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空气动力学粒径的光学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气动力学粒径和光学等效粒径之间存在的差异,本文提出对空气动力学粒径进行光学修正的方法.该方法根据黑碳仪(AE)、浊度计(IN)和光学粒子计数器(OPC)的测量结果,对气溶胶折射率进行反演,再利用反演的折射率结合黑碳仪和浊度计的测量结果对厦门地区空气动力学粒度仪(3321)测量的空气动力学粒径数据进行光学修正,与光学粒子计数器测量结果对比表明修正的结果是合理的.最后还对引起空气动力学粒径和光学等效粒径之间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3.
为探索SMPS-3936气溶胶粒径谱仪整体性能的评定及其校准方法,在分析其测试原理的基础上,指出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其系统流量和测量粒子粒径的准确度这两项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发生标准粒子校准仪器测量颗粒粒径准确度的方法,可以从整体上评价气溶胶粒径谱仪的性能,为该类仪器的性能评定与校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不饱和聚酯(UPR)为原料,采用悬浮法制备粒径在120~250 μm的UPR微粒.考察了搅拌速度,油水比、分散剂及电解质对聚合物颗粒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河调水调沙试验对泥沙粒径变化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4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相继开展了3次基于不同调度方式和不同空间尺度的调水调沙试验。本文中通过对试验期间小浪底水库及黄河下游河道悬移质、床沙质泥沙颗粒级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分析,说明小浪底水库淤粗排细有利于调整库区泥沙淤积形态和出库细颗粒泥沙向大海输移;下游河道中悬移质泥沙平均中数粒径沿程变粗,试验达到了全面冲刷河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7.
旨在针对2002年3 ̄4月亚洲沙尘影响台湾期间,探讨位于台湾海峡中间澎湖群岛之大气悬浮微粒物化特征变化情形。本研究在澎湖群岛的小门村设置悬浮微粒采样站,借以采集近海面之大气悬浮微粒。由悬浮微粒浓度变化情情得知,2002年3 ̄4月共有3次亚洲沙尘暴抵达澎湖群岛,其粒径分布很明显地由双峰分布(bi-modaldistribution)转变为以粗微粒(coarseparticle)为主之单峰分布(singlemodaldistribution)。此外,悬浮微粒中水溶性离子成分之粒径分布亦随亚洲沙尘之抵达而呈明显变化,其中Cl-和Na+之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显示海盐之影响颇为重要;NH4+、Ca2+和SO42-均由细微粒(fineparticle)转变为粗微粒,显示(NH4)2SO4或CaSO4应为亚洲沙尘之特征指纹;NO3-主要来自当地污染(localemission),故其分布并无明显变化;Mg2+虽维持以粗微粒为主之单峰分布,但其浓度却增加约2倍左右。上述研究结果显示,当亚洲沙尘抵达台湾地区,不仅悬浮微粒之粒径大小改变,就连化学组成亦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浮游生物粒径组成和数量分布关系的生物粒径谱研究方法。这一方法可最大限度地将粒径分组,形成近乎连续的谱图,并利用自然海水样品验证了该技术在浮游生物粒径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对于海洋生态群落结构研究和环境监测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大洋山深水港区悬沙现场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5月29日,我们利用自行研制的"悬沙图像分析仪",现场测量了大洋山深水港区悬沙浓度和粒径分布.本文详细介绍这些结果.根据现场拍摄的悬沙照片及分析报告可以看出该海区的悬沙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5~30μm之间,大颗粒是由小颗粒絮凝形成;体积比含沙率(浓度)在0.01%~0.14%之间,对应的含沙量约为0.03mg/L~0.4 mg/L.这与文献[3-6]报道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以醋酸乙烯酯(VAc)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通过悬浮聚合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粒径(0.1~0.5mm)的交联聚醋酸乙烯微球,经过醇解,制得了交联聚乙烯醇微球。研究发现,搅拌速度对微球粒径大小影响较大,重点考察了搅拌速度对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逐步提升,微球的平均粒径明显减小,粒径分布变窄。通过在聚合过程中引入适当的致孔剂,获得高比表面积的微球,最高可达494.1m2/g,探讨了致孔剂种类和交联剂用量对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增加交联剂的用量或者加入与共聚物溶度参数相近的致孔剂时,微球的比表面积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1.
粒径计分析均匀细沙时沉降速率和粒径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粒径计法分析均匀细沙时沉降速率和沉降粒径产生误差的原因和规律,从而实现对粒径计分析成果资料进行修正,本文中分析了采用粒径计法分析均匀细沙时,沉降速率和沉降粒径误差产生的原因,根据粒径计分析过程,推导出沉降速率和沉降粒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实验资料与理论计算进行对比,总结出采用粒径计法分析均匀细沙时沉降速率和沉降粒径误差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脉冲激光时域热反射系统通常基于远场光学设计,对于微纳米材料热物性测量的空间分辨率约在3μm~10μm范围,不足以满足先进微电子器件和芯片的热物性测试要求.基于近场光学原理,本文研究了提升时域热反射系统空间分辨率的新颖技术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实验系统.实验获得的微纳结构样品测量数据表明,基于近场技术的时域热反射系统...  相似文献   

