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会敏  徐志京 《光电子.激光》2021,32(11):1180-1187
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在立体匹配过程中存在信息 损失和耗时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可变形和深度可 分离卷积的立体匹配算法。在特征提取过程中,利用可变形卷积和可变形卷积核构建残差网 络,完成自适 应学习,扩大有效感受野,从而适应物体的不同形变,获取更详细的特征,减少信息损失, 提高了匹配精 度。在特征聚合阶段,采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构建深度可分离聚合网络,在空间维度和通道维 度分别进行卷 积运算,以降低参数量和计算复杂度,保证了匹配实时性。在相关的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实 验结果表明, 算法的网络运行时间缩短为1.60 s,在KITTI 2015和 KITTI 2012数据集上三像素错误率分别为2.84%和 2.79%,在SceneFlow数据集上端点误差为1.59 %。相比其他基准网络,减少了网络模型的运算量同时算法精度有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2.
3.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目标检测算法参数冗余、计算量大且实时检测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实时遥感目标检测算法。首先通过K-means++算法对数据集进行锚框(Anchor)聚类分析,使锚框参数更加符合遥感检测场景。为了降低模型参数量、提升检测速度,以轻量级网络MobileNetv3作为主干网络进行特征提取;此外,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PANet(Path Aggregation Network)结构的设计,使网络参数量进一步降低。改进后模型参数量仅为原来的18.3%,检测速度提升2.19倍,在UCAS_AOD,RSOD,DIOR这3个遥感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算法鲁棒性强,能够在保证模型检测精度的同时有效提高检测实时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全天候条件下道路车道线视觉检测技术存在的算法结构复杂、参数数量较多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和残差注意力模块的车道线检测方法,建立了LPINet网络模型。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减小输入图像尺寸,设计三种不同结构的瓶颈残差单元降低网络参数数量,引入ECANet注意力机制增加重要特征通道权重,提升车道线检测精度。在Tusimple数据集和GZUCDS自建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晴天场景下,LPINet网络车道线检测精度可达96.62%,且模型参数量降至1.64 MB,实现了轻量化设计;在雾天、雨天、夜晚和隧道复杂场景中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车道线检测精度达到93.86%,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深度可分离卷积(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 DSC)的应用使得深度学习的网络模型轻量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嵌入注意力机制的DSC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目标识别方法。通过将DSC与注意力机制结合,提高网络对目标重要特征的学习能力;将多个DSC进行叠加和并联,设计多尺度网络模块,增强不同深度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通过残差连接缓解深层网络的梯度弥散和梯度爆炸问题。使用公开数据集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网络模型参数量较小的情况下,获得99.0%的平均识别率,具有较强的识别优势。  相似文献   

6.
李玉峰  顾曼璇  赵亮 《信号处理》2020,36(8):1363-1373
遥感图像目标检测能为军事和民用领域提供重要的可利用信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针对现有目标检测技术不能兼顾检测速度和精度的问题,本文对Faster R-CNN做了优化:将轻量化的深度可分离残差网络作为Faster R-CNN的基础网络,降低基础网络模型的参数数量;将基础网络中的多层卷积特征经局部响应归一化后进行融合,增强目标特征信息的完备性,改善小目标易漏检的问题;联合softmax损失函数和中心损失函数训练网络模型,增加类别之间的差异性,缩小类内变化,使网络模型能学习到更具差异性的目标特征。在VEDAI、NWPU VHR-10、DOTA三个数据集上对本文方法进行验证,与传统Faster R-CNN相比,本文方法的检测精度提高了约7.0%。   相似文献   

7.
随着神经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体姿态识别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和智能健身等方面。为满足在移动端易集成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姿态识别算法。通过MobileNet中的深度可分离卷积提取特征,同时添加残差结构获取低维度信息,和Transformer的编码结构结合实现人体关键点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训练得到的网络模型的准确率与传统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姿态识别方法准确率相差不超过1%,但模型参数大幅下降,更加轻量化且便于移动端的部署。  相似文献   

