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药》2015,(8)
[目的]明确6%寡糖·链蛋白WP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田间防效及其对水稻的促长增产作用。[方法]2014年在江华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区)及长沙县,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并结合茎叶喷雾法,评价6%寡糖·链蛋白WP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考种及田间实测稻谷产量,评价其对水稻的促长增产作用。[结果]在水稻秧苗3叶1心期、5~6叶期及分蘖盛末期,茎叶喷施1次6%寡糖·链蛋白WP 40.5~108.0 g a.i./hm2,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达95.87%~98.27%,且其实际产量较空白对照区增产2.07~3.11 t/hm2。[结论]6%寡糖·链蛋白WP能有效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危害,且促进水稻生长及显著提高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2.
彭谦泽  彭静  张善学  谢钢  刘勇  张德咏  陈武瑛 《农药》2020,59(7):504-508
[目的]了解香草硫缩病醚在辣椒中的内吸传导特性和残留消解动态,为其在田间科学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温室培养条件下,通过灌根法和喷雾法处理辣椒,使用气相色谱分别测定2种处理方式下香草硫缩病醚在根部和茎叶部的含量,以期探明其在辣椒植株的向顶传导、向基传导行为及其在温室栽培辣椒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田间条件下,通过叶面喷施处理辣椒,使用气相色谱分别测定香草硫缩病醚在植株和果实中的含量,以期探明其在田间辣椒植株和果实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通过灌根法施药,香草硫缩病醚能快速被辣椒植株根部吸收,并向茎叶部传导,茎叶部最大含药量为0.34 mg/kg。通过喷雾法施药,香草硫缩病醚能快速被叶片吸收,并传导至根部,根部最大含药量为0.05 mg/kg。香草硫缩病醚残留消解动态表明其在温室栽培辣椒植株、田间栽培辣椒植株和果实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2、1.0、2.0 d。[结论]香草硫缩病醚具有双向传导能力,向顶传导的效率要高于向基传导,且能在辣椒植株中快速消解,该试验结果为指导田间使用香草硫缩病醚防治辣椒病毒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25%环氧虫啶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的表观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雾法研究了环氧虫啶在4倍使用剂量下,对分蘖期、孕穗期、破口期和抽穗扬花期水稻的表观安全性。结果表明:经25%环氧虫啶WP有效成分239 g/hm~2处理的2个水稻品种未出现叶片变色、坏死和萎蔫等现象,植株分蘖正常,没有徒长,无叶片卷曲或扭曲变形等情况;生长速率抑制率、株高、穗长、有效穗数、千粒重、空秕率、产量与清水对照区无显著差异。因此,25%环氧虫啶WP用量在有效成分239 g/hm~2以下喷雾处理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4.
几种新型药剂防控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安全药剂,选用7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扬花率10%)和第1次药后5 d分别用药,48%甲硫·戊唑醇SC 1500 mL/hm~2、25%吡唑醚菌酯SC 900 mL/hm~2、17%唑醚·氟环唑SE 750 mL/hm~2、75%肟菌·戊唑醇WG 225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高,且促生长、防早衰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防治水稻钻蛀性害虫的有效药剂,2016年开展了防治水稻大螟、二化螟田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0%阿维·甲虫肼SC 1 200 mL/hm~2、20%氯虫苯甲酰胺SC 150 mL/hm~2、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SC 450 g/hm~2对大螟的防治效果好。33%阿维·抑食肼WP 900 g/hm~2、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SC 450 g/hm~2、10%阿维·甲虫肼SC 1 200 mL/hm~2、20%氯虫苯甲酰胺SC 150mL/hm~2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好。连续用药2次处理的防效明显好于1次用药处理,生产上应根据大螟和二化螟的发生情况确定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8,(11)
[目的]明确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的田间防治效果、使用方法及安全性。[方法]以40%稻瘟灵乳油为对照药剂,按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达71%~85%,相当于或优于40%稻瘟灵乳油。试验中各药剂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无药害;对其他病虫害和非靶标生物也无不利影响。[结论] 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可在田间大面积推广使用。于水稻稻瘟病发病前或初期,按450~900g a.i./hm~2剂量喷施2~3次,间隔7~10 d。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防治水稻大螟的有效药剂,开展了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7种药剂防治水稻大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 1 200 mL/hm~2、10%阿维·甲虫肼SC 1 200 mL/hm~2、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WP 6 000 g/hm~2等3个药剂处理对3代大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保穗效果良好。34%乙多·甲氧虫SC 450 mL/hm~2、33%阿维·抑食肼WP 600 g/hm~2对大螟有一定防效。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SC 1 500 mL/hm~2和20%阿维·二嗪磷EC 1 500 mL/hm~2防效较低。  相似文献   

