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正有 《化工进展》2006,25(7):829-832
对比了原50 kt/a LPG分馏塔采用的浮阀塔板与大通量新型高效塔板——立体传质塔板(CTST)的处理能力。说明了应用新塔板技术,仅将原液化气分馏塔的浮阀塔板更换为立体传质塔板(CTST),原塔外壳、塔板层数塔及内固定件不变,处理能力提高6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报告介绍了穿流式浮板塔的塔板结构和板上气液接触情况,测定了塔板压降并提出简化的计算公式,还测定了塔板的氧解析效率。  相似文献   

3.
垂直筛板塔流体力学与传质研究状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我国在新型垂直筛板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诸如塔板干板压降与湿板压降、板孔漏液、塔板过量雾沫夹带、板上帽罩单元的液体提升能力与液体循环程度的研究及其传质性能 ,诸如塔板传质效率模型、塔板空间气相中液体大小与分布、板间空间立体传质作用的研究等进行了综合 ,并予以分析论述 ,从中看出我国对新型垂直筛板塔已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工作 ,并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非均相层析-萃取精馏分离工艺,并基于Aspen Plus对该分离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以得到质量分数为98.3%的异丙醚和99%的异丙醇,水相异丙醚的质量分数小于2×10-5,异丙醇的质量分数小于1×10-4为目标,确定了粗馏塔、醚精制塔、异丙醇精制塔、乙二醇回收塔最佳工艺参数。粗馏塔的理论塔板数为26,进料板位置为第13块理论板,摩尔回流比为0.14。醚精制塔的理论塔板数为23,进料板位置分别为第3和15块理论板,摩尔回流比为0.92。异丙醇精制塔的理论塔板数为25,进料板位置为第3和第18块理论板,摩尔回流比为2.85。乙二醇回收塔的理论塔板数为40,进料板位置为第15块理论板,摩尔回流比为0.08。总体工艺具有流程简单、产品纯度高、易于操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结构95型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 言传统的板式塔塔板开孔率有限 ,当处理量较大时 ,压降较高 ,板效率降低 .因此开发新型大通量高效率塔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通过改进降液管结构和板面设计 ,提高塔板的有效传质区面积 ,开发了一种新型大通量塔板——— 95型塔板 ,因该板的有效传质区面积约占全部塔板面积的95%而得名 .本文以水和空气体系对 95型塔板进行了流体力学和流动性能试验 ,同时与传统筛板进行了比较 ,对试验测定的数据进行了关联 .1 试验装置及筛板结构参数试验塔为一直径Φ1 0 0 0mm的不锈钢塔 .塔内设置两块塔板 ,上板为测试板 ,下板为气体分布板 …  相似文献   

6.
板式塔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板式塔的发展概况,着重浮阀塔板,喷射型塔板,旋流塔板,多降液塔板,复合塔板,并对近年来新开发的塔板的特点和性能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
郭杨  曹祥 《广东化工》2010,37(6):123-124
通过对惠州炼油酸性水汽提装置脱H2S塔、脱NH3塔工艺特点分析,塔板型式比选,提出双脱塔采用导向浮阀塔板是适合的。装置运转情况表明,导向浮阀塔板具有操作弹性好、塔板效率高等特点,在惠州炼油酸性水汽提装置取得了成功应用,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常温下以空气和水作为介质,对格栅穿流塔板的塔板压降进行实验研究,观察格栅穿流塔板在操作时的气液接触状态,考察了不同塔板开孔率塔板的空塔气速、喷淋密度对于干板压降、总板压降、载点气速的影响。结果表明,格栅穿流塔板的气液接触状态可以分成润湿区、鼓泡区,其中鼓泡区为合理操作区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到格栅穿流塔板干板压降关联式、鼓泡区格栅穿流塔板总板压降关联式和格栅穿流塔板气液负荷比与空塔气速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9.
朱忠国 《中氮肥》1996,(1):46-49
介绍了兰化漂白塔生产状况,针对漂白塔生产特点,结合漂白塔多次改造经验,提出了漂白塔塔板选用原则。通过分析升举穿流塔板及其性能,认为升举穿流塔板是漂白塔的优选塔板。浓硝酸装置采用升举穿流塔板后取得明显效果。并谈了几点实际应用设计中需注意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全新工艺流程,设计了一种新型双效气液并流吸收塔,塔内安装有改进型立体旋液式塔板。分别以空气、空气-水作为研究体系进行实验,考察了不同操作参数与塔板结构参数下双效气液并流吸收塔的干塔压降、湿塔压降以及立体旋液式塔板的干板压降、湿板压降,明确了双效气液并流吸收塔的操作参数范围。实验结果表明:立体旋液式塔板单板干板压降及湿板压降分别控制在70 Pa,180 Pa以内。在一效、二效各逆向安装3块塔板,全塔共完全安装6块塔板时,全塔压降最大,但是干塔压降及湿塔压降可分别控制在2 400 Pa,2 800 Pa以内,双效气液并流吸收塔与立体旋液式式塔板的组合在能耗及操作弹性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高稳定性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合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H2O2为原料制备稳定的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稳定剂对产品的影响;研究了母液循环工艺及产品稳定性。结果表明,以250 g Na2SO4为基准,加入300 mL27.5%H2O2,50 gNaCl,反应温度10℃左右,稳定剂选用复合稳定剂时产品质量最佳;母液经5次循环,其组成、固相产品质量及产品中H2O2含量基本不变;产品在100℃加热,3 h的分解率小于2%;将5%的产品配入国标洗衣粉,其稳定性为过碳酸钠的20倍,与洗衣粉的配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吕晓莉 《当代化工》2012,(10):1049-1050,1146
以实验室自制的硼酸双甘油酯和硬脂酸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硼酸双甘油酯双硬脂酸酯。首先考察了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反应温度。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对产品收率的影响,获得了适宜的催化剂用量。最后,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产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实验获得的产品即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13.
以己二酸、二乙烯三胺、尿素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用熔融法合成出季铵烷基阳离子型聚酰胺。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物酸值、胺值和阳离子度的影响。聚酰胺预聚体在170℃反应150 m in,所得产物的酸值为37.2%;脱氨化反应在125℃时反应8 h所得产物的胺值为32.3%;交联反应在70℃时反应70 m in所得产物的阳离子度为50.8%。测定了产品表观黏度为900~1 500 mPa.s,pH=6~8,w(固体分)=65%±1%,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得聚合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5×104,并对聚合产物结构进行了红外和核磁表征。实验产物较市售产品固含量与表观黏度都有所增加,并且完全溶于水。  相似文献   

