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818113中公布了一种具有高强度、高塑性和高减振性能的Mn基记忆合金制造工艺。该合金中所含各种合金元素含量范围(质量分数):Cu5.5%~50%、Ni和Cr1%~10%、N0.05%~0.5%,其余是Mn。合金的主要制造工序包括:  相似文献   

2.
<正>欧洲专利EP 1847626中公布了一种日本技术人员研发的新型耐热铸造镁合金。该合金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分数为:5%~9%Al,1%~5%Cu,2.0%Zn,0.01%Be,其余是Mg。该合金中不含稀土添加剂,并且可以通过调整Cu元素的加入量来保持合金的抗腐蚀能力。为进一步提高该合金的抗腐蚀能力,还可以向合金中添加Mn元素,加入的质量分数为0.5%~1.0%。该合金的标准合金成分的质量分数为:8%Al,1.5%Cu,0.5%Mn,2.0%Zn,0.01%Be。  相似文献   

3.
<正> Mitsubishi铝有限公司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铝-镁起塑性合金。这种合金(Neopral)是在Al-Mg的基础上加入一定比例的Cu、Mn、Cr。细化的晶粒使该合金在适当的条件(速度和温度)下延伸率达600~1000%。所以这种合金可以在很低的压力下进行压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型风电球墨铸铁轮毂的研制,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摸索出大断面球墨铸铁轮毂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采用该工艺,通过严格选择原辅材料和严格控制铁液的化学成分,恰当的球化和孕育处理以及添加适量的微量合金元素,生产出各项性能指标合格的风电轮毂。结果表明,该生产工艺可行,技术措施得当。两年内共生产4种类型的风电轮毂400件,合格率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专利US2006213,591中公布了一种新型高强度Al-Zn-Mg-Cu系合金。合金中Zn和Cu的含量较高,而Mg的含量适中,使得合金在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的同时韧性没有下降。合金中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范围是:8.5%~10.5%Zn、1.4%~1.85%Mg、  相似文献   

6.
在二元Fe3Al中添加适量的铈(Ce)可以显著提高合金的室温强度和塑性,尤其是将微量Ce加入三元Fe-28Al-2Cr合金时,室温延伸率可达22.2%。XPS研究表明,这是由于Ce的加入钝化了合金表面的氧化膜,抑制或推迟了Al和环境水汽的反立。此外Ce的加入导致了Fe3Al基体的晶粒细化和第二相颗粒的析出。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专利JP2007 63659中公布的这种Mg合金是采用喷射沉积熔体快速凝固方法制备的。该合金中含有少量的Cu元素,也可以再添加少量的Y元素,其中Cu元素含量(原子数分数)范围是0.1%~5%、Y元素含量(原子数分数)范围是0~10%。喷射沉积设备  相似文献   

8.
<正>世界专利WO2006 37648中介绍了德国Corus轧制铝产品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可锻Al-Zn合金及其制品的制造方法。该合金中主要含有质量分数分别为6-11%的Zn、1.4-2.2%的Cu、1.4-2.4%的Mg、0.05-0.15%的Zr、低于0.05%的Ti和低于0.25%的Hf,或可加入低于0.25%的V,也可以在合金中添加0.05-0.25%的Sc或Ce以及0.05-0.12%的Mn。该Al合金的制成品至少在T10处理状态下基本上都由未再结晶显微组织构成。这种Al合金在保持良好的耐腐蚀性能的前提下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其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结合高强度压铸铝合金试棒的力学性能测试及金相分析,研究铜铁等元素对压铸铝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发现提高铜的加入量,对合金的强化有别于常规成型工艺,而且铜还可中和铁的有害作用,铁的含量控制适当,既不致影响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又可防止粘模。  相似文献   

10.
铜铁在高强度压铸铝合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强度压铸铝合金试棒的力学性能测试及金相分析,研究铜铁等元素对压铸铝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发现提高铜的加入量,对合金的强化有别于常规成型工艺,而且铜还可中和铁的有害作用;铁的含量控制适当,既不致影响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又可防止粘模。  相似文献   

11.
20Mn2钢中添加ZrC粒子获得超细晶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 2 0Mn2钢熔炼过程中加入一定体积分数和一定粒径的ZrC粒子以起形变核心和再结晶核心作用 ,利用大轧制变形加速奥氏体和铁素体晶粒发生再结晶而细化晶粒 ,分析了ZrC粒子对晶粒细化的作用以及合金元素和轧制变形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钢晶粒尺寸被细化到 1~ 2 μm。与 2 0Mn2钢相比 ,S1钢淬火态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 131.8%和 187.0 % ,2 0 0℃ 2 0 0min低温回火态分别提高 110 .6 %和 16 3.8% ,同时 ,延伸率也有所提高 ;S2钢油淬态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为 34.2 %和 39.9% ,钢S2油淬低温回火态分别提高了 2 9.9%和 35 .0 % ,与 2 0Mn2钢的塑性指标相比 ,油淬及低温回火态延伸率分别提高了 90 %和 111%。  相似文献   

