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友良 《河北化工》2005,28(4):17-19
概述了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及其化学改性系列产品、聚四氟乙烯化学改性系列产品、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及其化学改性系列产品、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四氟乙烯三元共聚物、含氟涂料用树脂等含氟聚合物系列产品的性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偏氟乙烯(VDF)与六氟丙烯(HFP)的共聚合研究,共聚物用作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经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工艺比较后,确立合适的工艺;考察了聚合操作条件和后处理方式对反应过程和共聚物性能的影响;与进口产品比较共聚物的溶解性和溶液稳定情况。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ACR聚合过程中加入含氟单体,将氟引到ACR聚合物的骨架上,生产出了抗冲改性剂(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PVDF)。含氟单体分别选用四氟乙烯(HFE)、六氟丙烯(HFP)、偏氟乙烯(VDF),使用这种含氟ACR抗冲改性剂的可使聚氯乙烯(PVC)制品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耐候性均得到提高。最佳反应条件为:含氟单体为偏氟乙烯,原料摩尔比m(VDF)∶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m(丙烯酸丁酯,BA)为12∶40∶48。  相似文献   

4.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与醋酸纤维素(CA)的共混物为基本材料,加入纳米SiO2对其进行共混改性,制备了有机/无机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了纳米SiO2添加量对复合膜物理性能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万能试验机、接触角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交流阻抗与电池充放电测试,对复合隔膜及其组装的电池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VDF/CA共混基体中加入纳米SiO2可有效提高隔膜的相关性能,其中添加9%纳米SiO 2的复合膜(PCS9)综合性能较优,即吸液率124.97%,离子电导率1.01 mS/cm,拉伸强度27.35 MPa,组装的锂离子半电池在0.2 C/0.2 C下循环充放电50圈后,放电比容量保持良好稳定,达到145.7 mA·h/g左右。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隔膜的性能要求以及国内外耐热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以聚醚醚酮(PEEK)、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偏氟乙烯(PVDF)、聚酰亚胺(PI)等聚合物隔膜,针对各种聚合物隔膜的特点与制备方法及其性能进行了介绍,并对聚合物隔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四大关键材料之一,其选择和使用显著影响着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综述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结构与性能、传统聚烯烃隔膜存在的缺陷以及高性能隔膜的改性方法,详细介绍了涂覆改性复合隔膜最新的研究进展,重点指出了聚偏氟乙烯及其共聚物在隔膜涂层改性技术中的应用。最后,对锂离子电池隔膜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采用液态电解液的锂电池常因漏液等问题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使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并可使电池具有薄型化、轻便化和形状可变等优点。本文介绍了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优缺点、分类,并对聚环氧乙烷(PEO)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聚丙烯腈(PAN)基和聚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PVDF-HFP)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自1930年发现含氟聚合物以来,它们对工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介绍了含氟聚合物工业的历史发展,重点介绍了传统的氟塑料,列举了目前在工业和商业中广泛应用的材料,如聚四氟乙烯(PTFE,特氟龙)、聚三氟氯乙烯(PCTFE)、氟化乙烯丙烯(FEP)、四氟乙烯的乙烯共聚物(ETFE)、三氟乙烯的乙烯共聚物(ECTFE)、特氟龙AF等,讨论了这些氟聚合物的生产、加工和性能,并举例说明了它们在化工、制造业、电子、建筑、能源及其他行业的具体应用,简要介绍了氟弹性体、全氟聚醚和氟表面活性剂等其他氟聚合物。  相似文献   

9.
含氟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的迁移行为及表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结构明确且含氟量相同的两种嵌段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丁酯-b-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PBMA-b-PHFBMA)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嵌段共聚物(PBMA-b-PDFHMA)。利用表面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两种含氟嵌段聚合物以及它们加入到聚丙烯酸酯树脂中的迁移行为和表面性能。结果表明:对于含氟量相同的嵌段共聚物,具有较长含氟侧基的共聚物PBMA-b-PDFHMA比PBMA-b-PHFBMA的表面含氟量更高,表面自由能更低,且含氟侧链在薄膜表面呈针状垂直分布。含氟嵌段共聚物加入到聚丙烯酸酯树脂中后,混合树脂表面自由能降低明显,体现出明显的迁移行为;含氟嵌段共聚物的加入量在5%(wt)以上时,混合树脂的表面自由能趋于不变。在相同加入量情况下,具有较长含氟侧基的共聚物PBMA-b-PDFHMA比PBMA-b-PHFBMA降低表面自由能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静电纺丝法是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静电作用下进行喷射拉伸而获得纳米级纤维的纺丝方法.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优异的压电性能,而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得的聚偏氟乙烯静电纺丝膜具有高孔隙率、轻薄柔韧、透气性好等优点从而广泛应用在传感材料、电池隔膜和生物材料等领域.为了研究最适纺丝工艺,本文通过调节不同的纺丝电压、聚合物溶液浓度以...  相似文献   

