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非晶硅膜氮化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200℃静态氮化非晶硅膜热重实验基础上,用回归分析方法,按气固相反应理论中几种控速模式,分析探讨了非晶硅氮化动力学模型,得到非晶硅氮化反应前期为界面化学反应控速、中期为界面化学反应与扩散混合控速、后期为扩散控速的三段控速模型,并获得有满意相关系数的氮化各期动力学曲线表达式. 相似文献
4.
用TG-DSC热重同步热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升温速率下,硅粉氮化机理及化学反应动力学.发现温度在1 000~1 300 ℃时: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各出现一个吸热、一个放热峰,说明氮化机理已发生改变.在1 000~1 100 ℃温度范围内,氮化硅转化率显著增加,即温度是影响其转化率的主要因素.实验表明:氮化反应的限制性环节由反应开始阶段的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和之后的界面化学反应与内扩散混合控制组成;通过动力学计算得到表观活化能E=404.5 kJ/mol,频率因子A=9.57×1015 m/s,反应级数n=0.95,最终得到反应的速率方程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5.
简要地阐述金属锰粉生产中的若干问题,针对金属锰粉的特性,对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采取了一些措施后,试验产品均达到了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锰、氮作为冶金添加物质,在钢铁冶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将锰、氮元素以氮化锰化合物的形式加入时体现出许多优点,因此氮化锰的制备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章重点讨论了几种典型的氮化锰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7.
硅粉氮化新工艺中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几种氮化气氛对硅粉氮化产物的影响,用“归一化”处理的简单方法进行了X射线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硅粉在氨气或氮,氢混合气气氛中,经两个阶段氮化能够较完全地转化为α-Si3N4占主导地位的氮化硅粉末,而氮化时间相对于硅氮结合法较短。 相似文献
8.
MnSO_4-(NH_4)_(2)SO_(4)-H_(2)O系统电解过程中,在阴极上放电并还原为电解金属锰的离子并非简单的Mn ̄(2+)离子,而是锰氨络离子Mn(NH_3) ̄2+。电解过程中产生氨气并不断地向溶液中扩散,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液中的游离氨是锰在阴极上还原的前提.本文研究的电解锰电解的阴极过程,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平均粒径2.2μm、纯度99.99%的硅粉为原料,采用纯度99.993%的高纯氮气作为反应气体,在1350和1400℃下进行了氮化时间为10~30 min的氮化实验,得出了不同温度下硅粉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将硅氮反应看成非催化气固反应,建立了硅颗粒氮化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出两个模型参数:硅氮反应速率常数和氮气在产物层中的扩散系数.假定反应速率常数和扩散系数均满足阿伦尼乌斯公式,求得化学反应激活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2.71×104J·mol-1和3.07×10-5m·s-1,扩散激活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1.06×105J·mol-1和1.12×10-9m2·s-1.利用本文得出的氮化动力学模型对各温度下不同粒径硅粉的转化曲线进行了预测,预测曲线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在趋势上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电解金属锰应用领域及产品深加工的方向,展示了电解金属锰产品良好的发展前景,并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通过对35CrMoA钢经不同功率激光处理及之后进行气体氮化的研究,得出随激光功率的增加,激光处理重熔区的硬化层深度也增加的结论,同时证实了激光预处理对氮化层组织和性能都有影响,为未来新氮化工艺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可供参考的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