12.
常见金属材料浆体冲蚀腐蚀形貌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几种常见金属材料的浆体冲蚀、腐蚀形貌进行了低倍和高倍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碳钢和铸铁试样表面不仅存在典型的磨粒冲蚀磨损形貌──微切削和变形磨损,而且还出现了浆体冲蚀剥落坑。不锈钢和高铬铸铁等耐蚀性较好的材料表面只出现了微切削和变形磨损。浆体中磨粒的冲饱和浆体中腐蚀性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导致耐蚀性差的试样表面出现大量冲蚀剥落坑的主要原因,同时冲蚀剥落坑的出现也是造成试样表面材料加速流失的主要原因。抑制腐蚀性因素的作用,使得试样表面只出现磨料粒子的微切削和变形磨损,因而材料流失速度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碱性铁粉焊条药皮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纳米CeO2粉体,对焊缝进行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分析测试,探讨纳米CeO2粉体对铁粉焊条焊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铁粉焊条药皮中加入适量的纳米CeO2粉体,可使焊缝金属显微组织得到细化,针状铁素体数量增多,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钇对AZ91D镁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通氩气下Y精炼剂对AZ91D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Z91D镁合金加入Y后,显微组织主要由α-Mg基体相、β相(Mg17Al12)、Al2Y相和Al6Mn6Y相组成。经复合净化处理后的AZ91D镁合金力学性能明显改善,平均抗拉强度由101.88MPa提高到141.91MPa,但延伸率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制备不同密度钢纤维轻骨料试样,测试其抗压强度及单轴拉伸性能,分析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聚合物乳液改性后,可提升载荷下钢纤维轻骨料试样裂缝约束能力,增强承载性;添加钢纤维的轻骨料密度为1 695 kg/m3时,墙体降温隔热效果最好,韧性好,抗拉强度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热处理工艺对添加微量La、Cr的G01压铸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观察及SEM断口形貌观察,分析G01合金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与金相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La、Cr的加入使得失效模式由脆性断裂为主转变为以塑性断裂为主;合金在525℃×4 h固溶处理后经过180℃×6 h时效处理,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7.
采用铸造法制备原位自生亚共晶Al-10Mg2Si复合材料,研究Cu和T6热处理对该复合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Cu的添加能显著减小共晶Mg2Si相晶粒尺寸,使其晶体结构由粗大的长条状和汉字状转变为细小的条状和纤维状;同时使针状的β-Al5Fe Si相转变为细小的不规则富Cu颗粒。经T6热处理后,质量分数为1.5%的Cu复合材料中的共晶Mg2Si相完全球化。质量分数为1.5%的Cu添加同时提高了材料铸态下的抗拉强度(Rm)、屈服强度(Rp0.2)和伸长率(A),达317、169 MPa和2.3%,比未添加Cu提高了42.2%、24.3%和53.3%;经T6热处理的Rm和Rp0.2值分别增至332、181 MPa,而A值保持不变。同时,材料由脆性断裂完全转变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8.
通过添加微量合金元素钼(Mo)、钒(V)对0Cr17Ni4Cu4Nb不锈钢传感器进行微合金化处理,以研究单一的Mo、V以及复合添加Mo和V的微合金化对不锈钢微观组织、抗拉强度、抗高温氧化性和零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的Mo或V的添加,尤其是复合添加Mo和V,有利于改善0Cr17Ni4Cu4Nb不锈钢传感器的抗拉强度、抗高温氧化性和零点稳定性,并提高了贝氏体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9.
对铸铁件进行镍-磷化学镀以提高其耐蚀性能。对镀层的成分分布、表面形貌、镀层硬度及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变化、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及镀层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镀层磷含量为6%~8%,属中磷镀层;镀后,试样表面硬度得到大的提高,热处理可进一步提高表面硬度。镀层均匀、致密、孔隙率低且与基体结合牢固;划痕试验中当施加的法向力超过60N时,涂层与基体间才有裂纹产生:电化学极化试验结果表明,化学镀后,铸铁的抗腐蚀能力获得很大的提高,腐蚀率从6.337E-2mm/a减少到1.914E-2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