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高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治疗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方法:为符合屈光参差性弱视诊断标准的35例患者,按规范的验配程序配戴RGP,分别比较配戴RGP前后的弱视眼矫正视力,以及随访1月、6月和1年后的弱视眼治疗效果。结果:在配戴RGP后,有74%的患者弱视眼矫正视力优于框架眼镜,随访第1个月、第6个月、1年后弱视眼矫正视力随着配戴时间延长逐渐提高,配戴1年后弱视治疗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88.6%。弱视眼在配戴RGP后,以及随访1月、6月、1年后的矫正视力和框架眼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访1月后100%患者均感配戴舒适,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的接触镜并发症。结论:高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基于其优越的像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osek对临床期乳头型圆锥角膜的矫正效果。方法:应用TMS IV角膜地形图仪将确诊为临床期乳头型圆锥角膜的患眼35例(轻度组15眼、中度组10眼、重度组10眼),验配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osek(Rose-k),并与其裸眼及配戴框架眼镜(SP)进行矫正视力的对比,1年内定期观察患眼的配适状态、角膜反应情况、矫正视力以及应用绝对等级角膜地形图比较分析患眼配戴Rose—k前后角膜中央曲率、锥顶曲率、最大子午线屈光度第6-8环的平均值(KS)、子午线屈光度第6-8环的平均值(AVERK)、角膜散光(CYL)、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等各参数的变化,分析Rose—k对临床期乳头型圆锥角膜的矫正效果。结果:配戴框架眼镜的患眼矫正视力≥0.6者占35.0%,配戴Rose—k的患眼矫正视力≥0.6者占91.4%;配戴框架眼镜的患眼矫正视力≥1.0者占8.6%,配戴Rose—k的患眼矫正视力≥1.0者占31.4%。32眼(91.4%)为理想或可接受的三点接触的配适状态,3眼(8.6%)为可接受的两点接触的配适状态。配戴Rosek一年后,轻、中、重三组患眼的角膜中央曲率、锥顶曲率、KS值、AVERK值均有显著下降,轻度组患眼的CYL有显著下降,中、重组患眼的CYL呈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无意义,轻、中、重三组患眼的SAI及SRI亦呈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无意义。所有患眼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配戴Rose—k前已出现的角膜斑翳无进一步加深,镜片的舒适度得到了每例患者的认可。结论:临床期乳头型圆锥角膜的患眼配戴Rosek不仅能获得理想的矫正视力、良好稳定的配适状态、舒适度和安全性,而且对病变区的角膜形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性透气式隐形眼镜(RGP)对延缓近视发展及矫正散光的效果。方法实验组43例戴RGP,对照组45名戴框架眼镜,年龄为12~16岁,观察二年近视发展和散光的矫正。结果:RGP组近视平均年增加0.29D,相对配戴框架组近视平均年增加0.71D,两者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散光病例中,角膜散光均无增长趋势。结论RGP可用于减缓青少年学生的近视发展和矫正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博士伦PureVision纯视连续过夜配戴接触镜的治疗应用的指征与效果。方法:非随机选用中山眼科中心门诊与住院病例29例31眼.包括需要缓解疼痛与刺激症.保护角膜和促进角膜创面愈合等病例。采用PureVision纯视镜片连续过夜配戴治疗的同时.根据眼病性质、局部适当给予抗生素或人工泪液,定期检查或询问疼痛缓解情况、眼部改变、镜片的配适状态、镜片沉淀物以及眼部并发症。结果:病例共29例(31眼).观察时间3~57天,平均209天。眼病包括大泡性角膜病变(6例6眼).角膜炎合并小穿孔或后弹力层膨出5例(5眼).化学烧伤上皮缺损6例(7眼)。角膜移植术或创伤缝线刺激3例(3眼)。丝状角膜炎3例(3眼),角膜上皮糜烂2例(3眼).反复性角膜上皮剥脱症1例(1眼)。角膜板层裂伤与上皮缺损1例(1眼).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持续上皮溃疡1例(1眼),角膜缘移植+羊膜移植术后1例(1眼)。用于缓解疼痛与刺激症为目的者21例(22眼),疼痛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达1。0%。