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路灵  门广岳 《太阳能》2011,(11):63-64
在太阳能热水器建筑一体化进程中,传统的太阳热水器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相对独立、与建筑开发商毫无关联、可任意安装的一个装置,变换为与建筑密不可分的建筑构件。因此,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营销、安装验收、售后服务等环节需要太阳能设备生产及安装厂家、建筑规划设计部门、建筑开发商等共同参与、探索及完善。住宅建设管理等职能部门将对太阳热水器的安装制定相关的法规,以引导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辉 《太阳能》2002,(3):12-13
太阳能屋顶与建筑结合是太阳能应用领域的新趋势,上海交通大学的太阳能屋顶系统是把太阳能发电与建筑、实用与科研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实例。同时,为了增强其示范效果,在整体设计时考虑了安装数据采集器及远程监控装置,使其成为一种智能型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本文提出该系统设计思路同大家探讨,以共同促进太阳能建筑事业的发展。1设计目的a解决光伏组件安装在屋面上而不是地面上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满足建筑一体化的要求;b在有电地区做到最大限度地降低造价;c如何配置更精确的数据处理系统。2设计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取了如下…  相似文献   

3.
以绿色建筑中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为出发点,结合西安市的太阳能资源情况,对西安市某小区建筑的日照条件进行模拟并对建筑外立面进行分析。考虑集中式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及分散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在该小区的适用性,得出适宜安装太阳能集热板的建筑类型。针对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建筑进行了静态回收年限分析,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梁宏伟 《太阳能》2007,(12):40-41
一前言随着太阳能热水系统设备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与建筑结合的问题,但是还达不到建筑设计的外观美化的要求,因此影响了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设备如何解决与建筑  相似文献   

5.
夏道明 《太阳能》2014,(3):37-38,46
通过具体项目介绍了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与建筑斜屋面的结合与应用,通过巧妙的产品安装结构设计和太阳能集热器斜屋面安装的应用方案,使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很好地与建筑结合并形成一个整体,使该项目成为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的样板与典范。  相似文献   

6.
加快太阳能热水器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太阳能热水器在建筑工程配套建设中的现状,叙述了太阳能热水器在住宅建筑中应用时的设计标准化,安装规范化问题,并提出单户式安装和单元式安装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一 前言 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但大多应用在广大农村地区和城市低层建筑上,而且在建筑上的应用以单体太阳能热水器居多,由于观念、政策、技术和设计等方面的原因,在高层建筑上安装大型太阳能热水系统,仍然存在很大障碍.笔者亲自参与了某高层建筑太阳能热水集热系统的设计工作,笔者将从方案选择及供水方案进行介绍,以期在我国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今天,对高层建筑太阳能热水集热系统的推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卜娟娟  徐婕娇  吴鹏 《太阳能》2012,(19):29-33
将和谐化设计理念引入太阳能灯具的设计中,运用实例分析法,阐述了为达到太阳能灯具与本身单元间、人、环境之间的和谐,应如何进行设计,为以后太阳能灯具的和谐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鹏飞 《太阳能》2011,(7):49-50
太阳能热水器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但其市场仍主要在农村和小城镇,城市市场的份额相对较小。其原因在于在城市高楼大厦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被安装场地和城市建筑美观要求所局限。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住宅建筑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普通落水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局限性开始显现,甚至有的小区楼顶已经不允许安装,这对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的结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成为打破这一瓶颈的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是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工程化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推广与应用。为了克服在太阳能系统建筑应用过程中的方案选择不统一、安装规范不标准、设备选型不准确等问题和弊端,需要一款专门为太阳能工程系统开发的设计软件,不但可以迅速快捷地给用户一整套系统设计的优化方案,而且还能够对投资回收比和经济  相似文献   

