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城市带状景观的特征及其设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带状景观的类型和特征的分析,从连续性、单一方向性、边缘性几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城市带状景观的设计原则,以提高城市带状景观的设计水平,期待对当前城市带状景观设计的不足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2.
王燕  季翔 《江苏建筑》2013,(6):4-6,18
文章针对城市发展趋势下的城市综合体外部环境景观设计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城市综合体中外部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探讨城市综合体外部景观的特点、设计要素及设计原则,通过具体分析研究,总结城市综合体外部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景观节点主导下的城市带状公园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婧  徐峰 《中国园林》2010,26(4):77-80
城市带状公园是城市重要绿地形式,景观节点成为其设计关键.以北京市8个带状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城市带状公园的3个重要景观特征:独特的线形空间、简洁的景观节点结构和结合紧密的内外空间.并对此类公园的规划和设计进行思考,进一步从4个方面探讨了景观节点主导下的城市带状公园景观设计方法--园林文化的景观化设计、园路的线形空间组织、景观节点设计和植物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4.
"绿心"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河谷型城市特殊的自然地理、水文土壤、气候特征,其"绿心"建设对"和谐宜居"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分析城市"绿心"的内涵特性和黄土高原河谷型城市"绿心"营造的特殊性。以神木中央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从自然山水格局、空间开放可达、景观功能构成、生态策略、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探讨城市"绿心"的营造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城市公园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颜婷  陈亮明 《中外建筑》2010,(5):142-143
洪水频发和由此引发的"重防洪工程,轻滨水景观"的倾向是呼图壁天然河谷景观规划设计中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本文在"设计结合自然"思想指导下,受生态修复理论的启发,分析了呼图壁天然河谷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与自然洪水过程相适应的景观规划设计对策,以达到修复河谷生态和营造城市景观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日趋繁复.千篇一律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其所达到的景观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针对这种设计手法进行了反思,探讨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背景和基础,通过分析论证,说明现在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不需要繁复的装饰,并提出了应以"不作为"的设计手法对居住小区景观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城市环境优化建筑景观设计方案,本文以厦门欣贺景观设计中心建筑景观设计为例,通过介绍现代建筑景观设计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筑景观设计方案应与城市环境高质量融合的设计观点。结果表明:城市建筑景观的设计规划影响要素较为多元,在进行景观设计的同时,不仅需要满足其功能性需求与美学需求,还应符合环境优化与改善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设计团队应全面考量城市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相关环境要素,使建筑景观的规划设计风格更加合理,打造健康的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黄勇  黄纳  白晓伟 《建筑师》2020,(3):113-117
城市文化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城市广场景观。城市广场景观的塑造对城市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的传承 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文化语境作为研究切入点探讨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问题, 通过解析文化景观的概念和三种分类的界定,进而提出三种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策略——文化记忆、文化进化和文 化关联,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客观阐述。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型,对具体要素、概念要素和联想要素进行有效 的提取和转译是塑造城市广场景观的前提,运用抽象化、形象化和符号化的设计方法是关键环节。上述三种设计 策略将有助于应对城市进程中不同地域文化环境条件下的城市广场景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城市景观趋同化的问题,改善城市景观设计现状,提高城市景观设计有效性,本文将以葆德集团总部园区景观项目为例,介绍科学的园区景观设计理念,以便为今后的生态景观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发现,将人文元素融合到城市景观设计中,可合理强化景观设计效果,在合理延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完善生态人文景观设计,借此将生态景观设计推向新高度。具体实践中,可通过强调景观设计可再生意识和注重人文元素保护等策略,提高人文元素和生态景观设计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景观设计指的是以满足功能为主要目标的景观设计方式。我国现阶段高层居住区景观设计基本是以观赏性为主,对景观功能性设计重视不足,造成景观使用率低、不利于城市低影响开发等问题。通过对新加坡卓源园组屋居住区功能性景观设计的分析,可见功能性景观设计在应对气候问题、人群需求、环境改善、投资成本等各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可以提升居住区景观的利用率,增强居民的参与度和交流,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绿色、便利、可持续的活力社区。  相似文献   