促进角膜愈合者20例《22眼)j完全治愈15例(16眼)占72.7%.部分改善者4例(5眼)占227%。绷带保护角膜作用21例(23眼),其中20例22眼(957%)均有满意的保护作用,仅1例因配适不良无效。结论:结果表明,PureVision纯视角膜接触镜对于多种角膜病、眼表病及角膜术后角膜保护、促进角膜愈合和缓解疼痛刺激等有显著疗效:镜片具有高透氧性能及抗沉淀性好,可大大减少眼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这种新型的镜片可作为理想首选的治疗性应用镜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lens,RGPCL)对儿童散光性弱视的矫治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框架眼镜矫治效果欠佳的儿童散光性弱视23例(46眼),其中,单纯远视性散光5眼,复合远视性散光23眼,复合近视性散光14眼,混合散光4眼。依据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分为轻度弱视组(13眼),中度弱视组(22眼),重度弱视组(11眼)。所有患儿配戴高透气性RGPCL,随访12个月,观察其矫治作用。结果:配戴RGPCL即时,矫正视力较框架眼镜提高1~4行,平均(2.7±0.9)行,达到或超过5.0者7眼(15.22%)。12个月后,28眼(60.87%)的矫正视力≥5.0,其中,轻度弱视组11眼(84.62%),中度弱视组17眼(77.27%),重度弱视组无一眼达到5.0。观察期内无严重角、结膜损伤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因不能耐受而停戴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散光眼存验配软性角膜接触镜时,容易忽视但又直接影响患者视力和视觉舒适感的泪液透镜。方法:结合主客观验光对散光眼病例样本形成的泪液透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验配工作中,将泪液透镜的影响列入配镜处方的考虑范畴时,患者配戴这样的角膜接触镜视力较佳,且视觉舒适感良好。结论:散光眼验配软性角膜接触镜时必须充分考虑泪液透镜对验配效果的影响。软性角膜接触镜镜片后表面与角膜前表面之间的泪液构成的汨液透镜,对软性角膜接触镜验配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散光眼患者)。但是,验配人员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验配失败后,又盲目地对配镜度数进行增减,从而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视力及视觉感受。 本文结合实践工作中散光眼的验配情况,对汨液透镜影响验配的效果进行一些定量分析。从中可以得出结论,验配人员在验配软性角膜接触镜时,应充分考虑泪液透镜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合理的配镜处方。现将结果分析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7.
接受观察病例共29例(31眼),配戴治疗观察时间3~57天,平均20.9天。眼病诊断包括大泡性角膜病变6例(6眼);单庖角膜炎合并角膜后弹力层膨出或小穿孔者5例(5眼);化学烧伤角膜上皮缺损者6例(7眼),其中1眼为酒精烧伤早期;角膜移植术或角膜穿破性外伤缝线刺激者3例(3眼);丝状角膜炎3例(3眼);角膜上皮糜烂2例(3眼);反复性角膜上皮剥脱症1例(1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的高度近视患者的眼部参数变化来判断RGP对于控制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156眼)近视屈光联合光度大于7D散光小于1D的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80眼)实验组采用配戴RGP进行矫正,另外38例(76眼)患者作对照组,用普通框架眼镜进行矫正。分别比较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时戴镜者的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角膜前表面曲率K值4个方面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1.矫正视力: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矫正视力上比较,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屈光度变化上对比,6个月时屈光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时屈光度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眼轴变化上比较,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时眼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个月时眼轴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角膜前表面曲率K值上比较,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时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GP对于延缓高度近视发展有一定的效果。