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安全需求多样化对操作系统提出支持大量广泛的安全策略灵活性要求.这些灵活性需要支持控制访问权限的转移,执行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和撤消之前许可的访问权限.传统操作系统把对安全策略的支持分散到系统相关功能模块中,难以满足这种需求.通过对操作系统中策略相关功能部件的研究,介绍并分析了一种基于通用访问控制框架LSM的动态多策略安全体系结构,阐述了如何把主流Flask体系结构和LSM合理有效的结合以及在Linux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访问控制是操作系统的重要安全机制,Linux安全模块(LSM)在内核为增强型访问控制提供了一个灵活通用的支持框架。该文介绍了LSM设计,分析了其访问控制机制,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构建Linux安全操作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操作系统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而Linux的安全等级仅接近国家标准一级安全标准,因此需要Linux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完善,设计Linux安全操作系统达到国家三级安全标准以上。本文着重论述利用Linux支持的可加载内核模块实现的基于强制访问控制的Linux安全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功能单元和相关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4.
利用LSM框架实现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Linux操作系统只提供有限的访问控制机制,缺乏对现有访问控制模型的有效支持,为了克服Linux在安全访问控制方面的不足,增强安全管理的灵活性和易用性,本文深入研究了LSM(Linux Security Module)安全访问框架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LSM框架实现RBAC的方法,并详细讨论了在Linux环境中有关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5.
LSM(Linux Security Modules)是得到Linus Torvalds本人支持的安全访问控制的底层架构,强制访问控制是操作系统安全增强技术中经常采用的方式。为了在基于Linux的集群系统上,实现节点间信息的安全流动,在简要介绍LSM和强制访问控制的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如何拓展LSM及其相应的安全政策来实现集群系统节点问的安全访问控制,并设计和实现了基于LSM的分布式强制访问控制。最后指出了这一实现在性能上的缺陷和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SELinux在Linux中实现了高强度但又灵活的强制访问控制(MAC)体制,提供基于机密性和完整性的信息隔离.能对抗欺骗和试图旁路安全机制的威胁.限制了因恶意代码和应用程序缺陷造成的危害。SELinux支持多种安全策略模型,支持策略的灵活改变.使用类型裁决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来配置系统。文章给出了SELinux体系结构和安全模型,表述了安全加强的Linux是如何支持策略的灵活性和如何配置访问控制策略来满足通用操作系统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用访问控制框架LSM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桂媛  何大可 《微机发展》2004,14(7):73-75,108
由于用户安全需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如何构建一个支持多安全策略的访问控制框架成为操作系统安全的焦点。Linux安全模块是一种新的通用访问控制框架,它为用户定制自己的安全模块提供了一个通用接口。文中通过研究通用访问控制框架的发展历程,详细论述了LSM访问控制框架的原理,及如何在LSM下编写自己的安全模块。  相似文献   

8.
通用访问控制框架扩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用访问控制框架(generalized framework for access control,GFAC)是经典的多安全政策支持结构,但是在实际实施多个安全政策模块之后暴露了它潜在的效率缺陷。通过引入访问决策缓冲器得到扩展的通用访问控制框架,并且在RS-Linux安全操作系统中完成实现,性能测算结果表明,扩展后的通用访问控制框架可以有效地弥补效率缺陷。  相似文献   

9.
阮越  杨学兵  周建钦  纪滨 《微机发展》2006,16(12):250-252
LSM(Linux Security Modules)是得到Linus Torvalds本人支持的安全访问控制的底层架构,强制访问控制是操作系统安全增强技术中经常采用的方式。为了在基于Linux的集群系统上,实现节点间信息的安全流动,在简要介绍LSM和强制访问控制的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如何拓展LSM及其相应的安全政策来实现集群系统节点间的安全访问控制,并设计和实现了基于LSM的分布式强制访问控制。最后指出了这一实现在性能上的缺陷和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安全操作系统中强制访问控制部分的理论和研究,自行构建了Linux系统的强制访问控制机制。该机制支持BLP修改模型的多级安全策略,其构建参考了GFAC和LSM等访问控制模型。内容包括总体设计思路、安全策略和安全信息的形式化、关键函数的实现等。  相似文献   

