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移动在竞争中仍占上风 目前,中国移动是全球网络规模最大,用户数最多的移动通信运营商,综合实力仍在不断增强。在国内已取代中国电信成为最大的运营商。表现在移动用户市场份额超过60%;市场收入份额接近40%;网络覆盖全国98%以上的县(市),100%的城市以及对全国主要交通干线的全面覆盖;实现全球116个国家及地区的漫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一轮电信重组的实施和3G牌照的发放,我国移动通信与固定通信长期分业经营的格局宣告结束,我国电信业将步入3G发展和全业务经营的新时代。我国电信重组后形成的3家全业务运营商各有特点,中国移动无论是业务收入还是用户数都占据我国电信市场的半壁江山,在移动业务上有绝对领先优势,而在移动业务领域相对弱势的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可以利用在固定网络和固定宽带上的优势大力发展固定移动融合业务  相似文献   

3.
7月3日到5日,南京天翼终端交易博览会上,中国电信向其产业链传递了2条信息,一是中国电信决心抢占4G+先机;二是中国电信将在今年底基本建成4G网络。
  中国电信希望利用一年时间弥补其与中国移动在4G网络覆盖上的差距,随着4G网络进一步演进,抓住这次“小代际切换”先机,中国电信也可以改善其与中国移动竞争态势。中国移动4G用户数一度占到三大运营商4G总用户数的95%以上。今年5月,中国移动4G用户数占比下降到85%,不过仍然控制了绝大部分4G市场。  相似文献   

4.
叶惠 《通讯世界》2011,(11):22-25
3G用户总数突破1亿可谓里程碑,无论是对3G业务本身还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来说,都是如此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3G用户数突破1亿。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根据以往移动通信发展的经验显示,一项新技术的用户数一旦突破1亿,便会迎来市场发展的拐点,进入加速发展的时期。在3G用户数的分布上,中国移动依旧占据第一的位置,市场占有率在40%以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用户数都为2000多万,其中中国电信稍占优势。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企业业绩还是发展环境,中国移动都是目前国内运营商中状况最好的一个。作为国内惟一专注于移动通信发展的通信运营公司,中国移动目前在国内移动通信市场上发挥着主导作用,并且在3G时代,这种主导作用仍将继续。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日前在移动通信产业高峰论坛上发言时指出,3G商用,将使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王一鸣说,中国电话用户数在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亿户,现已达到7.4亿户,居世界首位。移动用户数在十五期间翻了两番,超过3.5亿。十五以来,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电信运营市场已经形成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等四大运营商为主的格局,但移动运营商只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从电信改革的趋势来看,伴随3G牌照发放启动,现有四大电信运营商将逐步形成未来四大全业务运营商。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在国  相似文献   

7.
石磊 《通信世界》2008,(29):25-26
大众卡是中国移动的地方品牌,它是中国移动在国内一部分开通了小灵通地区推出的类似于神州行的移动通信品牌。中国移动推出该品牌出于对用户群细分的考虑,主要针对中国电信小灵通,以抢占低端市场,从而不断扩大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SD公司在2003年5月推出该品牌,截至2005年12月,该品牌的在网客户已达到56万户,用户数居各品牌之首,占四大品牌总用户数的35%,用户发展速度相当迅猛。  相似文献   

8.
运营商动态     
《移动通信》2008,32(1):87-88
中国移动携26家海外运营商拟降漫游费;中国网通与Telefonica合作提升竞争实力;中国电信IPTV用户数达40万;联通启用新代码;中国移动TD终端正式招标;中国电信2008年将加快部署宽带无线网络;[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中国移动抢先推出4G业务以来,随着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跟进,国内市场已经逐渐进入了“全民4G”时代.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8月我国的4G用户数已经突破6.6亿,占全网移动通信用户数首次过半,中国也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4G大国”.  相似文献   

10.
截至2016年10月底,中国移动有线宽带业务用户数为7551万,中国联通有线宽带业务用户数为7547.2万,中国移动固网宽带用户数首次超过中国联通.而中国电信仍以超过1.2亿的固网宽带用户数位居三大运营商首位.从用户数据便可看出国内固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相似文献   

