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筋,美食,古人早已深知.并有具体记载,据明代黄正——《事物绀珠》1592年记载,面筋系南朝粱武帝创制。文字记载始见于宋代寇《本草衍义》:“生嚼白面成筋,可粘禽虫。”《本草纲目》记载较详细:”以麸面水揉洗面成者.古人深知,今为素食要物,煮食甚良。今人多以油炒,则性热矣”;《云林堂饮食制度集》称麸干.又称面根、麦肉百搭菜等,为小麦中所特有的一种胶状体混合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面筋与烤麸     
由鸟 《中国烹饪》2014,(3):64-65
面筋是中国人饮食的奇妙发明,又称“麸”,古人早巳知晓其做法。据1592年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记载,面筋系南朝梁武帝创制。民间关于面筋由来的传说有多个版本,多为听来饶有兴味的故事。有关面筋的文字记载始见于宋代寇宗夫《本草衍义》“生嚼白面成筋,可粘禽虫。”《本草纲目》也有记载“以麸与面水揉洗面成者。古人深知,今为素食要物。煮食甚良,今人多以油炒,则性热矣。”《云林堂饮食制度集》称其为“麸干”,又称“面根”、“麦肉百搭莱”等。  相似文献   

3.
杜健英 《烹调知识》2001,(12):14-14
“色泽似乳酪,味胜鸡豚佳。一经细品嚼,清芳甘齿颊。”这是宋代诗人王炎在《双溪集·山林清供架味咏·麸筋》一诗中对面筋的称赞。 何谓面筋?即是将麦面和成面团,然后用清水洗去淀粉,剩下的就是由麦麸蛋白和麦胶蛋白组成的面筋了。古人又称麸筋,是我国的特产。  相似文献   

4.
三食考(续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粥和大麦粥 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水稻,缺点是去麸难。食麦,最初吃煮麦粒,不褪麸皮,是为麦饭。麦饭不好消化吸收,于是将麦粒磨成连麸面粉,用水浸透,捏作薄块,焙成麦粑。古籍不见粑字,但有食旁配个半字,《新华字典》不收此字,似可视为粑之古字。连麸面粉捣成浆糊,是为麦粥,贫家当顿吃,富家居丧吃。拿浆糊给现代人吃,恐怕难以下咽。 《说文解字》食部四次提到“相谒食麦”的‘风俗,其覆盖地域遍及长江中下游,北到河南陕西。“相谒”当系亲戚朋友登门拜访。“食麦”应是主人以大麦粥款待来客。在汉代,名称叫麦甘粥。大麦…  相似文献   

5.
荠菜味美,古人早已深知,并有具体记载。《尔雅》云:“荠味甘,人取其叶作菹及羹亦佳。”郑樵《通志》曰:“其甘如荠,谓此菜之美也。”王世懋《瓜蔬疏》云:“百草中可食者最多,荠菜……草中之美品。”苏易简对宋太宗说:“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臣只知荠汁为美。”苏轼诗曰:“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赞美荠菜的诗句则更多,如“手烹墙阴  相似文献   

6.
中秋识秋食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皓月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最舌尖的月供秋季足丰收的季节,对于古人而言,很多食材只有在秋天可以享受到,特别到了中秋,无论足瓜果还是菜蔬,无沦是虾蟹还是豆米.都在这一刻呈现了极大的丰富。  相似文献   

7.
食当熟嚼     
快速吃饭,狼吞虎咽,不但举止欠雅.而且有损健康。古人早就提倡:进食宜慢,细嚼缓咽。据华佗所著《食论》记载:“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无论哪一化,都是为了使食物更好地消化、吸收、补充人体的营养。医圣孙思邈在《千金要  相似文献   

8.
北宋道家葛长庚咏面筋诗云:“结庵白云处,山供味味新,嫩腐虽云美,麸筋最清纯”。诗中说豆腐鲜嫩,还不及面筋清纯。  相似文献   

9.
食鸭     
国人食鸭的历史悠久,《左传》曾有“公膳日双鸡,饔人窃更之以鹜”的记载。鹜,即鸭子,公膳是卿大夫在朝廷办公时的工作餐,却不想厨师偷偷将鸡换成鸭,降低了伙食标准。由此可见,那时候席面上鸭的地位远不如鸡。  相似文献   

10.
面筋,是用小麦面粉制成的一种烹任原料,古人称为麦筋。宋代诗人王炎在《山林清供杂味咏·筋》中说:“色泽似乳酪,味胜鸡豚佳。一经细品嚼,清芳甘齿颊。”可见,面筋在当时已被人们视为美味了。如今,面筋已成为我国菜肴中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但由于现市场上多以面筋罐装品出现,故一些青年厨师已不甚知晓如何去自制好面筋。在此,笔者拟定这个题目,是想就自己制作及运用的体会作一点介绍,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行家指正。一、面筋的制作原料:精面粉1500克清水约750克精盐8克制作方法:把精粉放入一干净盆中,加入精盐和水,揉成软硬适…  相似文献   

11.
《现代食品科技》2007,23(8):8-8
古时曾有“饮白酒,食生韭令人增病”的说法,而在《饮膳正要》中也有“韭不可与酒同食”之类的记载,其道理大致也与食物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二饼惊奇     
薛嵬 《饮食科学》2001,(1):48-48
古人陶谷在《清异录》中列举了“健康七妙”,其中一妙:“饼可映字(薄如蝉翼,透明如纸,下面的字清晰可见)”,这种薄饼做法史书中没有记载,一度绝迹。  相似文献   