13.
侯透梅  郭洪 《光电工程》1998,25(1):70-72
利用光学衍射原理,研制成了光纤光栅衍射屏,并与计算机神经网络相结合,开发了了一种识别立体形状的视觉系统。本文介绍了光纤光栅的设计原理及计算方法,给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完成了三棱 柱,三棱锥、四棱柱,四棱锥和球等立体形状学习与识别,并讨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简述作者提出了的种新型的光纤传感阵列及其信号处理的神经网络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光纤机敏蒙皮系统的结构及功能,阐述与分析了系统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洪海涛  肖海 《光电工程》1996,23(3):35-39
提出一种可以测量1米以上绝对距离的光纤干涉测距系统,采用两部分干涉结构,分别对靶标进行定位及光程调谐和对距离进行测量。通过引入已精确标定的光纤进行光程倍增以扩大系统的动态范围,对系统的信号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讨论,并给出系统仿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满足现代物流仓储搬运的自动化需求与空间利用最大化的要求。方法借助三维软件建立系统模型,合理设计该系统的布置与基本结构,包括搬运功能区的布置与流程、总体结构方案的设计、升降机构的设计与牵引车的设计。利用Solid Works软件对新型机构和牵引车的运行速度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新型升降机构升降高度和牵引车的运行速度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结论该系统可以实现快速、高效搬运,能够满足制造业和配送中心对空间利用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探讨在典型计量型测量系统条件下,样本含量的选择对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误差估计的影响.以重复性与再现性相关统计量的区间估计的探讨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分析方案中测量人数、样品数和重复测量轮数的选择对置信区间的影响,从而给出测量系统重复性与再现性评定中合理确定样本含量的方法,为提高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的效率和有效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The design concepts, modell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fibre optic sensor protection systems for development in concrete structures were investigated. Design concepts and on-site requirements for surface-mounted and embedded optical fibre sensor in concrete were addressed. Finite element (FE) modelling of selected sensor protection systems in strain-transfer efficiency from the structure to the sensing region was also studied.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specified sensor protection system was reported.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 that the protection system for the sensors performs adequately in concrete environment and there is very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protected fibre optic sensors and conventional electrical resistance strain gauges.  相似文献   

19.
强度型光纤传感器的信号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一种可提高强度型光纤传感器测量精度的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同一检测电路交替检测信号、参考通道的输出信号,并将信号、参考两通道的检测结果相除,从而消除了因发光二极管光源波动及检测电路系统不稳定所带来的误差。采用同步相关技术抑制了噪声,提高了输出信噪比。实验证明,当时间常数RC为0.05S时,采用该检测系统可获得优于千分之一的零点稳定性和优于2×103的输出信噪比。  相似文献   

20.
结合以大截面光纤传象束作为中继传象元件的光纤望远镜研制,阐述了光纤望远系统的组成和成象原理;提出了为实现系统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良好的传象质量,在设计上应作的考虑和措施,其中包括系统光学参数确定和结构的选择,此外,还讨论了光纤望远系统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如光束限制,调焦及象质改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