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水淹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砾岩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存在多种水窜结构。通过对取芯资料、测井测试资料分析,应用现代油藏工程、动态分析技术对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水淹特征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沉积环境对水淹层的影响、水淹层在平、剖面上分布特征以及水淹层在电性上的变化特征,最终形成对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认识和水淹层判别技术,实际应用于油藏加密调整中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克拉玛依油田33个砾岩油藏的开发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法,提出了一个适于预测砾岩油藏注水采收率的相关经验公式。该公式与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一些经验公式相比,预测精度要高得多。  相似文献   

3.
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克下组砾岩油藏为研究对象,结合密闭取心数据和测井曲线资料,分析了不同测井曲线对泥质的响应特征,明确了泥质含量计算的曲线组合,优选密度和中子2条曲线作为泥质含量计算的敏感参数,研究发现砾岩油藏泥质含量与2条曲线的径向幅度差相关性比较好,相对于声波和电法测井,其受岩性及非均质性的影响相对较小,对泥质含量的指示作用更强。为消除2条曲线的物理意义,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重构泥质含量拟合参数(Nsh),即归一化后的幅度差,分3个区域分别建立泥质含量的计算模型。该方法在实际测井解释中精度达到9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考虑到泥质对储层孔隙结构及渗透性的影响,建立了泥质含量约束下的渗透率模型,相对于只考虑有效孔隙度影响的单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其计算精度大幅提高,为聚驱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水淹层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地质和开发动态,分析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油藏水淹状况,提出了裂缝性低渗透砾岩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水淹层的综合识别方法,并对三次加密调整井进行了水淹层解释。调整井投产效果证明,该方法的符合率高达93.8%.研究认为水淹层的分布受裂缝和注水量的控制,在平面上水淹方向以东西向为主,南北向其次;在纵向上以顺层水淹为主,水淹程度受油层打开程度和裂缝发育程度影响, P2w3、P2w4。水淹相对严重。水淹体的形态受裂缝形态控制,全区平均水淹体高度为80~120m,长度300-500m,厚度在100m左右。  相似文献   

5.
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水淹层定量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储集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注入水矿化度变化大,水淹层定量解释较困难。通过多元回归建立分岩性的饱和度模型以及产水率、水洗指数等解释模型,结合地层电阻率变化特征,能够有效地提高水淹层测井解释的精度,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岩石物理相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储集层岩石物理相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后期构造作用和流体改造作用的综合反映,同一岩性相可对应于不同的岩石物理相,而同一种岩石物理相则具有相似的水力学特征和相似的物性特征.根据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粒度中值等参数,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砂砾岩储集层定量划分为4类岩石物理相.结合该地区的实际地质和生产状况,分析各类岩石物理相主要特征与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指出,岩石物理相Ⅰ区水淹严重;Ⅳ区为低孔、低渗,原始含油性差;Ⅱ、Ⅲ区属弱水淹,是油田目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域.图1表1参5(谭成仟摘)  相似文献   

7.
砾岩油藏由于近物源、多水系和快速多变的沉积环境导致储层岩性复杂以及测井响应无规律性变化等特点,岩性的准确识别成为该类油藏调整开发的重点和难点。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决策树的分析方法,结合密闭取心资料对砾岩油藏8种岩性的测井曲线敏感性进行研究,优选出原状地层电阻率、声波时差和自然伽马3个测井响应值作为砾岩油藏岩性识别的特征参数,建立决策树岩性识别模型,模型的综合判断准确率达到96.97%,在油田的二次调整开发和水淹层的评价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在决策树方法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制作了砾岩油藏岩性识别图版,数据挖掘方法与地球物理方法的有效结合对解决油田勘探和开发中的复杂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克拉玛依油田Ⅲ类砾岩油藏蒸汽热采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热采机理分析,克拉玛依油田Ⅲ类砾岩油藏无论从其储层结构,还是从埋藏深度来看,都是适合热采的。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实践表明,注水开发的Ⅲ类砾岩油藏,在油层上部具有可观的剩余油,适时转入注蒸汽开采可进一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有效地求取地层孔隙压力,是油藏工程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对油气运移成藏研究、油藏物性与剩余油分布预测、井壁稳定性评价、套损预测预报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注水开发油田套损预测预报工作要求出发,通过现有测井资料预测地层压力方法考察,明确了典型的等效深度法、统计分析法求取水淹油藏孔隙压力不适应的根源所在,提出了原始油藏压实趋势线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思路,给出当前水淹油藏孔隙压力计算方法。经4口井RFT测试资料检验,平均绝对误差0.61MPa,为地应力评价、套损预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
克拉玛依油田七区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拉玛依油田七东 1 区克下组油藏聚合物驱工业化试验》是中石油 2005 年立项的重大试验开发项目。通过对试验区的油藏地质分析,建立了合理的精细地质模型和油藏数值模型。经模拟研究,确定了最优驱油方案,同时对方案进行了效果和聚合物产出浓度预测,为现场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试验区的生产动态进行了聚合物跟踪拟合,及时修正聚合物物化参数,使参数的取值更加贴近实际,为跟踪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永乐油田储层地质情况复杂,水淹后测井曲线的水淹特征不明显,水淹层解释比较困难,目前尚没有一种通用的、有效的水淹层解释标准.针对油田储层实际特点,从岩石物理试验、水驱试验和相渗试验入手结合密闭取心资料以及加密调整井的生产数据,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和总结了工区水淹特征和水淹规律,形成了定性识别和定量计算判别储层...  相似文献   

