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湿度土壤中硫酸盐还原菌对碳钢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微生物分析、失重法、交流阻抗测试技术、扫描电镜及表面能谱等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湿度的同一种土壤中,硫酸盐还原菌对碳钢腐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对菌类生长的影响是显著的,硫酸盐还在菌随着湿度的提高呈递增趋势;在相同的湿度下,接菌土壤中A3钢腐蚀速率和点蚀深度都明显大于灭菌土壤,说明硫酸盐还原菌加速了A3钢在土壤的中的腐蚀;随着含水量的增大,A3钢腐蚀速率首先增大,当土壤含水量增大到15%-20%,腐蚀速率达到最大,然后腐蚀速率随着湿度增大而趋于减小;最大腐蚀深度出现在土壤含水量为15%左右时。  碳钢 土壤湿度 硫酸盐还原菌 微生物腐蚀  相似文献   

2.
硫酸盐还原菌对Q235钢缝隙腐蚀行为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矩形缝隙模拟装置,研究Q235钢在土壤浸出液中有无硫酸盐还原菌条件下,缝隙厚度为0.5mm时的缝隙腐蚀行为。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Q235钢在有菌溶液中的容抗弧半径小于相同时期在无菌溶液中的容抗弧;Q235钢在有菌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大于无菌溶液。硫酸盐还原菌促进了Q235钢在溶液中的腐蚀。同一时期,随着缝口距离的增加,有菌溶液及无菌溶液中的容抗弧都先增大后减小,其中在有菌溶液中的容抗弧较小,腐蚀速率比无菌溶液中的大。  相似文献   

3.
对A3钢在模拟海泥环境中进行了埋片试验和电化学试验,以研究海底管道在含硫酸盐还原菌(SRB)海泥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A3钢在砂泥中的腐蚀速率明显高于在海砂中的腐蚀速率,随温度的升高,A3钢在海砂中的腐蚀速率升高;且随温度的升高、SRB和SO42-含量的增加,A3钢在砂泥中的腐蚀速率随之升高;在无菌海泥中A3钢的腐蚀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主要是由于作为阴极去极化剂的氧的扩散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有菌海泥中SO42-能参与阴极去极化而加速A3钢的腐蚀.  相似文献   

4.
含硫酸盐还原菌土壤中阴极保护对Q235钢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交流阻抗测试技术、扫描电镜及表面能谱、微生物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阴极保护对土壤中Q235钢硫酸盐还原菌腐蚀的影响.30天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阴极极化电位下,有菌土壤中Q235钢所需要的阴极极化电流密度均大于灭菌土壤,有菌土壤中Q235钢的平均腐蚀速率均大于灭菌土壤.随着阴极极化电位负移的增大,有菌及灭菌土壤中Q235钢试件周围土壤逐渐呈碱性,有菌土壤中Q235钢试件周围土壤中硫酸盐还原菌数量逐渐减少,当阴极极化电位为-1050 mV时,Q235钢试件周围土壤中硫酸盐还原菌仍能够存活.  相似文献   

