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9种杀虫剂对马铃薯桃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马铃薯上桃蚜的更好药剂,在室内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9种杀虫剂对马铃薯桃蚜的毒力。结果表明:9种杀虫剂对马铃薯桃蚜都有较好的毒力,其中3.15%阿维·吡虫啉EC对马铃薯桃蚜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0.730 4 mg/L;其次是5%高效氯氟氰菊酯ME、33%氯氟·吡虫啉SC、3.2%阿维菌素EC和9%噻虫·高氯氟SC,LC50值分别为0.873 1 mg/L、1.384 9 mg/L、1.855 3 mg/L和2.660 7 mg/L;22%氟啶虫胺腈SC、30%噻虫嗪SC和20%噻虫胺SC的LC50值分别为5.782 8 mg/L、5.8653 mg/L和6.279 3 mg/L;20%吡虫啉SL对马铃薯桃蚜的毒力最低,LC50值为22.895 2 mg/L。  相似文献   

2.
20种药剂对苹果黄蚜室内毒力测定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种药剂对苹果黄蚜室内毒力测定及对脊椎动物选择毒性比较表明:氯噻啉表现出了对苹果黄蚜极高的活性,高效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次之,乙酰甲胺磷、毒死蜱、氟硅菊酯对苹果黄蚜活性最低;氯噻啉对苹果黄蚜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其次为氟氯氰菊酯、烯啶虫胺、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毒死蜱、三唑磷、甲胺磷等药剂的选择性则明显较差.综合试验结果及在田间观察,菊酯类农药杀伤天敌比较严重,推荐防治苹果黄蚜药剂为氯噻啉、烯啶虫胺、吡虫啉、啶虫脒等.  相似文献   

3.
《农药》2019,(11)
[目的]绿盲蝽是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中的一种重要害虫,本研究旨在筛选成本低效果好的氟啶虫胺腈混剂。[方法]以北京市上庄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点滴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4种杀虫剂对北京上庄地区种群的毒力依次为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毒死蜱;联合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氟啶虫胺腈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分别按1∶4、1∶8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其共毒系数为125.67与170.71。[结论]上述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氟啶虫胺腈混剂对绿盲蝽进行田间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氟啶虫胺腈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桃蚜和瓜蚜的杀虫活性。分别采用浸叶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原药对桃蚜和瓜蚜48 h LC50值分别为0.98 mg/L和1.70 mg/L,氟啶虫胺腈对桃蚜和瓜蚜的相对毒力分别是啶虫脒的4.2倍和2.0倍。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桃蚜和瓜蚜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平均防治效果为82.0%~96.0%。氟啶虫胺腈可有效防治桃蚜和瓜蚜,是农业生产上防治蚜虫的理想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5.
《农药》2017,(3)
[目的]筛选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配比和田间应用效果。[方法]利用浸渍法分别测定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配比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毒力和共毒系数,选择最佳配比加工成制剂进行室内安全性试验和大田药效试验。[结果]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以3∶7、5∶5、7∶3比例复配时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共毒系数大于130,增效作用较显著,其中按照1∶1复配增效作用最佳;按照此比例加工的2%噻虫胺·高氯氟氰GR,有效成分用量450~600 g/hm~2,药后60 d,防效仍保持在85%,且对韭菜有促进生长作用。[结论]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增效作用明显,2%噻虫胺·高氯氟氰GR集中了高效氯氟氰菊酯速效快、噻虫胺持效期长的优点,且对韭菜安全,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烟碱类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蚜虫的联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比较了噻虫嗪、噻虫啉、烯啶虫胺、氯噻啉等4个新烟碱类杀虫剂与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等2个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联合作用,为复配制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室内采用浸渍法对蚕豆蚜进行毒力测定,采用等效线法和共毒系数法评价联合作用类型。结果表明:8个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蚜虫的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噻虫嗪、吡虫啉、噻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噻虫胺、氯噻啉、呋虫胺,4个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蚜虫的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联苯菊酯。18个组合的联合作用表现出增效、相加或拮抗等,并未发现明显规律。从18个组合中优先推荐烯啶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5∶1)、噻虫嗪+联苯菊酯(5∶1)。在复配研发时,切不可盲目模仿,必须以实际筛选试验结果为依据,也希望复配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并在抗性治理和减量使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对瓜菜上斜纹夜蛾和棉铃虫防治高效且对有益昆虫低毒的杀虫剂,指导菜园科学合理用药。[方法]室内测定5种杀虫剂对斜纹夜蛾、棉铃虫、中华蜜蜂和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室内毒力。[结果]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毒力最高,甲维盐对棉铃虫3龄幼虫毒力最高,毒死蜱对中华蜜蜂工蜂的毒力最高,LC50值分别为10.593 3、3.525 2、1.486 5 mg/L。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对斜纹夜蛾和棉铃虫毒力相当,但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甲维盐对中华蜜蜂和椰心叶甲啮小蜂毒力较低。[结论]推荐使用高效氯氰菊酯和甲维盐治瓜菜上的斜纹夜蛾和棉铃虫。  相似文献   