11.
氟碳聚合物(中力)的历史始自SO年代以前。此后研制出一系列的均聚物和共聚物,其中在生产和需求数量上占首要地位的是聚四氯乙烯(LITQ幻——高度结晶的聚合物,它具有突出的化学和热稳定性。但是,由于其熔体的粘度高,不适宜用热塑性塑料所用的方法来加工。氟碳聚合物中约35%的产量和消费量来自由四氟乙烯(T巾9)与乙烯、六氟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等的共聚物;聚偏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三氟氯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聚氟乙烯等聚合物的熔体加工而成的塑料和一些少量生产的氟碳聚合物。80年代末出现了新一代的氟碳聚合物——由各…  相似文献   

12.
《上海塑料》2015,(2):54
<正>索尔维特种聚合物事业部推出Solef PVDF(聚偏氟乙烯)电池隔膜涂层,用于生产高能量、安全、环保的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全新的Solef PVDF在陶瓷涂层颗粒内展现出卓越的内聚力,并能安全黏结陶瓷颗粒和隔膜基板。这对生产高效、持久的高能电池至关重要。此外,它还具有良好的电极层压性能,有助于隔膜的内部电阻最小化,并展现出优异的孔隙形成能力,适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具有高离子导电率的隔膜,因  相似文献   

13.
全氯甲基丙烯酸氟酥(FAPFMK)与氟乙烯(VF)和偏二氯乙烯(VdF)的共聚可以获得组成中含有反应能力的侧端官能团COF和CF。的共聚物,这就可大大增加化学反应的数量和可以定向调节氟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因此研究它们共聚合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FAPFMK与氟乙烯的共聚是在303K温度下在CO”的Y一辐射作用下进行。VF的合成是用乙炔的氢氟化。VdF用1一氯一1,l一二氟乙烷(HCFC-142)的热解制得。FAPFNK—一二(三氟甲基)酮的异构化。所合成的共聚物组成按Life。。。ep(舍尼盖尔)测试方法以及按红外(UR-ZO分光计)和核…  相似文献   

14.
2.3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此共聚物的19FNMR谱的归属中,峰1-11和20、21的归属与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的归属相同,峰12-19的归属与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的归属相同。因此,这里不作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对聚合离子液体嵌段共聚物在电解质、CO2分离膜、聚偏氟乙烯(PVDF)膜改性剂等方面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讨论了目前离子液体嵌段聚合物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离子液体嵌段聚合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赵贞  闫福安 《中国涂料》2014,(12):25-30,38
采用溶液聚合法,将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氟单体)与叔碳酸乙烯酯(VV-10)共聚,制备了高固含量的含氟羟基丙烯酸酯树脂。研究了引发剂、链转移剂用量对树脂黏度的影响。同时讨论了VV-10用量、羟值及含氟单体量对树脂涂膜耐水性、耐溶剂性、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的加入降低了涂膜的表面能,VV-10的加入提高了涂膜的耐水性,从而成功地制备了固含量为80%,综合性能优良的含氟羟基丙烯酸酯树脂。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备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新材料与发展现状;介绍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结构特点与性能要求;对聚偏氟乙烯制备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方法及其改性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14VP)接枝聚乙二醇(PEG)为基质,用萃取法制备了均相结构的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对此共聚物电解质和纯PVDF-HFP电解质进行比较表征,并以接枝共聚物电解质组装扣式电池进行了性能检测.结果表明,PVDF-HFP接枝PEG后可提高吸液率、保液能力和电导率.20℃时PVDF-HFP和PVDF-HFP-g-PEG的电导率分别为2.60×10-3S/cm和3.28×10-3S/cm.0.2 C充放电时,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9.3 mAh/g.50次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充放电效率为99%.初始放电比容鼍为120.7 mAh/g,终止放电容量为115.9 mAh/g.0.5、1、2 C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0.2 C放电容量的96.2%、94.5%和81.3%.  相似文献   

19.
氟塑料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常用氟塑料,如聚四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三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聚全氟乙丙烯等的性能、开发和应用情况,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将纳米ZrO2填充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溶液中,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DFHFP)/ZrO2复合纤维隔膜,考察分析了ZrO2含量对隔膜形貌、热收缩性、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DF-HFP)/ZrO2复合纤维隔膜均具有纤维互穿三维立体微孔结构;当ZrO2质量分数为6%时,P(VDF-HFP)/ZrO2复合隔膜综合性能达到最佳,与不加ZrO2的P(VDF-HFP)纤维隔膜相比,其断裂强度由3.52 MPa提高到8.06 MPa,电化学稳定窗口由4.63 V增加到5.62 V,离子电导率由1.31 mS/cm提高到2.52 mS/cm;以LiCoO2为正极材料,使用P(VDF-HFP)/ZrO2复合膜组装的电池首次充放电比容量高达142.8 mA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