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带环球影像镜头后视镜对汽车气动噪声的影响,运用Lighthill-Curle声类比方法,对带环球影像镜头后视镜尾部气流的流动以及汽车前侧窗处声场进行研究分析。分析表明:车辆在高速行驶条件下,带有镜头方案的后视镜尾部气流相对于原方案发生较大变化,同时通过计算得到声压频谱图可知,频率在中高频段时,带有镜头方案的前侧窗区域的气动噪声相对于原方案的声压级有所增大。最后,为探究带有镜头后视镜对驾驶舱内气动噪声的影响,对带镜头方案和原方案分别进行噪声风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带有镜头方案舱内声压级高于原方案,同时测得舱内语言清晰度也有所下降。试验结果与数值分析一致,验证了数值分析的正确性,为汽车后视镜气动噪声地控制提出了理论依据,有利改善司乘人员乘坐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王然 《广西机械》2012,(9):21-22,51
以桌国产两厢轿车为原型构建模型,使用GAMBIT软件分剐建立侧窗全连接与半连接两种后视镜模型,利用FLUENT模拟二种不同速度下后视镜产生的气动噪声。对比分析得出:速度越大,气动噪声越大;后视镜侧窗全连接方式的影响明显大于半连接方式。结果表明改变后视镜结构,对于降低气动噪声,减少噪声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后视镜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汽车后视镜区域非定常流场与气动噪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表达汽车A柱与侧窗形状特征的楔形体为基础,安装某轻型客车的后视镜,建立能够表达汽车后视镜区域流动特点的几何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D和稳态那维尔-斯托克斯方法,获得此几何模型的后视镜区域流场特性和气动噪声源项的基本信息,进而采用子域数值模拟方法,获得非定常流动特性和侧窗区域监控点的气动噪声声压级.在风洞试验中采用表面丝带法进行流场可视化,并采用激光粒子测速技术测量后视镜尾流场,验证了流场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在风洞中测量侧窗区域监测点的气动噪声声压级,评估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气动噪声的预测能力.与风洞试验对比表明,子域数值模拟方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降低了气动噪声数值模拟的计算量,为在汽车开发早期阶段预测气动噪声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小型汽车外后视镜的设计思路及方法,重点阐述后视镜安装位置的布置及最小镜面尺寸的确定,并按照国标相关法规标准,利用2D制图法快速在设计初期阶段布置外后视镜镜片在车身坐标中的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5.
邱翔  李萍 《广西机械》2010,(1):61-63
介绍了小型汽车外后视镜的设计思路及方法,重点阐述后视镜安装位置的布置及最小镜面尺寸的确定,并按照国标相关法规标准,利用2D制图法快速在设计初期阶段布置外后视镜镜片在车身坐标中的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汽车外后视镜关门晃动,提升整车品质,给出了外后视镜关门晃动的定义和评判晃动合理与否的准则;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与外后视镜质量,外后视镜折叠轴线、折叠类型、车门铰链轴线,折叠扭矩的关系,给出了外后视镜设计和使用时合理的范围。结果表明:外后视镜关门晃动与多种因素有关,具有合理设计的外后视镜能有效的规避,提升整车性能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汽车外后视镜对辅助驾驶员了解车后道路信息意义重大,而外后视镜常因各种复杂天气造成镜面模糊导致驾驶员视线不足。本文提出了一套经济、实用的外后视镜雨刮装置系统,在后视镜镜面加装无骨雨刷,利用多连杆机构化回转运动为往复运动,使雨刷能及时有效刮去镜面上的雨滴和灰尘,保障道路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8.
整车气动噪声作为汽车高速运行时的主要噪声源,一直是消费者和研发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汽车后视镜啸叫方面,目前还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体系。文中首次提出从风洞试验测试和声阵列成像测试开展后视镜啸叫特性的试验研究,前者通过采集整车外流场数据信息确定啸叫是否产生及其产生的频段,后者可以有效确定啸叫产生源头。研究发现,两种测试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确认啸叫产生位置和影响频段。通过对后视镜结构造型分析,提出3种优化方案,在整车右侧外流场测试位置最大降低了0.38 d B(A)。研究同时发现,3种优化方案存在不能同时满足消除后视镜啸叫风险和达到最大降噪效果的问题,以优选选择消除啸叫风险为目的,选择改型方案2为最佳优化方案,最大降噪0.20 d B(A)。通过对汽车后视镜啸叫特性的试验研究,为汽车前期开发阶段后视镜啸叫风险的评估提供了一定的造型设计指导依据,有效减少了开发周期及降低后期实车啸叫声试验的测试成本。  相似文献   

9.
以汽车天窗产生的气动噪声为研究对象,根据CFD分析原理及汽车结构特点建立仿真模型,对模型的粒子数量和气动阻力系数进行相关性验证.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法与大涡模拟算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汽车相对行驶速度以及天窗开启状态对气动噪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汽车与空气的相对速度为25 km/h时,声压达到最大值125.67 dB...  相似文献   

