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本文以冀北地区为研究区,以TM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在ArcGIS、Erdas等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设计了一套由“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屏幕目视解译与自动分类结合、GPS定位与野外校核”构成的遥感地学分析方法。分别提取了1987年和200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并分析了1987-2000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基本特征,为这一地区以土地利用调整为核心的生态建设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地覆盖的年际变化是以土地覆盖的宏观分布模式为基准,在外界驱动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的年与年之间的变化,因此,为揭示东亚地区土地覆盖的年际变化特征,首先选取东亚地区时相一致的不同空间分辨率(1km和8km)的NDVI影像进行了非监督分类,并总结了东亚土地覆盖的宏观分布模式,然后以时间序列的8kmAVHRRNDVI数字影像为基础,应用跨平百分率分析方法生成每年5-9月距平百分率分级影像,并以该影像为基础分析总结了东亚土地覆盖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方法及其揭示的现象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东亚土地覆盖年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基于Landsat TM数据的潮白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经严格配准的同一时间(1991年和2002年)Landsat TM图像数据,编制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图,进而计算生成植被覆盖度图像。通过掩膜技术和变化检测等提取了北京潮白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从1991~2002年的植被覆盖变化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潮白河流域中上游地区11年间植被退化的总面积为1635.3km^2,占该区域总面积的30.6%;其中植被覆盖度为40%~50%的类型退化的面积最多,为411.74km^2,变化率为66.0%,覆盖度为90%~100%的类型退化的面积最少,为14km^2,变化率为4.4%;覆盖度为30-40%的类型变化率最大,为100%,覆盖度为90%~100%的类型的变化率最小。为4.4%;从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趋势来看,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变化率在逐渐降低;流域中游、密云水库北部和东北部以及上游的河谷地带由于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强度较大,植被退化较严重;而上游的山地区域由于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再加上近年来采取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措施,植被覆盖程度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野鸭湖湿地的Landsat—TM影像和印度的IRS影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卫星影像分类图。结合实地调查,标定土地利用类型,运用ArcView的解译及数据统计功能,分析研究野鸭湖湿地6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水域面积减少,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其主要是由自然条件、人口和经济增长所致。水域面积、植被覆盖率的减少,使栖息和越冬鸟类丧失了大量的栖息地。为保护湿地环境,应逐步退耕还草、还林;恢复芦苇、沼泽,确保区内生态平衡和系统生态质量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NDVI序列影像的植被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地表植被覆盖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新疆石河子地区2003~2006年MODIS遥感数据反演的NDVI时间序列影像为例,分析研究了植被长势的年内和年际变化,将植被长势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分为比前一年(月)好、比前一年(月)稍好、与前一年(月)持平、比前一年(月)稍差和比前一年(月)差5个等级,得到年内和年际间植被长势的动态分布图,从植被长势分布图中NDVI的变化可以看出年际和年内植被长势的变化。并应用变化矢量分析法对2003~2006年石河子地区NDVI的变化强度进行了分析,获得了植被覆盖变化强度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4 a内石河子地区植被覆盖未发生大的变化,植被系统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1~2010年逐月MODIS NDVI产品,采用Mann-Kendall检验和Hurst指数,研究中国东部及5个子区(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区和华南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0 a期间中国东部植被覆盖以不显著改善和不显著退化特征为主,前者稍占优势,4个季节中秋季改善状况最显著;未来态势主要表现为不显著改善且未来将持续改善和不显著退化且未来将持续退化两种特征。植被覆盖为不显著退化且将持续退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型城市或城市群周围;5个子区中,除江南区年内主要表现为不显著退化且将持续退化特征外,其余4区均主要表现为不显著改善且未来将持续改善特征。 相似文献
7.
