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用淀粉对甘薯食品膨化质量的协同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纯甘薯制品膨化质量差,适量添加淀粉可显著提高膨化度、改善产品质构。本文以常用的高温膨化方式,考察了马铃薯、木薯、甘薯及玉米淀粉对甘薯制品膨化度和感官质量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以鲜甘薯质量为基准计的最佳工艺配方为:马铃薯淀粉20%、木薯淀粉5%、玉米淀粉10%。淀粉对甘薯膨化食品的影响显著性顺序为,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其中马铃薯淀粉的影响极显著,而木薯、玉米淀粉的影响相对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择甘薯主栽品种徐薯18,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甘薯淀粉加工过程中鲜薯破碎方式、分离细度、沉淀方法对甘薯淀粉提取率、粗蛋白和灰分含量的影响。提出了较优的薯类淀粉加工工艺路线,促进薯类淀粉加工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甘薯交联淀粉及甘薯氧化交联淀粉、甘薯酯化交联淀粉和甘薯醚化交联淀粉等甘薯复合交联淀粉的特点和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探讨甘薯复合交联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还预测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鲜甘薯淀粉加工工艺现状分析及其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薯是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80%。鲜甘薯淀粉加工在我国有悠久历史,就加工工艺而言主要可分为传统的酸浆法和现代机械加工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淀粉加工工艺的研究现状和企业的生产现状,立足甘薯原料的综合利用价值,针对目前淀粉加工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甘薯淀粉磷酸单酯微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与混合正磷酸盐作用,采用湿法工艺制备甘薯淀粉磷酸单酯。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衍射等手段对酯化反应后的产物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酯化反应在甘薯淀粉脱水葡萄糖单元羟基上引入了磷酸基团,它的引入破坏了淀粉分子内的氢键,导致淀粉分子结晶区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立足国内丰富甘薯资源,解决甘薯浓缩汁中因淀粉引起沉淀问题,同时将甘薯淀粉转化为葡萄糖。以新型耐高温α–淀粉酶为液化酶和高转化率糖化酶糖化,研究影响甘薯淀粉液化、糖化因素,优化甘薯淀粉液化、糖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7.
可食性淀粉薄膜材料与性能研究(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木薯、蕉芋、甘薯淀粉为原料,采用理化方法分离直链淀粉,测定其含量,遴选出玉米、甘薯淀粉分离的直链淀粉含量大于80%;用脱支酶处理原料淀粉,使链淀粉含量增至40%左右。并以它们为材料进行成膜配方与工艺的探讨,试制出性能良好的水不溶性可食淀粉薄膜。  相似文献   

8.
可食性淀粉薄膜材料与性能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木薯、蕉芋、甘薯淀粉为原料,采用理化方法分离直链淀粉,测定其含量,遴选出玉米、甘薯淀粉分离的直链淀粉含量大于80%;用脱支酶处理原料淀粉,使链淀粉含量增至40%左右。并以它们为材料进行成膜配方与工艺的探讨,试制出性能良好的水不溶性可食淀粉薄膜。  相似文献   

9.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苹果酸为酯化剂,制备了苹果酸甘薯淀粉酯,考察了苹果酸与淀粉质量比(M:S)、苹果酸p 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苹果酸甘薯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影响甘薯淀粉酯化得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制备苹果酸甘薯淀粉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苹果酸与淀粉质量比0.57,苹果酸p H2.0,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160℃。在最佳条件下苹果酸甘薯淀粉酯的取代度可达0.354。  相似文献   

10.
立足国内丰富的甘薯资源,解决了甘薯浓缩汁中因淀粉引起的沉淀问题,同时把甘薯淀粉转化为葡萄糖。以新型耐高温α-淀粉酶为液化酶和高转化率糖化酶,研究了影响甘薯淀粉液化、糖化的因素,同时优化了甘薯淀粉液化、糖化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
优化了三偏磷酸钠制备抗消化性甘薯淀粉磷酸双酯的工艺条件.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分析了三偏磷酸钠、pH值、酯化温度以及酯化时间对甘薯淀粉磷酸双酯抗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制备工艺为:三偏磷酸钠添加量3.6%(以甘薯淀粉计),pH 10.5,酯化反应温度50℃,酯化时间2.1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甘薯淀粉磷酸双酯淀粉抗消化性为(58.73±0.04)%.经DSC和RVA扫描分析表明甘薯淀粉磷酸双酯仍具有与甘薯原淀粉相似的糊化特性.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法优化甘薯慢消化淀粉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湿热-有机酸复合法提高甘薯淀粉中慢消化淀粉的产率。以甘薯淀粉为原料,探究了慢消化淀粉形成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的响应面分析法,以甘薯慢消化淀粉产率为响应值,以含水量、酸反应时间、月桂酸添加量3个因素为响应因子,建立了二次回归实际方程模型,获得了制备甘薯慢消化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含水量47%、反应温度100℃、月桂酸添加量25%、热处理时间4 h,按此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慢消化淀粉质量分数达13.03%,较处理前提高了8.85%。  相似文献   