8.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PolSAR)地物分类作为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图像解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不同于自然图像,PolSAR数据集不仅具有独特的数据属性同时还属于小样本数据集,因此如何更充分地利用数据特性以及标签样本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基于以上问题,该文在UNet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PolSAR地物分类的网络架构——多尺度可分离残差UNet (Multiscale Separable Residual Unet, MSR-Unet)。该网络结构首先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替代普通2D卷积,分别提取输入数据的空间特征和通道特征,降低特征的冗余度;其次提出改进的多尺度残差结构,该结构以残差结构为基础,通过设置不同大小的卷积核获得不同尺度的特征,同时采用密集连接对特征进行复用,使用该结构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网络深度,获取更优特征,还能使网络充分利用标签样本,增强特征传递效率,从而提高PolSAR地物的分类精度。在3个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分类方法及其它主流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如UNet相比,MSR-Unet网络结构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平均准确率、总体准确率和Kappa系数且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10.
《现代电子技术》2022,(1):83-88
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分类识别微纤维存在特征判别不明显的问题,构建了一种深度特征融合与重构的网络对其进行分类与识别。将卷积与深度可分离卷积特征进行融合,加强层间信息交流,提高特征判断指向能力,并在上采样之前分配通道和空间的权重进行特征重构,利用通道注意力与空间注意力相结合的策略使网络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的特征信息处,同时,跳跃连接增加原始特征图,缓解拟合现象,强化微纤维区域关键特征信息,提升微纤维图像识别网络模型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改善微纤维识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微纤维识别率达到98.77%,通过特征图可视化进一步分析了特征融合与重构的作用。所构建的方法准确率高、泛化能力好,为微纤维分类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SSD原始附加特征提取网络(Original Additional Feature Extraction Network,OAFEN)中stride操作造成图像小目标信息丢失和串联结构产生的多尺度特征之间冗余度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量小、感受野大的深度可分离空洞卷积(Depthwise Separable Dilated Convolution,DSDC),并利用DSDC设计了一个包含三个独立子网络的并行附加特征提取网络(Parallel Additional Feature Extraction Network,PAFEN).PAFEN上路用两个DSDC提取尺寸为19*19和3*3的特征图;中路用一个DSDC提取尺寸为10*10的特征图;下路用两个DSDC提取尺寸为5*5和1*1的特征图.实验结果表明,在SSD框架内,PAFEN在mAP和检测时间等方面均优于OAFEN,适用于地面小目标的检测任务.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大多数人脸识别算法参数多、计算量大,难以部署到移动端和嵌入式设备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MobileFaceNet的人脸识别方法。通过对MobileFaceNet模型结构的调整,将bottleneck模块优化为sandglass模块,改良深度卷积和逐点卷积的相对位置,适当增大sandglass模块的输出通道数,从而减少特征压缩时的信息丢失,增强人脸空间特征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在LFW测试数据集上准确率达99.15%,模型大小和计算量分别仅为原算法的61%和45%,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崔卓栋  陈玮  尹钟 《电子科技》2023,36(4):44-51
佩戴安全帽是保证工人施工安全的重要方式之一。现有的安全帽检测器的检测精度与速度都有待提高,这使得这些检测器难以大规模应用于实际的生产活动中。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推出了基于EfficientDet的安全帽检测器,并在此基础上从特征融合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改进。该模型通过使用特征补充的方式减少了特征融合过程中的信息损失,并利用改进的特征金字塔及自适应空间融合模块提升了融合的效率,最终达到提升性能的目的。实验表明,文中改进的模型在安全帽佩戴数据集上的精确率达到83.03%,相较于未改进的模型有所提升,且模型大小没有明显增加。该模型在PASCAL VOC 2007上的精确率则达到了82.76%。  相似文献   

