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历史与我国教育的基本现实两个角度,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景与现实。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四大误区,认为大众型高等教育不应排斥精英型高等教育;要办出“高职”的特色,不应使其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型”;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应多样化;要转变轻视技艺,应用的旧观念,促进大众化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的多样化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十分必要。积极发展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努力提高本科层次的教育质量,适度控制研究生教育发展速度,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美、中两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在进程、资金来源、承担主体和立法上各有特点。作为先行者,美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给中国以宝贵的经验与借鉴。本文认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多元化办学体制;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大力发展专科层次的社区学院;实行多样化的入学途径和方式;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元教育投资体制;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5.
本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首先分析了促使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心理支撑,然后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并进一步论证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心理后效。  相似文献   

6.
高考一旦成为分配教育机会和社会机会的工具。它就不但不可避免地产生促使个体进入不同社会职业岗位、充当不同社会角色从而拥有不同社会地位并享有有差别的权力和义务的作用。而且使高层次教育成为获得权力、财富和身份的最为人们普遍认同的客观依据。并带有炫耀性意味。高等教育大众化则使高等教育逐步成为人们必要的生活准备.甚至是一种权利和义务,泛泛而谈的高等教育逐步不再具有卓越含义。大众化背景下的高考,不仅要关注卓越,也要关注学生与专业之间的合适性。  相似文献   

7.
陈文联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9,(6):F0002-F0002,73
民办高校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情然兴起的一支新生的最具活力的高等教育力量,它对于弥补政府教育财政不足、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等,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伴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加速和规模的扩张,我国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问题也目渐凸显出来。如何防范和化解办学风险,实现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的社会理想和目标追求,是“人人平等”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展。目前,我国已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初始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开始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无可讳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面对不同社会阶层共存的现状,绝对的机会均等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应当联系国情来理性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力求达到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基本平衡状态,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平等、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际经验已充分证明,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与政府资助多寡高度正相关。以私立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为例,三国政府均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私立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政策,以扶植、规范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且政府资助已逐渐成为保障私立高等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有力工具。反观我国,尽管近些年来民办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但经费筹措问题仍旧是民办院校面临的重大困境之一。因此,为充分发挥民办高等教育的主体作用,我国政府应加大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资助力度,建立基于质量评估结果的政府资助体系,提高资助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心理角度切入,分别论证了“支撑精英高等教育的社会心理条件的丧失”、“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心理动力与心理阻力”。通过对动力与阻力的对比、分析,论证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从转变是历史的必然。还提出:这种转变在新世纪初的头几年里能否实现将成为中国高教育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能否做出重大贡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精英主义与平等主义对教育公正的认识不同,前者捍卫个人的自由,教育就在于个人基于能力的选择,注重精英的培养;后者要求教育向社会大众开放,使社会各阶层都能受到平等的教育,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现实中的教育公正永远是在二者之间摇摆,谋求以减少极端为方向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机电教育》2000,(2):18-18
从今年起,河北省将集中力量组织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工程”,力争到2010年全省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使高校在校生总数超过100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数超过64万人。  相似文献   

13.
后发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普遍是在人均GDP水平较低。高等教育的生均投入水平较低的背景下,以较快速度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相脱节。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程符合后发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未来中国经济10N20年的持续增长,人均GDP提高和社会变革将有助于中国高等教育成功跨域后发国家的困境。走上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之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质量日益成为了一个倍受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21世纪初。我国各高校之间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方式完成了高校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重新调整,逐步形成了“中央与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但长期以来.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5.
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扩大招生以来,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呈规模发展态势。精英教育逐渐演化为大众化教育,一系列研究生质量问题摆在研究者的面前。针对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中凸显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了"精选拔"、"重管理"、"严出口"的三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德育又叫育德,它不是说教,而是品行筑垒。其基本途径不是课堂讲授,而是行为示范。行正为范,见贤思齐,这是育德的根本方法。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主要矛盾,不是日益增长的对高新科技人才的需求与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而是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大众化教育的展开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力、教育管理不善的矛盾。腐败教育是在教育腐败的环境中孳生的一种偷袭学生心灵的严重病害,若不赶紧制止和割除,必将祸国殃民。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同样,高等教育政策也可视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力和生命。新中国成立60年来,除了某些特殊年代外,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政策体现了当时的国家意志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对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成长壮大起到了积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近年来,已有学者针对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重要决策进行了专门研究,如院系调整、教育革命、恢复高考、高等教育大众化等专题都有不少成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在大发展的同时出现认同危机、质量危机、体制危机和学术危机等严重问题。本文从质量问题切入,提出高等教育核心价值观、核心部分和核心质量的概念,认为必须坚守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高等教育生态,调整和加强核心部分一精英教育,以达到提升核心质量的目的,并以此作为应对危机和摆脱危机的主要途径,使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对农村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和农村职业地位的提升等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一方面成为农村人口流动、农村职业地位提升和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等方面的积极动因;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城乡之间的天然差异和制度性障碍等因素的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也给农村社会流动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以下问题:高等教育不是企业,不能实行企业化经营;高等教育服务不是用学费可以购买的商品;高等学校不是“教育工厂”,高等学校毕业生不是商品,高等学校不能通过出卖作为商品的毕业生而营利;高等教育不是最赚线的行业,不能办成最赚线的行业,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能过高估计我国居民的高等教育投资能力;不能不适当地提高高等教育的学费;受教育者和家长不是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提供者,靠居民投资高等教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难题;不能过分夸大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