11.
从河湖健康层面出发,分析当前河湖健康所用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并以福建省为例分析河湖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在滨水景观设计时应避免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探讨滨水景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2.
龚颖博 《城市建筑》2014,(29):58-58
河道景观设计对加强城市防汛、丰富城市旅游、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有重要作用。在生态理念下,河道景观设计要结合岸边景物特点,采用科学方法实现河道景观规划、提升河道景观整体生态性与特色性,以期进一步美化城市。  相似文献   

13.
季晓彤 《城市建筑》2014,(33):23-23
经济的发展对城市河道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以往的河道治理中,只注重河道实用性,对景观设计则通常采用传统的工程措施进行建设。因此,在河道设计时,要从生态角度出发,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河道治理。这样既可以解决河道的问题,也能改善城市面貌。  相似文献   

14.
流域城乡水系景观问题及规划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自力 《中国园林》2010,26(2):13-18
水景观在人居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站在全流域的视角,审视工业社会以来,尤其是城市化浪潮之下,流域城乡人居环境中的水系景观出现的问题,将其概括为3类:1)流域水系景观破碎化问题;2)流域水系景观破碎化连带引发的问题;3)与流域水系景观破碎化互为因果的流域国土景观破碎化问题。从3个方面:1)流域水系景观规划配合水利规划解决洪涝干旱;2)流域水系景观规划与区域保水;3)流域水系景观规划与水建设生态化,论述了景观规划与水利规划协作,开展流域城乡水系规划的意义,提出3个步骤:1)以恢复和改造流域水系结构和形态为重点,梳理流域大地景观脉络;2)依托流域水系结构,规划建设流域水系景观;3)以流域水系景观为基础,规划建设流域国土景观安全格局的流域水系景观规划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5.
自然景观丰富的渠溪是今后城市渠溪整治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渠溪结构安全是保证渠溪满足各种功能的前提,从渠底治理、边坡治理和节点治理三个方面探讨了渠溪满足生态景观的结构设计思路和方法,对渠溪的综合整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中国的景观学科尚未建立兼顾自然和文化特征的方法论,中国的景观从业人员不善于把握人文生态景观的变化、演替的内在规律;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谷“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中的中小尺度人文生态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着重讨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重点——空间图式与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风景园林学科中,河流沿岸规划设计常较少考虑河道景观长时空维度下的演化过程,而对演化规律的认知能够使设计方案更具科学性。以英国塞文河凯尔苏斯河段流域为例,以综合元胞自动机模型及流体动力学模型的CAESAR-Lisflood平台为依托,进行弯曲型河流河道景观长时空维度上的演化预测、洪泛区洪水多情境变化分析及生态防洪措施治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凯尔苏斯村庄流域汇水量大,河流搬运能力强,河床随时间变化逐步抬高,易发生洪水灾害及河流改道现象,村庄处于高洪水风险中,设置丁坝的防洪综合效益最好。首次将CAESAR-Lisflood模型运用到风景园林学科,对于河道景观演化的模拟研究,创新性地提出能够使防洪措施更精确可控的设置,为规划方案的设置与比选提供新思路,以此指导河流沿岸绿地空间景观规划。  相似文献   

18.
随着风景园林设计对水文分析要求的提升,设计师 在设计实践中,往往存在着无法准确理解与应用水文学知识 的情况。在引入“空间机制”概念后,发现明晰景观空间(自 变量x )与景观功能(因变量y )之间的因果关系是解决该问题的 关键,而基于水文学知识的水文过程分析则是研究特定景观空 间与景观功能因果关系的有效途径,因此构建了“景观空间变 量-水文要素变量-景观功能变量”的分析框架。应用该框架, 将河流流速相关的水文学知识转译为设计语言,并分析河流流 速与河流廊道空间变量和景观功能变量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从 而提出不同功能目标导向下的河流廊道景观设计策略,并提 炼出水文学知识向风景园林设计语言转译及应用于实践的一 般途径。  相似文献   

19.
苏州河防汛墙景观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汛墙不仅是保障河流防汛安全的功能性设施,同时也是重要的景观要素。不同的防汛墙形式对城市岸线的构成与滨水景观的形成,将具有完全不同的效果。主要对苏州河沿线防汛墙形式与滨水断面的设计,以及滨水景观的营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