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记录了14位年龄在40~50岁之间的同济中生代建筑师/教师的对谈,对谈涉及当代建筑的发展状况、建筑与技术、城市问题与建筑实践、建筑教育、教学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同济的建筑教育等问题。对谈显示了这些建筑师/教师当下的工作状态以及对建筑发展和建筑教育问题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教育建筑的设计方法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涓 《安徽建筑》2002,9(1):17-18
针对21世纪教育建筑的发展趋势,从教育建筑的设计理念、校园建筑的环境创造、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以及教育建筑的文化职能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教育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思维模式,并结合工程实例谈教育建筑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低碳建筑教育的观念,分析了低碳建筑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从传统教育与低碳教育的有机融合、加强多学科联合、实现产学研联合等方面,阐述了低碳建筑教育的改革措施,为今后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郭建国 《南方建筑》2006,110(6):99-100
本文阐述了建筑与艺术的关系,论述艺术教育在建筑学科中的形成、发展及重要性。建筑是艺术,艺术教育是建筑教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黄靖  徐燊  刘晖 《新建筑》2014,(1):144-147
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的整合是目前建筑教育的发展趋向之一,选取“可持续建筑”和“数字化建筑”两类代表课程,分别从建筑教育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三个层次,剖析了英美建筑教育中对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的整合,归纳出“从理论到实践”和“从实践到实践”的思路与方法,从“它山之石”的视角对我国建筑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筑学在当今高校科研体制中,专业发展与专业教育都面临很大困境。针对这一现状,以建筑教育与设计实践、学科研究三者互动的视角,从发挥建筑教育的学术生产力出发,结合国内外建筑教育发展趋势及自身教学实验,提出了建立研究型设计工作室教育模式、将实践建筑师引入设计教学、建筑教育介入建筑与城市变革等方法,试图在困境中寻找机遇,探索专业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王辉 《世界建筑》2015,(2):116-120,132
美国建筑教育的发展历程与鲍扎,包豪斯等重要建筑教育模式密切相关,文章试图以这几个重要建筑教育模式在美国的兴衰更替为线索,对美国建筑教育发展各个阶段的基本状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鲍扎、包豪斯等建筑教育模式在美国本土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建筑观与建筑教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文针对“建筑与人口”、“建筑与建设用地”、“建筑教育与改革”三个方面的内容,从今天建筑发展及建筑教育的现实出发,提出了21世纪人口巨额增加需要建筑飞跃发展,21世纪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向及21世纪建筑教育观。阐述了12点未来的建筑发展的趋向,和探求未来建筑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应注意的6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建筑教育发展与改革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鲍家声 《新建筑》2000,(1):8-11
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建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十个关系,论述了21世纪我国建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建筑学教师的海外教育背景与其在国内各建筑院校分布情况,以及对目前我国建筑教育的影响。本文以"文革"为界,根据前辈学者的研究资料,简要介绍了20世纪之初,我国建筑教育的建立、起步与发展的历史;随后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当前学科评估系统下我国8所建筑院校的师资海外教育背景情况及其影响,讨论了海外经历与建筑院校国际影响力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日本、美国、瑞士的建筑教育对我国当前建筑教育者影响较大,且我国不同建筑院校受海外建筑院校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由于建筑学科的特殊性,建议不再将博士学位作为建筑院校教师的准入门槛,同时引入受过海外研究训练的毕业生进入中国的建筑教育界,以提高我国建筑院校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环境严苛,由于历史、社会与自然等原因,西部地区建筑教育资源异常紧缺。今天世界范围内建筑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展和继续西部建筑教育事业成为了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21世纪国际建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及学校所处的地域特点,总结了我院在有限的资源及办学空间环境下进行的一种具有创造性、富于特色的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岭南建筑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主要就发展岭南建筑与地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岭南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创作经验与理论,岭南建筑与地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持续发展,及各地本土建筑与文化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四个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人居环境科学"为线索,阐述了新时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教育的状况,主要包括:从"体形环境"思想到"人居环境科学"、从学科体系到学院架构、"四位一体"与教学体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张友权  侯敏 《钢结构》2012,(Z1):327-334
焊接技术是建筑钢结构的灵魂,焊接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建筑钢结构的成败。建筑钢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结构形式多样性和焊接节点的复杂性,使得建筑钢结构焊接具有了与船舶、压力容器等传统金属构件焊接不同的技术特点。本文分析了建筑钢结构的结构特点,从焊接工艺技术、从业人员资质、焊接工程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实践者,夏昌世远离意识形态的纠葛,始终坚持现代主义与南方地域性征的结合,通过探索和总结遮阳、隔热、通风等气候适应性构造技术及相应形式策略,并通过对地方建筑传统的学习,开启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地域主义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夏昌世是岭南传统园林研究的开创者,他与莫伯治一道辨识了岭南园林的庭园特征,从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为岭南现代庭园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尝试分析夏昌世建筑实践的历史境域与思想脉络,探讨其"现实主义地域主义"的建筑构想。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的、地域的和社会的角度,分析了珠海传统村落及建筑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珠海传统村落及建筑在选址与规划和民居建筑方面的特点。作为"岭南建筑"的一部分,意在挖掘珠海特有的地方建筑特色。为保护传统建筑、承传历史文化提供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河套平原地处黄河内蒙古段沿岸,在其特有气候与自然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适应性的聚落与民居,村镇民居经历了由生土房屋向砖石房屋演变的过程。笔者通过现场调研、问卷统计、实测和理论分析,从聚落单元、院落空间、建筑形式、火炕、地窖四方面阐述河套平原传统聚落与民居的生态智慧,并进行其地域适应性的研究,希望这些生态智慧在今后的居住建筑发展中得到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8.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继南京中山陵之后、由中国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另一座中山纪念建筑。其创建集中反映了建筑师在技术专业领域服务于政治理念传达和现代中国表述的双重使命。在政治人物和专业人士的共同操弄下,中山纪念堂围绕纪念与继承这一核心命题展开有形实体和无形空间的塑造,并赋予建筑与城市空间以新的内涵。本文尝试考察中山纪念堂酝酿、设计的全过程,探寻其建筑精神与城市空间意义。这一研究有助于了解现代中国建筑在探索初期,政治象征与建筑形式乃至城市空间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1951年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举办之时的历史、政治和社会情形出发,通过对建筑师亲手绘制的施工图纸、历史照片以及相关著作的分析,重读了岭南现代建筑创作的奠基者之一夏昌世的早期代表作——水产馆。文章以对水产馆施工图纸的存疑展开,逐步对水产馆的建造过程、设计理念进行了深入剖析,并讨论了导致建筑现状与原来相去甚远的原因,呼吁关注对现代建筑优秀作品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厕所是人们生活的必备设施,厕所的设计与建造直接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传统厕所的地域形式丰富、建造的材料多样、设计的造型各异,充分显示了我们先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建筑技术的优秀结晶。本文作者从20多年前的民居调查资料中选取素材,从厕所历史、蹲式厕所、坐式厕所、厕所在民居或村落中的位置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厕所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