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测井技术的发展,测井资料的采集丰度和精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从而使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储层产能成为可能。中石油测井公司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0年至今,我们开展低渗透油藏测井储层分类和压裂后产能预测评价研究,在长庆油田9个区域32个重点开发井区、重点层系进行规模推广应用。截至目前,我们处理7000多口油井,预测符合率达到72.0%。"近日,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油测井")技术专家冯春珍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2.
多参数综合分析指导基山地区低渗透储层压裂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衡量低渗透率储层的压裂增产效果,在压裂前后产能预测计算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地质、试油等资料,分析了孔隙度、渗透率、声波时差、电阻率、异常高压、表皮系数、每米采油指数、产能增产比等储层参数与储层压裂改造效果的关系,并据此确定各参数在不同取值区间中的评分和权重.再对各参数得分作加权多参数综合分析,以综合得分作为储层的压裂改造指标,把基山地区低渗透储层划分为压裂无效储层、压裂显著有效储层和自然产能储层3类.商548井、商74-7井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快捷、实用,可以指导压裂改造目的层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川西低渗气藏单井地应力计算方法综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四川盆地新场气田是一个低孔低渗的裂缝性砂岩气田,储层物性差,自然产能低,需经压裂后才能投产,压裂后气井增加的产能与压裂的效果密切相关。提前认识储层当前地应力的特征,有助于压裂设计时确定裂缝产状、缝长、缝宽等参数,减少储层水力压裂改造的盲目性,降低中、低渗透油气田开发的风险。通过大量测井资料的计算,确定了新场气田储层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并综合采用微地震测量、岩石声发射资料、古地磁等岩心测试资料和水力压裂等多种方法进行交互验证,各种方法求得的地应力特征十分相近,说明利用测井资料求取储集层地应力原理简单,计算结果符合实际的地应力特征,是一种低风险研究计算储层地应力特征的方法,可以用于指导低渗透油气田的井网部署和储层的单井压裂改造。  相似文献   

4.
影响压裂井的产能因素较多,采用常规的线性方法进行的产能预测效果不佳。由于研究区无压裂参数,鉴于神经网络技术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功能,因此采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产能预测。优选有效孔隙度、有效渗透率、可动油饱和度、有效厚度、原油黏度、产水率以及初期日产油7个参数作为模型的训练样本,利用该模型进行预测。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产能与试油日产油量符合率达到90%,很好地实现了在无压裂参数条件下,对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压裂井产能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针对复杂低渗透油藏直井压裂后产能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采用统计回归方法研究压裂后产油量与各主控因素之间的控制关系,经过多参数组合优选,建立多元回归压裂后产油量预测模型,采用相对误差作为产能预测符合率的控制标准,计算预测模型的符合率。针对多元统计回归方法计算误差较大的层位,依据油藏渗流理论,基于三角形裂缝形态,建立压裂后产油量渗流公式预测方法;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确定渗流公式法所需的裂缝参数,利用渗流公式法修正多元统计回归方法的计算结果。研究区内16口压裂试油井实际计算结果表明:多元统计回归方法与渗流公式法相结合,与只利用多元统计回归法相比,压裂后产能预测符合率由71.4%提高到88.6%。  相似文献   

