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我国国民教育观念升级,高校建设更新的节奏加快,原有的校园秩序在快速建设中易被破坏,而通常较为成熟的大学校园建设多为片段式的局部节点的更新,因此,大学校园节点空间成为延续校园有机秩序的主要研究对象。文章以湖南中医药大学节点景观空间为例,探究如何通过功能融合及文化融入的手段塑造节点空间,通过多季节、多角色和多视角分析整体的场所特征,并凝练整体的场所精神,从而使校园整体规划下的有机秩序在更新建设中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园总体规划更新的机制和更新建设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校园规划文件如何编制和实施,主导了校园的规划和建设过程。该文以密歇根大学为例,对美国大学的校园规划更新过程中的规划组织管理机制、规划文件的编制过程和实施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究,为我国大学校园未来的规划更新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静  董丹申  殷农 《当代建筑》2024,(3):139-141
大学校园作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传承先进文化的场所,在城市发展与变革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校园空间不断更迭,但并不存在真正理想的状态。本文立足于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的“和合共生”理念,通过分析、总结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校园规划与更新设计领域的实践经验,提出大学校园更新设计体系新范式,基于五大更新特质、五大营建策略与五大设计路径,为量多、面广的大学校园更新提供更普适、具体、深入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东北地区大学校园建设现状为基点,对比欧美大学校园形态及内在秩序,从中心、边界和区块三个层面分析了校园形态不断与周边环境交互和生成的演变趋势:大学校园正在从标准化形态建设的求同、求真时代,转向提高环境品质与积累底蕴、促进校园与城市的互动发展、塑造更近人和具有归属感的校园氛围的求我、存异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高等教育举世瞩目,拥有一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大学校园。这些历史悠久的美国大学,其校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是如何进行的?笔者针对美国大学的校园规划更新(修编)的组织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和问卷调查,试图通过研究其规划更新过程的5种组织方式,为我国大学校园未来的规划更新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建筑》2016,(3)
美国"城镇型"和"城市型"大学的校园交通系统由"以步行为主的校园中心区、中心区外围的车行环路、分类停车系统、发达的校园公交系统、辅助的自行车系统"5个要素组成。对美国大学校园总体规划文件中针对校园交通规划设计导则的研究,以及对美国"城镇型"和"城市型"大学校园交通系统规划更新重要设计策略的总结,将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大学未来的校园规划更新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校园边缘区作为联系校园和城市、单体建筑和校园环境的纽带 ,是大学校园环境整体性设计的关键。通过对大学校园边缘区的整合和再创造 ,带动整个校园和城市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教育模式和校园规划理念的转变,以往大学校园规划的弊端日益显露,新时代的大学校园正朝着可持续发展的、弹性生长的、复合集约的方向转变。文章围绕“秩序与变异”这一核心主题,阐述当代大学校园的发展背景,以笔者参与的三个大学校园规划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基于网格控制的校园规划新方法。此外文章试图通过若干局部变异手法突破网格秩序的局限,为大型综合校园规划提出一套具有落地性、适应性、系统性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校园建设和校园设计理论的发展,城市设计和校园整体设计之间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三个案例探讨了城市设计导则在大学校园整体设计中的操作方法,尝试推进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大学校园中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生态城市构建路径,近年来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大学校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绵体的构建对海绵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绵校园"可以理解为海绵城市理论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及构建方法与大学校园实际相结合,构建校园区域生态海绵体。本文通过设计理念、构建方法两个层面,对海绵校园规划策略进行研究。明确了在海绵城市理论指导下,校园可以通过多层次的系统性构建,进行生态海绵体的规划建设。保证校园使用功能的同时,提升生态效应,将固有景观赋予新的生态内涵。  相似文献   

11.
超大规模的大学校园或者大学城市将高等教育从原有城市相对分散的区域中剥离出来,并重新聚集,迅速改变了城市郊区或城市边缘的生态面貌,引发了新一轮的城市扩张。本文结合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试图探讨校园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从中引发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时期,如何在高校校园的快速规划中寻找到合适的思路和方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沈阳药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主要构思与特点,强调了一种整体设计的方法,从生态、开放、人文的规划理念出发,把握大学校园与自然、城市和文化的和谐关系。以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创造特色校园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3.
罗卿平  陈健 《华中建筑》2004,22(2):61-64
新建大学校园构思设计新颖、多样,但建成后的使用现状有时并不十分理想。而一些老校园中,却有着良好的环境氛围和使用状况。从新老对比的角度,对新校园的设计进行再分析,并加以改善,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进而逐步完善新校园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欧美大学校园人文环境保护的历程及理念,对其建设模式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对我国大学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5.
大学是包含物质和精神双重特性的文化产物,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大学校园的文化特质需要融合新的学科功能、科技手段以及现代的审美观念。本文回顾了大学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传承的发展历程,强调了加强校园规划设计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并结合作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对文化校园规划设计的三个层次作了探索,并针对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矛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加州大学是美国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系统。文章选取加州大学具有独立校园的八所分校,从各自学校的规划发展历史入手,梳理了加州大学从一个主校园到八所分校园并存的规划发展历程。然后对八所分校的校园规模和交通规划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出两者之间是相互制约和发展的。最后通过比较研究,归纳总结八所分校校园规划的共通点,形成结论,以期对我国高校的多校区规划和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大学校园规划多以轴线统筹校园整体布局和空间形态,其中岭南大学是美国布扎式规划在中国校园建设中运用的典范,以南北轴线空间最为突出。但在近年的校园更新中,如何诠释和展示校园轴线空间的多元价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档案研究、社会情境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法,从社会变迁的视角,研究轴线空间的演变及其文化建构的特征和动因,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岭南大学校园轴线空间的形式、功能和特征,探讨近代以来我国大学校园建设的社会价值取向变迁。发现岭南大学校园轴线空间通过节点营造赋予轴线使用、体验和象征意义。影响轴线空间文化建构的主要因素是时任政权、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校园轴线与整体空间关系的理解,完善对校园轴线空间的多元价值认知,并为我国校园建设和管理的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薛欣欣  吴璟 《华中建筑》2010,28(11):94-97
当前中国许多大学校园建设规模较大,由于校区规模大,规划中考虑功能分区时又往往将同类功能区块简单地合并在同一空间区域中,导致校内日常交通的通行距离很长,学生出行普遍依赖自行车,由此引发的自行车交通问题日益凸显。该文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揭示此类大学校园存在的自行车交通问题,并由此思考其设计中存在的规划格局、细节设计的疏漏,为此类新建大规模大学校园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郑力鹏 《新建筑》2004,(6):64-67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中国人规划建设的一所中国式的高校山水校园。对该校的历史概况和石牌校园的规划建设作了简要介绍,对校园规划建设的特点作了初步分析,旨在弘扬前辈们可贵的创造性实践,并为我国当前高校新校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大学校园非正式场所精神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东风  郑瑞山 《规划师》2005,21(1):89-93
大学校园非正式场所精神包括场所本身的视觉美学效果、环境心理、场所的社会功能与又脉精神三个万面。大学校园非正式场所的营建要注意培育其多样性和地域化环境特征。对于新校区的非正式场所应注重其历史化内涵延续,应强调其功能更替的应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