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糯玉米淀粉提取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糯玉米为原料,采用湿法提取淀粉工艺,制得淀粉得率高,质量优质的纯净糯玉米淀粉,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出最佳的提取方案:浸泡温度,浸泡溶液亚硫酸浓度,浸泡时间分别为50℃,0.3%,60h,影响淀粉得率的主要因素是:时间,浓度,温度,糯玉米淀粉较普通玉米淀粉相比具有糊化温度低,黏度高,透明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为原料,对酶法提取玉米淀粉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蛋白酶添加量、浸泡液pH值、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对淀粉得率的影响,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酶法提取玉米淀粉工艺的最佳参数为:蛋白酶添加量1.5mL,浸泡液pH值3.4,浸泡时间14h,浸泡温度50℃。  相似文献   

3.
通过单因素和二次通用旋转试验研究浸泡时间、温度、NaHSO_3添加量、乳酸添加量对玉米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并比较了湿法提取的玉米淀粉与市售淀粉的理化指标、透明度、凝沉性、水吸收指数等性质。试验得出玉米淀粉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时间42h、浸泡温度55℃、NaHSO_3质量分数为0.5%、乳酸质量分数0.6%,淀粉提取率为63.07%。湿法提取玉米淀粉与市售玉米淀粉的理化性质接近;与市售玉米淀粉相比,湿法提取玉米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透明度、水吸收指数、膨润力有所提高,但两者之间的性质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现有豌豆淀粉及蛋白生产提取工艺的考察研究,筛选出影响豌豆淀粉和蛋白的主要工序,确定最佳生产工艺和提取方法,即在常温下使用0、1%H2SO3溶液在浸泡罐内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50~60h,获得比较理想的产品品质和收率。淀粉收率达到47.6%,蛋白含量小于0.6%;蛋白收率25.4%,蛋白粉蛋白含量90.2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实验室湿法提取玉米淀粉的方法.应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进行试验设计,建立了玉米浸泡时间、浸泡温度、二氧化硫浓度与淀粉得率的数学模型.并通过MATLAB最优化方法确定出最优组合为:浸泡温度51.2℃、二氧化硫浓度0.176%、浸泡时间52.6h.模型预测的淀粉得率与试验实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2.4%.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玉米淀粉,以玉米淀粉的提取率为参考指标,研究玉米浸泡时间、H2 SO3质量分数、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料液比五个因素对玉米淀粉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H2 SO3质量分数和料液比对玉米淀粉提取率的影响较小;对玉米淀粉提取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超声温度、...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实验室提取玉米淀粉的工艺条件,通过研究影响提取率和纯度的相关因素,最终确定提取淀粉的最佳工艺:浸泡温度50℃,乳酸和NaHSO3质量分数均为0.5%,浸泡时间36 h,流槽倾斜度为0.015。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解水代替SO_2以改进玉米淀粉生产工艺。以传统工艺(0.2%SO_2)作为对照,通过酸性电解水(Ac EW)与碱性电解水(Al EW)二次浸泡来提取玉米淀粉。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Ac EW浸泡43 h后再使用Al EW浸泡5 h,此工艺下淀粉收率最高,达到(67.2±1.6)%,并与传统的湿法工艺(SO2浸泡48 h)的淀粉收率(67.4±1.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以石灰水为浸泡剂,探讨了pH、料液比、浸泡时间、沉降时间对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蕨根淀粉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淀粉的提取率随pH、料液比、沉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浸泡时间超过3h后,淀粉的提取率反而下降。最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为:pH8.0,料液比1:4,浸泡时间3h,沉降时间7h。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山黧豆淀粉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浸泡法与碱性蛋白酶酶解蛋白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提取山黧豆蛋白质同步制备淀粉的适宜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山黧豆浸泡法分离提取蛋白质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浸泡料水比、pH值、浸泡温度,适宜的浸泡条件为浸泡料水比1:10、pH值10.5、温度55℃,蛋白质提取率可达64.88%;碱性蛋白酶酶解浸泡后山黧豆残粕中的残留蛋白,影响酶解效果的因素依次为酶用量、温度、时间、pH值,在碱性蛋白酶400U/g、60℃、120min、pH值10.5时酶解效果较好,最终淀粉成品中的蛋白质残留量低于0.70%。  相似文献   