5.
海泥中硫酸盐还原菌对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交流阻抗测试技术、扫描电镜及表面能谱、失重 法、微生物分析等方法,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海泥中硫酸盐还原菌对碳钢腐蚀的影响,及在含和不含硫酸盐还原菌的海泥构成的宏电池腐蚀中碳钢的腐蚀行为.180天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有菌泥中碳钢的自然腐蚀速度均大于在灭菌泥中,两者相差35倍.说明海泥中硫酸盐还原菌增大了碳钢的腐蚀速率.在有菌和灭菌海泥构成宏电池时,有菌海泥中碳钢作为阳极,腐蚀速率比自然腐蚀状态下有所增大,加速率为119%.而在灭菌海泥中碳钢作为阴极,腐蚀速率比自然腐蚀状态下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6.
硫酸盐还原菌对A3钢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和动电位扫描法测Tafel曲线技术 对A3钢在含不同浓度硫酸盐还原菌介质中且未除氧条件下的电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SEM观察试样表面的腐蚀状况.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茵可以促进A3钢的阴极去极化和阳极极化,Ecorr降低;不同菌液浓度中的A3钢的交流阻抗谱图均呈单容抗弧特征,极化电阻Rp随菌液浓度增大而增大. SRB对腐蚀的影响作用与生成的生物膜的致密程 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热带海洋环境下对比45钢在自然海水和无菌海水中的腐蚀行为, 研究了微生物单因素对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微生物对45钢平均腐蚀速率的影响与微生物种类和含量密切相关. 锈层中的微生物主要由假单胞菌、弧菌、铁细菌、硫杆菌、硫酸盐还原菌组成. 其中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厌氧菌的含量均随浸泡时间呈规律性变化, 这也导致在不同浸泡时间下, 微生物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页岩气井井筒的腐蚀规律,对现场取得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确定CO2分压、硫酸盐还原菌含量的关联度大于0.7,为影响腐蚀的主控因素。通过动态腐蚀评价试验测定温度、压力、CO2分压和硫酸盐还原菌含量对N80钢和P110钢腐蚀速率的影响。通过腐蚀失重法开展了缓蚀剂的评价及优选试验,结果表明:缓蚀剂2在加注量为200m/L时,对N80钢和P110钢有较好的缓蚀效果,且此时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生物分析、交流阻抗测试技术、扫描电镜及表面能谱等方法,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海底土中硫酸盐还原菌对锌腐蚀的影响,以及在以接菌及灭菌的海底土构成的宏电池腐蚀中锌的腐蚀行为。180d的试验结果表明:海底土中硫酸盐还原菌增强锌的腐蚀,锌在接菌泥中的平均腐蚀速率及点蚀深度均大于在灭菌泥中的平均腐蚀速率及点饰深度,平均腐蚀速率相差7.0倍,点蚀速率相差15.0倍以上。在接菌和灭菌海底土构成宏电池时,接菌海底土中锌作为阳极,腐蚀速率比自然腐蚀状态下有所增大,加速率为12.7%,而在灭菌海底土中锌作为阴极,腐蚀速率比自然腐蚀状态下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交流阻抗测试技术、扫描电镜及表面能谱分析、失重法、微生物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在同一类型不同Cl-含量的土壤中,硫酸盐还原菌对Q235钢腐蚀的影响规律.136天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Cl-含量的增大,Q235钢腐蚀速率也增大,当Cl-含量增大到0.5%时,腐蚀速率达到最大;随后腐蚀速率随着土壤中Cl-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当土壤中Cl-含量高于1%时,接菌土壤与灭菌土壤中Q235钢腐蚀速率相差不大.在土壤中Cl-含量低于1%时,接菌土壤中Q235钢腐蚀速率明显大于灭菌土壤的腐蚀速率;点蚀速率在不同Cl-含量的土壤中的变化规律与腐蚀速率的变化有所不同,点蚀速率基本随着土壤中Cl-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且接菌土壤中的点蚀速率大于灭菌土壤的点蚀速率. TG174.5  硫酸盐还原菌; 含Cl-土壤; Q235钢; 微生物腐蚀 2003-01-13 2003-05-08  相似文献   

11.
A3钢在模拟降雨环境下的腐蚀和冲刷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自制的实验室降雨模拟装置,研究了雨水pH值和降雨强度对A3钢的腐蚀和冲刷行为影响,同时用ACM(atmospheric corrosion montior)监测了降雨期间的腐蚀速率变化。结果表明,A3钢的腐蚀速率随着模拟雨水pH值的升高而降低,其变化规律与失重结果一致。表明用ACM监测A3钢在降雨条件下的腐蚀速率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A3钢的冲刷量随着模拟雨水pH值的升高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规律,从腐蚀产的的变化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随着模拟降雨强度的增大,A3钢的腐蚀速率和冲刷量增大,等量模拟降雨条件下,冲刷量与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这表明降雨的冲击作用对A3钢的腐蚀和冲刷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相同热处理工艺下20Cr2Ni4A和17Cr2Ni2MoVNb钢渗碳层的组织和性能特点。结果表明,17Cr2Ni2MoVNb钢的原材料和热处理后的晶粒比20Cr2Ni4A钢的均匀细小,经淬火+低温回火后,20Cr2Ni4A钢心部晶粒度等级为7级,17Cr2Ni2MoVNb钢心部晶粒度等级为8级。渗碳层晶粒呈梯度变化,最外层最粗但仍与心部晶粒尺寸相当;这得益于V、Nb等微量元素形成的碳化物对晶界的钉扎作用,同时因为含有更多的碳化物颗粒使得17Cr2Ni2MoVNb钢的显微硬度略高于20Cr2Ni4A钢。17Cr2Ni2MoVNb钢的渗层比20Cr2Ni4A钢的具有更高的硬度和更多的碳化物使其耐磨性更优。  相似文献   