基于RS与GIS的典型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以三江源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玛多县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典型地区和脆弱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区域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三江源地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异常敏感和脆弱。以典型地区玛多县为案例,基于RS和GIS技术,系统研究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探讨了生态环境演化过程,可为更广泛的区域性综合提供基础。研究发现:①10 a间,该地区湿地、水体和天然草地明显减少,湿地减少比例达到36.63%,大于6 hm2的湖泊减少近半数;沙地,裸地和盐碱地等明显增加,草地退化、沙漠化严重;②天然草地、裸地、沙地、水体、湿地和盐碱地之间的类型转化较为明显,且与水资源又有密切的关系。③多样性、均匀性指数和景观异质程度提高,土地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裸地、沙地优势度增加,湿地、水体和天然草地优势度减少;整体破碎化程度呈缓慢减少趋势,而湿地、沙地破碎度增加。④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98,天然草地、裸地、湿地、沙地动态面积变化较大。⑤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将深刻影响该地区的生态过程,同时还将影响三江源地区的水源涵养和供给。 相似文献
8.
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变化研究较多,然而很少关注资源型城市社会经济对植被变化影响。基于2000~2020年鄂尔多斯市MOD13Q1数据、降雨和温度等气候数据、原煤产量等11个社会经济指标,结合GIS技术和线性回归法等统计学方法,对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21年间鄂尔多斯的NDVI值介于0.233~0.395,呈波动性增长趋势,增长速率为0.059/10 a;下辖的8个区县的NDVI值也呈波动性增长趋势,但各地区存在差异。②鄂尔多斯植被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低植被区面积5.35万km2,占整个鄂尔多斯面积的61.58%,高植被区面积仅0.20万km2;植被改善区面积远远大于植被退化区面积,改善区占整个鄂尔多斯面积的52.19%,植被退化区仅占3.69%。③NDVI值与降雨量表现为极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94(P<0.01);NDVI变化与当月累计降雨量的相关系数较大,与1个月前温度的相关系数较大。④NDVI变化与11种社会经济指标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为0.728~0.796(P<0.01)。鄂尔多斯植被恢复效果较好,降雨量和温度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NDVI变化对降雨量的响应无明显滞后性,对温度的响应存在一个月的滞后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植被覆盖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1982~2000年黄淮海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82~2000年8km NOAA-AVHRR数据,采用均值法、差值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模拟法,分析了中国黄淮海地区植被的动态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模拟了年NDVI均值的变化趋势,并对不同植被类型的NDVI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植被覆盖总体上呈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末相对80年代初平均NDVI值增加了近0.03。从空间分布上看,大部分地区NDVI都呈增加的趋势,其中NDVI极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山东的西北部和西部、河南的东部、河北的北部及江苏的北部地区,F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达到了99%。NDVI呈减少趋势的地区很少,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山西中部。各植被类型的NDVI在年内的变化呈很强的季节性,年际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RS和GIS的地面温度和土地利用/覆被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地面温度和土地利用/覆被关系的研究,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下城市热环境变化的空间特征和动态变化,而且可为防暑降温、市政建设及土地合理规划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从遥感数据的获取、地面温度的反演、GIS技术的运用以及定量研究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国内外此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文章提出此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工作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如实现地面温度的精确反演,获取多时段的地面温度数据,加强RS和GIS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深入两者关系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本论文应用RS和GIS复合技术提取大福州城土地利用信息图谱,从现状结构、发展变化(净变化与相互转化)等方面对大福州城的土地利用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建立了实验区土地利用演变过程和空间扩展图谱,其研究和建立的土地利用斑块形态与扩展图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学信息图谱的“形-数-理结合”和“系列化”、“谱系化”、“模型数值化”的特征,本工作是地学信息图谱在LUCC中的应用尝试,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从六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出现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中针对传统计算机分类方法的改进:(1)从基于统计的分类向基于非线性并行处理的人工神经网络分类、基于模糊理论为分类、基于知识的分类以硬支撑向量机等分类技术发展;(2)分类从单一利用光谱信息到利用光谱、纹理、时相、角度等多砷信息;(3)从基于像元的逐点分类到基于图斑的分类;(4)从硬分类到亚像元分类;(5)从单源遥感影像分类到利用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分类;(6)从单分类器向复合分类器发展。 相似文献
16.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和变化进行分析,利用多维信息图像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类,然后利用景观分析法对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进行评定,并对变化驱动力做出推断,最后据此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