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水北调工程共规划了东线、中线和西线3条调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扩建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供水范围为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中线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跨江、淮、黄、海四大流域,供水范围为京、津、冀、豫、鄂.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于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供水范围为青、甘、宁、蒙、陕、晋6省(区).实施步骤:近期优先建设中线工程,相机实施东线工程的第一步方泰远景可根据当时主要供水目标的需求状况,进行论证选择.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工程,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讲的跨世纪特大工程之一。这项跨世纪的巨型工程早在50年代初期,毛主席就提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的设想,并且提出,从上游西北高原和中游汉江地区,引水到西北和华北的具体计划。40年来积累了丰富而翔实的勘测、水文、科研和规划设计资料,形成了从长江向北方引水的规划布局。国务院1990年批准的《长江流域规划简要报告》,提出从长江上、中、下游即西线、中线、东线引水到北方的规射布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平原北部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布设总干渠,主要向黄淮海平原西部供水,引水量每年150~230亿m^2;运期再从长江干流增加引水量200~300亿m^3。南术北调中线近期引汉工程,从已建的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其水质好,水量可靠,地理位置优越。总干渠布置在京广铁路和主要城市的西侧,居高临下,既能沿黄准海平原西部边缘自南向北自流输水,又能自西向东自流供水,复盖面大,而且只要输水总干渠建成,便能利用平原上众多的自然河流及已建的灌溉渠道供水发挥效益,配套工程比较节省,因此,中线调水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3.
1南水北调的东中西三条线路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系指从长江向我国西北、华北干旱地区调水而言。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视察长江和黄河时,就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个宏伟设想从而拉开了南水北调的序幕。 中国的工程师们,经历了40多年的前期研究工作,提出了南水北调的东、中、西三条引水线路的总布局。近年来又有人主张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到大西北的大西线方案,这是既宏伟又遥远的设想。1.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的江都站提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沿线平行河道输水,…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工程,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讲的跨世纪特大工程之一。这项跨世纪的巨型工程早在50年代初期,毛主席就提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的设想,并且提出了从上游西北高原和中游汉江地区,引水到西北和华北的具体计划。40年来积累了丰富而翔实的勘测、水文、科研和规划设计资料,形成了从长江向北方引水的规划布局。国务院1990年批准的《长江流域规划简要报告》,提出从长江上、中、下游即西线、中线、东线引水到北方的规划布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平原北部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布设总干渠,主要向黄淮海平原西部供水,引水量每年150~230亿m3;远期再从长江干流增加引水量200~300亿m3.南水北调中线近期引汉工程,从已建的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其水质好,水量可靠,地理位置优越。总干渠布置在京广铁路和主要城市的西侧,居高临下,既能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自南向北自流输水,又能自西向东自流供水,复盖面大,而且只要输水总干渠建成,便能利用平原上众多的自然河流及已建的灌溉渠道供水发挥效益,配套工程比较节省,因此,中线调水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5.
从50年代初期毛主席根据北方干旱缺水提出南水北调宏伟设想以来,经过40多年前期工作,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的总体规划布局,并进入准备实施阶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主要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并促进黄河治理开发。西线工程不解决我省供水问题;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黄淮海平原西部,新开挖输水干渠到北京,沿途向鄂、豫、冀、津、京五省市供水。中线工程可向我省中南部整个平原供水;按照最初的规划设想,东线工程从江苏杨州长江抽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工程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指从长江下游调引长江水过黄河,经位临运河、南运河自流供水到天津。东线工程88%是利用现有河道输出,便于分期分步实施,可适应受水区经济发展和缺水形势,逐步扩大建设规模,分期建设投资较小,没有什么风险。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第一步方案,从长江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工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不均,北方缺水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实施南水北调势在必行。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的总体规划布局中,三条调水线路有各自的主要任务和供水范围,可相互补充,不能相互代替。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全部实施后,多年平均调引长江水500~600亿m3,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近期的实施步骤是优先建设中线调水工程,相机实施东线调水工程的第一步方案。调水工程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已基本清楚,技术上是可行的,有一些技术问题已达到或超出当今世界水平,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主席根据北方干旱缺水提出南水北调宏伟设想以来,经过40多年前期工作,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的总体规划布局,并进入准备实施阶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主要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并促进黄河治理开发。西线工程不解决河北省供水问题;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黄淮海平原西部,新开挖输水干渠到北京,沿途向鄂、豫、冀、津、京五省市供水。中线工程可向河北省中南部整个平原供水;按照最初的规划设想,东线工程从江苏扬州长江抽  相似文献   