11.
玉米酶法浸泡是玉米淀粉生产中一种高效节能的浸泡工艺。以玉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玉米酶法浸泡的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加酶量和pH值对玉米浸泡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玉米酶法浸泡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4.0h、加酶量0.15ml/(100g玉米)、浸泡温度50℃、pH3.0。在该条件下,淀粉提取率提高到84.48%,与传统工艺相当;但成品中淀粉SO2质量分数0.013%,比传统工艺降低了27.78%。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为原料,采用两步浸泡工艺提取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第2步浸泡工艺中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和酸性蛋白酶添加量对淀粉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建立淀粉得率与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及蛋白酶添加量之间的关系。玉米浸泡的最优工艺条件:第1步浸泡温度52℃、浸泡时间3h;第2步浸泡温度51℃、浸泡时间2.25h、加酶量700U/g。拟合得到的模型较好的符合实际。该方法浸泡时间2.25h,淀粉得率64.9%。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级浸泡玉米的方法,通过亚硫酸氢钠与酿酒酵母共同作用,来提高淀粉的产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一级浸泡玉米的工艺条件为亚硫酸氢钠溶液质量浓度0.15g/mL、乳酸质量浓度0.3g/mL、浸泡时间10h、浸泡温度50℃;二级浸泡玉米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40℃、浸泡时间24h、亚硫酸氢钠质量浓度0.1g/mL、5(V/V)酿酒酵母接菌量。此浸泡工艺大大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了淀粉生产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纤维素酶对玉米淀粉生产中浸泡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使用纤维素粗酶制剂对湿法生产玉米淀粉的浸泡工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粗酶制剂能够显著地缩短玉米淀粉生产的浸泡时间,降低了二氧化硫的使用浓度,在0.1%的二氧化硫浓度的浸泡液中添加0.3%纤维素粗酶制剂,作用时间为12h,其淀粉得率为57.0%,而使用传统的逆流法工艺(实验室模拟)浸泡48h的淀粉得率仅为54.1%。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进玉米湿磨工艺,采用L-半胱氨酸替代传统浸泡工艺中的SO2,降低传统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由SO2浸泡引起的环境污染。在具有絮凝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发酵液制成的玉米酸浆中加入L-半胱氨酸,浸泡玉米碎粒,浸泡一定时间后加水磨浆,过筛除去纤维等杂质,淀粉在具有絮凝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的作用下迅速沉降。通过改变酸浆的用量、L-半胱氨酸用量、浸泡温度、浸泡pH值、浸泡时间和菌种接入量,考察各因素对浸泡液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增量和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确定最佳湿磨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时间48 h、L-半胱氨酸质量浓度1.5 g/100 mL、浸泡pH 7、自然发酵酸浆用量比(m(玉米粒质量)∶V(酸浆体积))1∶4、浸泡温度30 ℃,此条件下淀粉提取率的最大值为93.21%。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从土壤和泡菜中筛选到适合玉米淀粉湿法加工浸泡条件(50℃,pH值3.5~5)的微生物,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确定该菌株为烟曲霉(Aspergillas fumigates);提取发酵液中的酸性蛋白酶粗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酶在50℃,pH值3.5~5下仍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将发酵液应用于玉米淀粉湿法浸泡工艺中,优化的玉米浸泡条件为:浸泡温度50℃、乳酸含量0.5%、SO2含量0.08%,初次浸泡12 h,然后添加12%发酵液浸泡10 h。新工艺减少了环境污染,浸泡时间缩短了26 h,更有利于生产。  相似文献   

17.
It was found that the steeping of corn grains by using the usual counter-current system is more efficient for leaching protein than the continuous system. Artificial drying of corn grains at higher temperature decreases starch recovery and increases starch loss in byproducts. The scratching of presteeped corn grains reduced the steeping period by 40%. Storage of corn grains for a long period (9 months) reduced starch recovery by about 3%.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玉米浸泡工艺的发展,介绍了亚硫酸氢钠浸泡、SO2递减浸泡、乳酸浸泡、酶法浸泡、高压浸泡以及综合浸泡几种先进的工艺方法。这些工艺方法可缩短玉米浸泡时间,提高淀粉收率,为国内玉米浸泡工艺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玉米淀粉生产企业的玉米浸泡水中筛选出可在中性pH值条件下降解蛋白质的菌种;经对该菌种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处理,其蛋白酶活性提高了198%;将不同浓度的发酵液添加到玉米淀粉生产的浸泡水中,替代SO2。方差分析表明,菌液的作用时间和SO2含量对淀粉得率的影响显著。得到的优化组合为:玉米先在添加0.1%SO2的浸泡液中浸泡18h,然后在pH值7.0条件下加入20%的蛋白酶发酵液,继续浸泡10h。改进方法后获得的淀粉得率为67.71%,总的浸泡时间缩短至28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