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纳米锑颗粒作为液压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纳米锑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润滑摩擦学性能,充分发挥其减磨、抗磨效果,采用CFT-1型材料性能测试仪对比研究了不同载荷下纳米锑粒子作为液压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通过SEM对试样摩擦表面进行了形貌分析,利用EDX进行了磨痕表面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载荷下纳米锑颗粒在液压油中的最佳添加量不同,重载荷下纳米锑粒子表现出优良的抗磨减摩性能;纳米锑粒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液压油的抗磨减摩性能,这是由于磨痕表面形成了含锑元素的表面膜,起到良好的抗磨减摩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纳米颗粒润滑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选取纳米金刚石粉和滑石粉为添加剂,通过四球试验和销盘试验评价润滑油的抗磨性能、减摩性能和承载能力。结果表明,虽然滑石粉具有非常出色的减摩性能,但是抗磨性能较差;而纳米金刚石粉的各方面性能表现良好,综合摩擦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将实验室合成的纳米Cu添加剂按质量分数1%加入到参比油中,使用SRV型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油溶性纳米铜添加剂对Al2024-GCr15钢摩擦副润滑过程中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并对摩擦副的磨损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溶性纳米Cu添加剂有很好的抗磨减摩性能,能够明显地提高SJ15W/40汽油机油的品质,是一类比较优异的抗磨减摩添加剂.其抗磨减摩机理为软金属纳米颗粒(纳米Cu颗粒)在摩擦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等的作用沉积到摩擦表面,在负载作用下铜、铝磨粒熔合、共晶重组并"焊接"在摩擦副上形成弥散分布的突起,从而起到抗磨减摩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化学合成法在非水体系中制备了硬脂酸表面修饰的油溶性γ-Fe2O3纳米颗粒;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红外光谱仪表征了合成产物的形貌、结构和组成;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油溶性γ-Fe2O3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液体石蜡减摩抗磨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颗粒是由无机γ-Fe2O3纳米核及化学吸附其表面的硬脂酸单分子层组成,无机纳米核平均粒径为4nm;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适宜浓度范围内可以明显增强液体石蜡的减摩抗磨能力.  相似文献   

5.
综述水热法、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激光辐照法等球形微纳米颗粒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分析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碳化硅及其复合物等不同球形微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减摩抗磨性能及其润滑机理。提出球形微纳米颗粒的有效润滑机制主要是"微轴承效应""抛光效应""自修复效应"以及在基体上形成润滑的摩擦层;微纳米球形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存在球形率低、易团聚及复合颗粒在摩擦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机理不清楚等问题。认为发展绿色无污染,可工业化的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探索微纳米球形颗粒的分散性及复合润滑油添加剂在微观尺度上的摩擦机理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硫化锑纳米棒束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合硫化锑纳米颗粒的性能, 对比分析两者作为添加剂润滑下摩擦系数、磨斑直径、钢球磨损表面形貌的变化规律, 并得到以下结论: 两种材料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 在低载荷时硫化锑纳米棒束的减摩抗磨性能明显优于纳米颗粒, 较高载荷时, 两者的减摩抗磨性能相当; 就承载能力而言, 纳米颗粒的性能明显优于纳米棒束; 低载时纳米棒束的“微滚珠”效应是其优异摩擦学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纳米级混合润滑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万轶  张晖  王恒志 《功能材料》2004,35(Z1):2241-2243
利用纳米粒子优异的摩擦学特性,选择合适的纳米级金属和陶瓷颗粒相混合加入基础油中,形成一种全新的润滑油.本文重点介绍这种新型的润滑添加剂的抗磨减摩、自修复以及在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进一步开拓纳米材料在润滑油领域的应用,丰富摩擦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纳米粒子改善润滑油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MM200型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粒子能明显地提高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性能.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观察了磨痕形貌,分析了纳米粒子在磨痕表面分别以"垫片"和"轴承"形式参与润滑.  相似文献   

9.
方芬  颜红侠  张军平 《材料保护》2006,39(12):32-36
介绍了纳米润滑粒子的制备方法,探讨了纳米粒子的润滑机理,包括膜作用机理、类滚珠作用机理和表面优化作用机理.着重综述了纳米粒子在润滑材料中的应用,具体包括:纳米无机粒子可作为添加剂在润滑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起抗磨、减摩作用;纳米粒子应用于非聚合物基复合涂层,可形成一种根据环境自我调节的活泼纳米复合涂层,此涂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纳米碳酸钙和铜粒子混合物作为添加剂加入润滑油中,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制备含纳米碳酸钙和纳米铜粒子混合物添加剂的润滑油.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含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粒子添加剂的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观察分析磨损钢球表面的磨痕形貌、化学元素和纳米粒子形态.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的混合粒子的最佳添加量为:总添加量Wt(CaCO3 Cu)%=0.6%,WtCaCO3%:WtCu%=1:1;该润滑油具有最佳的抗磨、减摩性能.研究表明,含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粒子添加剂的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机理与纳米粒子存在形态相关.  相似文献   

