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激活注入水中的内源微生物,对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区块聚合物驱后加入的营养体系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4g/L的葡萄糖、0.4g/L的蛋白胨、0.2g/L的酵母粉、0.4g/L的硝酸铵和0.2g/L的磷酸氢二铵组成了该区块最佳的营养体系。在65℃和10MPa的高温、高压条件下,该体系可以充分激活注入水中的内源微生物,使菌液密度增至1.48×109个/mL,乙酸质量浓度上升至0.6g/L,且菌液的表面张力降低至33.2mN/m。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在油藏环境下应用该营养体系激活内源微生物,原油采收率可提高6.4%。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中一区馆3区块共注入该营养体系405t,累积增油量约为1.0×104t。  相似文献   

2.
针对胜利油田辛68区块埋藏深、高温高盐,不适合化学驱和转热采提高采收率的开发矛盾,开展了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在对区块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室内研究,获得了长链碳源类激活剂体系,能够激活不同种类功能菌达到10~8个/mL以上,乳化原油粒径小于10μm。物理模拟实验表明,提高驱替效率8.5%。现场激活吞吐试验后收到了明显效果,油藏中微生物被有效激活,产出液表面张力降低,乳化油滴增加,原油黏度降低,油井产油量由试验前的1.0t/d提高到1.8t/d,含水率降低14%,增油降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从安塞油藏环境中分离到两种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优良驱油菌株,经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DN001和枯草芽孢杆菌DN002. 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评价了驱油微生物及其复合菌株降低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的能力、对原油的乳化性能以及对当地油藏的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复合菌株发酵液可将水的表面张力从72 mN/m降低到25.1 mN/m,并且发酵液的油水界面活性较高,平衡界面张力为0.954 3 mN/m.筛选的微生物菌体在安塞油田油藏环境中可大量繁殖。室内驱油模拟实验表明,经复合微生物驱替作用后,采收率可提高17.38%,说明筛选的菌株驱油性能较强,微生物驱油室内评价结果为其在安塞油藏现场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油田HD区块温度110~140℃;地层水密度1.15 g/m3,矿化度22.6×104mg/L,是典型的高温高盐边际油藏.通过评价内源解烃菌产生驱油剂和降解原油的能力、岩心驱替增油效率、生物驱油剂与化学驱油剂复配驱油效果评价,探讨生化驱油工艺体系在HD区块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从目的区块采集到油水样,通过富集培养、...  相似文献   

5.
港西油田北3区块本源微生物驱油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港西油田北3区块油藏物理化学条件、地层水中微生物种群的组成、硫酸盐还原作用和产甲烷作用的速率,以研究该区块采用本源微生物驱油的潜力.结果表明,港西油田北3区块含有多种微生物群落,包括产生表面活性剂的烃氧化菌,利用糖产生气体、酸、溶剂和生物聚合物的厌氧发酵菌和产生甲烷的产甲烷菌.通过本源菌作用原油前后的红外光谱结果分析,原油中芳烃结构变化明显.综合微生物学、油藏条件研究结果,通过激活地层烃氧化菌、发酵菌和产甲烷菌的本源微生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在该区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常规采油开采技术的限制和原油采收率较低等问题,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法对一株从油污中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32811)代谢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微生物驱油实验。优化条件实验确定了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最佳的无机培养基配方(g/L):ρ(C_6H_(12)O_6)30.0,ρ(NH_4NO_3)1.0,ρ(KH_2PO_4)4.1,ρ(Na_2HPO_4·12H_2O)14.3,ρ(MgSO_4)0.096,ρ(CaCl_2)0.0008,ρ(FeSO_4)0.0011,ρ(C_(10)H_(16)N_2Na_2O_8)0.0015。发酵液表面张力从65mN/m降至25mN/m。通过微生物对原油降解的物模驱油实验,得出原油出现乳化及原油重质组分含量明显降低的结果。物模驱油实验中分别注入发酵液及先注入微生物再注入无机培养液能提高原油采收率26.1%和31.4%。说明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提高剩余油的采收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刘雄志  张岩 《国外油田工程》2009,25(7):16-18,25
微生物产生的脂肽被分离出来,用于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研究.约60 g的活性细菌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来,该土壤取自伊朗Tehran地区的Tehran炼油厂中原油储油罐附近.然而,大多数室内实验已经生产出了脂肽,这种脂肽是由一种纯微生物培养方法产生的.溶血测试表明,这些分离液中存在两种可产生表面活性剂的物质.菌株设计为C2和E1.通过生态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测定(16 SrRNA),菌株被确定为地衣形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乳化活性和表面张力测试表明,这种分离液可产生大量表面活性剂.C2和E1的主要产物为脂肽,它可将界面张力从65 mN/m降到30 mN/m.C2、E1分别使原油乳化92%、90%.这是第一次报道原生地衣形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产生表面活性剂的能力,而这两种菌均源自伊朗炼油厂被油污染的土壤中.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实验对安塞油田在用的微生物驱油菌种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生长活动规律研究、运移能力评价、降解原油机理分析和油层解堵能力研究,分析了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机理。数据表明绿铜假细胞单菌、枯草芽孢杆菌在安塞油田长6油藏中具有较好的繁殖能力和运移能力,浓度3%微生物溶液可有效地改善原油物性,使原油中轻质烃组分增加,重质烃组分减少,使油藏从亲油转变为亲水,提高洗油效率。并且微生物溶液的代谢产物还可有效地解堵油层无机和有机堵塞,提高油藏渗透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微生物驱油技术在聚合物驱后油藏的适应性和驱油效果,在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区块开展了先导试验。在室内筛选了激活剂配方,有效激活了试验区块的内源微生物群落;同时筛选了4株在油藏环境下能大量生长繁殖的外源高效驱油菌种,对试验区原油具有良好的乳化作用。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微生物驱可提高驱油效率7.8%~8.3%。在室内实验基础上开展了现场试验,油井产出液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油藏微生物得到了有效激活,且具有良好的代谢活性,代谢产物乙酸根质量浓度最高可达105 mg/L;生产动态分析表明,试验后油藏的生产动态得到了显著改善,提高采收率为1.27%,试验期间试验区采出程度提高了4.7%,达57.8%。  相似文献   

10.
近日,来自单12区块的统计数据表明,应用激活内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2年内增油达到7900t,投入产出比为1:3。单12区块是采油院内源微生物驱的试验区块,为“激活内源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提供实验数据。该项技术是在对单12块油藏进行内源微生物群落测试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有益菌群落激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