11.
徐伟  冷静 《软件》2020,(2):93-96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面临着一些较为复杂的意识形态问题和社会舆论问题。一些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对我国实施资本主义性质的文化入侵,企图从意识形态上实现对中国的控制。由此可见,网络空间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既关系着我国的生存发展命脉,也直接反映出中国的国家软实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以及网络空间安全已成为大众所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但由于媒体的表述不当,使得人们难以有效区分三者,进而影响了信息安全和网络空间的建构。此外,人们对网络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笔者基于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与网络空间安全的概念,深入探究了三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计算机安全的定义,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分析了计算机的安全问题。并介绍了计算机安全的策略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该文论述了文化对人的网络信息行为的影响,介绍了网络安全文化的产生背景和构成。并对网络安全文化的内涵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雅琴  李鸥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7):119-121
本文通过比较通用网络管理软件和面向安全设备的网络管理,得出了设计面向安全设备的网络管理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安全设备的网络管理的系统结构,并详细介绍了基于Tomcat的系统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6.
安全模型是对系统作所作的抽象的机器描述,它为安全政策及其实现机制的关联提供了一种框架。本文论述了几种典型的全新的安全模型。  相似文献   

17.
安全体系结构与安全标准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高信息系统安全必须从体系结构着手。该文对国际上已有的安全体系结构及标准体系进行了分析,对安全体系结构的认识进一步清晰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用的安全体系结构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指导特定的安全体系结构的制定以及指导安全标准体系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基于SIP的信令安全网关安全模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B/T 28181标准制定了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其中信令安全路由网关是一种应用服务器,负责接收或转发域内外SIP信令,完成信令安全路由网关间信令身份标识的添加和鉴别等功能. 本文通过分析GB/T28181标准中信令安全网关的基本功能需求,提出信令安全网关安全模块的设计方案. 它通过对域内外转发的信令进行加解密和数字签名操作实现了身份认证、信息保密性和完整性的安全保障. 通过实际运行测试出此设计方案具有较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郑尧文  文辉  程凯  李红  朱红松  孙利民 《信息安全学报》2017,(收录汇总):81-95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发展和普及利用,针对物联网的攻击事件日益增多且危害严重。目前面对物联网安全问题主要采用被动补救的方式,缺乏对物联网安全的体系化思考和研究。本论文首先介绍物联网系统架构和各实体的发展,然后分析物联网面临的多层次安全威胁,包括各实体自身的安全威胁,也包括跨域的安全威胁。其中,实体自身安全威胁涉及到云平台、设备端、管道、云端交互。物联网跨域安全威胁包含4个方面:多域级联攻击、物理域的冲突与叠加、信息域对物理域进行非预期的控制、信息域对物理域输入的理解不全面。在此基础上,论文研究了基于PDRR网络安全体系的物联网安全模型,包含安全防护、安全检测、响应、恢复4个维度。安全防护包含认证、授权与访问控制、通信加密等技术,需要考虑物联网种类繁多,规模巨大,异构等特点进行设计与实施。安全检测需要对各实体进行入侵检测、在线安全监测、脆弱性检测以及恶意代码检测。其中,在线安全监测获取系统内部设备、应用程序的行为、状态、是否存在已知脆弱性等。脆弱性检测偏向于对未知脆弱性进行深度挖掘。在响应阶段,除了配合相关部门机关完成安全行动资源配置、态势感知等响应工作外,还需要进行入侵事件的分析与响应,漏洞与恶意代码的公告与修复,以及安全防护加固与检测规则的更新。在恢复阶段,需要对关键数据进行恢复,并对系统进行升级与恢复。最后论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发展和普及利用,针对物联网的攻击事件日益增多且危害严重。目前面对物联网安全问题主要采用被动补救的方式,缺乏对物联网安全的体系化思考和研究。本论文首先介绍物联网系统架构和各实体的发展,然后分析物联网面临的多层次安全威胁,包括各实体自身的安全威胁,也包括跨域的安全威胁。其中,实体自身安全威胁涉及到云平台、设备端、管道、云端交互。物联网跨域安全威胁包含4个方面:多域级联攻击、物理域的冲突与叠加、信息域对物理域进行非预期的控制、信息域对物理域输入的理解不全面。在此基础上,论文研究了基于PDRR网络安全体系的物联网安全模型,包含安全防护、安全检测、响应、恢复4个维度。安全防护包含认证、授权与访问控制、通信加密等技术,需要考虑物联网种类繁多,规模巨大,异构等特点进行设计与实施。安全检测需要对各实体进行入侵检测、在线安全监测、脆弱性检测以及恶意代码检测。其中,在线安全监测获取系统内部设备、应用程序的行为、状态、是否存在已知脆弱性等。脆弱性检测偏向于对未知脆弱性进行深度挖掘。在响应阶段,除了配合相关部门机关完成安全行动资源配置、态势感知等响应工作外,还需要进行入侵事件的分析与响应,漏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