14.
基于深度学习的车位智能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车位智能检测方法。利用TensorFlow深度学习平台对车辆目标识别模型进行了训练,提取了有效车辆图像的优化间隔,给出了车辆分布的精准识别结果,实现了对车辆分布识别结果的有序编号和车位空缺状况的准确判断。利用模拟数据和实际采集数据,分别验证了车位分布的智能识别、车位智能编号和空车位判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自然场景文本检测中由于文本实例分布随机、形态与尺度多样造成的检测难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特征融合与增强的自然场景文本检测算法。利用注意力机制对有效特征提取的优势,在模型的解码融合阶段设计并引入了一种基于注意力的特征融合模块(Attention-based Feature Fusion Module, AFFM),利用空间和通道注意力分别为高层特征和低层特征引入更丰富的细节和全局信息,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设计了联合注意力特征增强模块(Joint Attention Feature Enhancement Module, JAM),利用卷积对级联后的特征在不同通道之间、空间位置间的联系建模,并生成联合特征权重mask对级联特征做加权,从而提高信息的表征能力,有效减少误检与漏检。在Total-Text和ICDAR2015两个数据集上对模型做评估,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F1综合指标分别达到了85.1%和87.6%,均优于当前主流算法。  相似文献   

16.
刘笑楠  武德彬  刘振宇  戚雪 《电讯技术》2023,63(11):1797-1802
针对原始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算法未充分利用各特征层之间关系导致浅层特征层缺乏小目标语义信息的问题,为了提高对小目标的检测能力,提出了一种结合PANet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和自上向下特征融合路径的TTB-SSD(Top to Bottom SSD)改进算法。首先,使用PANet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对特征进行反复提取,从而获得丰富的多尺度语义信息;然后,使用一种深层特征融合模块将浅层特征层的空间信息传递到深层特征层,进而更准确地对小目标进行定位;最后,为了增强浅层特征层的语义信息,构造了自上向下的特征融合路径,从而强化浅层对小目标检测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在PASCAL VOC2007测试集检测的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值达到80.5%,对目标的mAP较原始SSD提高了5.7%,证明了该算法对小目标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全卷积神经网络多次下采样操作导致的道路边缘细节信息损失和道路提取不准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多尺度特征融合的膨胀卷积残差网络高分一号影像道路提取方法.首先,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制作大量的道路提取标签数据;其次,在残差网络ResNet-101的各个残差块中引入膨胀卷积和多尺度特征感知模块,扩大特征点的感受野,避免特征图分辨...  相似文献   

18.
为增强融合图像的视觉效果,减少计算的复杂度,解决传统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存在的背景细节丢失问题,提出了一种生成对抗网络框架下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在生成器中对源图像进行深度卷积与逐点卷积运算,得到源图像的特征映射信息;其次,通过前向传播的方式更新网络参数,得到初步的单通道融合图像;再次,在红外及可见光判别器中,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分别对源图像与初步融合图像进行像素判别;最后,在损失函数的约束下,双判别器不断将更多的细节信息添加到融合图像中。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融合算法,该方法在信息熵、平均梯度、空间频率、标准差、结构相似性损失和峰值信噪比等评价指标上分别平均提高了1.63%、1.02%、3.54%、5.49%、1.05%、0.23%,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融合图像的质量,丰富了背景的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19.
官洪运  苏振涛  汪晨 《电子科技》2009,33(12):22-27
背景差分法可完整快速地分割出目标图像,但其在背景扰动与光照变化等情况下检测效果不佳。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背景差分改进算法。该算法将时空局部二值模式纹理特征以及颜色特征相融合,同时考虑两特征的置信度和相似性得分得出背景概率,继而进行前景分割,并将当前检测出的背景像素用于背景模板更新,以便更好地解决复杂背景下的目标检测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的检测效果优于其他同类算法,在保持背景差分算法鲁棒性与复杂度的同时,在背景扰动与光照变化等情况下表现出了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