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介绍了通过西曲矿几年来对2·3阐述了冲蚀带的分布范围及冲蚀特征,针对冲蚀带对采掘生产的影响,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4.
朱立凯 《煤矿安全》2015,46(2):28-31
任家庄煤矿在建井及首采煤层巷道掘进时,遇到瓦斯异常涌出现象,初步推断瓦斯来源为富含瓦斯气体的砂岩层,如何确定该含气砂岩层的分布规律及其对生产的影响程度成为该矿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针对该矿地质特征及实际掘进情况,对含气砂岩层的探查方案进行了研究,对首采范围内的气体分布状态和含气砂岩层的分布进行了研究,获得了首采范围内风化带分布规律及上覆含气岩层的分布规律,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徐州孟庄地区2 -1#井、2-2#井,郑集地区3-2#井、3-4#井的岩芯进行观察描述和岩石薄片的镜下分析,得出徐州地区山西组的沉积环境特点.徐州地区山西组是华北地台在石炭—二叠纪陆表海向东南方向退出时形成的海陆过渡相,属于陆表海环境下的河控三角洲沉积,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水下沉积部分,由泻湖—前三角洲沉积亚相、三角洲前缘的远砂坝、河口坝、分流间湾和水下分流河道等微相组成.上段水上沉积部分,由三角洲平原的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泛滥平原—沼泽等微相组成.  相似文献   

6.
张海荣 《矿业世界》1995,(1):30-31,34
通过对3314下工作面突水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上层煤回采后,由于易破碎、易膨胀的泥岩经过地下水作用重新胶结,再次形成隔水层,从而使处于上层煤顶板导水裂隙带的砂岩形成强含水层,给下层煤回采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7.
运裕煤矿改造后首采工作面的抽采设计思路及方法,并从技术、安全、经济角度对方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布置地面钻孔抽采方案,实践表明:该抽采方案是安全、可靠、经济的,能给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地区基岩面埋深变化比较剧烈,沉积相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大,而钻探手段在水平方向上无法精准控制沉积相的变化。利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方法,可以获得测线所在位置的基岩面深度在水平方向上的起伏变化,并根据反射波组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特征可识别出多种不同的地震沉积相,从而推断分析当时不同的古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
首采工作面的地表岩移参数可以为后续的安全回采提供理论指导,对覆岩中含水层、地表建(构)筑物的保护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对后期开采提供技术保障,曹家滩煤矿开展了首采工作面地表移动规律分析。结合首采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监测数据,分析不同走向和倾向的下沉、水平移动曲线;基于UDEC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数值模拟模型,探究地表裂缝发育移动规律;并采用物理模拟方法对工作面10次周期来压的覆岩移动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地表的下沉只出现在采空区上部及附近一定范围内,且其下沉呈对称分布;地表下沉在第7次来压后就趋于稳定,最大下沉量为4.21 m,倾向模型的最大下沉量为3.36 m;物理模拟方法得出和数值模拟类似的规律,与实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煤矿井下局部热害处理问题,采用模块化设计,对采掘工作面进行局部降温,经过前期计算设计、中期现场实验及后期部分优化,成功地解决了采掘工作面高温问题,改变了工作面的工作环境,达到了理想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义马煤田主要含煤岩系义马组地层的沉积特征分析,阐明了义马煤田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和成煤机理,对煤矿生产和进一步找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煤矿安全》2021,52(5):78-81
为了解决青龙寺煤矿首采工作面5-20101在回采过程中出现的低氧问题,结合工作面开采及周边基本情况,找出大气压力变化影响、采空区遗煤低温氧化、采空区水气置换及尾巷正压风机通风是工作面产生低氧的重要原因,并采取了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监控系统、降低矿井通风负压、加强井上下封堵漏风、采空区浮煤惰化、提高工作面推进度、采空区注氮等技术措施,使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的低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结合大佛寺煤矿首采工作面煤层的赋存条件及瓦斯来源情况,采用采空区上隅角插管抽放、高位钻孔抽放及本煤层预抽结合的综合方法,并考察其抽放效果,确保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徐玉学 《煤矿安全》2011,42(10):139-140,145
介绍了巨野煤田彭庄煤矿首采工作面的矿压观测结果,通过观测和分析,掌握了其顶板运动规律,为巨野煤田内同类井田围岩条件下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以及支护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山东兖矿投资贵州的高瓦斯矿井第一个综采工作面,采用瓦斯综合治理技术,底板瓦斯抽放取得明显效果,保证了工作面的正常推进。  相似文献   

16.
张德民  王瑞 《现代矿业》2018,34(11):51-54
为研究王家塔煤矿地表变形规律,在该矿首采3101工作面上方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观测与研究,揭示了在煤层埋藏浅、开采厚度大、推进速度快的开采条件下的地表下沉盆地的分布形态,并求取了相关的岩移参数,为合理留设煤柱及指导地表搬迁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防止11131工作突水后,工作面被淹事故的发生,对其突水点、突水源、突水通道进行分析,得出突水点为数个集中点,寒武系灰岩水为突水水源,裂隙贯通是导致工作面突水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通道截流与堵源同时进行注浆加固措施,工作面水量逐渐减小并稳定在到90m~3/h。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解决朱集西煤矿被保护层首采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治理难题,在借鉴邻近矿井同一煤层瓦斯治理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被保护层首采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用以采空区埋管、轨道顺槽高位钻孔、运输顺槽辅助边孔为主的立体抽采模式。实践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式后,提高了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抽采率,降低了回风流瓦斯浓度,为后续保护层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任家庄煤矿在建井及首采煤层巷道掘进过程中,遇到含有大量游离瓦斯气体的砂岩层,针对该含气岩层的分布情况,对回采工作面开采后形成的冒落带、裂隙带的高度进行经验计算和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含气岩层处于开采引起的裂隙带内,在首采工作面推进400 m后,含气岩层内的游离瓦斯将直接涌入采空区,威胁回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围岩控制一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而对新开矿井的围岩矿压显现规律研究就更为重要.通过对刘店矿首采工作面采场顶板分类、工作面顶板来压和煤壁片帮规律的研究,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