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冶金管理》2002,(1):17-19
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相应的激励机制。“九五”期间,武钢围绕技术创新工作,不断强化激励机制,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和引进,努力开发人才资源,为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工作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一、健全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措施。多年来,特别是“九五”以来,武钢通过不断健全完善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公司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工作。1.重视技术中心建设,为研究开发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1995年,武钢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为主任的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   

2.
一、武钢技术创新工作成效显著为了顺应宏观经济发展的形势,武钢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确立了“科技兴企”的指导思想,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局面。“九五”期间,武钢通过组建技术中心,形成了以新产品开发、科技攻关、技术革新为基础,以“产学研”、“产销研”为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进步贡献率一直保持在60%左右;被评为全国综合技术开发能力百强企业第二名;1997年武钢荣获国家经贸委授予的“国家技术创新优秀奖”;2000年武钢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国…  相似文献   

3.
武汉武钢高炉长寿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新近在汉成立。该公司是由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武钢炼铁厂、武钢技术中心、武钢能源总厂、武钢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联合组建的独立法人企业。该公司的宗旨是要将武钢拥有的高炉长寿技术进一步总结提高,  相似文献   

4.
《冶金管理》2011,(12):11-16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5年以来,武钢顺应世界钢铁行业发展大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钢铁产业政策要求.在深刻分析我国钢铁产业布局及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中西南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资信品牌、技术、  相似文献   

5.
《冶金管理》2013,(1):51-60
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硅钢中心")由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依托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武钢)组建。其前身是武钢研究院硅钢研究所,为了加快我国钢铁制造业的发展,2007年12月,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组建。2011年10月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并予以正式命名。国家硅钢中心比照武钢的二级事业单位独立运作,主要负责硅钢品种、工艺、装备的研究和开发,是集硅钢新产品新技术开  相似文献   

6.
《炼钢》2008,24(1):25-25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2007年12月25日在东湖经济开发区,武钢高新技术产业园一期工程动工,标志着武钢高新技术产业园正式诞生,为塑造武钢高新技术产业品牌形象,打造国内一流的冶金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创新基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冶金管理》2013,(6):45-47
一、武钢法制工作基本情况武钢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法制工作三个三年目标要求,在公司领导(法定代表人)高度重视和身体力行地推进下,经过十年探索实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制工作体系,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工作方法,培养了一支适应战略发展要求的法律顾问队伍,连续十年实现了"集团公司及全资、控股子公司因违法经营和管理导致的重大法律纠纷为零"的目标,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1.法律事务部主要工作业绩  相似文献   

8.
建立适应企业需要的CEE办学模式武钢职工大学李云祖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武钢职工大学紧紧抓住武钢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这个关键问题,围绕企业技术进步这个中心,深入、持久开...  相似文献   

9.
《中国钢铁业》2011,(3):24-28
根据国家有关部委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2009年12月,武钢正式启动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在各下属单位广泛参与和开展了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集中集体智慧,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完成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现在,我对武钢“十二五”规划有关情况作如下说明: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有关部委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2009年12月,武钢正式启动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在各下属单位广泛参与和开展了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集中集体智慧,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完成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现在,我对武钢"十二五"规划有关情况作如下说明:  相似文献   

11.
1 武钢炼铁技术进步50年历程概述 1958年9月13日武钢炼铁厂1号高炉出铁,在武钢建设史上揭开了崭新的一页.1号高炉投产50年以来,虽然武钢炼铁生产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但在技术发展方向上是前进的.从技术层面讲,50年来武钢炼铁的技术进步可划分为4个阶段:引进消化原苏联炼铁技术阶段、自主发展阶段、引进消化国际先进技术阶段和自主集成创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信息园地     
《武钢技术》2003,41(6):57-58
武钢高层建筑钢中标北京电视中心日前 ,武钢高层建筑钢中标北京电视中心大楼工程 ,总量 3万t,这是该产品继成功用于国家大剧院、中关村金融大厦之后在首都获得的又一重大合同。首批合同 35 0 0t,其中 9月份合同 75 0t已轧制完成。武钢在国内首创的耐火耐候高层建筑用钢 ,此前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上海残疾人文体中心、武汉证券公司大厦、北京中关村科技大厦和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国家大剧院 ,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2 0 0 1年 1 0月和 2 0 0 2年 6月武钢还相继在上海和北京举行了“武钢耐火耐候高层建筑用钢推介会” ,在国内产生了广泛效应 …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WTO后对武钢产生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为了提高武钢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应当注重对企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和管理,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同时.武钢还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多元化经营和建立战略联盟,并利用国际惯例和法律维护企业利益。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武钢营销中心与某知名企业正式签订了车轮钢技术协议,该企业每年2万余吨的车轮钢供货将向武钢亮"绿灯"。武钢营销中心汽车钢营销团队响应"创新、质量、效益、效率"的要求,在维护好现有客户的前提下,积极寻找开发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订货品种符合武钢产品结构调整方向的下游企业。在市场开拓过程中,国内某知名车轮钢生产企业成为了营  相似文献   

15.
《炼钢》1986,(1)
为全面总结推广武钢二炼钢厂实现全连铸的生产经验,提高连铸机的生产操作技术水平,冶金工业部在武钢举办了连铸生产技术短期训练班。参加培训班的学员系来自炼钢连铸生产车间从事生产工艺和设备管理的技术人员,共计16个单位34人。学习时间一周(1985年12月6~13日)。武钢编印了十四万字的《武钢全连铸生产技术汇编》。武钢总工程师张寿荣,二炼钢厂厂长陆祖廉同志介绍了实现全连铸所作的基本工作。讲课系由二炼钢厂副厂长、科长、车间主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1月17日,在武钢集团公司的关心和支持下,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昆钢分院正式成立,2009年1月11日,举行了揭牌仪式。它的成立,为昆钢股份公司学习武钢“国家级技术中心”的技术管理方法,引进武钢的先进生产工艺技术,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进昆钢股份公司的科研水平、品种开发能力、技术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对股份公司实现科学发展,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钢铁业》2009,(3):28-32,33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的30年,是武钢发展又好又快的30年。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武钢已成长为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武钢更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武钢热力厂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坚持不懈地把节能降耗作为振兴企业的主攻方向,丰富武钢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内容,1981年以来,这个职工不足千人的辅助单位,12年累计节能创效益突破四亿元。1发挥联合企业优势,谋求整体节能效益热力厂是武钢热能介质供用大户,每年平均消耗、转供的热能达58万吨标准煤,约占武钢总能耗的十分之一。武钢要创“双四百”、“双五百”乃至向一千万吨钢目标迈进,面临着能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决定了只能走加强管理与科技进步、节能降耗之路。该厂认真研究整体节能效益,建立健全了科协和技术委…  相似文献   

19.
新税制对武钢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武钢经研中心课题组我国这次税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根冶过去税收中存在的税种繁杂、政出多门、税款流失严重等混乱现象,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税收制度中那些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方面。税制改革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冶金管理》2003,(12):34-36
国有企业如何完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关键所在。“九五”以来,武钢根据国内外人才竞争的激烈形势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从多方面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特别是积极探索按劳分配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办法,努力提高关键性生产、技术、管理岗位和高素质人才岗位的收入,形成了多元化分配的人才激励机制。一、开展“武钢人才激励机制”软科学课题研究为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1999年武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和组织(人事)部处理课题组联合开展“武钢人才激励机制研究”软科学课题研究。课题组对许继集团等国内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