临床数据显示配戴RGP的患者视力下降程度比配戴普通框架眼镜的患者视力在配戴半年后下降程度明显减慢;屈光度变化情况在矫正初期这两种方式无明显区别,但随着矫正视力的逐渐下降,配戴RGP患者的屈光度变化明显小于配戴普通框架眼镜患者的屈光度变化;配戴RGP不会影响高度近视眼患者眼轴的生理性增加,但随着矫正视力的下降,配戴RGP患者的眼轴变化明显小于配戴普通框架眼镜患者的眼轴变化;对于散光小于1D的高度近视患者,RGP对角膜前表面曲率K值的影响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9.
RGP即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与软性隐形眼镜相比,其透氧率是传统软性隐形眼镜的4倍,并具有良好的湿润性和抗沉淀性。由于材料的透氧性和独特的光学性能,使其具有并发症少、矫正视觉效果佳的特点。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日常RGP验配者中随机抽取5例高度疑难屈光不正患者,共10只眼,进行验配观察,主要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ose k对临床期乳头型圆锥角膜的矫正效果.方法:应用TMS IV角膜地形图仪将确诊为临床期乳头型圆锥角膜的患眼35例(轻度组15眼、中度组10眼、重度组10眼),验配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ose-k(Rose-k),并与其裸眼及配戴框架眼镜(sP)进行矫正视力的对比,1年内定期观察患眼的配适状态、角膜反应情况、矫正视力以及应用绝对等级角膜地形图比较分析患眼配戴Rose-k前后角膜中央曲率、锥顶曲率、最大子午线屈光度第6`8环的平均值(KS)、子午线屈光度第6`8环的平均值(AVERK)、角膜散光(CYL)、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等各参数的变化,分析Rose-k对临床期乳头型圆锥角膜的矫正效果.结果:配戴框架眼镜的患眼矫正视力≥0.6者占35.0%,配戴Rose-k的患眼矫正视力≥0.6者占91.4%;配戴框架眼镜的患眼矫正视力≥1.0者占8.6%,配戴Rose-k的患眼矫正视力≥1.0者占31.4%.32眼(91.4%)为理想或可接受的三点接触的配适状态,3眼(8.6%)为可接受的两点接触的配适状态.配戴:Rose-k一年后,轻、中、重三组患眼的角膜中央曲率、锥顶曲率、KS值、AVERK值均有显著下降,轻度组患眼的CYL有显著下降,中、重组患眼的CYL呈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无意义,轻、中、重三组患眼的sAI及sRI亦呈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无意义.所有患眼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配戴Rose-k前已出现的角膜斑翳无进一步加深,镜片的舒适度得到了每例患者的认可.结论:临床期乳头型圆锥角膜的患眼配戴Rose-k不仅能获得理想的矫正视力、良好稳定的配适状态、舒适度和安全性,而且对病变区的角膜形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角膜塑形镜是反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晚间配戴角膜塑形镜,改变角膜中央曲率,降低配戴者角膜表面屈光度,暂时性的降低近视度数,使视力恢复,进而达到矫治近视。虽然角膜塑形镜降低屈光度的效应是短暂的,但长期戴镜后对近视发展的控制效果显而易见。因此,临床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oria-M2自动旋切式显微角膜板层刀在用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中的安全性和操作特点。方法采用法国Moria-M2自动旋切式显微角膜板层刀为558例、1 104只眼行准分子LASIK患者制作角膜瓣。刀头选择110(130μm)或130(160μm)厚的固定板层刀头;根据中央角膜曲率选负压吸引环(中央角膜曲率K值小于42D选-1 环,42-43D选0环,43-45D选+1环,45-47D选+2环);负压吸引环上的停止器档位选择7.5或8。结果作瓣过程中无卡刀、中途停顿及停停走走现象,角膜瓣边缘整齐,无锯齿样改变,角膜基质床光滑。术中并发症有“纽扣”瓣,发生率为 0.27%;游离瓣,发生率为0.09%;角膜瓣下基质床出现“岛屿现象”,即在基质床有不规则隆起,发生率为0.36%;走空刀发生率为0.09%;角膜瓣周边渗血发生率为0.45%;小角膜瓣发生率为0.09%。