6.
针对HQ地区滑塌浊积扇储层受多期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因素影响,形成了该区广为发育相对高孔低渗、中孔低渗和低孔低渗并存复杂孔隙结构超低渗透储层流动层带,影响储层渗流和产能因素很多。利用超低渗透储层质量及其渗流结构的孔渗关系,提出储层合理产能参数、储层质量指标、流动层带指标、储能参数、油层有效厚度、渗透率、单渗砂层能量厚度、含油饱和度及其泥质含量综合评价储层试油产能。依据灰色理论油气试油产能预测分析方法及评价准则,利用不同角度计算的试油产能评价参数及其分类参数指标准确率、分辨率权衡提取超低渗透储层质量、渗流及产能信息,对该区44口井51个试油层段进行了试油产能预测检验,38口井45个试油产能评价预测结果与试油产能结果相吻合,试油产能预测符合率达到88.2%。克服了渗流机理不符合达西产能预测方法和流动层带局部参数不能准确表征复杂渗流特征造成产能评价失误,提升了超低渗透储层试油产能预测的定量评价能力,为该类特低—超低渗透储层产能预测提供出有效的信息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影响压裂后产能的各种参数,对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朝阳沟油田进行了压裂后产能预测。对压裂后产能影响较大的参数有地层有效渗透率、有效厚度、井底流压等。确定了该区产能级别划分标准,提出2种预测方法:方程法和神经网络法。建立了朝阳沟油田预测压裂后产能的无限导流能力垂直裂缝稳态流方程,并给出了各参数的计算方法。应用方程法对11口井的压裂后产能进行预测,判别单层测试产油级别符合率为73%。应用神经网络法,选取研究区13口井进行训练和验证,单层测试产油级别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8.
致密气藏压裂井产能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低渗透致密气藏实施压裂增产改造是改善储层导流能力、提高储层产能的必要措施。低渗透致密气藏压裂后的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储层物性、裂缝几何形状、启动压力梯度等。分析产能影响因素、进行压裂井产能预测。有利于制订合理的生产制度,是加快低渗透致密气藏开发进程的关键.基于低渗透致密气藏流体渗流规律。并结合传统的二维裂缝延伸几何模型,通过表皮因子将裂缝几何参数设计与产能分析相结合,形成一种能够快速预测低渗透致密气藏压裂后的拟稳态和瞬态条件下产量的方法..实例分析表明,地层渗透率、气藏厚度、近井伤害表皮因子和压裂施工规模是影响最终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的致密气藏产能预测方法求出的结果与实测数据拟合后误差较小,可为低渗透致密气藏水力压裂设计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姜梅枝 《油气井测试》2012,21(2):37-40,43
低渗透层具有储层埋藏深、单层厚度薄、物性差、自然产能低的地质特点,大多需压裂改造才能获得工业油流。目前压裂成功率为70%~80%。随着低渗透油层的压裂改造工艺不断发展,改造规模及工艺成功率不断提高。重复压裂对挖掘其余20%~30%有一定有效厚度油层的潜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些以往压裂效果不理想的层段有必要进行再次压裂。但是重复压裂成本也不低,选层很重要。利用以往压裂井产能预测-评价、试井资料诊断、压裂技术水平评估进行重复压裂井选层。经过实际验证,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
结合近十多年的研究,从节点分析法预测高产能井、平面径向流模型预测低渗透率产能井、Raymond和Binder模型预测压裂产能井、产能预测参数敏感性分析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给出了现场测井处理实例.产能预测涉及地质参数、油藏参数、工程参数、储层参数等多种参数.测井求取有效产能厚度和相渗透率在产量预测中至关重要.其他参数,如果测井资料条件充分可以利用公式求取;如果不充分,则需结合地质、油藏与工程条件使之区域化.这些方法在油田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油气田勘探与开发中,低渗透储层产能测井预测是一个关键也是一个难点。依据测井、测试和岩心实验资料,首先针对自然生产与压裂生产的不同生产措施,确定物性下限,孔隙度10%、渗透率1×10-3μm2为自然生产储层物性下限,孔隙度6%、渗透率0.1×10-3μm2为储层产能物性下限;然后根据生产情况,将产能分为自然生产、压后产气大于10 000m3/d、压后产气3 000~10 000m3/d和压后无产4个等级,总结常规测井响应特征,采用自然伽马与密度—中子视石灰岩孔隙度差值结合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建立产能分级预测模型;其次由渗流力学和毛管理论可知,压后每米无阻产气量与可动流体孔隙度呈现指数关系,利用核磁共振测井确定储层有效流动孔隙度,建立压后每米无阻产气量测井定量预测模型;最后将产能测井预测模型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某地区石盒子组低渗透天然气储层的产能预测,预测结果与测试结果符合很好,压后定量预测结果与测试结果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2.
利用研究区内22块压汞样品及4440块有效物性分析样品,建立起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分类标准,为基于测井数据进行储层分类提供参考依据与标准.依据标准对253个储层进行了类别划分,优选了用于储层类别划分的测井特征参数,建立了3类储层特征参数分布范围及均值.借助自适应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适合研究区长63段的储层分类判别模...  相似文献   