13.
江锋  周小平  胡心彬 《热处理》2009,24(2):54-56
研究了新型热作模具钢HG1分别从1020℃、1050℃、1080℃、1100℃二和1130℃淬火后的回火稳定性,并与经相同热处理的H13钢做了对比。结果表明,HG1钢比H13钢有更好的回火稳定性,表现为当回火温度超过600℃以后,HG1铜能保持比H13钢高的硬度。因此在高温条件下使用,HG1钢是代替H13钢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和极化曲线研究了A3钢在不同浓度的Cl^-、SO4^2-、S^2-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阴离子Cl^-、SO4^2-、S^2-对A3钢腐蚀速率影响较大。且在相同浓度下腐蚀速率的排序为:S^2-〉Cl^-〉SO4^2-。随着Cl^-、SO4^2-、S^2-浓度的增加,腐蚀电位负移,腐蚀电流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工业大气挂片法、电化学方法、俄歇电子能谱法、辉光放电光谱分析法等对两种不同类型冷轧钢板:超低碳非高强钢A与高强钢B表面耐蚀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锈蚀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超低碳非高强钢A的表面耐蚀性能优于高强钢B;高强钢B表面Mn元素的富集程度明显高于非高强钢A表面,其表面分布有许多小颗粒,以Mn的氧化物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6.
T. Nishimura   《Corrosion Science》2008,50(5):1306-1312
A high Si, Al type ultrafine-grained (UFG) weathering steel was produced by the multi-pass warm rolling method, and its corrosion resistance was estimated by a cyclic wet/dry corrosion test using chloride ions. The Si- and Al-bearing UFG steel exhibited excellent corrosion resistance in comparison with Si–Mn carbon steel (SM).

EPMA and TEM analyses showed that Si and Al mainly exist in nano-scale iron complex oxides in the inner rust layer formed on the developed steel. The Al K X-ray spectrum of Al2O3 and metallic Al had different peak positions due to chemical shifts, and that of the test sample was the same as that of Al2O3 in the EPMA analysis. This result suggested that Al was present in the complex oxides as Al3+. In the same way, Si was identified as an intermediate state such as Si2+ in the complex oxides of the inner rust.

EIS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 of the corrosion test samples revealed that the rust resistance (Rrust) and corrosion reaction resistance (Rt) of the developed steel were much larger than those of SM. It was found that nano-scale complex iron oxides formed in the lower layer of iron rust in the developed steel, resulting in increased Rrust and Rt, and finally suppressing corrosion.  相似文献   


17.
A3钢在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立军  谭澄宇 《腐蚀与防护》2005,26(10):439-442
研究了氏钢在硫酸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和腐蚀速率,并利用电化学测试仪对氏钢腐蚀过程的电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硫酸浓度的增大以及在硫酸溶液中浸泡时间的延长,氏钢的腐蚀失重速率逐渐变小;极化曲线测试与腐蚀失重试验结果相吻合;阻抗曲线研究发现,在浓度较高的30%酸液中表面双电层或腐蚀产物膜的电容值较大,反映此时试样表面较容易发生钝化;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经硫酸溶液腐蚀后,在氏钢样品表面产生了许多腐蚀产物,能谱分析证实主要产物为Fe2O3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在1 873 K的实验室条件下,利用CH4对增氧后的纯铁液进行脱氧实验,研究了CH4对钢液氧含量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利用CH4对钢液进行脱氧是完全可行的。通气前8 min,钢液氧含量降低明显,通气后8 min,钢液氧含量降低较为缓慢,脱氧速度和CH4利用率逐渐降低。相同时间内,钢液氧含量随脱氧气体流量的增大而减少,相比于纯CH4气体,氩气和CH4的混合气体对降低钢液氧含量更为显著。与Al相比,采用CH4脱氧能明显降低钢中Al2O3夹杂物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钢液的洁净度,对开发无污染的脱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谭文  韩斌  汪水泽 《轧钢》2010,27(6):25-27
采用C-Mn-Cr系和C-Mn-Si系合金成分在武钢CSP生产线上进行了DP580双相钢的生产试制,并对两种双相钢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双相钢的铁素体晶粒尺寸相近;C-Mn-Cr系双相钢的马氏体岛较为粗大,马氏体分数较高,约为20%~30%;与C-Mn-Cr系双相钢相比,C-Mn-Si系双相钢的岛状马氏体更加细小,分布更加均匀,马氏体分数在15%~20%之间。两种双相钢的屈服强度相近,抗拉强度均在580MPa以上。C-Mn-Si系合金成分更适合于试制DP580级低成本双相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