11.
纳米SiO_2的表面改性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SiO2用作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从研究结果看出,它具有优良的摩擦学性能。本文中简单介绍了纳米SiO2表面改性方法,总结了它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并对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发展趋势,即纳米SiO2粒子的制备和表面修饰的“一体化”,制备高聚物-纳米SiO2杂化粒子以及对其摩擦学机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剂对复合Al2O3-SiO2纳米颗粒进行原位改性,实现其在润滑油中均匀稳定的单分散。将改性后的复合Al2O3-SiO2纳米颗粒分别按质量分数为0、0.05%、0.1%、0.5%、1.0%的量加入到润滑油中制成试样,进行四球试验和止推圈试验。对摩擦实验中的摩擦系数、磨斑直径、磨损量、摩擦副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复合Al2O3-SiO2纳米颗粒添加质量分数为0.5%时,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最小,止推圈的磨损量出现负磨损,摩擦表面的磨痕明显的变浅、变窄。说明摩擦过程中,复合Al2O3-SiO2纳米颗粒沉积在摩擦副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的保护了摩擦表面,抗磨减摩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3.
用于合成纳米苯丙乳液的纳米TiO2表面改性及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利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TiO2的方法,并通过FTIR、TEM等手段表征化学改性产物的结构和改性后纳米二氧化钛的分散性,结果表明偶联剂与二氧化钛表面发生化学偶联反应,使二氧化钛表面被偶联剂包覆,从而使二氧化钛改性产物在有机物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通过TEM分析用改性后的纳米TiO2原位合成的纳米TiO2/苯丙乳液复合体系具有以纳米TiO2粒子为核,以聚合物为壳的核壳结构,该乳液涂膜的耐水性达120h不泛白,硬度为H级,明显优于非纳米苯丙乳液,且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可用于制备纳米水性涂料.  相似文献   

14.
纳米碳酸钙湿法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季铵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纳米碳酸钙进行了湿法表面改性。对湿法改性前后的纳米碳酸钙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镜(TEM)分析。采用Zeta电位、分散体系浊度、沉降体积、表观粘度等分析方法对改性前后纳米碳酸钙在水中的界面行为进行评价。另外,通过激光粒度仪对改性前后纳米碳酸钙分散液的粒度分布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经湿法表面改性后,纳米碳酸钙在水中的润湿性及分散性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reported on dispersion effect and dispersing techniques of nanometer WS2 particles in the green lubricant concocted by us. And it also researched on auto-reconditioning performance of nanometer WS2 particles to the abrasive surfaces of steel ball from four-ball tribology test and piston ring from engine lubrication test. The treated and untreated nanometer WS2 particles were analysed by infrared spectrum. And the elementary component and interior elementary distribution of abrasive surface repaired by nanometer WS2 particles were analysed by multifunction electron spectrome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ve method of ultrasonic dispersion, mechanical agitation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 could improve the dispersion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of nanometer WS2 particles in the green lubricant effectively. And the optimal ratio of the mass between surface modifier and nanometer WS2 particles was 1: 2.5, the optimal treating time was 5 h. And I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urface modifier could react with hydroxide radicals on surfaces of WS2 particles and modify the surfaces, and the long lipophilic groups on surfaces of nanometer WS2 particles could stretch in oil adequately and form steric hindrance layers between particles which prevented particles from conglomerating and depositing. In addition, tribological tests and surfa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WS2 adsorption film and reaction film on abrasive surfaces during the tribological tests, which could fill and level up the furrows on abrasive surfaces. As a result, the abrasive surfaces were repaired effectively by nanometer WS2 particles.  相似文献   

16.
王德岩 《功能材料》2007,38(A10):3938-3940
概述了无机纳米粒子表面改性的必要性,讨论了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方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改性后的纳米粒子在摩擦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简述了可以适用的纳米粒子种类,指出了纳米粒子改性存在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晶型控制剂的种类及用量进行对比,通过形貌和物相的表征和分析,研究晶型控制剂对纳米氧化镁形貌及分散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羧基类和羟类两种晶型控制剂,一羧基类和一羟基类晶型控制剂生成纳米氧化镁为球形,团聚严重;而多羧基类和多羟类晶型控制剂均有利于纳米氧化镁颗粒沿片状分布;加入不同用量的晶型控制剂,乙二胺四乙酸用量为6 mg/L时,有利于纳米氧化镁颗粒沿片状分布,且氧化镁晶粒度仅为26.13 nm,聚乙二醇用量为1.2 mg/L时较利于纳米氧化镁生成片状。  相似文献   

18.
纳米ATO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偶联剂对纳米ATO(氧化锡锑)粉体进行表面改性,综合考察了偶联剂的品种与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表面改性条件.利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以及光吸收率等表征手段来研究表面改性的效果及分散状况.结果表明,纳米ATO粉体表面改性的最佳条件为:选用硅烷偶联剂KH570,添加量为2份,反应水浴温度为80℃,反应5h.  相似文献   

19.
润滑油添加剂纳米氧化锌的制备、表征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是开发高效无污染润滑油添加剂的新途径.以氧化锌作为添加剂,采用均匀沉淀和直接沉淀两种方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并利用XRD和TEM对其进行了表征.将制备的ZnO纳米微粒有效改性后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其摩擦学特性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添加表面活性剂后,两种方法制备的ZnO纳米粒子效果不同,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纳米微粒团簇的分散和粒径变小,分散均匀,可起到有效的耐磨减摩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组装法对纳米粒子表面进行修饰,修饰效果表明:控制了纳米粒子的表面态,使纳米粒子稳定化;赋予纳米粒子无机硅/有机硅复合功能膜,使纳米粒子适用性广、高性能、多功能;不仅扩大了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范围,而且还可作为纳米结构的结构单元,用于自组装纳米功能器件等纳米结构材料.文中介绍了这一技术的原理、工艺、修饰效果以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