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县一体化系统与配电网调控自动化系统的架构设计与开发已经获得成功.但是在主网系统和配电网系统之间依然存在大量图模重复维护、数据重复采集、应用重复建设和信息共享困难的情况.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核架构的分布式地县配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该架构保留了地县一体化系统与配电网调控自动化系统的双域结构,在数据采集层面利用分布式采集技术实现了统一数据采集,在图模维护层面利用模型细粒度自动拼接实现了双核子系统中的主网模型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体化监控、一体化仿真培训、一体化自动电压控制等应用.  相似文献   

2.
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电网运行数据的采集源头和命令执行单元,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科学技术进步都为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顶层设计进行研究,提出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建设目标与功能特点,制定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总体架构和技术路线,并论述了智能变电站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供电可靠性直接反映了供(农)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同时也反映出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是供(农)电系统的规划、设计、设备制造、生产运行等方面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主要结合目前吉林城郊地区农电系统10kV配电网的设备及网络结构的现状,结合该地区未来配电网络的规划方向,探讨了如何通过合理提高配网自动化功能以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可行方案,重点谈到以实现配电开关站自动化为突破,实施配电自动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智能电网是电力、控制与信息结合的新技术领域,其通信网络建设,尤其是在电力配电网段的建设,是目前的重点和难点。文中从工业控制角度讨论了智能配用电网的通信需求,提出了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设计应考虑的技术适应性问题和定制改造方向。讨论了现有局域工业通信技术和广域电信技术的标准体系,提出了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应参考电信的技术发展路线以及网络设计关键点。进一步讨论了智能电网信息通信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深度融合的信息结构。讨论了电力公司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的工程建设路线,提出了"专网"与"公网"的建设原则。  相似文献   

5.
"大学物理实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以及"材料力学实验"是理工科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或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根据基础实验一体化建设定位,基础实验中心围绕一体化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对三门实验课程统筹考虑,进行了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松 《中国电力教育》2013,(8):87-88,90
实验教学是自动化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山东大学(威海)自动化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对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山东大学(威海)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7.
黄山供电公司作为安徽省电力公司首个试点单位,规划并推进了地县一体化调度系统建设。主要从系统的典型方案选择,主网网络架构模式、广域分布式互联的网络要求、关键技术保障、安全建设等方面介绍了黄山供电公司探索地县一体化调度系统建设的经验及成效。  相似文献   

8.
解峰  赵瑞 《中国电力教育》2013,(11):186-187
电力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电力建设和现代电力事业的发展,需要高效便捷的电网调度技术作支撑。电力技术在电网调度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电网调度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主要分析了电力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实际运用及其重要作用,为当前的电网调度工作提供相关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磊  蒋涛 《中国电力教育》2013,(8):186-187,217
乡镇变压器保护设备匮乏且功能相对单一,很难提高全面有效的保护措施。针对乡镇供电所低压配电变压器的一些特点提出一种新型保护系统的设计方案,整个系统包括现场保护装置和远程控制终端。利用剩余电流保护、过流保护和过热保护的原理,采集变压器运行状态,监测判断做出相应的保护控制。实验表明,整个系统完全满足设计要求,使低压配电变压器保护装置智能化综合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根据面向基础工业基层一线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突出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建立健全相关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连跨海柔性直流输电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提出了大连柔性直流换流站的主接线方案、基本控制策略、主回路及主设备技术参数、绝缘配合方案和设备绝缘水平,形成了柔性直流的整体技术方案,对同类工程的系统设计提出了完整的设计方法和思路,对于推动我国柔性直流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通过分块呈现课程内容、创建学习情境、发挥双重感官效应、利用样例、提升学生心理努力程度等教学设计,降低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负荷和外在认知负荷,提升其相关认知负荷,从而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风电的间隙性和波动性给电网调度决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引入了极限场景优化方法来进行抑制。同时,为提高风电的消纳能力,加入弃风惩罚作为优化目标,构建了含蓄电池储能装置的风电机组安全调度两阶段决策模型。模型包括基于极限场景集的日前机组组合和基于机会约束含弃风惩罚的经济调度模型。最后,建立了潮流裕度指标,并评估了该模型的安全性。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抑制风电机组的不确定性波动影响,得到了适应力和鲁棒性更强的调度优化方案,提高了风电消纳能力和电网安全性,为风电的深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一起因调度自动化支持系统的基础数据错误导致的事故,研究了对提高调度自动化支持系统,包括一次系统接线图在内的基础数据维护准确性的策略和方法,对不完善的工作流程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有效地保证了调度自动化支持系统数据的准确性,为电网调度安全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场总线技术"课程的特点和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探索,重点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实施、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该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一直以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专业,并形成了一系列安全生产与培训教育制度体系。为适应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国家电网公司通过"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着力推进运维一体化新的生产组织模式。通过分析运维一体化的思路、目标与原则,研究运维一体化培训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提出快速适应新机制对人才需求的培训纲要,并总结操作实践过程的重要经验,展望了满足我国电力系统变电运维一体化发展需要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田洪迅  袁蓉  赵渊 《电网技术》2013,(6):1562-1569
为提高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效率,提出了基于网络分区的故障恢复策略;计及DG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提出了含DG的配电网可靠性概率分布模型及算法,有效克服了传统期望值指标仅从概率均值意义测度系统风险的不足。基于配网分区分块思想,分别从系统级和节点层对配电网可靠性指标采用随机函数进行表征,结合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技术,实现了可靠性指标随机函数表达式的概率分布计算。算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胡波 《电力建设》2013,34(2):64-67
分布式供能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影响因素分布式供能系统能够提供灵活的能源供给,但目前已投运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存在着运行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缺点。为了提高分布式供能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以佛山供电局3栋大楼为依托,建成一个高效的天然气冷、电联供示范系统。针对示范系统存在的一次能源利用率低、燃机排烟背压超限制等问题,对系统进行了主机改造和关联系统改造。改造后的试验数据表明,分布式供能系统全年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取决于:主设备本体的效率、烟气尾部余热利用程度、设备负荷率和年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使高职毕业生成了各行各业的主力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高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缺失,已影响到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乃至企业的提升。因此,探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寻求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成了高职教育的热门话题。通过对高职学生特点、高职教育存在问题、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深度剖析,给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供电可靠性是衡量电网优越性的重要指标,配电自动化的引入对提高电网的安全、可靠及高效运行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配电网网络结构复杂等特点,目前国内使用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效果有待提高,着重研究如何通过对现有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改造以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