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属锰氮化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真空电阻炉高温渗氮、X射线衍射、惰气熔融法氧氮分析等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金属锰在1143K含氮气氛中氮化的动力学规律。氮化试样的相组成一般为Mn4N和α-Mn,随渗氮时间的延长,金属锰可全部氮化为Mn4N和ξ-(Mn2N)。氮原子通过氮化产物层ξ相的扩散过程是金属锰氮化的主要控制环节。金属锰的转化率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可表示为:1-3(1-X)^2/3 2(1-X)=Kt。  相似文献   

2.
刘利  张金柱  梁兵 《铁合金》2004,35(4):41-44
利用真空电阻炉、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现代实验手段,研究了金属锰在渗氮过程中金属粒度及渗氮条件等因素对增重及含氮含氧量的影响,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构建了金属锰渗氮过程的数学模型,为研究金属锰在不同渗氮条件下的性能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非晶硅膜氮化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贵如  李立本 《稀有金属》1993,17(4):259-262
在1200℃静态氮化非晶硅膜热重实验基础上,用回归分析方法,按气固相反应理论中几种控速模式,分析探讨了非晶硅氮化动力学模型,得到非晶硅氮化反应前期为界面化学反应控速、中期为界面化学反应与扩散混合控速、后期为扩散控速的三段控速模型,并获得有满意相关系数的氮化各期动力学曲线表达式.  相似文献   

4.
用TG-DSC热重同步热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升温速率下,硅粉氮化机理及化学反应动力学.发现温度在1 000~1 300 ℃时: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各出现一个吸热、一个放热峰,说明氮化机理已发生改变.在1 000~1 100 ℃温度范围内,氮化硅转化率显著增加,即温度是影响其转化率的主要因素.实验表明:氮化反应的限制性环节由反应开始阶段的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和之后的界面化学反应与内扩散混合控制组成;通过动力学计算得到表观活化能E=404.5 kJ/mol,频率因子A=9.57×1015 m/s,反应级数n=0.95,最终得到反应的速率方程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5.
方炳坤 《中国锰业》1995,13(4):42-46
简要地阐述金属锰粉生产中的若干问题,针对金属锰粉的特性,对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采取了一些措施后,试验产品均达到了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陈珏俐  吴庆定 《铁合金》2011,42(6):44-48
锰、氮作为冶金添加物质,在钢铁冶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将锰、氮元素以氮化锰化合物的形式加入时体现出许多优点,因此氮化锰的制备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章重点讨论了几种典型的氮化锰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7.
硅粉氮化新工艺中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几种氮化气氛对硅粉氮化产物的影响,用“归一化”处理的简单方法进行了X射线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硅粉在氨气或氮,氢混合气气氛中,经两个阶段氮化能够较完全地转化为α-Si3N4占主导地位的氮化硅粉末,而氮化时间相对于硅氮结合法较短。  相似文献   

8.
王敬民 《中国锰业》1994,12(1):47-49
MnSO_4-(NH_4)_(2)SO_(4)-H_(2)O系统电解过程中,在阴极上放电并还原为电解金属锰的离子并非简单的Mn ̄(2+)离子,而是锰氨络离子Mn(NH_3) ̄2+。电解过程中产生氨气并不断地向溶液中扩散,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液中的游离氨是锰在阴极上还原的前提.本文研究的电解锰电解的阴极过程,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平均粒径2.2μm、纯度99.99%的硅粉为原料,采用纯度99.993%的高纯氮气作为反应气体,在1350和1400℃下进行了氮化时间为10~30 min的氮化实验,得出了不同温度下硅粉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将硅氮反应看成非催化气固反应,建立了硅颗粒氮化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出两个模型参数:硅氮反应速率常数和氮气在产物层中的扩散系数.假定反应速率常数和扩散系数均满足阿伦尼乌斯公式,求得化学反应激活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2.71×104J·mol-1和3.07×10-5m·s-1,扩散激活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1.06×105J·mol-1和1.12×10-9m2·s-1.利用本文得出的氮化动力学模型对各温度下不同粒径硅粉的转化曲线进行了预测,预测曲线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在趋势上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电解金属锰应用领域及产品深加工的方向,展示了电解金属锰产品良好的发展前景,并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Fe—C混合粉的混合制度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了Fe—C混合粉的混合制度,制定了多层装料法。采用这种装料方法,可使Fe—C混合粉的混合时间缩短57%~75%。  相似文献   

12.
李召红 《铁合金》2006,37(2):14-15
通过生产实践,探索并总结出以中锰渣为主要原料,在生产普通锰硅合金中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3.
Mn—N相图和金属锰氮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应用真空电阻炉高温渗氮、X射线衍射、惰气熔融法氧氮分析等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粒度、温度等因素对金属锰渗氮的影响,热力学计算分析表明,高纯氢气在高温渗氮气氛中可有效抑制金属锰在渗氮的同时发生氧化,结合Mn-N相图和渗氮实验研究结果,氮含量低于Mn4N的计量组成时,渗氮试样的主要相组成为氮化锰稳定相Mn4N和残余金属α-Mn渗氮试样的氮含量大于Mn4N的计量组成时,主要相组成为氮化锰稳定相Mn4N和稳定相、ξ(计量组成约为Mn2N)。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化学反应沉淀法的基本原理,通过设计不同的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制备硫化锰微细粉末.检测结果证明,超声化学法制备的硫化锰粉末颗粒微细、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化学纯度高,满足粉末冶金添加剂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凝胶注模成形工艺应用于铁基粉末冶金进行了研究。着重研究了凝胶注模成形工艺中分散剂、固相体积分数对浆料流变性的影响,采用该工艺对铁粉进行了成形与烧结。结果表明,加入分散剂可以使浆料黏度降低,有利于成形为复杂形状;随着固相体积分数的增加,浆料的黏度增加。采用合适的工艺参数,制备了相对密度为90%,抗弯强度为517 MPa,抗拉强度为280 MPa的复杂形状的铁基粉末冶金零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35CrMoA钢经不同功率激光处理及之后进行气体氮化的研究,得出随激光功率的增加,激光处理重熔区的硬化层深度也增加的结论,同时证实了激光预处理对氮化层组织和性能都有影响,为未来新氮化工艺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可供参考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