8.
田间接种试验表明,在水稻孕穗期至破口初期人工接种稻曲病粒浸泡液可显著提高稻曲病发病程度,可提高田间药效试验的可靠性。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25 g/L氟环唑SC 93.75g/hm~2、75%肟菌·戊唑醇WG 168.75 g/hm~2、36%丙环·咪鲜胺SC 270 g/hm~2等对稻曲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水稻破口期前5~7 d施药1次,防治效果在70%左右。430 g/L戊唑醇SC 129 g/hm~2和10%嘧菌酯CS 120 g/hm2防效较低,还需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9.
缪建锟  齐枫  杨皓  闫晗  徐晗  褚晋  白元俊  董海 《农药》2020,59(9):680-683,687
[目的]为明确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并筛选出最佳作业参数。[方法]2019年在辽宁东港开展了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稻瘟病和稻曲病的田间试验。[结果]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该药剂对稻瘟病和稻曲病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人工喷雾防治处理;无人机使用助剂处理防效比未使用助剂处理的防效好,且差异显著;无人机防治用水量由1.2 L/667m2增加到1.5 L/667m2时,防治效果显著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供试药剂处理显著降低秕粒率和增加千粒重,增产率在5.69%~9.95%之间。[结论]推荐在水稻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使用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0 mL/667m2+飞防专用助剂15 mL/667m2,用水量1.5 L/667m2,无人机作业参数设置为4喷头,流速1.54 L/min,作业高度2 m,间距4 m,速度2.9 m/s,能有效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17,(7)
[目的]明确盐碱地高粱土壤处理除草剂的使用技术。[方法]通过单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测定9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高粱的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38%莠去津SC、48%麦草畏AS、72%异丙甲草胺EC、40%异丙草·莠SC、38%莠去津SC+48%麦草畏AS在试验剂量下安全性好。38%莠去津SC 4500 mL/hm~2+96%精异丙甲草胺EC 825、1050 mL/hm~2和38%莠去津SC 3750 mL/hm~2+48%麦草畏AS 450 mL/hm~2(均为制剂用量)对杂草的综合防除效果好。38%莠去津SC+96%精异丙甲草胺EC、38%莠去津SC+48%麦草畏AS和40%异丙草·莠SC对高粱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结论]38%莠去津SC 4500 mL/hm~2+96%精异丙甲草胺EC 825 mL/hm~2和38%莠去津SC3750 mL/hm~2+48%麦草畏AS 450 mL/hm~2不仅对杂草防效好,而且对高粱安全,建议在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防治黄瓜白粉病的高效、低毒、安全杀菌剂,对戊唑醇等7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3%氟菌·肟菌酯SC 192.6 g/hm~2、300 g/L醚菌·啶酰菌SC 270 g/hm~2处理的防效较高,病指防效分别为88.69%和83.30%;430 g/L戊唑醇SC 96.75 g/hm~2、37%苯醚甲环唑WG 90 g/hm~2、36%硝苯菌酯EC 216 g/hm2处理的病指防效分别为78.75%、73.23%和74.55%;250 g/L嘧菌酯SC 337.5g/hm~2、250 g/L吡唑醚菌酯EC 150 g/hm~2处理的防效较差,病指防效分别为49.40%和47.78%。  相似文献   

12.
《农药》2016,(2)
[目的]探究25%腈菌唑乳油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叶面喷雾法试验25%腈菌唑乳油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间防效。[结果]25%腈菌唑乳油54~72 g a.i./hm2在早稻分蘖盛期施药1次,药后20 d对纹枯病的防效均在57%以上;在晚稻分蘖盛期和孕穗期施药2次,第2次药后12 d对纹枯病的防效均在60%以上,与对照药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72 g a.i./hm2处理无显著差异,且对稻曲病具有良好的兼治效果,对稻曲病的病指防效均在73%以上。[结论]腈菌唑适用于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黄腐酸锌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最佳喷施浓度,开展了对拔节期的夏玉米喷施不同浓度黄腐酸锌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质量浓度200 mg/L黄腐酸锌溶液的夏玉米株高最高,而喷施质量浓度500 mg/L的黄腐酸锌会抑制夏玉米的株高;喷施3种不同浓度的黄腐酸锌溶液对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有促进作用,喷施500 mg/L黄腐酸锌溶液的千粒重增重6.0%,喷施200 mg/L黄腐酸锌溶液也有显著的增重效果;喷施200 mg/L黄腐酸锌溶液的穗粒数和产量均为最大,穗粒数增加5.5%,产量达8 636.9 kg/hm~2(增产8.3%),与对照处理差异极显著。因此,夏玉米增产的最佳黄腐酸锌喷施质量浓度为200 mg/L。  相似文献   

