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凌  张凯莉 《城市建筑》2023,(1):97-101
北京建城历史悠久,北京旧城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思想的标志性代表。本文通过空间句法(Depthmap)对北京旧城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形态演变进行整合度、选择度等分析,探究其不同阶段城市形态演变规律特征与内在动因,并在此基础上为未来的旧城更新保护提供更多的经验,规避旧城更新中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2.
罗丹 《建筑与文化》2016,(4):139-141
以北京旧城公共空间的建设问题为切入点,讨论了旧城发展过程中空间形态的变化和历史风貌的丢失,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传统空间形式与现代生活的冲突以及公共空间监管机制的非系统化,指出公共空间更新是从单一的、物质形态的、孤立静态的保护方式向多层次的、文化内涵的、动态发展的保护转变的方法,符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和旧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前言 北京旧城传统街区形态是北京旧城空间格局保护的一个焦点.然而,从1990年首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被确定开始,北京旧城内传统街区仍然在急速地减少.这一趋势通过旧城空间载体的胡同数量和社会载体的居委会数量的迅速减少反映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北京传统院落空间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院落空间为基础的旧城整体保护 今日的北京旧城已不再是50年前的北京旧城,它与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先生倡导的整体保护时的旧城相比,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墙被拆除了,河道被覆盖了,大量的开发建设破坏了旧城的整体风貌.但是,旧城的整体格局和核心部分仍然保存完好,北京旧城仍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理应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5.
<正> 1949年回到人民手中的北京旧城,基本上是明北京城的原貌,从地域空间上讲,指的就是今天以二环路为界限的“凸”字形北京旧城,总土地面积6124公顷。北京旧城最大的特点是它拥有一组具有全城规模的既庄严有序又雄伟壮观的空间格局和风貌。这个全城规模的空间格局和风貌应该如何认识和理解呢?我认为,这里应包含:旧城的空间总平面,其中包括总平面的构成内容、布局  相似文献   

6.
北京旧城被誉为"中国古代都城的最后结晶",是北京的精华所在。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旧城的保护与发展成为焦点。本专栏研究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尤其是旧城保护工作历程,用时间串联事件,通过归纳、分析、演绎、访谈等方法,客观反映政府、专家和公众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街道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也是体现城市特色、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本文通过对北京旧城街道的系统调查和研究,总结出针对特色街道空间研究的理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北京旧城街道进行分类和梳理,进而提出有步骤的保护和发展策略,从而激活北京旧城特色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8.
北京旧城被誉为"中国古代都城的最后结晶",是北京的精华所在。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旧城的保护与发展成为焦点。本专栏研究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尤其是旧城保护工作历程,用时间串联事件,通过归纳、分析、演绎、访谈等方法,客观反映政府、专家和公众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作用,探索挖掘名城保护的深层次问题及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
北京旧城胡同系统建筑空间形态研究 城市历史地段的街道格局是构成城市纹理并体现该地段乃至整个城市个性的重要要素之一,因此,在历史地段的保护过程中,街道格局的保持和街道系统的整理十分重要1.要保护北京旧城的胡同(以至整体格局),就必须先掌握每条胡同两侧街坊的建筑空间形态现况.从北京旧城现行的各种保护规划分析来看,大多着重在街坊内部的建筑个体的风貌与质量评估,未能充分体现建筑的整体空间组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街坊是城市空间组成的基本单元,胡同是北京历史文化与文物建筑的重要载体,是构成旧城市廓街坊的基本架构。在历史的传承与进化过程中,城市的发展必将是导致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与功能区域的再分配,胡同体现着组织旧城空间基本功能,并规范着区域内功能空间的个性与基本特征。通过对胡同空间形态的构成与历史演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冯兰 《四川建筑》2014,(4):11-13
成都城的空间格局和发展脉络,与水道空间的形态演变息息相关。自秦代初创成都城至今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成都水道的空间形态和功能特征也在随着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不断改变。文章针对成都市旧城区主要水道及其桥梁、滨水空间的形态演变特征,探寻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功能作用,旨在从城市微观空间层面的角度发现成都城更新发展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西城区旧城高度控制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旧城西城区内的文物建筑保护状况、视线走廊、对景和建筑高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西城区旧城高度控制规划的原则、构想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北京是一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北京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旧城风貌独具特色,中轴线和棋盘格式道路网奠定了旧城的基本格局,紫禁城是世界建筑瑰宝,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明确提出整体保护北京旧城,包括"保护旧城原有的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和"保护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的建筑形态"1.与北京旧城其他需要保护的内容相比,"胡同格局"与"胡同-四合院"建筑形态所共同组成的"胡同-四合院"系统,一直是北京旧城保护的难点之一.究其原因,不但有思想认识和政策体制方面的问题,也存在具体操作中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困难,并同时反映出我国学术界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上的困惑和保护技术方法上的现况.  相似文献   

15.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她以布局整齐、对称、中轴明显、结构紧凑、网状街道、四合院民居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因此,保护和建设好北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北京旧城作为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北京旧城的绿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北京历史性的胡同街巷格局,胡同-四合院的传统建筑形态,是北京旧城风貌的重要载体.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于它和宫苑、庙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组成我国封建时代规模最大、最完整的都城.它不仅保存了500多年前都城的物质形态,而且保存了500多年来的生活形态.这是北京最有价值的文化遗存,700多年前的胡同还活在今天的城市里的古都,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可是,北京对旧城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却走了一条漫长、曲折、艰辛的道路,探索中走了许多弯路,也有许多失误.  相似文献   

17.
吴晨  郑天 《建筑创作》2011,(6):164-171
本文通过对北京旧城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大栅栏西街规划设计与改造整治实施过程的简要分析与归纳,试图探索出适合北京旧城传统商业街区的所谓引导与缓释为主的"西街模式",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更新的发展进程中,北京旧城不断出现的社会隔离和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受到政府、社会团体及广大居民的密切关注,旧城合理更新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以北京旧城的改造更新为研究对象,从住区规划与社会和谐两个角度,探讨实施混合居住模式对旧城改造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京旧城经过了多年的保护与更新,旧城保护政策亦日趋完善,但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仍限制着四合院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北京旧城仍有大面积的四合院亟待更新改造。为了更好地发展北京旧城,北京市政府在总体规划中提出了疏解中心城人口与功能的政策。在这样的前提下,研究四合院的更新改造,有利于旧城风貌和四合院的保护以及居民生活的改善,具有比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的归纳、整理,梳理了北京旧城四合院更新改造和人口疏解的发展情况及一系列相关政策,总结了四合院  相似文献   

20.
从《乾隆京城全图》看北京城街区构成与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奕  毛其智 《城市规划》2003,27(10):58-65
在北京市正式实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之际 ,文章以中国清代乾隆年间的《乾隆京城全图》 (175 0 )为背景 ,通过对北京旧城的街巷院落空间形态与尺度的分析 ,在文献及历史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鉴别并提取目前尚可获得的真实的历史遗存因子 ,最终形成一套适用于旧城空间形态尺度的量化体系和对历史遗存因子的整体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