14.
顾志平  鲍彬  李平  彭彧 《炭素》2010,(2):38-41
对目前我国电碳行业产品制造、生产工艺、生产企业和新产品研发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电碳行业生产、研发中的薄弱环节,阐明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并对电炭新产品研发.市场形势、产品结构的调整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N-油酸酰基丝氨酸。优化的合成工艺条件为:n(油酸酰氯)/n(丝氨酸)=1.2,反应温度控制在45℃~50℃,反应时间4 h,pH=12,产率为87.8%。利用IR、元素分析和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所得产物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在丝氨酸中引入油酸酰基后,其最低表面张力为27.6 mN/m;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可达85%以上;泡沫高度在180 mm~189 mm;平均润湿时间为65 s;10 d内生物降解度达到96.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了聚异丁烯丁二酸酐(PIBSA)与山梨醇反应合成聚异丁烯丁二酸山梨醇酯的合成步骤.考察了不同的原料物质的量比对产品羟值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乳状液中,考察油水体积比和乳化剂浓度对乳化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LB值介于3~6之间,产品属于油包水乳化剂,与span 80、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相比,表面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蒋红芝  廖安平 《应用化工》2009,38(11):1561-1563,1567
探讨乙酸苄酯合成及产物分析。用负载Fe3+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乙酸苄酯,研究了在分离产物的条件下,带水剂种类和带水剂用量对乙酸转化率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分离提纯和色谱分析。在分离产物的条件下,乙酸转化率为90.16%。经提纯后的产物的红外光谱表明,产物的结构与标准品乙酸苄酯相符;经气相色谱仪分析,反应体系中只有乙酸、苄醇、乙酸苄酯和水4个组分;经提纯后的产物中乙酸苄酯含量为94.56%。本实验制备的催化剂反应选择性高。  相似文献   

18.
2,6-萘二酚粗品(纯度83.5%)在低级醇类、酯类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可以除掉杂质二聚物和2-萘酚等。较好的工艺条件为:m(活性炭)∶m(粗品)∶v(异丁醇)=0.1∶1∶3,回流搅拌30 min,过滤后滤液冷却得精制产品,纯度96.14%;m(活性炭)∶m(粗品)∶v(异丙醇):v(水)=0.1∶1∶3∶9,纯度96.09%,收率68%,白色粉末状晶体。该工艺精制产品纯度高,经济环保,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19.
一种双尾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霍夫曼烷基化反应和季铵化反应,以溴代十二烷为原料,哌嗪为联结基合成了一种双尾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通过溴酚蓝两相滴定法,测定产物的含量w=98.11%,用IR和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55℃下产物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 c)为0.50 mmol/L,γcm c为28.95 mN/m。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产物对褐球固氮菌、硝化细菌、金葡萄球菌、黄瓜脚斑病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优异的抑菌效果,合成产物属于低毒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将廉价的硅酸钠作为硅源生产二氧化硅微球有着重要的意义。以硅酸钠为硅源,聚乙二醇(PEG)为结构导向剂,在超声波辅助下,成功合成出高分散的二氧化硅微球。探索了PEG及超声波对产物形貌的影响,讨论了反应温度、pH、PEG相对分子质量与产物粒径的关系。结果表明,PEG能够引导产物成球,超声波可以提高产物的分散性,升高温度及pH会降低产物粒径,增加PEG的相对分子质量会提升产物粒径。当控制温度为40 ℃、pH为3.5、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为2 000时,所得的产品分散性较好,粒径为6.34 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