14.
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防治水稻穗颈瘟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2016,(6)
[目的]针对目前稻瘟病抗药性增强、传统药剂防效降低的现象,评价不同药剂防治稻瘟病的效果,增加其药剂的可选性。[方法]以新型高效杀菌剂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为材料,进行水稻穗颈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制剂用量900 m L/hm~2,在水稻破口5%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对水稻穗颈瘟、纹枯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穗颈瘟防效90.7%,对纹枯病防效89.4%,较对照药剂75%肟菌酯·戊唑醇WG和75%三环唑WP的防效均有明显的提高;该药剂对水稻高度安全,能让水稻株型紧凑收敛、光合作用增强,从而达到增产作用,增产率达到26.7%。[结论]新型杀菌剂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能有效防治水稻穗颈瘟并提高水稻产量,值得推广、选择、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5.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EC、45%肟菌·己唑醇WG、10%嘧菌酯CS防治水稻纹枯病、穗颈瘟效果明显,适期用药1次对纹枯病、穗颈瘟的防效分别可达80%以上、85%~90%,值得在水稻防治纹枯病、穗颈瘟上推广应用。每667 m~2 25%吡唑醚菌酯EC、45%肟菌·已唑醇WG、10%嘧菌酯CS经济有效用量分别为70 mL、20 g、90 g,此剂量防病效果显著。防治纹枯病最佳用药适期为田间穴发病率5%左右时,兼治稻瘟病;防治水稻穗颈瘟病宜掌握在水稻破口抽穗5%~10%时,兼治水稻纹枯病。  相似文献   

16.
24%乙氧氟草醚乳油防除移栽稻田杂草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两年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24%乙氧氟草醚乳油在水稻插秧前以36~144mL/hm2的剂量施用,对稗草的株数防效为79.8%~100%,对雨久花等阔叶杂草的株数防效为96.6%~100%。水稻产量比人工除草对照区增加6.6%~11.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明确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并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方法]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200、100、50 mg/L三个处理喷施,防治梨黑星病,以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00 mg/L、5%己唑醇微乳剂50 mg/L等药剂为对照,另设不喷药的空白对照.[结果]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梨黑星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100~200 g a.i./hm2的处理剂量下,间隔10~15 d,在生长季连续施药4~5次,能够有效控制梨黑星病,防治效果优于腈菌唑乳油、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常规药剂,且对供试作物安全.[结论]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可有效控制梨黑星病,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分6次滴施5 kg/667 m~2和7 kg/667 m~2腐植酸肥料,研究其对水稻的根系发育、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理论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7 kg/667 m~2施用量处理在株高、平均分蘖数、净光合速率等方面优于5 kg/667 m~2施用量处理,但5 kg/667 m~2施用量处理在根系发育、叶绿素含量、理论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方面要优于7 kg/667 m~2施用量处理,且施用腐植酸肥料处理各指标均优于未施用腐植酸肥料的对照组。综合考虑肥料成本和经济效益,建议在推广水稻膜下滴灌种植时采用腐植酸肥料5 kg/667 m~2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9.
9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水稻穗颈瘟高效、低毒、安全杀菌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嘧菌酯等9种杀菌剂进行药效比较。结果表明:50%嘧菌酯WG 180.0 g/hm2、20%稻瘟酰胺SC 300.0 g/hm2、40%稻瘟灵WP 600.0 g/hm2、75%三环唑WP 281.3 g/hm2的防效较高,病穗率防效及病指防效分别为85.86%~87.47%及89.68%~90.93%;50%醚菌酯WG 120.0 g/hm2、12.5%氟环唑SC 100.0 g/hm2、10%己唑醇SC 75.0 g/hm2、430 g/L戊唑醇SC 80.6 g/hm2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及病指防效分别为72.74%~80.85%及78.61%~84.34%;25%咪鲜胺EC 337.5 g/hm2处理的防效较差,病穗率防效及病指防效分别为66.59%和72.70%。防治水稻穗颈瘟可以选用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咪鲜胺等常规杀菌剂及嘧菌酯、氟环唑、戊唑醇等新型高效杀菌剂。  相似文献   

20.
沿江地区水稻穗颈瘟关键防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治穗颈瘟的配套关键技术是推广种植抗稻瘟病或耐病的水稻品种;掌握穗颈瘟防治的最佳适期,即在水稻破口抽穗5%~10%时突击用药;隔5~7 d再用药1次;防治方法、药剂及用量分别为25%吡唑醚菌酯EC 70 mL、45%肟菌己唑醇WG 20 g、10%嘧菌酯CS 90 g、20%三环唑WP 100~120 g、20%井·烯·三环唑WP 150 g。提倡低容量喷雾、推广弥雾机或低水量细喷雾,水量少,浓度高,雾滴细,粘着力强,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