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化技术与教育行业的结合催生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教研人员已经积极地应用了多种线上教学方式,并注重线上与线下教学方式的融合,对于提升教学成效意义重大。“线上+线下”融合式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与教学改革目标相适应,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策略。文章在对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分析时,基于“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这一视角,分析了推行该教学方式的必要性,探讨了有效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式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活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为载体,将疫情时代线上教学模式与后疫情时代线下教学模式相结合,将突出学生主体与保障教学质量相结合,记录了以项目为导向的线上线下教学过程,进行了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改革的论述,反思了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1):109-112
与传统的单方面传授教学不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形式结合在线视频学习的手段,并发挥翻转课堂的有效作用,使学生学习更有自主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文章在通识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探讨了"Python"如何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合理组织线上、线下学习资源,进而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习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因信息技术的飞速提升而迅猛发展.线上教学,能充分利用各平台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更灵活自如地参与到学习中.根据线上教学活动的反馈,可以及时调整和设计更加深入的线下教学活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充分发挥"线上"及"线下"教学的各自优势,从而提升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疫情管控的波动给我们的正常教学秩序带来了一定冲击。基于此,文章以我院城市设计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认为线下教学依然是该课程的首选方式,作为第二选项的线上教学有其优势与缺陷,因此有必要进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创新:在线下教学过程中建立起线上教学资源数据库,建立起师生全时空互动机制,促成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模式的交互;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积极展开“云”调研,认真做实“虚拟课堂”,尝试使用“VR”技术;在教学全过程进行线上、线下教学方案的机动灵活调整,为后疫情时代的设计类课程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0):34-36
当前的刑事诉讼法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教学中引入SPOC模式,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SPOC教学采取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将教学的基础性内容录像化,实践性内容课堂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教学改革与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关系、教学案例的甄选以及现有考核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4)
本文是在互联网资源背景下对药学专业无机化学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学生,运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安徽建筑》2021,(1):139-140
文章对线上教学模式和线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线上教学模式和线下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基于凯里学院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对"景观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索,意在将线上教学的优势融入到线下教学中,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系统全面的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模式还未形成,特别是将混合式教学理念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课的教学研究还很欠缺。在分析土木工程专业课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基于多媒体PPT、黑板板书、MIRC网络平台和课程学习网站等教学手段,采用讲授、讨论、任务驱动和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最大限度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疲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在土木工程核心专业课程建筑结构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表明,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并有助于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7)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也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初中作文教学中,想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扩展阅读范围,就要积极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外的阅读和拓展训练当中,有效地将课堂知识和课外活动相结合,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