11.
动态     
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三运营商正式发放3G牌照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获得TD-  相似文献   

12.
程京生 《通信世界》2009,(12):13-13
目前,中国电信发展移动通信业务的条件比过去强得多,这主要因为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多年经验作为参照,两家运营商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和优势资源。作为最后进入移动通信领域的中国电信,应认真总结其他两家运营商在移动通信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开拓新技术和新业务应对挑战,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到核心业务竞争的突破口,这应该是中国电信发展移动通信业务的立根之本。  相似文献   

13.
《电信科学》2004,20(1):83-83
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与之相关的行业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如移动运营商、增值服务商、手机厂商等,在移动运营商方面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在手机方面有摩托罗拉、诺基亚、TCL、波导等,这些企业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可谓名声显赫,耳熟能详.但在这些企业的背后,其实还有一个对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影响的,但并不为普通公众所熟知的企业--ARM公司.  相似文献   

14.
过去一年是5G用户数增长的"黄金期",市场尚未达到饱和状态,增长空间较为广阔.然而,日前三大运营商相继发布了2021年12月份运营数据,新增用户数和营收状况相较于此前的数据都不太乐观,出现了增长乏力的迹象.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净增用户数仅为10.9万,中国电信净增用户数为49万,而中国联通的移动出账用户则净减22.5万户...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移动发布2020年财报,3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全部亮出了 2020年成绩单.3家运营商的业绩都有所提升:中国联通营收利润表现亮眼,中国电信的用户数高歌猛进,中国移动业绩实现正增长.这对处于特殊国际卫生事件背景下的通信行业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固定与移动运营商的数据业务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语音低值化的发展趋势,为了保证业务收入和保持竞争优势,中国通信市场中各大运营商的数据业务竞争将日趋激烈。由于固定通信运营商和移动通信运营商在网络性质、技术优势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差异,本文将分析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固定运营商和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移动运营商之间的数据业务竞争情况。  相似文献   

17.
叶惠 《通讯世界》2009,(4):19-19
最近3大运营商的财报陆续公布,中国移动的业绩当然是最好的一家。记者找出了1997年中国移动的财报,其实那时候还没有中国移动,那份财报中记录的仅仅是中国电信广东省和浙江省两省的移动通信相关数据,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中国电信大约有1300万的移动通信用户,到2008年中国移动的4.5725亿用户,11年间增长了35倍。其发展可谓迅速之极.  相似文献   

18.
在3G牌照正式发放之后,三大运营商于20日晚间陆续公布了其2008年全年用户总数及增减情况,中国移动依然一枝独秀,以4.5725亿户的用户数领跑;而中国电信接  相似文献   

19.
杜娟 《通信世界》2006,(25):15-16
随着电信业务和市场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目前我国可提供短信息业务的基础运营商日趋增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基础电信运营商在短信息业务领域都呈现出业务量、SP数和用户数迅猛增长的态势。而在众多提供增值业务的SP当中,同一SP在不同基础运营商网络上同时提供业务的情况也日益增多。这些情况为我国在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以下简称SP代码)的管理政策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信息产业部组织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几家运营商共同制定了SP代码的调整方案,方案从酝酿到最终发布,期间经过业内专…  相似文献   

20.
行业竞合变革下移动通信市场格局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塑  蒋成 《电信科学》2021,37(3):154-161
2019年10月,伴随携号转网全面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加强行业竞争监管,开启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竞合变革。利用马尔可夫链模型分析移动通信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创新性地通过对比研究通信行业竞争环境变化前后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预测移动通信市场格局短期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行业竞合变革影响大于携号转网政策影响,移动电话用户留在本网的概率反而有所提升。根据行业竞合变革后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预测,未来中短期3家运营商的竞争格局呈现中国电信移动市场占有率提升,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移动市场占有率下降的趋势,但是中国移动的市场占有率仍居第一位。未来行业竞合还需进一步加强法律建设、政策监管、共建共享和运营管理,加快5G及高质量发展,开拓移动通信市场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