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城际高铁通行时长、班次数据、人口流动数据,利用平均旅行时长、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高铁对区域可达性和空间联系格局演变的影响,发现:(1)高铁推动各大中小城市均衡地接入长三角高铁网络,区域可达性整体水平提升了50%,但过长的途外附属时间使得未开通高铁的城市、中小城市在区域可达性格局中处于劣势。(2)高铁推动了长三角空间联系格局的非均衡演变,在中心辐射型高铁网络的带动下,人口趋于向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中心城市流动,与周边地区形成同城化的核心边缘模式,而未开通高铁的城市与外围城市在空间联系格局中面临着要素流失的困境。(3)总结了高铁影响区域发展的作用路径,为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辽中城市群规划的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实证分析,将辽宁中部城市群规划的空间格局归纳为巨型城市区、都市区、网络城市、边缘城市等四类空间,并进一步就各类空间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生态空间不仅是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屏
障,也兼具重要的游憩服务功能,若孤立处理2种功能的关
系,必然会导致过度开发或被动保护。揭示区域生态空间游
憩服务的供需匹配特征及空间格局,对优化区域生态空间游
憩服务的总体布局,推动生态空间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空间游憩服务的总体格
局、省级层次供需特征、市县级层次供需关系3个层次,对区
域生态空间游憩服务的供需平衡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长三角城市群人均生态空间资源较高,但生态空间游憩服务
的供需错位现象突出。不同出行半径范围内生态空间游憩服
务显现出较为明显的供需失配现象,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南
北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仅依赖优化区域交通网络扩大
生态空间服务半径,北部城市的供需失衡现象会更加恶化。
长三角城市群各市县应采取差异化策略,加强生态游憩服务
跨区域供需协同网络:南部生态资源富足区应延展其游憩服
务辐射范围,填补供应空白;城市近郊区应关注连续性游憩
廊道建设,整体提升供应水平;北部连片供给失衡区则应进
一步挖掘农林复合空间的生态游憩潜力。 相似文献
4.
5.
深刻把握城市数字化系统内部耦合协调机制,是数字中国战略下激发长三角城市群数字活力、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的核心问题。文章以长三角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引力模型,对城市数字化建设和数字经济耦合协调空间状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区域数字化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一超多强”、阶梯式发展,以上海市为中心带动周边地区辐射状发展;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地区耦合协调度较高,表明系统结构发展平衡有序,而安徽省内城市发展存在落差,相比其他城市差距较大;长三角地区空间集聚特征较明显,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局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城市群之间已形成良好的闭合网络结构,且无锡和苏州空间城市联系引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兰西
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首
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在我国西北地区建设区域
性城市群。运用基于“流动空间”理论的城市
网络方法,从客流、货流和信息流三个角度
分析兰西城市群的城市网络结构特征,结合
统计数据与“规划”相关要求,探讨兰西城市
群的区域空间格局优化路径。三个角度的城
市网络特征分析均表明,兰西城市群的空间
结构呈以兰州、西宁为主、副中心,东强西弱
的格局,其城市网络还处于初期构建阶段,
“规划”现阶段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兰西地区
向成熟“城市群”迈进。构建兰西城市群空间
格局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当地的自然条件,正
确把握其战略定位,高度重视生态优先的基
本原则;近期应重点发展兰州—白银都市圈和西宁—海东都市圈,注重次级节点城市的培育,逐步形成兰西城市群网络化格局,以确保其在
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深入研究中国城市植物多样性、相似性以及不同尺度下的空间格局特征,对维持与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R语言计算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法,分别探究中国11个主要城市群共161个城市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物种相似性,比较全国尺度下城市木本植物同质化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自相关性,综合分析中国城市木本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空间格局。【结果】1)161个城市中木本植物共计约7 542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占比约3.22%;2)木本植物同质化程度有北方高于南方的特点,且邻近城市之间同质化程度更高;3)初步证实了全国尺度下城市木本植物多样性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在35个地级市中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在6个地级市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中国城市木本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城市景观绿化应用之间存在不均衡问题,未来更应注重自然种在城市景观绿化中的科学应用,有助于遏制城市植物同质化趋势、保护并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测算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利用长三角地区2007—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产业-人口-空间综合指标体系,对长三角三省一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一、时间上,2007—2018长三角综合发展水平在波动中不断提升,各系统呈现不同发展态势,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实现从低度耦合协调阶段跨入中级耦合协调阶段;二、空间上,各省市耦合协调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以江苏领跑,协同上海和浙江带动安徽快速发展的格局.最后,文章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群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逐渐成为全球新的空间竞争主体单元。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也涌现出了众多规模不等的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核心区。本文根据我国城市群发展实际,提出了划分城市群的新标准,并以此对国内城市群进行重新划分。同时以空间视角,对当前国内城市群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城市群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城市群具有明显的梯队结构。发展国内城市群,需要重视其内在固有的梯队特性,采用逐步推进、梯度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的关键是各扬所长,通过差异化的空间分工形成发展合力。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基于空间均衡理论,提出长三角一体化空间分工需要遵循经济集中、生态安全、社会公平三个基本准则;结合国家和各省市主体功能区要求,提出未来一体化空间分工格局,明确重点都市圈的功能定住和发展导向等;最后提出一体化空间分工来来研究趋势与重点。 相似文献
13.
城市群空间发展演化态势研究--以福厦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群的空间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一般认识。在此基础上,以辐厦城市群为例,对其发展条件、形成机制与空间范围的界定及发展阶段作了简要的分析,并探讨了其未来空间发展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珠三角城市群地区的区域规划与区域治理——基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近年来推出的重要区域规划之一,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但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发展的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珠三角地区应以该规划纲要为指导,在城乡规划编制中体现公共政策性和法律约束性,建立以城乡规划为核心的统一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区域治理和区域整合,构建多中心的城市区域结构,努力建成资...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城市综合竞争力与区域优势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首先构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 ,并运用计量方法和模型得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 1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该区域新的比较优势。最后 ,提出了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评述,对发展的优劣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建设长株潭地区网络型城市地区的建议和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分析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城市职能和指导空间布局的重要方法.本文从不同区域角度分析了南京现状和未来可以承担的职能,提出了南京在不同区域层面的功能定位,为形成南京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提供分析基础;根据南京承接区域辐射和服务周边区域的要求,构筑了面向长三角,辐射都市圈的都市区空间布局,为构筑合理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8.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地带,由于现行的城乡二元体制及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市边缘区发展中一系列矛盾显现,并最终表现出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的不协调。本文以城乡统筹为视角,以空间整合为切入点,探讨了城市边缘区空间整合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辽中南城市群是辽宁省经济发展核心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东北区经济发展的龙头。本文通过对辽中南城市群的地域结构发展特征及其各城市区域的产业发展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在空间上和地域上来阐述辽中南城市群的空间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的分析,同时运用城市间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来分析辽中南城市群未来重点发展的城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