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王辉 《有色冶炼》2007,36(2):23-26,36
研究了镍在锌液中的溶解规律及无芯电炉熔炼锌镍合金的工艺条件。开发了使用海绵镍配制锌镍合金产品的专利工艺,并进行了大规模生产。锌镍合金用于热浸镀锌,能很好地解决含硅活性钢热浸镀时的圣德林效应。  相似文献   

2.
用Q235钢研究了锌镍合金中镍含量对热浸镀锌层厚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锌浴中w(Ni)<0.12%时,镀层厚度随镍含量增加而减薄;当w(Ni)>0.12%时,镀层厚度有随镍含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由于锌浴中加入了镍,锌镍合金镀层明显地薄于纯锌镀层。随着浸镀时间的增长,锌镍合金镀层厚度是以某一抛物线趋势增加,纯锌镀层则呈直线增加。  相似文献   

3.
介绍用熔盐覆盖法生产锌镍合金的工艺,该工艺生产过程无须搅拌,熔炼时间短,金属直收率高,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4.
5.
小月 《有色设备》2009,(2):64-64
技术中心铝锌硅稀土合金产品研制成功据了解,铝锌硅稀土合金产品成为热浸镀锌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自2007年起,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将铝锌硅稀土合金产品开发作为重点攻关课题,并利用现有生产条件进行试验,攻克技术难关,日前,成功研发出合格的铝锌硅稀土合金产品。前不久,该中心签定了2000t铝锌硅合金产品供货协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的离散相模型,针对锌液体外循环系统下连续热镀锌锅中三种不同类型的锌渣,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锌锅中锌渣的浓度差分布.分析锌渣扩散得到了锌渣在带钢表面及锌锅中的运动轨迹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锌渣在带钢上的沉积率随着锌渣粒度的减小而升高;由于锌渣密度的差异,当锌渣直径小于80μm时,沉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悬浮渣、面渣和底渣.面渣在带钢出口后侧区域的平均停留时间最长,在该位置设置抽锌管将有利于面渣的去除;在V形区内侧区域带钢上的悬浮渣质量浓度最高,对带钢影响最大;底渣主要运动区域为锌锅底部,基本不会黏附于带钢表面,对带钢质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SEM和金相显微镜研究了在纯锌浴中加Ti元素对含硅钢热浸镀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锌浴中Ti含量的增加,Ti对ζ相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合金层厚度逐渐减薄,Ti能有效地抑制含硅活性钢镀层的超厚生长.当锌浴中Ti元素含量大于0.05%时,镀层中出现Γ2粒子.锌浴中添加0.03%~0.05%Ti时,能完全抑制含0.09%Si钢在常规热浸镀锌时的圣德林效应.但对于含0.36%Si钢,钛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热浸镀锌锌锅中锌液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包钢薄板厂热镀锌锅的结构和操作工艺参数,采用Fluent软件,建立了热镀锌锅的三维模型,在不考虑锌锅锅壁与锅底的厚度和炉鼻以及气刀对锌液流动影响的情况下,对热镀锌锅内锌液的流动进行了计算。模拟结果表明:钢带拉速是锌液运动的主动力,宏观上锌液的速度正比于钢带拉速;钢带宽度影响着锌锅内漩涡的大小和位置,进而影响着锌液的整体流动状态;感应加热器的功率变化只对其附近区域锌液的流动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崔炳辉 《中国钢铁业》2010,(8):30-32,10
介绍了锌液中各种元素对热浸镀锌锌层质量的影响,并具体分析了对应这些元素含量的变化热浸镀锌锌层质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东元 《世界有色金属》2003,(12):59-59,48
据芬兰奥托昆普公司的出版物报道,汽车工业,特别是小轿车制造总是锌的主要消费市场。在过去10年中,汽车工业对锌压铸件的需求,以及车体生产对镀锌钢材的需求都在稳定地增长。文章说,虽然现在的小轿车与上世纪50~60年代的车型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又有诸如不锈钢、铝、镁、合成材料、塑料等新材料供造车之用,但在车体制造与零配件制造两方面仍然广泛使用锌压铸件和镀锌钢材。文章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此现象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唐钢连续热镀锌钢带企业标准的主要内容及标准执行的主要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复合电镀是制造复合材料的一种新方法,在过去30多年里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关于电镀工艺和镀层性能的研究也较为深入.锌镍合金是近2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防护性镀层,具有极高的耐腐蚀性、低氢脆性、可焊性和机械加工性等优良特性,极具发展前景.锌镍合金镀层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可以满足不断提高的防护性能要求.文章介绍了一种酸性锌镍合金电镀工艺.研究了电流密度的增加,镀层中的镍含量增加;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100—120g/LNiSO4·H2O,60~80g/L ZnCl2,200~220g/LNH4Cl,20~35g/L硼酸,0.05~0.5g/L十二烷基硫酸钠,0.3g/L香草醛,pH=5,温度/.C=20—25,电流密度/(A/dm^2)=1.  相似文献   