9.
把年水量达一万亿立方米的长江余水,跨流域、长距离调到我国北方地区,被人们称为“南水北调工程”。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大批的水利、地质、交通等部门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从西起长江上游的通天河至下游的扬州附近长达五千多公里的范围,选择出十几条调水路线,进行广泛的比较研究,最后归纳出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或金沙江引水,北送至黄河上游,补充西北干旱区的水源)、中线(从长江三峡和汉水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河南、河北两省的伏牛山和太行山麓,送水至黄淮海平原)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为起点,沿京杭大运河北上,穿过黄河,把水调到天津市)等三条线路。近十多年来,规划设计工作者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对东线工程制定了分期实施的方案,即整个东线工程以解决华北缺水为最终目标,分两期进行建设。第一期以扬州境内的江都水利枢纽为起点,以每秒600立方米的抽江规模。提水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引水至雅砻江,再从雅砻江引水至黄河上中游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研究工作以调水145亿m~3作为分析计算方案,通过理论上对经济效益内涵的探讨,给出了西线工程城镇工业供水、农业灌溉、增加电能等经济效益分析计算的方法,优选了其中的计算参数,其成果已运用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研究之中。分析计算成果表明,调水效益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11.
影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及华北部分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调水工程可调水量研究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规划阶段在当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引水坝址径流量、引水坝址上下游用水要求、水库下泄水量、工程规模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各因素对可调水量的影响程度,并估算了各引水坝址适宜的可调水量。  相似文献   

12.
《海河水利》2010,(3):6-6
<正>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隧洞25日全线贯通,至此用于调引长江水的南水北调东线输水线路在山东境内黄河河底约70 m深处成功穿越。  相似文献   

13.
俞登生 《人民长江》1993,24(6):8-11
兴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影响深远,其效益绝不只限于当前采用的“经济计算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兴建了江苏自江都引水的江水北调,广东东江向深圳、香港供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等跨流域调水工程。长江及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向海河及淮河流域的年引水量已近200亿m~3。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据多年研究,已形成了从长江上游引水到西北地区的西线;从长江中游引水到华北平原的中线,从长江下游向北引水的东线的规划格局。华北平原水资源不足而生产力增长快,跨流域引水补源更为紧迫。中线和东线共同向华北平原供水,二者各有供水范围,又有交叉互补作用,而实施难免有先后之分。实施顺序,应从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国力条件综合分析,但无论先建那一条引水线,都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华北地区的水资源危机,使工农业生产布局得到调整和发展,并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进展情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谈英武  刘新 《人民黄河》1999,21(2):19-2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简称西线调水,是从长江上游引水至黄河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重大战略措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经多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形成了从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  相似文献   

15.
在充分分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引水河流之一——雅砻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流域各河段不同水平年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和预测,论证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雅砻江调水入黄河的可行性及可调水量规模。分析认为从雅砻江调水45亿m3入黄河是可行的,对流域用水不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工程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十年规划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规划阶段的工作提出了通天河歇马-直门达,雅砻江宜牛-甘孜,大渡河斜尔尕以上为三条河引水河段,黄河南曲河口以上为受水河段。通过大量方案比较,选择了12个代表方案,又对代表方案进行比较,提出了两种调水工程的总体布局,进一步研究结果推荐调水170亿m^3总体布局,在此基础上选择达曲-贾曲联合自流方案为西线调水的第一期工程。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将其作为调蓄水库.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分水两路,一路向北穿过黄河后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东自流.经胶东半岛输水干线向山东半岛供水.  相似文献   

18.
蓝定香  高镔 《四川水利》2006,27(1):40-43,47
西线调水是否可行,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大,必须进行系统、深入、科学的研究。能否从西线调水、能调多少水,必须在认真深入研究长江源头大自然的变化趋势并顺应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决策,否则,人类会因调水破坏自然,影响生态,而最终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西线工程水源区地质结构就决定了其地质环境复杂和脆弱。同时难免将使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恶化。宁可采取“保守”一点的态度,也不要酿成无法挽回和无法弥补的后果。 西线调水是否必要?黄河缺水除了黄河水源的自然减少外,最根本的原因是黄河承栽了过多的供水任务。 解决黄河缺水的治本之策,是在建立合理的水权制度和防污节水机制的前提下,以短缺的水资源为基础,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生态移民,减少水的需求总量,实现黄河水新的供求平衡。  相似文献   

19.
高广礼  潘伯敏 《人民黄河》1992,(1):40-43,59
西线南水北调雅砻江调水线路,初步规划引水方式为抽水和自流两种。设计引水流量217m~3/s,年调水最45亿m~3。规划的比较引水线路有四条。 (1)长一恰自流引水线路。从雅砻江长须枢纽引水,利用深埋地下长隧洞引水穿越巴颜喀拉山,在黄河右岸恰给弄沟入黄河,线路长131km。 (2)长一达自流引水线路。从雅砻江长须枢纽引水,隧洞引水穿越巴颜喀拉山至黄河支流达日河入黄河,线路长94km。  相似文献   

20.
<正> 南水北调是从水量丰沛的长江流域向缺水的北方输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其中线是从长江中游,首先是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它的战略目标是与东线调水互相配合,共同解决华北黄淮海平原水资源短缺问题。按中线引汉总体规划,输水干线沿伏牛山山前地带经郑州西北的牛口峪过黄河。黄河以北研究了两种方案,其高线方案沿太行山麓在京广线西侧直达北京;其低线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