11.
以小型太阳能采暖建筑本体太阳能利用性能指标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1042个城镇1988—2017年间太阳辐射照度及室外空气温度逐时数据,构建符合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小型太阳能采暖建筑的太阳能采暖率(SHF)与太阳能得热负荷比(SLR)关系式。同时,获得全国典型城市计算月透过玻璃的总得热量,为太阳能得热负荷比(SLR)的简化计算提供条件。该研究简化了设计方案初期判断建筑可利用太阳能采暖水平的方法,为建筑一体化设计和助力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2.
建筑体形与防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鸣放 《太阳能学报》2002,23(2):257-259
为了减少建筑物夏季所得的太阳辐射热同时又不影响冬季日照,需要对建筑体形进行优化设计。对于南北朝向的长方体形建筑,控制其外表面的太阳辐射量最小,可以得出建筑物的最佳长宽比和高宽比,按照这种方法,该文推荐了我国南方城市建筑防热的合理长宽比和高宽比。  相似文献   

13.
花格墙式被动太阳房数值模拟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贤德 《太阳能学报》1993,14(2):143-150
  相似文献   

14.
The choice of a water pumping system in remote areas depends on the type of energy available for power generation. In most of these areas where electricity and other sources of energy are not available or expensive to obtain, solar energy offers a cheap source of energy which can be utilized for operating water pumping system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imple low technology vapor operated solar pump having minimum number of moving parts. The system is easy to manufacture and requires low maintena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上海市生态建筑示范楼,介绍了太阳能供热水、空调、地板采暖、自然通风复合能量系统的设计及主要部件。同时根据已经获取的实验数据,分别针对夏季、过渡季、冬季分析了太阳能复合能量系统在典型工况下的运行特性。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地面采暖系统蓄热水箱容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太阳能采暖系统所需蓄热鼍与建筑热负荷、太阳能集热量日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得出太阳能采暖系统所需蓄热水箱容积的理论算式.根据拉萨、银川、西宁、西安等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及建筑热负荷的日变化规律,模拟得出系统所需蓄热量变化规律;并对各种蓄热温差下对应的蓄热水箱容积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采暖系统所需蓄热量随太阳集热器的集热量与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增大而增加;蓄热水箱容积随蓄热温差增大而减小,当蓄热水温达到80℃时,在各种地面采暖系统取水温度下,单位集热器面积所需蓄热水箱容积趋于相等.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双效集热器系统,该系统有两种工作模式:被动采暖工作模式和集热水工作模式。由系统工作在被动采暖工作模式下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系统房间内空气存在温度分层现象,测试期间上下位置最大温差为4.2℃,平均温差约为2.7℃;系统在被动采暖工作模式下工作时对房间温度的提高作用明显,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实验期间系统房间平均温度达到24.7℃,相对环境温度升高平均达到19.9℃。通过系统以自然循环方式工作在集热水工作模式下的实验测试结果,可以得到实验期间在集热水工作模式下系统的热效率为52.8%,集热器单位面积太阳得热为4.16MJ/m~2。  相似文献   

18.
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模块的运行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利用可调控的风机和风门,对两种类型集热模块的热输送过程进行了优化实验研究,系统探讨了在供热模式下空气循环方式、模块类型以及质量流率等因素对模块内部空气升温速度、供热量及集热效率等的影响,并提出集热模块运行控制的基本策略。同时通过对模块的简化计算模型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集热模块的运行控制参数方程,为实现模块运行的优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Trombe墙与太阳能炕相结合的新型太阳能采暖系统,建立了新型太阳能采暖系统的理论模型。采用大连1月份的气象数据对该系统的室内温度、炕表面温度等进行数值模拟,讨论运行方式、有无辅助热源等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并与单独采用太阳能炕或Trombe墙的采暖系统进行对比。计算结果显示,在Trombe墙和新型太阳能炕耦合运行模式,室内温度和炕面温度高于炕单独运行模式或Trombe墙单独运行模式;有辅助加热工况下室内热环境的稳定性优于没有辅助热源工况。  相似文献   

20.
方贤德 《太阳能学报》1994,15(4):363-367
设计了被动式太阳房的通用数值模拟程序FXD-PASOL。该程序可直接用于直接受益式,Trombe墙式,花格墙式被动太阳房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系统的瞬态热工性能模拟,灵敏度分析气象参数变化影响的分析、设计参数最佳化研究以及系统的性能评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