术中不良角膜瓣的发生率为0.815%。结论法国Moria-M2自动旋切式显微角膜板层刀安装方便,按角膜曲率选择负压吸引环及止刀器档位,制作角膜瓣效果好,无严重并发症,该刀安全性,稳定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角膜塑形接触镜通常为夜间佩戴,白天摘下。一则因为只有在夜间瞬目少的时候,镜片才可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塑形时机;再则因为角膜塑形术的优势在于白天不戴眼镜的时候仍然能保持良好的矫正视力,若在白天佩戴角膜塑形接触镜则不如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舒适。因为该种佩戴方式阻碍了角膜前氧呼吸的生理通路,因此角膜塑形接触镜的透氧性能直接关系到镜片佩戴后的角膜氧代谢水平和戴镜后眼部的健康水平。实验证实:夜间睡眠情况下,若要维持角膜最低的生理氧代谢,角膜接触镜材料的透氧系数(DR值)必须达到90。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Orbscan-Ⅱ系统对近视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及前房基底线直径长度、前房角宽度和中央前房深度进行检测与分析,探讨上述因素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以及性别对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和前房结构的影响.方法:对190例近视患者(360眼)按屈光度分为3组,分别为低度近视组(-0.50~-3.00D)60例(120眼)、中度近视组(-3.25~-6.00 D)65例(120眼)和高度近视组(-6.25~-9.00 D)65例(120眼).采用Orbscan-Ⅱ系统(Bausch and Lomb)将3组被测眼的角膜中央厚度,前房0°、90°、180°、270°四个方位前房角宽度,水平(0°~180°)、垂直(90°~270°)两条前房基底线直径,以及中央前房深度进行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相关分析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中,前房角四个方位相比较,中度组和高度组的前房角宽度显著大于低度组(P<0.01).同样,中度组和高度组的中央前房深度也显著大于低度组(P<0.01).除前房角270°外,中度组和高度组的前房角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视度数的绝对值和近视眼前房角宽度呈正相关,近视度数的绝对值和中央前房深度也呈正相关,与前房基底线直径则无显著相关性,与角膜中央厚度也无显著相关性.在3组患者中,不同性别被测眼的前房角宽度、前房基底线直径及角膜中央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男性的中央前房深度大于女性.结论:Orbscan-Ⅱ系统可作为一种无创、便捷的测量眼角膜及前房结构的方法.近视度数的加深伴随着前房角宽度的加大和中央前房深度的加深,但与角膜中央厚度及前房基底线直径无显著相关性,近视眼患者男性的中央前房深度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在控制青少年近视方面所起的疗效,本文选取了10~18岁的近视患者113例(226眼),其中研究组63例(126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50例(100眼)配戴框架眼镜,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后1年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及眼轴的变化。最终分析得出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裸眼视力明显提高、等效球镜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眼轴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眼轴长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角膜塑形镜在治疗青少年近视方面疗效确切,与框架眼镜相比,可明显减少近视增长,有效控制眼轴变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周边部双圆弧角处理的双元博士顿高透氧角膜接触镜(Suny Boston RGP,SB-RGP)对青少年近视配戴者的配适性,光学性,易损性和不良反应。方法:118名(男58人,女:60人)平均年龄15.20±0.4岁的青少年近视(平均近视屈光度-3.78±0.12D),按实验顺序,试戴Boston~(R) EO高透氧材料制作的SB-RGP,观察试戴适应时间(testing adaptationtime.TAT)及验配适应时间(fitting adaptation time.FAT)和其它戴镜反应。