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汪彝鼎 《园林》1997,(4):46-46
硬石的外形千变万化,而软石的内在结构却难以捉摸,创作前要有一个周密的设想去指导选石加工是比较困难的,只能作一般性指导,有目的地去选取材料。近景先选主峰,首要条件是形态生动、高瘦比例合理(自身的各种对比变化要舒适),太厚底脚无法变化,太薄缺少精神气质,应该上部丰满、纹理清晰,中部细削有力,下部平展有序。有了主峰再选配峰,配峰  相似文献   

4.
刘敏  梁武 《四川建筑》2016,(4):42-44
山水盆景的制作原则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更不失于自然。要使山水盆景把自然景观凝于盆钵之内,首先必须要经过充分的艺术构思,确定主题,然后按照山石的天然形态,取其全部或局部适宜造型的石料,配置成假山,并以植物及必要配件进行配置。将奇峰异峦、高峡飞漾、百嶂千峰、洞幽奇景等自然景色,浓缩到盆中,盛放在几案上,俨如一幅立体山水画,使人如临碧波绿水之前、名山大川之间,意趣盎然。运用缩山移水之功法,产生"立数寸作千人仞,横咫尺作百里之回"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许介文 《园林》1998,(5):44-45
山水盆景是运用山石,通过艺术构思,把大自然的岚光峰色,加以概括和典型化,收罗于咫尺浅盆中,再现名山大川的壮丽风貌。山水盆景的美,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自然美是石头本身的美,艺术美是石头加工造型后的形象美和渗入人的思想情感的意境美。石态美宋人孔传论石说“天地至精之气,结而为石,负土而出,状为奇怪,或岩窦透漏,峰岭层棱,其类不一,至有物象宛然,得于仿佛。虽一峰之多,而能蕴千岩之秀,瑰丽可爱,大可列于园馆,小可置于几案……”说出了石美的态势。石头本身就有“瘦、透、漏、皱”美的特点。瘦者体态窈窕,风骨俏丽;透者玲珑剔透,轻盈明快;  相似文献   

6.
邵忠 《园林》2005,(9):47-47
木化石有灰色,浅黄色至黄褐色,或灰黑色,色彩多样,色泽古朴,还有不同的纹理,不同的体态,线条刚劲有力,是理想的盆景素材。因其质地坚硬而脆,不易加工,故只取天然形态者制作盆景。  相似文献   

7.
邵忠 《园林》2005,(6):45-45
山水盆景常以硬砂积石为主,因其骨骼较强,是较为理想的制作盆景的山石。无骨骼的砂积石,过于松酥,一凿就碎,这种山石就不适于制作盆景,即使制成,也易风化验,甚至前功尽弃。选用的山石,要质地干燥,若潮湿,山石凿雕时,石粉不易散落,则难以显现纹理清晰。  相似文献   

8.
林凤书 《园林》2006,(9):56-56
山水盆景是以山石为主要素材,在浅水盆中布置出峰峦起伏的崇山峻岭或烟波浩渺的湖光山色,小中见大,咫尺千里。观赏山水盆景,恍如置身自然山水之中,神游其间,心旷神怡。山水盆景之所以意境迷人,诚然与别具匠心的构思设计、经营布局有关,但石材的选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造谐高深的盆景艺人,不仅善于利用石头的各种形状因物造景,而且十分注意山石色彩的运用。我们通过对以下几件山水盆景作品的赏析,便不难洞悉作者运用山石色彩的智慧。 "平岗夕照"(冯舜钦作)作者运用了彩色斧劈石五色杂陈的特点,让石头中赤红色的块面迎着阳  相似文献   

9.
邵忠 《园林》2006,(1):46-46
太湖石有白、青黑、微青等色。产洞庭湖(江苏吴县洞庭西山)水中,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宛转险怪之势。据《云林石谱》记载:"其质纹理纵横,笼络隐起,于石面偏多坳坎,盖因风浪冲激而成,谓之弹子窝,扣之微有声,采人携锤凿,入深水中,颇艰辛,度其奇巧取凿……此石最高三五丈,低不逾十数尺,间有尺余,唯宜直立轩槛,装治假山,或罗列园林广树中,颇多伟观,鲜有小巧可置几案间者。"  相似文献   