13.
网上食坛     
海峡两岸竞推“金瓶梅宴”《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小说.目前,海峡两岸争相推出模仿《金》书中记载的美味佳肴.山东推出的“明金宴”是大陆的佼佼者.“明金宴”本该叫“金瓶梅饮食宴”,考虑到社会上对《金》书的偏见,遂命名为“明金宴”,即明代的金瓶梅宴.在“明金宴”的格局中,突出的是文  相似文献   

14.
食糕史话     
糕,从米,羔音。古代糕多写为“ ”。据《方言》对糕的解释:“饵,谓之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则说:“米而饼之,蒸之则曰饵,即今江苏之米粉饼、米粉团也。”按现代《辞海》的解释:“糕是用米粉、麦粉或豆粉等做成的块状食品,如年糕、蛋糕、绿豆糕”。不过从外观上很难把糕和饼区分开来,大体上说,糕较饼松弛、多为蒸制食品,而且也不那么干硬。 我国食糕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据文献记载,周武王伐纣时,纣王派闻伸出兵抵御。在行军途中,为了减少埋锅造饭的麻烦,闻仲制做出一种用炒熟米粉掺和饴糖的条块状甜 ,…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的"食金之风" 食金这事,从古至今都不算稀奇.为什么我们对食用黄金如此执着? 在古埃及,黄金被认为有净化身体和灵魂的功效;中世纪的欧洲,黄金也以薄片或粉末的形式加在食物及饮品中,供贵族享用.讲究养生的我国古人还发掘了黄金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金箔可以"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  相似文献   

16.
穿山甲属哺乳纲鳞甲目鲮鲤科动物,栖息于丘陵或树木潮湿地带,掘洞穴居,夜出觅食。古人认为穿山甲是两栖动物,故将其划归为水族鳞部,所以,古代的穿山甲多称作鲮鲤,或称龙鲤、石鲮鱼。 穿山甲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古时生息繁多,史家常为记载。如姚可成《食物本草》卷一O载云:“鲮鲤,一名穿山甲。生湖广、岭南及金、商、均、房诸州,深山大谷中皆有之。”古人很早就发现穿山甲的肉质甘美,同时捕捉容易,因此就自然而然地将穿山甲摆到了餐桌上。先秦古籍《山海经》,其《南山经》曾记载南方山林之间“有鱼焉,其状如牛,陵…  相似文献   

17.
传宋陶谷所著的《清异录》“馔羞门”中,记载了隋谢讽《食经》及唐韦源《烧尾食单》中的一部分菜点.谢讽曾任隋煬帝的尚食直长.《大业拾遗》中说他著有《淮南玉食经》.但这部书已亡佚.《清异录》中仅摘抄了谢讽《食经》中“龙须炙”、“花析鹅糕”、“香翠鹑羹”、“吾浆饼”等五十三只菜点的名称,均无制法.关于韦巨源《烧尾食单》,《清异录》上是这样说的.韦巨源拜尚书令,上烧尾食,其家故书中尚有  相似文献   

18.
“斯人气金玉,视世一鼠肝。”(宋·黄庭坚)鼠肝,鼠之肝,比喻小而轻微之物。唐代高彦休《唐阙史》下《军中生》:“及大军加境,畅饮荐羞,不常厥味,猫脾鼠肝,亦登於俎。”从古诗及史料记载来看,古人视鼠肉为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烹饪文化史中,先民们用“烤”的方法开熟食工艺之先河.当人类历史还处于火已发明而烹饪器具尚末出现这一阶段,“烤”是先民们最重要的熟食手段.众所周知,在今天的热菜工艺中,“烤”法大致上有挂炉烤、明炉烤、焖炉烤与泥烤之分.那么,古人的烤食手段有几种呢?先秦文献对“烤”法记载屡见不鲜,如《诗》中“有兔斯首,炮之燔之”、“燔之炙之”(见《小雅·瓠叶》)等,《楚辞》中“胹鳖炮羔”(见《招魂》)、“炙鸹蒸凫”(见《大招》)等,《礼记》中“以燔以炮,以亨以炙”(见《礼运》),等等,不再赘举,可见当时人们的烤食方法主要有“炮”、“炙”、“燔”三种.这里要指出的是,在大量的先秦文献中,没有出现过“烤”字,看来,“烤”是后人对“炮”、“炙”“燔”三种烤食工艺的概括.这与今天的热菜工艺中烤法分多种工艺是一个道理.今人对于“烤”的含义、工艺原理及其种类是清楚的,但对古时炙法、燔法、炮法的不同之处是否能区别无误,这很难说.古今众多的经学家和文学家对这三个字的诂释训解,或混为一谈,或曲解本义.后袭前说、以讹传讹的最终结果,只能使今人对古人烹饪工艺的本来面目愈加难辨.本文旨在对炮、炙、燔三字正本清源,以求达到让今人对  相似文献   

20.
刷牙是现代人每天的“生活必备功课”之一。那么,古人是怎样刷牙的呢?未发明牙刷之前,古人普遍采用漱口的方式来护齿。《礼记》中即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表明古人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懂得了用漱口来护齿。不仅如此,还养成了早晚漱口的习惯。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记载:“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明确指明漱口对保护牙齿的作用。宋人张呆在《医说》中则直接对漱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世人奉养,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