结果:21例受试者因特别敏感或学习、生活节奏不适应而未完成全部配戴周期,有5名学生因不当护理,镜片破损未能及时补配镜片而予剔除,3名对象脱离观察。试戴适应时间个体差异显著,TAT平均为20.25±16.64min,FAT为8.73±6.66day。4例戴镜者验配第一周有轻度的眩光感和侧视模糊。结论:双圆角设计的双元博士顿高透氧角膜接触镜具有验配适应性时间短,配适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佩戴月抛型角膜接触镜,分别佩戴水凝胶材质镜片与硅水凝胶材质镜片对眼表健康情况、泪膜分级等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来我店验配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患者40人(80眼),分别佩戴水凝胶材质镜片20人(40眼),硅水凝胶材质镜片20人(40眼),佩戴2~3年后,应用裂隙灯检查其眼表情况,再用泪膜镜观察泪膜分级变化。通过SPSS软件中的卡方检验进行对比。结果: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两组对比χ~2=6.486P=0.0110.05,有统计学意义。而裂隙灯下角膜损伤两组对比χ2=2.635,P=0.1050.05,无统计学意义;GPC情况两组对比χ~2=0.721,P=0.3960.05,无统计学意义。泪膜镜观察泪液分级情况,χ~2=1.503,P=0.305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佩戴硅水凝胶材质角膜接触镜其新生血管的发生明显少于水凝胶材质镜片,角膜损伤、GPC、泪膜分级则无明显差异。硅水凝胶产品因其透氧性高,明显改善角膜缺氧现象,虽然其GPC的发生率13.8%高于水凝胶组5.8%,但临床上未发现明显意义。总之,硅水凝胶材质角膜接触镜整体效能优于水凝胶材质。临床上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亲水软性角膜接触镜俗称隐形眼镜。隐形眼镜镜片是放置在角膜表面的角膜上皮层,借助泪膜泪液与角膜上皮相隔。泪膜即液体镜亦称泪液透镜(Liquid Lens)。泪液透镜具有屈折力.屈光指数1.33.与角膜屈光指数相近。隐形镜片、泪液透镜与角膜三者合而为一.形成隐形眼镜、泪液透镜和角膜合一的两个透镜组所组成的一个复合光学系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少年长期佩戴远用近视镜视近产生的棱镜效应对其近距隐斜量的影响。方法:被检者100例(外隐斜86例,内隐斜14例),应用综合验光仪(NIDEKModel RT-2100),采用Vongraefe法测量其配镜时和佩戴一年后40cm处的隐斜量,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次隐斜量的变化。结果:佩戴一年后外隐斜变大者75例,外隐斜变小者2例;内隐斜变小者12例;内隐斜视变大者1例;隐斜无变化者10例(外隐斜9例,内隐斜1例)。经统计学分析,外隐斜的青少年配戴远用近视镜视近一年其外隐斜量平均增加1.38棱镜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隐斜的青少年佩戴远用近视镜视近一年其外隐斜量平均减小2.2棱镜度(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青少年长期佩戴远用近视镜视近会引起外隐斜量增大,内隐斜量减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屈光矫正与非矫正状态下近视者眼-足反应时问的差异。方法:使用运动视觉测试仪(Wayne Saccadic Fixator)对31名近视受试者进行测试,其中男性17名,女性14名,平均年龄为(25.8±1.9)岁。根据屈光状态将受试者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0.50D~-3.00D)9人,中度近视组(-3.25D~6.00D)12人,高度近视组(6.25D~-9.00D)10人。在屈光矫正和非矫正两种状态下,分别测量受试者的眼足反应时间、视觉反应时间和动作反应时间,重复测量5次,取平均值。采用配对t检验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屈光矫正与非矫正两种状态下,低、中、高度屈光组的眼-足反应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61、-1.16、0.15,P〉0.05)。3个屈光度组的视觉反应时间和动作反应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矫正与非矫正两种状态下,优势足与非优势足的眼足反应时间、视觉反应时间、动作反应时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形觉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屈光矫正与否对近视者的眼-足反应时间、视觉反应时间、动作反应时间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