首语     
工业建筑遗产作为建筑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再利用,它是当代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欧美不少发达国家在工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民间自发的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行动早于政府,如北京的798、重庆坦克厂的开发建设等。近些年来,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方面出现了不少优秀案例,这表明人们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认识达到了新的  相似文献   

4.
中法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比较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对中法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从工业遗产的保护思路与方法,发展历程和再利用效益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反思我国目前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上的欠缺与不足,提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5.
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作为历史名城的沈阳有着大量的工业建筑遗产,这些宝贵的遗产正面临着破坏。抢救工业建筑遗产,已是刻不容缓。通过对沈阳工业建筑遗产概况和特征的介绍,提出保护与利用工业建筑遗产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希望加大人们保护工业建筑遗产的力度,为沈阳乃至全国的工业建筑遗产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旧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作为我国西部地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重庆拥有大量的工业建筑遗产,它们正面临着遭到破坏的危险,抢救工作已刻不容缓。本文在介绍重庆工业建筑遗产概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希望藉此加强全社会保护工业建筑遗产的意识,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对工业遗产现有内涵界定和既定评定标准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杭州市区工业遗产现状,并借鉴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构建杭州工业遗产评估与认定标准体系,提出工业遗产整体保护框架,以及分级、分类的保护措施与要求.主要划分为三个级别加以保护:一级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严格参照相应的文物保护法规执行;二级工业遗产保护遵照历史建筑保护要求执行;三级工业遗产保护按照一般遗产建筑,保护其主体结构,特征及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做好保护性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8.
田燕  侯雷  张一恒 《华中建筑》2012,(12):152-155
萍乡煤矿是洋务运动时期重要的工业遗产代表,也是汉冶萍工业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历史悠久、遗产众多,呈现出工业文化和革命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景观。该文通过对萍乡煤矿建筑遗产进行深入的现状调研和价值分析,从而提出通过矿山公园规划、遗产建筑改造为博物馆或其他公共建筑,并配以相应的解释系统等再利用的模式,从而对萍乡煤矿工业建筑遗产进行合理保护,这对汉冶萍工业遗产的整体价值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范建红 《工业建筑》2012,42(10):21-24
创意产业与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相结合,是保护与复兴旧工业建筑、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形象的一种良好的方式。广州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保留着较多的近现代工业遗产。以广州太古仓为例,分析了其历史发展、价值意义及现状特征,探讨创意产业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复兴的情况,提出旧工业建筑遗产的复兴是延续城市文脉的良好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平顶山资源日益枯竭,城市转型势在必行,大量的工业遗产面临拆除、闲置的命运,保护工作刻不容缓。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调研等方法,梳理了1953年至1986年平顶山工业发展分期与工业布局,按照工业遗产调查与价值认定方法,确定了平顶山26个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潜在工业遗产。总结平顶山潜在工业遗产具有类型全、规模大、公共配套设施齐全、历史地位突出的特征,是建国初期煤炭工业建筑遗产的典型代表。最后提出了基于矿山公园模式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1.
邸锐  黄华明 《工业建筑》2011,41(8):18-21
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广州工业建筑景观遗产的固有脉络的梳理,以国内外相关城市在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分析广州市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广州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北京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北京工业建筑遗产的现状和特点基础上总结了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再利用的方法,提出了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分为片区和单体两个层次,以及划定保护区、制定保护名录、确定保护级别的研究和实施程序。  相似文献   

13.
蒲培勇  唐柱 《工业建筑》2012,42(6):29-33
西南三线建设进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旧工业建筑,不仅具有物质功能,也承载着历史和文化。分析攀枝花三线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提出保护与再利用构想,并指出延续工业建筑遗产价值是西南三线工业城市文脉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管理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界定工业遗产内涵,分析三峡工业遗迹的现状,探索三峡工程管理区工业遗产的价值,揭示其保护的紧迫性.建立三峡工业遗产价值甄别标准.通过研究国内外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探索三峡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方式,引入"遗产廊道"、"泛博物馆"等理念,提出了三峡工业遗产保护性利用的规划策略,进而提出水利枢纽区工业遗产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铁路遗产的保护实践拓展了工业遗产的内涵与外延,而火车站是铁路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1960年代,围绕城市历史火车站保护与拆除的问题展开了论争,英国的工业考古学与美国的建筑保护运动开拓了各自的遗产保护领域。首先分析从1950年代开始逐步成熟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简述早期铁路遗产的保护实践,重点回顾铁路遗产保护实践中的"尤斯顿拱门"事件,分析工业遗产认知的转变,从单纯地认识价值转变为在再利用中延续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公众在使用新媒体参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中能够感知多媒体的社交娱乐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经济成本价值。以此为基础建立新媒体感知价值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意愿概念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多媒体三个维度的感知价值直接影响公众使用多媒体参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积极态度,感知社交娱乐价值还直接影响公众使用多媒体参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意愿。  相似文献   

17.
从洛阳城市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出发,通过对洛阳的工业建筑遗产的现状梳理、分析,针对当前洛阳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问题和矛盾,在借鉴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建议,以使其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8.
周坚 《工业建筑》2015,(4):48-51
从介绍贵州省"三线"建设概况入手,分析贵州"三线"工业建筑遗址现状,并对"三线"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评价和保护的困境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贵州"三线"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上海市虹口区工业建筑遗产的空间分布和保存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分析该地区主要工业遗产的建筑特征,重点围绕利用工业遗产发展创意园区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建立工业遗产保护制度的重要性,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在丰富城市景观、复兴社区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耳听保护工业建筑遗产的口号声响日益强烈,却眼见工业建筑遗产屡遭遗弃、破坏,甚至消失。痛定,当思痛。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究竟面对哪些掣肘,陷入怎样的困境?出路又在哪里?或者试问: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意义何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