13.
方兴  孙夕平  张明  周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3):469-472,358,518
AVO流体反演技术是将统计学与AVO理论结合,统计判别实际地震数据与测井数据正演的AVO响应,定量预测目标储层的含油气概率分布。针对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为求取孔隙度参数,本文将AVO流体反演技术进行了改进,充分利用其统计学分析优势,通过贝叶斯和柯西等概率理论对异常信息进行统计判别,并从中提取出储层的孔隙度信息,实现了X69井区储层的定量预测,减小了预测的多解性。孔隙度预测结果与实际测井值吻合率最高可达到79%,较好刻画出高产井区有效储层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苏里格气田×区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在水平井开发过程中,由于测井系列少,水平段物性变化大,难于给出合适的解释标准,多级分段压裂难以优选射孔层段,评价水平井产能成为难点。通过构建综合反映储层物性、岩性、电性的综合指数,对水平段分段分级评估,基于简化油藏渗流模型,利用测井资料分别计算各类储层的产能指数,与试油资料相结合得到了该区的产能预测模型。应用综合指数能很好地划分储层类型并指导射孔层段的优选,该产能预测方法只需测井参数,操作简单,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高石梯区块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气藏以丘滩复合体沉积和表生岩溶作用为主控因素,具有多因素叠加成因,依据现有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对灯影组四段进行储层表征存在一定局限。基于岩心观察、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资料分析,结合配套CT扫描和薄片鉴定,利用储渗空间的搭配关系可将高石梯区块内灯影组四段的岩溶储层划分为孔隙型、孔隙-溶洞型和裂缝-孔洞型3类。其中,裂缝-孔洞型和孔隙-溶洞型储层具有物性好、开采动用较容易、试采效果好的特点,为灯影组四段的优质储层类型。在单井储层类型精细划分的基础上,运用常规地震剖面的储层预测技术、"蚂蚁体"追踪技术,结合典型井的试井曲线、生产曲线和无阻流量等动态资料,建立高石梯区块灯影组四段气井产能划分方案,可将气井产能模式分为3类(Ⅰ、Ⅱ和Ⅲ类)。其中,Ⅰ类井产能模式和Ⅱ类井产能模式的优质储层占比高,其地震剖面上显示灯影组四段上亚段呈宽波谷,"蚂蚁体"属性显示缝洞体较发育,具有较好的试采效果。  相似文献   

16.
油气层产能预测方法及模型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应用渗流力学基本理论,提出了以油气层有效渗透率为突破口,确立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在油气层测试之前对其产能进行预测的方法。根据塔里木盆地多个油气田大量试油和岩心分析资料,分别建立了油层和气层产能预测评价的实用数学模型,从而把渗流力学理论模型变成了易于应用的实用技术。应用所建立的产能预测方法及数学模型,在塔里木盆地第一次成功地对一口油气井的产能进行了定量预测计算。从日产天然气几十万方的特高产层到低产层和干层,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A井天然气层产能预测结果得到了完井测试结果的证实,表明了产能预测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也说明利用测井资料预测评价油气层产能技术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砂砾岩储层岩石成分多样、粒度变化大、分选差、非均质性强,单纯应用孔隙度等物性参数评价储层产能的效果较差,而不同类型砂砾岩储层微电阻率成像图具有不同的特征,为此,提出了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评价砂砾岩储层有效性的方法。采用图像处理方法,将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依据阿尔奇公式建立了灰度与地层孔隙度的回归关系,并通过转换建立非均质特征谱,结合研究区5口井的试油资料,总结了Ⅰ类、Ⅱ类和Ⅲ类储层的非均质特征谱典型模式,建立了储层非均质特征参数与储层产能的关系以及储层有效性分类标准。该标准在研究区10口井储层有效性评价中进行了应用,解释符合率达到85.3%。研究与应用表明,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评价砂砾岩储层有效性的方法可以解决砂砾岩等强非均质储层的产能特征评价难题。   相似文献   

18.
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储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大牛地气田低渗、低孔致密岩性气藏,建立了一套适用的测井识别与评价技术。通过分析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储层的"四性"关系,深化了对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低孔、低渗致密含气储层测井响应特征的认识;分类提取了测井特征参数,建立了大牛地气田的气层测井划分标准和分类评价标准,为正确评价储层及气层提供了技术条件。提出了对储层进行产能预测评价的方法——测井参数优化合成法,利用孔隙度、有效储层厚度、密度、电阻率、泥质含量、声波时差和含气饱和度,分不同层组建立了无阻流量的合成系数公式以及无阻流量的估算公式。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较吻合,为油气井后期测试投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致密气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孔隙度参数难以利用统一模型准确表征。分析各类成岩储集相的分类评价体系及其对孔隙度变化的主控作用,基于成岩储集相分类确定致密气储层孔隙度。利用分类成岩储集相测井响应特征的匹配关系,建立灰色理论成岩储集相测井多参数定量评价方法和分类成岩储集相储层的孔隙度测井解释模型。建模过程中因各参数对孔隙度进行拟合都具有其合理性,故利用分类模型的偏差度、离散度和相关度多参数联合求取孔隙度,并用实例分析孔隙度计算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分类模型中数据点具有相对集中的分布趋势及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为准确建立致密储层参数模型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