12.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藏储集层特征,分析了流动单元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原理,依据相应的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克上组储集层岩性,物性及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了该区砾岩油藏流动单元类型,特征及流动层带指标(IFZ)的划分界限和计算方法,对该区砾岩油藏各小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和描述,分析和阐明了不同级别流动单元分布,特点与砾岩油藏沉积微相,隔夹层及储集层质量的关系,指出了不同层位砾岩油藏储集层质量及分布富集区域。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井网开发中剩余油分布零散、关闭井比例大、注采不完善的现状,应用油藏工程方法、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及经济评价方法,研究形成了包括井网加密界限、合理加密方式、加密井井位及加密产能等在内的井网加密潜力确定方法,为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及类似油藏井网加密调整潜力研究提供了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克拉玛依油田七区砾岩储层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储层的复模态孔隙结构,并受山麓洪积相带、成岩压实及后生成岩变化的影响,克拉玛依油田七区砾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强非均质性的特点.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测井、钻井、取心及有关地质资料,分析了复模态结构砾岩储层的储能参数、储量参数、油层分布、规模、连片性、钻遇率、渗透率及其非均质性特征,在七区克拉玛依组砾岩储层建立起了综合评价参数标准,对非均质砾岩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描述.以不同的角度分析并阐明了该区非均质砾岩储层静态质量,从宏观上认识和评价微观结构特殊的砾岩油藏及其非均质性,有效地评价并指出了该区砾岩储层进一步开发的重点井区、层位及类型,为油田开发决策和增产措施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砂泥岩储层,砾岩储层具有快速沉积,组分复杂多变、在平面和纵向上岩石物理特征变化剧烈等特点,常规测井评价的岩石物理参数常常难以准确确定.研究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对砾岩沉积环境的指示特征,综合常规测井信息的对比关系,采用信息融合与信息可视化新技术,建立了砾岩储层识别与评价方法.通过对实际砾岩井资料处理和评价,获得了新的砾岩储层评价结果.与单井试油和油藏开发动态结果比较发现伽马能谱辅助处理的砾岩油层更符合实际油藏地质特征,证实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克拉玛依油田七区综合测井资料有限,在砾岩储层精细描述中,利用标准测井资料分析计算了砾岩储层物性的参数变化,利用标准测井视电阻率和岩心分析资料建立了储层岩性图版及电性标准,利用孔隙度分析资料和综合测井资料标定了标准测井自然电位减小系数及视电阻率值刻度,建立了区块标准测井储层评价及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分析模型。而且标准测井分析模型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均在储层描述工作允许范围内,从而解决了在缺乏综合测井资料时无法进行储层精细描述及参数标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克拉玛依油田七区八道湾组油藏储集层以中—粗砂岩和砾岩为主,油藏开发时间长,剩余油分布广,为实现小层挖潜,弱化储集层非均质性,实施了精细分层压裂。在储集层改造过程中,出现了裂缝穿过隔夹层沟通水层的情况,挖潜效果较差。为了明确储集层的岩石力学特性和区域地应力分布状态,采用室内岩心实验和现场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油藏三维应力场模型。研究发现,油藏西南部和中部应力差异不大,油藏东南部应力受断层影响较大,西南部应力受断层影响较小;研究区内发育5条逆断层且地层倾角变化较大,并在断层的交会处产生应力突变,对后期的压裂施工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调整施工参数;在油藏西南部和中部裂缝向上向下延伸均匀,在油藏东南部深部地区,若隔夹层较厚,裂缝则向较为容易延伸的方向大幅延伸,易沟通水层,隔夹层较薄时,裂缝易穿透上下夹层。对2 m3/min和3 m3/min排量下的裂缝高度进行了模拟,发现在3 m3/min排量下裂缝的高度控制困难,裂缝纵向延伸较大,沟通下部底水;在2 m3/min排量下,裂缝延伸控制容易,纵向延伸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