13.
利用压热法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甘薯抗性淀粉的制备工艺。以甘薯全粉为原料,研究全粉乳质量分数、pH、压热温度、压热时间、冷藏时间对甘薯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分析法得到甘薯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全粉乳质量分数25.50%、pH7.30、压热温度120 ℃、压热时间31.20 min、冷藏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甘薯抗性淀粉的得率为9.41%,与理论值较为接近,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为获得甘薯抗性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氯乙酸钠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乙醇水溶液为溶剂,对羧甲基甘薯淀粉钠的制备及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氢氧化钠用量、氯乙酸钠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与羧甲基甘薯淀粉钠取代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制备羧甲基甘薯淀粉钠的较佳工艺条件为:甘薯干淀粉50g,氯乙酸钠15g,氢氧化钠7.8g,反应温度49℃,反应时间2.5h.通过对甘薯淀粉与氯乙酸钠醚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表明,甘薯淀粉与氯乙酸钠醚化反应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5.
鲜甘薯精制淀粉工业化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鲜甘薯结构及成分的分析,阐述了鲜甘薯精制淀粉工业化生产的加工工艺、设备和技术关键,提出了各工段的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甘薯微孔淀粉制备技术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淀粉糖化酶、α-淀粉酶、普鲁兰酶水解甘薯淀粉制备一种具有吸附功能微孔淀粉载体。研究表明,淀粉糖化酶对生甘薯淀粉作用力最强;淀粉糖化酶水解制备甘薯微孔淀粉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45℃,pH值4,酶用量为1%,时间24小时,水解率为51.52%。微孔淀粉对色素、水溶性维生素、油脂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原淀粉。通过交联反应能明显提高微孔淀粉的结构性能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孙莹  苗榕芯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7):180-185
为了提高面包营养价值,改善滋味,降低面包老化速度,延长保质期,将甘薯淀粉添加到面包当中,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配方(甘薯淀粉、黄油、干酵母的添加量)及加工工艺(一次醒发时间、醒发温度和烘焙时间)对面包感官性状和质构的影响。基于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评价甘薯淀粉面包的品质,对甘薯淀粉面包的形状、色泽、松软度、香味、滋味进行感官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混合粉(小麦粉+甘薯淀粉)150 g,甘薯淀粉的含量为15 g、黄油15 g、干酵母5.5 g;最优加工工艺为一次醒发时间为60 min、醒发温度为25 ℃、烘焙时间为9 min;最优条件下其硬度为27.95 N,弹性为15.18 mm,咀嚼性为228.30 mJ,胶粘性为15.05 N。按此条件制作的甘薯淀粉面包色泽金黄,外形饱满,柔软适口具有甘薯淀粉面包特有的风味,为甘薯淀粉面包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丰富面包种类,拓宽甘薯淀粉用途。  相似文献   

18.
利用Brabender粘度仪考察了几种常用淀粉对甘薯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认为马铃薯、甘薯淀粉使甘薯粉糊化温度降低,玉米、木薯淀粉则使其升高;甘薯、玉米淀粉使甘薯粉糊化时间延长。添加各种淀粉均可使甘薯粉的峰谷粘度提高;马铃薯、玉米淀粉还可大幅度提高其峰值粘度。但马铃薯淀粉粘度破损值大,玉米淀粉破损值小、峰谷粘度高。  相似文献   

19.
《食品科学》2006,27(8):275-275
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次采用酸沉和超滤的工艺,从甘薯淀粉加工废液中提取出纯度达85%以上的甘薯蛋白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甘薯淀粉褐变的机理,采用了多种抑制剂来抑制甘薯淀粉褐变反应,以提高甘薯淀粉的白度,并筛选出最佳抑制剂为异抗坏血酸钠与EDTA的混合液,采用不同条件下的异抗坏血酸钠与EDTA混合液作响应面分析,得出取得较高白度和粘度的最佳工艺参数的为异抗坏血酸钠0.175g/L,EDTA0.07g/L,时间3.5h,温度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