8.
张玉粉  尤江  郝凤霞  杨敏丽 《农药》2013,(12):911-913,920
[目的]以小菜蛾为试虫,研究伏毛铁棒锤生物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室内联合毒力。[方法]采用Bliss法、三坐标法和Sun法对联合毒力效果进行评价,优选最佳的复配比例。[结果]伏毛铁棒锤生物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后有增效作用,最佳配比为4∶1,在该配比下,共毒系数为173.28。[结论]复配剂对小菜蛾的LC50值为1.10×103mg/L,与2种单剂(伏毛铁棒锤生物碱LC50值5.64×103mg/L,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值13.35×103mg/L)相比,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烯啶虫胺等13种杀虫剂对褐飞虱的室内毒力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烯啶虫胺等13种药剂对褐飞虱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属于超高效的杀虫剂有烯啶虫胺、氟虫腈、噻嗪酮,对3龄若虫5d的LC50分别为0.13、0.19、0.29mg/L;属于高效的药剂有吡虫啉、氯噻啉、阿维菌素、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二嗪磷,对3龄若虫的LC50介于1~10mg/L之间;属于有效的药剂有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3龄若虫5d的LC50分别为14.68、22.13、28.07mg/L。根据药剂类型、作用方式、作用机制等,建议防治稻飞虱时首选烯啶虫胺、噻嗪酮、吡蚜酮等药剂。  相似文献   

10.
利用红肠片药膜法在田间开展了红火蚁的杀虫剂毒力测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呋虫胺、高效氯氰菊酯和溴虫氟苯双酰表现出很好的毒力,LC50值分别为9.631、10.139、10.393 mg/L和16.391mg/L。多杀霉素、毒死蜱和茚虫威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毒力。该毒力测定方法简化了红火蚁取样,缩短了毒力测定时间,有利于快速筛选红火蚁的有效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1.
苹果黄蚜防治药剂筛选及天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氟啶虫胺腈和螺虫乙酯2种新型杀虫剂及吡虫啉、吡蚜酮和高效氯氟氰菊酯3种常用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主要天敌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试验。[结果]就速效性而言,氟啶虫胺腈和吡虫啉均在药后2 d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均在91.4%以上,显著高于螺虫乙酯和吡蚜酮。就持效性而言,螺虫乙酯、氟啶虫胺腈、吡虫啉药后21 d防治效果均在85.4%以上,显著高于吡蚜酮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药后21、28 d分别对果树益害虫比调查发现,不同试验药剂和剂量对天敌安全无影响,可在苹果黄蚜及天敌发生期推荐剂量下使用。[结论]综合试验结果、防治成本及生态安全等因素推荐在苹果黄蚜发生初期采用螺虫乙酯56.0mg/L、氟啶虫胺腈41.7mg/L、吡虫啉50.0mg/L或吡蚜酮166.7mg/L进行喷雾处理可达到理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与3种杀虫剂对瓜蚜的联合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对瓜蚜具有增效作用的药剂桶混组合。[方法]室内用浸渍法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与3种化学杀虫剂桶混后对瓜蚜的室内联合毒力,并进行防治瓜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室内试验处理后48 h,筛选出了8组具有增效作用的桶混组合,其中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与噻虫嗪按有效成分1∶9,与噻虫胺按有效成分3∶7、5∶5、7∶3、9∶1,与氟啶虫酰胺按有效成分3∶7、5∶5、7∶3桶混组合共毒系数分别为152.64、290.30、394.27、575.42、824.05、229.54、124.89、177.02。同时根据室内筛选结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80亿孢子/m 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噻虫胺悬浮剂、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桶混药后3、7、14 d防治效果分别在80%、85%和90%以上,其速效性显著优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的防治效果,持效性显著优于化学杀虫剂的防治效果。[结论]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与3种化学杀虫剂桶混增效作用显著,为瓜蚜的农药减量化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药》2015,(7)
[目的]明确对4种鳞翅目食叶害虫具有较好毒杀作用的药剂。[方法]用人工饲料混药法和浸虫浸叶法测定了几种杀虫剂对4种害虫的室内毒力,并模拟大田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处理48 h,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SL对甜菜夜蛾、棉铃虫和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均最高,LD50值分别为8.235、0.236、0.267滋g/g;10%高效氯氟氰菊酯EW对黏虫的毒力作用明显,LC50值达13.954 mg/L。模拟田间药效中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SL 1 500倍液和10%高效氯氟氰菊酯EW 3 600倍液的1颐1混剂效果最好,校正防效达99.39%。[结论]其结果可为筛选4种鳞翅目食叶害虫的理想防治药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药》2017,(3)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氟啶虫胺腈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桃树蚜虫的防治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浸叶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和吡虫啉原药对桃蚜48 h LC50值分别为0.9977、5.8498 mg/L,氟啶虫胺腈对桃蚜的相对毒力是吡虫啉的5.86倍。辽宁和陕西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4~48 mg/L对桃蚜防治效果达99.0%以上;山东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48 mg/L对桃蚜防效达85.0%以上。[结论]氟啶虫胺腈可有效防治桃蚜,田间分别在露红期和落花后各施药1次,整体的防治效果可持续近1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基于UPLC-MS/MS法测定曝气自来水和BG11培养基中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测定了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对环境5种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并分级。结果表明,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对斑马鱼、大型溞和家蚕的毒性为剧毒;对蜜蜂的毒性为高毒;分别以生长率抑制率和生物量增长抑制率为毒性终点计时,对羊角月牙藻的毒性分别为低毒和中毒。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对蜜蜂和家蚕均存在潜在风险。建议实际施用过程注意周围开花植物花期,蚕室及桑园附近禁用。  相似文献   