10.
王波 《光学仪器》2016,38(5):434-440
为满足全景监控镜头的高清、大视场的要求,采用反远距系统设计了工作波段为可见的4.86~6.56μm、F数为2、垂直全视场角为185°、焦距为1.3mm的1 000万像素高清全景监控镜头光学系统。通过匹配光学材料和分配透镜光焦度,在-20~+60℃温度范围内对全景监控镜头光学系统进行了设计及像质评价。结果表明,系统在奈奎斯特频率300lp·mm-1处中心视场的光学调制传函接近衍射极限,大于0.4,0.7视场以内的光学调制传函大于0.3。系统整体无温度离焦,成像质量良好、结构紧凑,且适用于感光面尺寸为6.119mm×4.589mm、像元数为3 664×2 748的CMOS探测器。  相似文献   

11.
以微型客车外后视镜视野为研究对象,选择VB为开发工具,在CATIA V5平台上开发了外后视镜视野校核系统。在相同条件下,通过与UG校核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将该系统应用在某款微型客车上,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在法规指定距离处的视野范围能够将法规区域完全包含在内,实现了外后视镜视野的自动校核,解决了传统外后视镜视野校核工作繁琐、效率低、准确性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NACA0018翼型吸力面布置固定气动弹片后,比较了原始翼型和弹片翼型的气动性能及噪声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6°~24°范围内计算攻角气动弹片对翼型气动性能及噪声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其流动控制机理。结果表明:气动弹片在大攻角下的效果较好,升力系数可提高37.11%,且可减缓流动分离向前缘发展,提高气流下洗能力;攻角较大时,气动弹片可以减小翼型在接收点处的噪声总声压级的4.23%,且翼型噪声总声压级在指向性分布上呈现偶极子特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自攻螺钉在装配后视镜基座以及后续装配时出现的紧固失效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了螺丝柱孔径、安装扭矩、环境因素以及材料对自攻螺钉拧紧失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后视镜基座使用自攻螺钉进行装配,并选择安装扭矩为2.93 N·m、螺丝柱孔径为5.3 mm时,滑牙扭矩达到最大值,并且未出现螺丝柱开裂以及滑牙等问题;选择安装扭矩为2.93 N·m、螺丝柱孔径为5.3 mm时,当后视镜基座放置在试验室环境下42 d后,滑牙扭矩下降了15.23%;随着注塑温度的升高,产品的滑牙扭矩降低甚至出现开裂情况,同时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以及缺口冲击强度都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汽车后视镜的气流噪声问题,分析其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以某汽车为例建立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分析模型.根据大涡模拟模型和莱特希尔-卡尔方程,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针对模拟结果提出后视镜合理性设计的判断方法,找出后视镜构形存在的噪声问题,并提出修改的措施.最后,对修改前后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和实验对比分析.实验对比分析发现, 修改后车内噪声最高可降低1.2 dB.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研究了轴流通风机次声的指向性,叶轮转速,叶型及叶片尾缘厚度与风机次声辐射的关系,揭示了其次声辐射规律,为轴流通风机次声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离心通风机不同叶片数的气动性能与噪声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根据试验结果总结出几个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某款汽车高速行驶时车内气动噪声特性,采用流体力学(CFD)软件与专业声学仿真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并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通过分离涡模拟(DES)方法,计算车外涡流场,得到车身表面脉动压力,并将其视为随机载荷,利用随机声学法计算车内声场。结果表明:气动噪声为宽频噪声,主要能量集中在2500 Hz以下,且无明显主频率,噪声频谱变化趋势与脉动压力频谱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机声学法较好地模拟了脉动压力能量向车内的传播过程,且捕捉了湍流场相互叠加所致的声压级波动。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预测翼型气动特性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翼型厚度对风力机叶片翼型的气动特性影响,给出了翼型厚度对翼型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升阻比和流场、压力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弯度不同厚度的NACA系列翼型,在较小攻角时,较小厚度翼型可获得较大的升阻比,在大攻角时,增加厚度翼型可以提高翼型的升阻比,扩宽大升阻比范围,而且较大厚度翼型的分离点前移速度较缓慢,涡分布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19.
旋转环对风机噪声特性及气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燎原 《流体机械》2001,29(5):5-7,11
分析了轴流式风机叶尖间隙涡流对噪声特性和气动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证了在叶片端部加装旋转环控制间隙涡流的效果,结果表明了加旋转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声并改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某型筒形风机气动性能及噪声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筒形风机气动性能曲线平坦,高效区宽,无"驼峰",在变工况下运行时不会发生"喘振"现象;比A声级曲线平坦,且比A声级噪声随运行转速升高而略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