13.
朱久发 《武钢技术》2010,48(3):54-57
主要介绍热镀锌钢板镀层表面存在的诸如与钢基板、化学清洗、退火炉、锌液、气刀、平整等有关的细微缺陷的产生原因,同时还侧重介绍诸如采用工艺手段、沉没辊辊面喷涂技术、沉没辊辊面涂层封孔技术、流锌槽改善技术、锌液控制技术等,以减少热镀锌钢板镀层表面细微缺陷和露钢缺陷。  相似文献   

14.
用金相显微镜研究了A356.2铝合金中共晶硅的形貌,分析了共晶硅的细化机制,结果表明:变质处理后,共晶硅的形态从粗大针片状转变为细小的短杆状和颗粒状.  相似文献   

15.
A new hot-dip galvanizing method was employed on hot-rolled low carbon steel. The effects of Al contents on microstructure, micro-hardnes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Zn-Al alloy coating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Phase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and element distribution in Zn-Al alloy coatings were analyz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electron probe micro analysis (EPMA), respectively. It is found that Al content (0. 6–6. 0 wt. %) in galvanizing zinc affects surface quality and adhesion between coatings and matrix in the newly developed method. In addition, with increasing Al content, micro-hardnes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ue to the increase in Zn-Al eutectoid phases.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also revealed that increase in Al plays a noticeable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Zn-Al alloy coatings.  相似文献   

16.
王小勇  苏航  潘涛  李向阳  王华 《工程科学学报》2013,35(11):1478-1484
通过Jominy试验模拟含B低合金超厚钢板的淬火过程,测得不同淬火工艺下实验钢的硬度分布曲线,并借助光学显微镜、俄歇电子能谱等技术手段对低冷速条件下实验钢的显微组织及B晶界偏聚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在温度不高于920℃条件下,提高淬火温度或适当延长保温时间可显著改善超厚板的淬透性,且在此条件下合适的两次循环淬火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淬透性.温度高于920℃后,单次淬火或两次循环淬火均不利于实验钢的淬透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含铌低合金钢在武钢研制开发的历史进程,总结了武钢铌微合金化技术近30年来的成功经验,介绍了武钢含铌管线用钢、桥梁用钢、压力容器用钢、工程机械用钢的研究与应用状况。此外,简要介绍了武钢生产装备水平逐年提高,促进含铌低合金钢综合性能大幅改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高硅中碳低合金钢空冷态和空冷+回火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试验钢在860℃保温0.5h奥氏体化后空冷处理,随后分别在250℃和400℃保温1h回火.结果表明:试验钢空冷后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硬度约为41 HRC;而250℃回火后组织变化不大,硬度明显升高,约为49 HRC,韧性明显增加,由44 J/cm2增加到66 J/cm2,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明显下降.回火温度进一步增加对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司志旺  符寒光 《钢铁》2022,57(6):120-131
 随着国内冶金、机械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对钢铁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汽车用钢不仅要求减重而且要有足够高的抗冲击性能保证汽车安全性,耐磨材料不仅要保证硬度还要有良好的韧性。合金钢淬火-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简称Q&P)工艺是由美国Speer J G教授在2003年受Trip钢启发提出的,最终目的是在硬相基体上获得一定量的软相残余奥氏体,从而提高钢的塑韧性,马氏体、贝氏体保证了强度,残余奥氏体可以提高韧性,两相结合拥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传统工艺淬火-回火(QT)抑制碳化物析出不同,钢中的碳没有分解为碳化物,而是在保温过程中重新扩散至奥氏体,提高了奥氏体的稳定性。Q&P钢具有成本低、性能好、工艺相对简单等特点,最初应用到汽车高强钢上,可以很大程度减轻汽车的质量、提高防撞能力、减小变形程度;陆续有研究者将Q&P工艺应用到耐磨材料上,发现可以在耐磨性损失很小或者不损失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韧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国内外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在Q&P热处理工艺优化方面,发现奥氏体化温度、淬火工艺、配分工艺等参数对Q&P钢组织和性能都有较大影响;在合金元素调控方面,不仅C、Mn、Si等常规合金元素对Q&P钢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Nb、Mo等微合金元素也对Q&P钢组织和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主要阐述了Q&P工艺的发展、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Q&P工艺的应用,最后对Q&P工艺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