16.
陈美航  鲁道旺  罗海荣  唐红  刘鹏 《农药》2023,(2):151-153+156
[目的]筛选出有效防治天麻地下害虫的药剂。[方法]将2%吡虫啉颗粒剂、1%噻虫胺颗粒剂、3%辛硫磷颗粒剂、5%二嗪磷颗粒剂、1%氟氯氰菊酯颗粒剂、2%联苯菊酯·噻虫胺颗粒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胺微囊悬浮剂、2%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5亿PIB/g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剂、10亿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颗粒剂这10种药剂对天麻地下害虫进行田间试验。[结果]供试的10种药剂对天麻地下害虫都有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胺微囊悬浮剂的剂量为18.0 kg/hm2时,对天麻地下害虫防治效果最好(90.13%),产量为6.4 kg/m2,增产率为28.0%;当剂量为30.0 kg/hm2时,联苯菊酯·噻虫胺颗粒剂和2%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对天麻地下害虫防治效果次之,产量分别为6.0、6.2 kg/m2,增产率分别为20.0%和24.0%。其他药剂对天麻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均较差。[结论]25%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胺微囊悬浮剂是防治天麻地下害虫的理想药剂,不仅能有效防治天麻地下害虫的为害,还可以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药》2015,(5):39-41
建立了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分析方法。小麦、植株和土壤样品经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分析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结果表明: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0.05~2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 0和0.998 0。在添加浓度为0.05~20.00 mg/kg时,噻虫嗪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4.0%~101.6%、76.3%~92.1%和81.2%~93.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13.2%、10.7%~13.9%和3.5%~8.2%;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2.2%~108.8%、78.2%~86.1%和82.1%~91.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1%~9.7%、6.8%~10.0%和0.8%~7.8%。  相似文献   

18.
《农药》2015,(11)
[目的]研究氯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的毒力和田间药效。[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氯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的室内活性,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氯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的毒力LC50值为0.145 mg/L,与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相当,高于高效氯氰菊酯。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10 d,在45~60 g a.i./hm2时,20%氯氟氰虫酰胺悬浮剂对棉铃虫的杀虫、保蕾和保顶防效均可达90%以上,与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相当,高于高效氯氰菊酯。[结论]氯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具有良好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效,可应用于防治棉铃虫。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制剂对施药人员的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容易引起过敏、中毒反应。为了解决高效氯氟氰菊酯刺激性的问题,笔者利用纳米级功能高分子助剂G-103,制备了纳米助剂包裹的低刺激性的5%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眼部刺激性试验结果表明,5%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无刺激性反应。毒力试验结果表明,5%低刺激性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24 h和48 h的LC_(50)值分别为8.599 mg/L和7.664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10%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24 h和48 h的LC_(50)值分别为11.050 mg/L和10.270 mg/L),表明G-103包裹提高了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的持效性,药效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20.
陈彦  刘培斌  杜颖  王凯  马云龙  董怀玉 《农药》2021,60(2):143-146
[目的]筛选出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低毒、高效药剂。[方法]采用浸虫法筛选12种杀虫剂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室内活性,并通过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结果]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呋虫胺的杀虫活性最高,在24、48 h的LC50值分别为0.5026、0.2159 mg/L;联苯菊酯、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和毒死蜱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杀虫活性次之,苦参碱和蛇床子素24、48 h均无杀虫活性。田间防效试验表明:6种杀虫剂对双斑长跗萤叶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啶虫脒在药后7 d,防治效果达到100%。[结论]菊酯类和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效试验中对双斑长跗萤叶甲表现出优异防治效果,可在田间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