10.
邵忠 《园林》2005,(8):46-47
壁挂式山水盆景,一般是以大理石板或瓷板等作为背板(背板可以有边框,也可以无边框),以精心选择并经过加工的山石粘贴于板面,创作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风景,山石常选用英德石、砂积石、石笋石等,具有天然,美观的形态者为佳(软质石料可通过雕凿,加工成需要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张鲁归 《园林》2008,(8):76-76
宾主与近远”画山水者,立稿时须凝神澄虑,存想主山从何处起,布置穿插,先有成见,然后落笔。使主山来龙起伏有环抱,客山朝揖相随。“——摘自《三希堂画谱大观》创作山水盆景时,也要仔细考虑”主山从何起“,先确定主峰的位置,而后再考虑次峰、配峰的围绕穿插,然后再进行制作,才能创作出意境深邃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2.
邵忠 《园林》2005,(5):47-47
浮水石、海母石.同属于松软石类.石质洁白,质轻.不易风化.极易雕琢,宜于精雕细琢.适作各种造型,尤适宜远景山水的描绘.也适用近景山水的特写,海母石因含碱性.雕琢后的粗坯.应放入水中浸泡数目.碱性淡化后.方可栽树种越草铺苔。  相似文献   

13.
张鲁归 《园林》2009,(9):88-89
继承与创新 “凡画入门,必须名家指点。令理路大通……若非名家指点。须不惜重资,大积古今名画,朝夕探求。下笔乃胄盖精妙过人。苟仅师庸流笔法,笔下定是庸俗。终不能超迈矣”——明·唐志契《绘事微言·传授》  相似文献   

14.
张鲁归 《园林》2009,(6):82-83
形似与神似 “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具为师”——唐·白居易《画记》“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南朝宋·宗柄《画山水序》  相似文献   

15.
张鲁归 《园林》2009,(1):82-83
动势与均衡“学画先须临摹树石头,勾勒山石轮廓,俱须得势。”——清·蒋和《学画杂论·用稿》“章法不用意构思,一味填实,是补衲也,焉能出人意表哉?所贵乎取势布景春,合而观之,若一气呵成。”——明·赵左论画,见《画学心印》  相似文献   

16.
张鲁归 《园林》2008,(11):86-86
比例与对比"夫病有二:一曰无形,二曰有形。有形病者,花木不时,屋小人大,或高于山,桥不登于岸,可度形之类也。——五代后梁·荆洁《笔法记》"虽云丈山尺树,寸鸟分人,特约略耳。若拘此说,假如一尺之山,当作几大人物为是?盖近则坡石树木当大,屋宇人物称之;远则峰峦树木当小,屋宇人物称之。"  相似文献   

17.
张鲁归 《园林》2009,(5):86-87
配件 配件是指盆景中置放的人物、亭、塔、房屋、动物、小桥、舟船等点缀品。  相似文献   

18.
郑川 《建筑》2021,(2):40-41,44
一、山水画、园林和盆景在中国传统的艺术中,山水画作为中国画重要的一支,无论是它独有的散点透视表现技法,还是独特的澄怀观道的审美意识,使之成为华夏艺术的代表。山水画表面上描绘了在重山叠水之间,辽旷平远之际,半角草堂,小小众生的人和自然的和谐,但其实并不止于这些写真,它本质上表达了一种形而上的意境,是人和自然合二为一的存在,形象化地展示了讲究道德理性与生命感悟的宋明理学的“天人合一”:天地自然在昼夜运转、变化、更新着,人必须采取同步的动态结构,才能达到与整个自然和宇宙的相同一,……亦即“天人合一”。这种“同一”或“合一”,不是静态的存在,而是动态的进行,此即“日新之谓感德”。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17)
国画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尤其是随着数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国人都非常热爱国画。山水画是国画中最有代表性的门类,它注重意境,这是作品的灵魂,山水画水平的高低是依据意境评判的。国画《山水日记》系列更是将传统人文画中的笔墨意趣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表现出朴厚大气、俊逸潇洒的一面,可谓雅俗共赏。文章对国画《山水日记》进行赏析,欣赏与感受其美妙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风景园林与山水文化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提出中国风景名胜区是"真山水"和"大山水",中国古典园林是"缩影山水"或"咫尺山水"或"袖珍山水",即中国风景园林的文化内涵和主题精髓是山水文化,是山水自然和风物风情为主要审美与表现对象,是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为一体的艺术作品.从而阐述了对中华山水文化与山水文化的概念、形态和中国山水主要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构成.尤其提出了"风景园林文化""风水文化""山水城市文化"和"风景名且牛集称文化等"是中华山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呼吁中目和国际相关学界的专家、学者,组织起自己的学术与研究的机构,来为人类作出传统文化与风景园林山水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